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

2016-02-13 09:05王丽丽蔡丽红王锦旺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业化农业发展

王丽丽,蔡丽红,王锦旺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保定 071001;2.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 050061)



·休闲农业·

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述评与启示*

王丽丽1,2,蔡丽红2,王锦旺2

(1.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保定071001;2.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050061)

摘要休闲农业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就在于其多功能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农耕文化的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及创新开发,能够满足城市居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学习教育、康体怡情等多重需求。休闲农业的未来之路将走向何处、如何走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国内文献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目前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业属性、发展原则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性问题的认知上仍存有诸多分歧;另一方面,有些学者却已高瞻远瞩发现了休闲农业的未来趋势将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对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组织方式进行了探讨。文章在总结反思国内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产业属性、发展原则及产业集群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进行了述评,并得出几点启示,以期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

关键词休闲农业产业化述评启示

休闲农业在我国萌发自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荔枝节,它的产生与发展为天然弱质并逐渐式微的农业注入了活力,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的巨大潜力就在于其无可比拟的多功能性,那些曾经被熟视无睹、无偿提供的免费资源,如今却成了城市居民渴望并愿意付费分享的稀缺资源。通过对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农耕文化的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及创新开发,可以满足城市居民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学习教育、康体怡情等多重需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休闲农业“十二五”规划》指明休闲农业发展目标是在2015年成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民生产业及支柱产业。如何实现休闲农业的产业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该文对该领域的国内学术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归纳与总结反思,以期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化。

1 休闲农业的概念与产业属性研究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与产业属性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注重其景观价值的学者称之为“观光休闲农业”[1-5],重视其休闲内涵的学者称之为“休闲农业旅游”[6-7],也有不少学者用“休闲农业”一词[8-12],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是同一概念[13-14]。国内文献对休闲农业概念与属性的表述可谓五花八门,众说不一,但通过归纳梳理不难发现,主要存在3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旅游说、农业说和新型产业说。

1.1旅游说

郭焕成提出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15]。周彬也认同此概念[16]。赵毅认为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园区从事的一系列与农业有关的活动,是旅游者在农业园区进行的一系列体验性、参与性的活动。休闲农业产出收入的主体部分不是有形的农副产品,而是采摘、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住宿垂钓及生态体验等无形产品的旅游消费收入。休闲农业的核心是旅游服务、是旅游项目,在这个意义上讲,休闲农业更适宜纳入旅游的范畴[17]。

1.2农业说

张占耕认为休闲农业的对象是农业,广义对象还包括农民与农村,在此基础上把休闲农业的属性归于农业的范畴[18]。郭焕成改变了之前的旅游说,转而提出了农业说的观点。认为休闲农业是为城市游客提供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19]。张广海也认为休闲农业是以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为依托,集生产、销售、观光休闲、娱乐体验、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新型农业[20]。张攀春提出休闲农业符合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方向,发展休闲农业与建设现代农业并不矛盾,因此休闲农业在本质上也是农业,而不是纯粹的旅游业,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农村发展旅游业。休闲农业主要是将农业中的旅游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向外来人员展示农业的生态文化。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休闲农业既不会因为游客的观光旅游而耽误农业生产,也不会因为农业生产而缺乏旅游价值。休闲农业是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发展农村服务业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的一种途径[21]。

1.3新型产业说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卢云亭、詹玲、范水生、张天佐等。卢云亭在1995年就提出凡具有特殊吸引力、给游客增加奇趣、异趣、野趣、土趣、尝趣、乐趣、买趣,并拥有观赏、参与、科考、健身、阅历等旅游功能的农业类型,均属休闲农业范畴。认为休闲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的一种文化性很强、大自然意趣很特殊的新型交叉性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特点[22]。詹玲认为休闲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田园景观与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农村传统文化及农家生活,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精心策划与开发,充分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满足人们各种休闲需求,使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23]。范水生也持相同的看法,认为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及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与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与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24]。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局长张天佐也认为休闲农业就是把农业的生产过程,农民的劳动生活,农村的风情风貌,根据科学的设计与开发,形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教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业态与消费业态[25]。可见,新型产业说认为休闲农业的属性是农业与旅游业交叉产生的新型产业。

2 休闲农业的发展原则研究

休闲农业应该遵循什么发展原则才能实现其多功能性与可持续发展,给逐渐式微的农业注入新鲜活力,也是近年来国内学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原则与开发原则等2个方面。

2.1基本原则

陈俊红认为休闲农业发展应坚持以农业经营为主、以自然环境生态保育为重、以农民利益为根本、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原则[26]。农业部魅力城乡网的总编张舜尧指出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农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2个方面[27]。二者均强调了以农为本的基本原则。

2.2开发原则

开发是休闲农业的起点,是否科学合理并具有创新性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及经营的综合效益,所以是休闲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王克柱等提出了休闲农业开发五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是利益均衡原则;三是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原则;四是重视地方特色与创新原则;五是注重参与体验性原则[28]。史云等则根据“低碳”时代的客观要求,认为休闲农业开发过程中要遵循低碳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29]。杜兴军等认为应秉持遵循自然规律、地方文化认同、生态环境属性及整合发展的园区营造理念来确立休闲农业园区总体定位,以实现其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及体验性等产业特性与休闲价值[30]。

3 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与组织形式研究

3.1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定义

休闲农业产业化就是以休闲农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休闲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及国际化,进而形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化的过程[31]。也就是说,要把休闲农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经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以农业产业化为前提,遵循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通过食、住、行、游、购、娱、教及体验的协调发展,实现其多功能性,创造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

3.2休闲农业产业化的路径

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是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张广海等提出在休闲农业资源禀赋相似区域,借助已有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与品牌效应 (如休闲农业观光示范点等),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辐射范围广泛、产业功能完善、规模效应明显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同时,充分发挥休闲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严格控制准入门槛,对产业带进行高标准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市场化经营观念,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32]。林炳坤等构建了提升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双钻石模型[33]。一要整合资金、人才及技术等生产要素资源,促进其在国家间、区域间的流动;二要把握市场需求;三是扶持相关产业,如教育、生物、信息、设计、影视、数字化产业等,促进其与休闲农业融合,提高休闲农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四是经营企业要做好战略规划;五是政府应扮演倡导者、规划者、扶持者、服务者及管理者等角色,制定扶持政策,促进区域合作,提升休闲农业体制竞争力。喻江平提出了“全产业链”理念,认为应以此为指导,加快产业融合,延伸与拓宽休闲农业产业链,塑造休闲农业主题,增强市场推广力度,提升休闲农业品牌形象与产业地位[34],进而推进休闲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3.3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张广海认为应创新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可以采取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企业集团型、龙头景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不同形式[35]。蔡碧凡也认为应坚持经营主体多元化以促进休闲农业多样化与特色化发展,不建议休闲农业必须有大型的封闭式园区或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支撑,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经营者的实力及组织形式,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并尽可能保证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能参与到休闲农业的开发与经营[36]。邱佳与史亚军则持有不同的观点,强调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要跳出故有的思维模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利益联结,建立由农民以所承包的土地等资产、个人或企业以资金、技术等入股成立的新型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休闲农业股份合作有限公司,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促进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37]。戴炜也提出了一种类似的新型组织形式——休闲农业加盟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其经营主体是“休闲农业企业 (外来资本注册成立)”,而基础是“农户”,其实质是“农户”通过休闲农业企业 (中介组织)把自己与市场连接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产品价值链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38]。上述2种新型组织形式均具有4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户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连接为一个整体;二是实现土地的有效集中,克服了休闲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小生产之间的矛盾;三是降低休闲农业的经营风险。比起分散农户的单打独斗,其资金充足、管理完善、服务水平高,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是一个人承担,大大分散了经营的风险;四是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传统的农业产业化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其生产、加工、销售等是相互分离的,是一种串行的方式,是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关系;而休闲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产业链的简单延伸,其生产、加工、销售、观光、休闲、体验等是一体的,是一种并行的方式。

4 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述评与启示

休闲农业在国外已经有近15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仅仅经历了20多年的初步探索,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知与实践都需要一个过程。上述国内文献对于休闲农业概念、产业属性、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及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认识角度不同,观点纷呈,众说不一,正是这一过程的真实体现。休闲农业无可比拟的多功能性,使其纵贯三生 (生产、生活、生态)、横跨三产,产业链条长,产业集聚明显,其产业化发展趋势不容置疑。综上所述,休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有如下几点启示。

4.1明晰概念与产业属性

从休闲农业对农业众多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解决农民就业增收,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来看,休闲农业应该归属于农业范畴更为合理。休闲农业是在农业发展出现疲态、三农问题突出,同时又有强烈的市场需求的综合背景下,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自身长期以来被忽视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通过农业正经济外部性的内部化来实现农业的附加值与比较利益,潜力无穷。当务之急是政府对于休闲农业的概念与产业属性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的方式予以统一规范,以改变目前众说不一、政出多门、休闲农业经营者无所适从的混乱现状。

4.2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原则

由于我国各地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收入水平、消费需求以及对休闲农业的认知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可谓千差万别。所以,对于休闲农业发展原则的制定,不能搞一刀切,盲目追求速度、数量、规模与短期经济利益。必须结合当地区域位置、资源特色、要素水平、文化传承、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客观实际,遵循因地制宜的理念,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归根结底,突出农味、扎根农本、造福农民,才是休闲农业的初衷与归宿。

4.3产业集群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休闲农业的无穷潜力在于它内外纵横联结、产业集群的能力。一方面,休闲农业纵贯“三生”,即农业生产活动、农家生活方式及农村生态环境。通过体验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创意设计,使得习惯于消费最终产品的城里人,对播种、饲养、采摘收获等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好奇,从而成为休闲农业吸引城里人的重要卖点;朴素的农家生活方式,虽然没那么精致讲究,甚至有点豪放粗糙,但质朴中却无处不体现着自然的哲理、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褪去虚荣,还原本真,有着潜移默化却深入骨髓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目前处于雾霾、尾气、工业污染以及精神高压下的城市人群所羡慕不及的。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横跨三产。首先,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规模化、科技化生产具有本土特色、高附加值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此为一产;其次,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二次加工,改头换面,升级换代,产品升值,此为二产;最后,将休闲农业园区打造成旅游景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休闲、度假、体验、会议、康体、教育、养老等服务,进而带动物流、餐饮、住宿、导游、民俗表演等服务业的发展,此为三产。同时,休闲农业将园区内的农业种植、养殖业与旅游、艺术、创意产业等进行融合,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共生圈。可谓立足一产、带动二产、繁荣三产,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部门连成一个统一的部门,各个涉农产业在城乡互动这个舞台上连接起来[39],形成农、旅、工、贸、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纵横联结、产业集群,必将成为休闲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

4.4多元化的产业化组织形式

休闲农业通过产业集群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必须找到最适合的组织形式与之相匹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农民入股、企业集团等多种组织模式,在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地区,都可以成为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多项选择。任何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认识由浅入深、实践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不论经营主体是谁、战略目标大小、规模强弱、组织结构如何,都不是人的凭空想象与一厢情愿能够决定的,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作为休闲农业主体的农民的参与程度及其利益的保障机制,只有真正造福于农民的休闲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与支持,休闲农业才能拥有永续发展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王渝陵.从国际经验看重庆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重庆社会科学,2003,(3)∶73~76

[2]丁增富,郑钦玉,刘永文.三峡库区观光休闲农业现状、问题及调整对策.畜牧市场,2003,(8)∶18~20

[3]谢莉,刘昭云.湘南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热带地理,2003,(4)∶385~388

[4]郭焕成,郑健.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12

[5]刘春香.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 (学术版),2006,(2)∶97~98

[6]李舟.体验经济时代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策略.新疆农垦经济,2004,(3)∶18~20

[7]戴美琪,游碧竹.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144~148

[8]肖海林.休闲农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适用技术市场,1999,(8)∶24~27

[9]许先升,郭少贞.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热带农业科学,2000,(2)∶33~36

[10] 俞文正.休闲农业的功能及发展前景.青海农林科技,2001,(4)∶37~38,34

[11] 吴必虎,黄琢玮,殷柏慧.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37~43

[12] 邹统钎.北京市郊区旅游发展战略∶经验、误区和对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

[13]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42

[14] 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世界农业,1998,(1)∶50~51

[15]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经济地理,2008,28(4)∶640~645

[16] 周彬,黄维琴.论休闲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生态经济 (学术版),2012,(2)∶97~100

[17] 赵毅.休闲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现实操作.改革,2011,(7)∶96~100

[18] 张占耕.休闲农业的对象、本质和特征.中国农村经济,2006,(3)∶73~76

[19] 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42

[20] 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21] 张攀春.资源禀赋与贫困地区休闲农业的路径选择.特区经济,2012,(6)∶162~164

[22] 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7

[23] 詹玲.发展休闲农业的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4] 范水生,朱朝枝.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原探.东南学术,2011,(2)∶72~78

[25] 张天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面临陷井.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10922/194510525306.shtml,2011-09-22

[26] 陈俊红,王亚芝,曹庆昌.台湾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北京沟域经济建设的启示.生态经济 (学术版),2011,(4)∶116~120

[27]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http∶//news.1nongjing.com·D-1epth/2013092730620.shtml,2013-09-27

[28] 王克柱,刘顺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概况.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234~236

[29] 史云,朱培峰,范晓梅.低碳经济下的休闲农业开发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96~8698

[30] 杜兴军,陈 曦.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198~201

[31] 宋宁,崔从光.烟台休闲农业发展与经营模式的探讨.北方园艺,2013,(05)∶195~197

[32] 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33] 林炳坤,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4~119

[34] 喻江平.基于产业链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及发展策略.农业经济,2013,(7)∶18~19

[35] 张广海,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及其模式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2,(10)∶30~37

[36] 蔡碧凡.浙江休闲农业3类典型经营模式比较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6)∶311~316

[37] 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314~317

[38] 戴炜,张林焕,徐金海.江苏仪征休闲农业产业化现状与组织创新构想.江苏农业科学,2011,(1)∶502~504

[39] 冯建国,陈奕捷.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市农业产业融合.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4)∶61~65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LEISURE AGRICULTURE'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ng Lili1,2,Cai Lihong2,Wang Jinwang2
(1.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usiness College,Baoding 071001,China;2.Hebei Uiniversity of Ecnomic and Business,Tourism College,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Leisure agri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and modernization.Due to the multi-function,the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enormous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can meet multiple demands of urban residents such as sightseeing,entertainment,leisure,farming experience,study and education by scientifically planning,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etc.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hotspot in the research of the domestic literatures,but the research level is different.On the one hand,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erences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concept,industrial property,development principl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On the other hand,some scholars have already discovered the future trend and the path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organizationmechanism.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and discussed the concept of leisure agriculture,industrial property,development principles,industrial cluster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h and diverse forms of organization.Finally,several implications were summarized for promoting and deepening relevant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leisure agriculture;industrial;review;im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304.1;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1-0207-06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134

收稿日期:2014-09-05

作者简介:王丽丽 (1970—),女,河北肃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经济管理。Email:wanglili9706 @163.com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环首都经济圈视角下的河北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14457508D);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HB14YJ053)

猜你喜欢
产业化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系统产业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