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方言小称“圪”字研究

2016-02-13 06:56:17岳茜茜屈邦振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词根长治量词

岳茜茜,屈邦振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长治方言小称“圪”字研究

岳茜茜,屈邦振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圪”作为一种小称类型普遍存在于长治方言中。文章首先分析了“圪”字的构成形式,其次总结了“圪”的语法功能,最后就“圪”字还存在的一些语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圪”字;小称;长治方言

“小称”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中。后来据郑张尚芳的考证,“儿”在六朝时已经开始表示人的小称的含义了,唐宋时的儿缀词已经很多了。曹志耘先生认为∶“儿缀是表小的源头,普通话的小称标记“儿尾”是来源于中古汉语的“儿”字。

小称简而言之就是表小指爱。目前,方言界对于小称的涵义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认识,但主流意思还是比较一致的。概括说来,小称是一种类似于北方方言儿化的语言现象。具体而言,小称最明显的特征当为称小,它首先开始于名词的称小,用于指称幼小的人或事物,形容词称小是用来表喜爱义的,动词称小表示动作的短暂、轻微,量词表示量少。小称不仅具有特定的词汇意义,也具备一定的语法意义。有时还附加感情色彩,表示亲昵、蔑视等意义。

小称的类型在山西方言中有四种:一、重叠;二、前缀“屹”;三、儿缀;四、小称音。长治方言中没有小称音,重叠和儿缀的使用也不多,所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小称“圪”字的用法。

一、“圪”的构成形式

(一)名词

1.圪A

[圪渣]量少且小的垃圾:地上有一圪堆~,你拿扫帚去扫一扫。

[圪腮]脸蛋儿(一般指小孩子的脸):你看这小孩的~,肉嘟嘟红扑扑的。

[圪蛋]小而坚硬的圆形物,形体与蛋相仿:我把这些泥巴捏成了一个个小~的。

[圪棱]高出平面的一条凸痕:一觉醒来,发现脸上被压起几道~。

[圪疔]皮肤上凸起的硬块:脚底上长了个~,不知道是不是鸡眼了。

[圪蚤]跳蚤:这些年,~都很少见了。

[圪洞]小洞:地上有好几个小~的,我猜这些肯定都是蚂蚁的窝。

2.圪A子

[圪须子]碎布条儿:裁缝剪裁了衣服之后,留下了很多~。

[圪肘子]胳膊:你这个小兔崽子,~怎么老往外拐。

3.圪A儿

[圪台儿]台阶:一会儿要上小~的,你小心一点。

[圪角儿]小的角儿:你的书~那里皱了。

[圪枝儿]较细小的树枝:路边有一些~的,你捡去当柴火烧吧。

[圪糁儿]干玉米去皮后磨成的碎粒:刚刚去加工厂用玉米加工了一些~。

[圪头儿]物品的残余部分:把那个粉笔~帮老师拿过来。

由“圪”构成的名词多是“表小”的,有时是词根表示的事物原本就是小的,有时是词缀给词语附加了“小”的含义。前者如把“跳蚤”称作“圪蚤”。后者如“圪洞”,“洞”本来既可指小洞,又可指大洞,大的如“他们发现了一座山洞”、“黄土高原的人住的是窑洞”。但是“圪洞”只能指小的洞,例如“路边有很多蚂蚁圪洞”。

名词前缀“圪”不仅可以表示微小的意义,还可以缩小词义的范围。例如“头儿”除了指“头目”外,也可指“事物的残留部分”,但“圪头儿”只有后一含义。我们可以说“铅笔圪头儿”,但不能够说“你们几个人谁是圪头儿”。

(二)动词

1.圪A

[圪搓]稍微洗洗:你把那盆里的衣服~一下吧。

[圪蹴]蹲:我们农村人习惯~着吃饭。

[圪遛]随意闲逛:吃过晚饭后,他计划出去~一会儿。

[圪支]硬物挤后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感到不舒服:晚上睡觉的时候,床上有个东西~死我了。

[圪挪]一点点挪动:你把那缸~过来。

[圪吵]小声说话、议论:老师正上着课呢,可是后面的同学一直在~。

[圪啃]慢慢地吃:弟弟拿着个鸡腿在~。

[圪爬]一点点的爬:那小孩正慢慢的往这边~。

[圪照]粗略地看:我想稍微~一下这本书。

2.圪A圪A

[圪吹圪吹]稍微吹吹:你~头发吧,一会儿就要睡觉了。

[圪煮圪煮]稍微煮煮:生菜生吃都可以,你稍微~就行了。

[圪搅圪搅]搅拌一下:面条都快粘到一起了,你赶紧拿上筷子~。

[圪瞅圪瞅]随意看看:前面围了一堆人,我想过去~。

“圪”字加在单音节动词前面的这一构成方式最为常见。作动词的前缀时,“圪”字的作用主要是附加轻微、短暂、反复、随意等意思。如“吵”是大声说话、吵闹,“圪吵”则指小声说话、议论。“歇”不限时间,一般指较长的时间,“圪歇”指歇一小会儿。“圪爬”指一点儿一点儿地爬。例如“那小孩正慢慢的往这边~”。“圪照”指粗略地看。例如“我想稍微圪照一下这本书”,意即我就想随意的翻看翻看。动词前的“圪”常常会附加“稍微”的意思,只是这种附加的意思一般都是虚化了的,所以在“圪A”的前面再添加副词“稍微”,并不会造成重复。例如“你应该再稍微圪煮圪煮”或“可以稍微圪煮一下”。

带前缀“圪”的动词,使用时常采用重叠的方式。“圪A”与普通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相同,都是全词重叠。例如∶“你再圪搅圪搅”。长治方言的“圪搅圪搅”也可以说成“圪搅搅”,相当于“搅一搅”。

(三)形容词

1.“圪A”

(1)A不可重叠

[圪红]形容稍微有了一点红色:这果子刚~了些,还不能吃。

[圪缩]形容皱纹很多的样子:新衣服第一次洗就~了好多。

[圪软]形容稍微软了一点的样子:柿子放了好些天才~了些。

[圪料]形容物体弯曲不直:这根木头已经~了,不能拿来修房子了。

(2)A可重叠

[圪癔]形容心里感到恶心:这包方便面快过期了,所以吃起来有点~。

[圪癔癔]形容心里感到非常恶心:今天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一个顾客在碗里发现了苍蝇,所以我的饭吃起来也感觉~的。

2.“圪AA”式

[圪甜甜]形容吃的东西比较甜:这苹果吃起来还~的呢。

[圪挺挺]形容老人身体还比较好,健康硬朗:我爷爷看起来还是~的。

[圪眯眯]形容眼睛眯着的样子:这个人的眼睛看起来总是~的。

[圪温温]形容物体微温:这饭还~的呢,所以不用再重新热了。

3.“A圪BB”式

[胖圪墩墩]形容小孩或小动物很胖很可爱:这个小孩~,甚是可爱。

[明圪晃晃]形容很明亮:我把家里的玻璃擦得~的。

[脆圪生生]形容食物很脆:薯片吃起来~的。

[平圪展展]形容物体表面很平:教官们把被子都叠的~的。

[慢圪悠悠]形容做事或走路缓慢且悠闲:我这个人做什么都是~的。

[薄圪令令]形容片状的东西(如纸、衣服等)非常薄:她穿的衣服摸起来~的,肯定一点也不御寒。

“圪”可以加在一些单音节形容词前作前缀,经常有表示“稍微”“略微”的意思。例如∶“这苹果刚刚圪红了一点,还不能吃呢”,“柿子需要放很多天才能圪软一些”。有时,“圪”也会放在一些有贬义倾向的单音节形容词前,这时的“圪”附加了贬义的色彩。例如“圪料、圪缩、圪搐”。

一部分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AA”、一部分双音节形容词“圪A”都可构成“圪AA”式形容词。只要是被作形容词用,“圪AA”后面总会带一个“的”字。例如∶圪甜甜的、圪温温的、圪闪闪的、圪晃晃的、圪眯眯的、圪挺挺的、圪弯弯的、圪吵吵的。

(四)量词

1.“圪”可省

[圪堆]小堆∶这里有一小~土。

[圪串]小串∶妈妈回来的时候买了一小~葡萄。

[圪截]小截∶我在路上捡了一小~的木头。

[圪卷]小卷儿:把你手里的那一小~的线团给我拿过来。

2.“圪”不可省

[圪叽]极少量∶我们家做菜每次都只放一~味精。

[圪都]小头∶山竹掰开后的样子就像一~蒜。

[圪搭]小块∶刚才我一个人就吃了一小~豆腐。

“圪“放在量词的前面,主要作用也是“表小”或“表量少”。例如∶量词“堆”既可表大堆也可表小堆,但是“圪堆”通常指小堆,例如“这里有一小~土”。

二、“圪”的语法功能

“圪”的语法功能表现在构词和构形两方面。“圪”的构词作用主要体现在“圪A”式上,构形作用主要体现在重叠式上。

(一)“圪”的构词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前缀“圪”往往使词根语素的意义有所变化。如:“蛋”指禽类的蛋,而“圪蛋”指的是小而硬的圆形物品。“梁”指山梁,“圪梁”指像小山梁儿一样的东西。

2.转换词性。动词加“圪”后变为名词。如∶“扯”是动词,“圪扯”是名词,指一种食品“拉面”。“折”是动词,“圪折”名词,指细小的皱折儿。例句:衣裳没叠好,压了几个~。

3.圪缀词中的附缀成分有些必须加“圪”才能说。如∶“渣”是不成词语素,前面需加“圪”成为“圪渣”才能说。“叽”也是不成词语素,不能单说,必须和“圪”一起构成“圪叽”才能说。

(二)“圪”的构形作用主要表现在重叠式上

形容词词根重叠,有加深程度的作用。如∶“圪癔癔”较“圪癔”形容恶心的程度加深。

三、“圪”的语义问题

长治方言中由小称“圪”字构成的词非常丰富。那么是否任何的词根语素都可以和“圪”字相结合呢?通过上文对小称“圪”字构成的四类词的分析总结,我们发现这些词根语素还是具有一定特点的。名词类的词根语素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即“物体表面上的突状物”,形如块状、球状等。如∶圪台、圪堆、圪梁、圪痂、圪都、圪蛋等。动词类的词根语素通常都是一些具体的动作行为。如“圪搓”指稍微洗洗;“圪挪”指一点点挪动;“圪挤”指微闭(眼睛);“圪飞”指轻飘飘地飞等。与“圪”字结合的形容词类的词根语素大都表示事物的性状,并含有不好、粗劣等贬义色彩。例如:圪缩用来形容皱纹很多的样子;圪料用来形容物体弯曲不直。“圪”作量词前缀,很多是放在一些有长短粗细之分的物体的量词前面。如:圪串、圪截、圪卷等。

通过对“圪”字的分析,我们认为“圪”在逐渐经历着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即语义不断扩散引申,最后变得模糊,甚至有时我们都不能够很清晰地体会到它所要表达的小称义。例如“圪堆”在长治方言中指“一堆”,不再强调是一小堆。有时大堆会说“一大圪堆”,小堆会说“一小圪堆”。其他还有“小圪台儿”“小圪蛋”等一些说法,但我们不会认为“小”和“圪”有语义的重复。因此可以说,“圪”字存在着一个不断语法化的过程,其作构词词缀时,表示小称义,但是随着“圪”字的进一步虚化,语义出现了脱落,这时就需要重新引入“大”“小”来表达原来的概念。

“圪”字和词根一起复合时,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量词。“圪”作名词前缀通常表示一些小的突状物体;作动词前缀时,一般表示持续的时间短或动作的幅度小;作形容词的前缀时,用来表示轻微的程度或状态;作量词的前缀时,通常表示一些小的、模糊性的计量单位。

参考文献:

[1]乔全生.晋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沈明.山西方言的小称[J].方言,2003(4).

[3]杨俊芳.长治方言的“圪”[J].社会科学家,2007(6).

[4]马文忠.晋方言里的“屹”字[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3).

[5]白云.晋语“圪”字研究[J].语文研究,2005(1).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205- 03

猜你喜欢
词根长治量词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三)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4:50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二十二)
英语世界(2023年10期)2023-11-17 09:19:18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十八)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9:38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8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当当鼓
戏剧之家(2020年17期)2020-06-22 12:01:24
量词大集合
学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 03:09:00
长治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