李爱兰
(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山东曲阜 273155)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与生态旅游规划探究*
李爱兰
(济宁学院文化传播系,山东曲阜273155)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由的田园生活,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与旅游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与政府的重视。文章在以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从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普遍具有齐鲁文化风韵内涵突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体验产品发达、基础扎实与机制灵活等特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文化特色薄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开发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产业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实施“政府-市场”配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保护观念;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合理规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营销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突出生态人文特色;引进并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化生态保护意识等建议,以期为山东省乡村生态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生态规划对策
乡村旅游产业是一个集农业与旅游业于一体的新兴休闲娱乐方式,其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乡村文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源于1998年国家旅游局退出的“华夏城乡游”[2]。200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与国务院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模型致富。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乡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服务业以及开发森林旅游产品,拓展非农就业空间”等要求[3-5]。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山东省加大了对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如齐鲁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以更好地传承、现代农业休闲体验产品在传统农业中得以凸显等,但是其发展仍然面临着旅游产品同质化、产品文化特色薄弱、旅游吸引力不足、生态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提出具体的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建议。
1.1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调查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极大地提高了对旅游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分别于2009年与2013年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与《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等文件,对山东省当前及未来的旅游工作进行了部署规划,并提出重点发展培育以红色旅游、传统旅游、休闲农业、渔家乐、农家乐、新农村、古村镇 (风情小镇)、乡村节庆、乡村博物馆、生态循环等为代表的十大类乡村旅游产品[6]。截止2012年底,山东省已经建成特色村284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315家,旅游强乡镇248个,农业旅游示范点380个,好客人家农家乐627个,全省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村庄2 550个,为当地20.1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已远远超过了农业的收入,使全省农民实现人均增收1 950元。到2015年底,实现全省乡村旅游年接待能力达到3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2 000亿元的发展目标。
1.2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分析
在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以农业与农村为基础,无论是在保持乡村人文环境的原真性、生态性、原生态、乡村传统等特色方面,还是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拉动社会消费需求、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都极大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是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省旅游资源基本具备以下的特点:第一,乡村旅游的齐鲁文化风韵内涵突出[7]。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就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几千年来,山东人民在齐鲁文化的熏陶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在辛勤的实践劳动中,不仅为山东省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使山东省以齐鲁文化为根基,兼容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渔乡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运河文化及现代文化的精神文明得到了发扬光大,并成功依托区域内的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了一系列“好客山东”乡村旅游民俗文化、农耕体验文化及自然生态体验文化等产品,成为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第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体验产品发达。山东省幅员辽阔,地形种类繁多,不仅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地理特征,还具有湿地、海域及湖区等多类地形,为各类农产品如烟台苹果、肥城桃、沾化枣、莱阳梨、胶东海鲜、寿光蔬菜等提供了发育与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及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现代化上规模的基地基本形成,一大批农业公园、家庭农场、农业科技观光示范园区、玫瑰园、兰花园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新亮点,充分展现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化的相融相促,为打造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第三,基础扎实与机制灵活。1990年以来,山东省政府开始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势,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来规范与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进特色旅游景观镇、景观村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推动旅游特色村镇与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以优化乡村旅游业的宏观发展环境,灵活机制使其联动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8]。
尽管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从长足发展的角度,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区域内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参差不齐;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示范园区及示范旅游强乡村除了给旅客提供吃、游所需的产品之外,对住、购、行、娱等环节的建设程度不足等。
2.1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创新能力不足
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主要是通过开发一些以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为主的旅游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与当地的乡村文化或民俗传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要体现有:一方面,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当地人文情怀与民俗特征,一些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只能浅尝辄止,不能重复吸引顾客,同时也存在一些旅游示范园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注重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与种类的更新,旅游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够、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发展与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创新能力较差,对当地农业旅游资源的依赖性较强,不能与当地的地域特色或民俗风情充分结合,不能彰显旅游产品的特征,如旅游纪念品、当地特产、民间工艺产品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不能满足旅客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生活的需求,对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情与自然风貌特色展示不足[9]。
2.2产品文化特色薄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山东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受传统农家乐经营思想的影响较大,其经营模式始终是围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为发展理念,虽然针对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经营模式长期经营下去会使游客产生逆反心理,没有创新、缺乏特色,不能将乡村旅游产品与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自然山水景色与独特地质地貌特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必然会导致游客的流失与回头客的减少[10]。此外,由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还不是很足,缺乏具有规模的企业进行引领,尚未形成具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目前还仅限在距离比较近的城市人口,较远距离的目标人群仍然没能得到很好的吸引,这也反映出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市场吸引力的不足。
2.3开发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旅游服务业,对管理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然而,山东省乡村旅游从业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一方面,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企业管理培训与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文化层次良莠不齐,服务意识、品牌营销观念意识不强,使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虽然在日益壮大,但是其经营却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营销方式有限,价格战成为不变的“制胜法宝”。由于缺乏管理与营销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有限,导致一些当地的农民一旦遇到对手就人为地降低产品价格,虽然在短期内赢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这些做法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损害了竞争双方的双重利益,也削弱了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4产业开发方式粗放,生态意识淡薄
山东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对后发展地区的带动作用,但是这种带动作用或者说盲从行为并不都是科学合理的,在不够成熟的地区盲目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地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无疑对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被污染、被破坏、退化等现象屡见不鲜。加上山东省对部分乡村旅游景点与景区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不仅造成许多乡村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山林、丘陵及河湖地带遭到破坏,还纵容了许多自主旅游的游客对景区景观的破坏与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正常的自然循环。
3.1实施“政府-市场”配合管理机制,普及生态保护观念
目前,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科学规划模式的引导及管理创新模式的指导等。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一方面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会引导市场资源与资金流向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为其发展提供多渠道融资提供支持。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突出市场的主导地位”,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山东省政府的在发挥其有限干预权、提供财政支持及制定相关法规约束之外,应该将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与产业模式创新与联盟的主权交给市场,发挥市场内各类主体的自动调节能力,发挥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创造能力,促进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3.2加强科学规划编制,合理规划阶段性开发生态区域
要想推动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的编制与指导。山东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达到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开放式搞规划,达到优质、高效、科学、可操作性强等效果,进而实现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1]。鉴于此,山东省的科学规划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做好乡村旅游资源的普查与数据整理工作,目的是在做出科学合理规划之前,对山东省内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研、搜集、分类、整理归类,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奠定基础;第二,进一步突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的出现就是为了缓解都市人们巨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使其在休闲放松之余,深入体验民俗文化情怀与大自然的宜人景色,因此突出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是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必须要考虑的一点;第三,强化乡村旅游产业的产业链配套建设措施,乡村旅游产业是一个集农业与旅游业于一体的复合产业,在人们享受田园情怀的同时,人们渴望享受到集游、购、娱、食、住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待遇,因此,延伸乡村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是乡村旅游产业未来发展壮大的要求。
3.3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突出生态人文特色
目前,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是产品质量不高、种类有限,作为乡村旅游体验的载体-乡村旅游产品,承载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就山东省目前的乡村产品质量与种类现状来看,其一方面要致力于将乡村旅游产品与地区民俗文化相结合,充分显示当地物质与文化财富的魅力,多元化地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另一方面,山东省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不可实施闭关政策,不能一味地单纯地追求本地文化与产品的发展,还要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以充分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的不同需求,可以通过将本地文化与民俗特色与游客来源地的文化相结合的办法来拓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途径,并满足不同游客的多种心理与情感需求。
3.4实施分类管理,优化营销模式,注重生态保护过程
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与宏观大环境的发展相切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文明建设等的要求,进而突出乡村旅游农业、农民及农田的特征,为推动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一方面,山东省政府要对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的产业给予政策扶持、规划指导、对产业的形成进行引领,注重并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农民发展的主体性、当地文化风貌特性以及自然环境的生态性等,打造独树一帜的山东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另一方面,要树立创新理念,不可故步自封,市场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要想使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利于不败之地,就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12]。
3.5引进并培育高素质人才,强化生态保护意识
人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主体,没有人的主观能动行为,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软实力的提升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性较高,当地农民的不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入,一方面会使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规范的作用,避免不良市场竞争行为的出现,使其发展遵循一定的市场秩序,突出价格机制的能动性;另一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能够引导山东省乡村旅游产业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盲目地开发自然资源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合理的开发自然生态资源需要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智力支撑,对山东省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云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和新模式.旅游学刊,2006,21(4)∶8~8
[2]阎锋.观光农业旅游——旅游百花园中的一枝新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91~95
[3]范黎丽.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演进机制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戴斌,周晓歌,梁壮平.中国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1)∶16~23
[5]陶陶,罗其友.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农业功能分区.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1)∶45~49
[6]王乐.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7]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
[8]张龙生,李萍,张建旗.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3)∶55~59
[9]Chaplin H,Davidova S,Gorton M.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arm households in Central Europe.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Durban,South Africa,2003,16~22
[10] 徐福英.山东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8
[11]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12] 房艳刚,刘继生.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地理学报,2012,67(10)∶1399~1410
EXPLORATION OF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SURVEY AND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Li Ailan
(Jini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Qufu 273155,China)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and people living in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s growing yearning for freedom idyllic time,rural tourism industry as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m and tourism activity has emerged,and it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nd government.This paper took th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found that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generally had outstanding Qilu culture connotation,developed experience products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nd modern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But,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such as prominent tourism product homogeneity,lacking of innovation;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s were weak,lacking of attraction to tourists;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were not standardized,brand awareness was not strong;the mod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extensive,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was weak,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in Shandong Provi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concrete proposals,such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government-market"integrated management mechanism,the popularity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strengthening the scientific planning,developing planning stage of ecological regions reasonably;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optimization of the marketing mode,paying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protection process;improving product quality,increasing product categories,highlighting the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introducing and developing high-quality talents,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and so on.
KeywordsShandong Province;rural tourism resources;investigation;ecological planning;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304.8;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213-05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35
收稿日期:2015-05-18
作者简介:李爱兰 (1972—),女,山东金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规划与管理。Email:wstwql@163.com
*资助项目: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省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4-ZZ-WH-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