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升平
(太原师范学院 文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文学】
漫议雨果大海一样的胸怀
赵升平
(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雨果是世界文坛的巨人,在有生之年他始终践行真善美,并用如椽大笔给世界文学贡献了众多优秀的作品。今天我们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首先应该认识他那像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因为从这样一个侧面,最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人品”,也最能体会到他那伟人的情怀。
[关键词]雨果;人道;大海;胸怀
雨果是世界文坛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袖,也是迄今为止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用他那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一切重大事变的丰富经历践行着真善美,并用自己的如椽大笔给世界文学贡献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当年(1885年)雨果逝世的时候,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法国人都把雨果看作是法兰西最大的骄傲之一。那么今天我们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到底应该如何认识他呢?我觉得首先应该认识他那像大海一样博大的胸怀,因为从这样一个侧面,最能让我们感受他的“人品”,也最能体会到他那伟人的情怀。
大概谁都熟悉他那段著名的格言吧:“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他为什么要说人的胸怀最广阔呢?我想这就是因为在他看来,人生在世,不论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总该拥有一颗爱自己同时也能够爱他人的心灵,因为这是做人的准则,是社会的良心。而只要有了爱,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海纳百川,就会弃恶从善,正所谓大爱,博爱。正是在这种人生观的统领之下,他始终同情弱小,痛恨权贵,追求公平,彰显正义,歌颂美好,贬斥丑恶。也正因如此,他甚至“走出文学”,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社会斗士”。“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斗士,雨果上升到的最高点,是他成为了人民的代言人,成为了穷人、弱者、妇女、儿童、悲惨受难者的维护者,他对人类献出了崇高的赤诚的博爱之心,他这种博爱,用法国一个著名作家的话来说,那就是‘像从天堂纷纷飘落的细细露珠,是货真价实的基督教的慈悲’。”[1]
当然,雨果的这种博爱,是与他一贯奉行的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分不开的。我甚至觉得在他看来,人道才是各种主义的精华,它是爱的源泉,并能超越种族、超越政见,甚至超越敌我。比如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简直就是在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这种观点。像凶狠残暴的贵族势力代表朗德纳克,能在溃逃中奋不顾身跳入火海救出三个即将被烧死的小孩,而革命军指挥官郭文不顾敌对立场将朗德纳克释放,另一名指挥官西穆尔登随后按军法处决了郭文,但之后他却开枪自杀。这样的描写,简直就是把人道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他最后干脆直言: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那么,作为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我觉得同样是人道无处不在。
我们先看《巴黎圣母院》。
众所周知,这是雨果“最浪漫”的一部小说,也是他“对照原则”的标杆性作品。小说在漫画般的描写当中,通过几个主要人物的相互对比,把他心目中的人道之美和反人道之丑恶通通地表达了出来。
我们先梳理一下小说的梗概:那是在15世纪的巴黎圣母院,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克洛德看上了街头跳舞卖艺的吉卜赛少女爱丝梅哈达,于是指使他从小养大且奇丑无比的敲钟人加西莫多前往劫持。长相英俊的宫廷卫队长弗比斯闻声相救,触发了这位单纯少女的爱情。当这对恋人幽会之际,克洛德在暗中刺伤弗比斯,事后嫁祸少女,于是少女被判死刑。临刑前,默默爱着少女的加西莫多劫走少女并把她送进圣母院保护起来,克洛德唆使教会进而挑动官兵前来围捕,周围的穷人乞丐一拥而上全力救护。乱局之下克洛德胁迫少女就范但遭到拒绝,之后少女被官兵活捉,并被处以绞刑。蹲在钟楼上的加西莫多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怒不可遏,他将克洛德扔下钟楼摔死,然后抱着少女的尸体化作一缕青烟。多少年后人们从地底下挖出一对紧紧抱在一起的尸骨,分也分不开。
雨果曾这样阐述他的“对照原则”:“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而在小说中,作家正是通过这么四个人——爱丝梅哈达、弗比斯、加西莫多和克洛德的所作所为,将人道的崇高和反人道的丑恶聚焦在了世人的面前,而且两两结对儿,美丑互现。
比如,加西莫多与克洛德是仆与主的关系,同时又是善与恶的对比。在这一对主仆中,前者虽然长得奇丑无比,但心地善良,爱憎分明。他也爱着美丽的少女,但他的爱是一种默默的爱,无私的爱,是一种只有奉献根本不图回报的爱,甚至是爱对方却不让对方知道的爱(爱却不让人家知道,这恐怕是爱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他是“善”的化身,是善良的最高境界。而后者克洛德,虽然相貌堂堂,身为行善布道的副主教,但内心却阴暗污浊,充满了邪恶,为了达到见不得人的目的不择手段。所以克洛德绝对算得上是“恶”的代表。在这一对善恶的对照中,我们把两者的本质及其特性认识得清清楚楚。
我们再看爱丝梅哈达与弗比斯。这是一对恋人,同时又是行为上美与丑的对比。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前者一往情深,至死不渝;后者则逢场作戏,根本不把爱的人放在心上。比如爱丝梅哈达面临绝境时还在期盼着能和她深深爱着的这个男人见上一面,但后者却是率领卫队抓捕她的凶手,并且在她被押上绞刑架时,策马扬鞭而去,简直是自私冷漠到了极点。所以这对恋人把行为上的美与丑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然,在小说的实际描写中,这样的展现是非常生动也非常丰富多彩的,它有大量的情节铺垫让你信服,在这儿我们只是为了说明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抽象”。总之,小说就是在这样的对照中,给我们活生生地刻画出了四种人物类型:
(1)爱丝梅哈达——外表美,内心也美,是几近“完美”之人。她是人道的“形象大使”,有着人人喜爱的特质。
(2)克洛德——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丑恶至极,他是人道的对立面,是大恶之人。
(3)加西莫多——外表奇丑无比,甚至有些恐怖,但内心却至善至爱,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他是人道主义执行下的奇特之人。虽表面看着不招人喜欢,但实际却处处给人以温暖。
(4)弗比斯——外表俊美,内心却狭隘自私,他是现实当中最常见的那种不好不坏的所谓“势利小人”。他的病根在不懂人道。但有朝一日,他若“人道”起来,我想他还是会有所改变的。
我们再来看《悲惨世界》。
这是雨果耗时三十年倾力打造的“一座大山”,作品在全面揭示了“悲惨世界”的全貌之后,更将什么是人道什么是反人道表现得一清二楚。
比如,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瓦阿让的遭遇颇有代表性。他原本不过是个修剪树枝的普通园工,但当初就是因为急着救助饿坏了的小外甥而打破橱窗偷了一块面包,结果便被送进监狱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苦役犯。他先被判刑5年,后因4次越狱“罪上加罪”,总共服刑19年。出狱后,在福来主教的感化下他本来已经成了一个乐善好施之人——他化名马德兰,勤劳致富,并被推举为市长,不断行善,但是由于警官沙威的盯梢侦破,他的苦役犯身份暴露,再次被捕入狱。逃出来后,他从无赖泰纳迪埃的住处救出女工芳汀的孤女柯赛特,隐居巴黎,继续行善,但仍然不断遭到沙威的追捕,及至他参加了共和起义的战斗。特别是在巷战中他释放了俘虏沙威,抢救了负伤战士马里于斯,并成全了他和柯赛特的婚姻。但这对青年夫妇知道他的苦役犯身份后,也曾一度离他而去。这使他终身都没有摆脱“苦役犯”这个黄色身份证带给他的麻烦。
同样作为悲惨世界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女工芳汀的遭遇也颇典型。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姑娘,只是因为遇到了一个薄情男子,未婚先孕,便被社会无情抛弃。找工作,没人要。孤儿寡母,最后只有出卖自己。
而作为芳汀的私生女,柯赛特的童年更是惨不忍睹。她从小备受房东泰纳迪埃夫妇的虐待,母亲死后更成为一个孤儿。年仅5岁就得洗锅刷碗、打扫房间。她甚至得搬运大过她身体的物件。冬天到了,她衣不蔽体,常常在严寒中冻得瑟瑟发抖。
在这里,作家不仅剖析了个体遭遇的悲惨,而且刨根问底,直叩社会的病根,直至带引受众一同找寻救世的良方。他用人道的温情和力量,让人们看到了一缕黑暗中的阳光,并由此生发,让人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消除丑恶,培育真善。
比如瓦阿让的前后变化耐人寻味。他由屡教不改的苦役犯到一生行善的转变,不是靠了监狱的惩罚,而完全是因为福来主教的感化。我们一定还记得书中的这个细节:坐了19年牢狱的瓦阿让刑满释放后备受冷遇,但就在他走投无路时遇到了乐善好施的福来主教。一个几天都没吃上饱饭的饿鬼得到了热情的款待。临走时,由于他穷怕了,加上“恶习难改”,便顺手牵羊偷走了主教的一副银餐具,不料被路上的巡警发现抓回。但福来主教不但没有指证他,反而为他开脱罪责,说是送他的,接着还十分慷慨地将一副银烛台相赠。正是这次彻底的感动,让瓦阿让洗心革面,从此走上了一生行善的道路。在这儿,雨果把一个铁的事实摆在了人们面前,这就是:19年苦役没有做到的事,一次真诚的感化做到了。所以雨果这个时候的表达已经不仅仅是在歌颂人道的美好,而纯然是在展示人道的力量。
再比如这样的描写,瓦阿让被感化后,一味行善,至死不渝。他的善举感动了所有的人,就连冷酷到几乎没了人性的警官沙威也不例外。我们说作为专抓犯人的警察,沙威死死盯着瓦阿让有时也是一种职责所在,但像他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让一个已经弃恶从善的人“永世不得翻身”显然做过了头,然而即便如此,瓦阿让仍然原谅了沙威,及至在巷战中将变成自己俘虏的沙威释放,终于让其受到良心的谴责,自惭形秽,自投塞纳河而死。雨果在这里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他就是要通过这样的事例,进一步展示人道的宽容和美好,并且用事实告诉我们,处处用爱浸润的人道可以战胜一切邪恶,它所向无敌,是人世间最值得宣扬的王道!
显而易见,雨果的这般描写,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的,因为人世间的自私和丑恶恐怕永远都是一种存在。但是我们试想,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慈悲为怀,那丑恶的东西不是会少很多吗?所以毫无疑问,只要做好自己,世界就会越变越好而不是相反。也许正是由于雨果的所作所为代表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巴黎先贤祠,供人们永远瞻仰。
[参考文献]
[1]我们还需要雨果——柳鸣九在首都文化界雨果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开幕词[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09134.htm.
【责任编辑冯自变】
On Victor Hugo’s Broad Mind
ZHAO Sheng-ping
(LiteratureInstitute,TaiyuanNormalUniversity,Jinzhong030619,China)
Abstract:Victor Hugo is a giant in literary world, producing a lot of works widely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in his works he always expressed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This paper will perceive his greatness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 broad mind, which helps readers know about his characters and feelings.
Key words:Hugo; humanities; sea; broad mind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2-0079-03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赵升平(1958-),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