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东
郭米红:“三对接”点燃职教转型发展之火
陈少东
教育理念:
立足园区,对接产业,服务地方经济。
教育名言:
职业教育只有深深植根于地方产业,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让学生学到技术与本领,找到体面的工作,有尊严地生活,是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精彩回放:
如果回顾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醴陵陶瓷烟花学校”)的崛起,人们不会忘记一个传奇式的名字——郭米红。2010年3月,郭米红心怀一颗执着而坚强的“职教心”轻车简从来学校报到。当时,正值醴陵职业教育的低谷期,这所由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举步维艰。校园面积狭小,硬件设施陈旧落后,负债累累,人心涣散,不仅生源流失严重,教职工甚至在任校长也纷纷找门路调出学校。郭米红肩负使命,扛着重任,身兼醴陵市教育局主管职业教育副局长职务走进这所校园。
在郭米红身上,大有一种“义薄云天、舍我其谁”的大境界,大气魄,她面对重重困境,丝毫没有畏惧和懈怠。在她主政的五年里,醴陵陶瓷烟花学校从一度低迷、濒临倒闭到异军突起,一年一个台阶,相继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和湖南省卓越职业院校。2014年9月9日,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学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郭米红受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课程改革,专业调整,是一所职业学校转型发展的核心环节。上任伊始,郭米红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各专业负责人座谈会,带着管理团队下企业、进车间,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区域产业振兴大调研,从中发现,陶瓷、花炮产业的产值占本市工业生产总值的70%以上,而且具备完整的产业链,是本市最重要的两大支柱产业。但这两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却遭遇技术技能人才瓶颈,全市1000余家陶瓷、花炮企业近30万从业人员中,具有初、中级技能证书的不到6000人,产业发展每年需新增4000人以上的初、中级技术工人……这让郭米红敏锐地意识到,两大传统产业旺盛的人才需求,正是学校走出“招不进、学不好、送不出”困境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她的脑子里日渐清晰:职业教育只有切实深植于地方产业,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郭米红果断提出“对接产业发展特色专业,由劳务输出主导型向服务地方产业主导型转轨”的办学思路,着手按照“融合、改造、提升”的六字方针和“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陶瓷工艺专业群、陶瓷机械专业群、陶瓷服务专业群,做强打响陶瓷花炮专业品牌。这一改革举措,让学生和家长都清楚地看到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市场广阔,生命力强大,顺应社会需求,所学课程与就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知识学得懂,技能学得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特色专业,特色品牌,让醴陵陶瓷烟花学校从此柳暗花明,一路凯歌。学校的陶瓷工艺、花炮生产与管理专业相继成为国家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陶瓷工艺专业群成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群。
郭米红做人始终低调,但做事却是超乎寻常地高调。履新时第一次在国旗下讲话,她面对全校师生庄严承诺:“……同学们,学校会让你们在这里都能学到技术与本领,找到体面的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这句话道出了她的内心追求,她深知:“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然而当时所面临的则是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到10%,学校很快就被民办教育机构收购的尴尬局面,如何兑现此承诺需要找到可行的路径。
郭米红经过深思熟虑,鲜明地提出“园校一体化、专业实体化、合作项目化”的校企一体化合作方案,稳步引企入校,建“校中厂”,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对接岗位,直接上岗;进而入厂办学,办“厂中校”,与知名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由市场和行业“点菜”,学校与企业“烹调”,最后企业“买单”与“享用”。全校各专业分别形成“校中厂+工学交替”“厂中校+工学交替”“岗、证、课融通”“校中厂+分段轮岗”的教学新体系。学校的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之中,课程体系围绕岗位开发,教学内容对接市场需求和岗位任职要求动态调整。
校企一体化人才共育模式,让学生既可以在学校学好理论课,又能在企业相应的岗位上实习实训;既有机会在企业摸爬滚打,又能在校内合作企业设立的“实训车间”训练操作技能,在学校连续掀起的技能比武热潮中一展个性技能风采。如此,学生走出教室便能胜任岗位需求,岗位的平均适应期比以前缩短了六个月。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个个做人有品格,上岗有能力,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当年就被本地企业一抢而光,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学校也因此被誉为醴陵企业的“黄埔军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完成了我国现代职教体系的顶层设计,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郭米红深入分析国情、把握区域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提出“做‘陶瓷’‘烟花’特色品牌的缔造者,让醴陵陶瓷烟花学校的‘陶瓷’更耀眼,‘烟花’更灿烂”的卓越发展目标。她认为,特色与品牌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学校保持长久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法宝,更是学校所追求的高境界、高品质。醴陵陶瓷烟花学校要用特色立校,靠品牌强校,朝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规模做大,内涵做强的方向可持续发展,继续为区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学生将来职场成功、人生出彩创造更多的机会。
面对这些创新性的改革,学校个别领导和老师也有过微词,甚至产生过抵触情绪,对此,郭米红没有动摇,坚定地制定和实施“陶瓷烟花人才高地,三湘特色职教样板,全国知名示范职校,国际一流专业品牌”发展战略。在教职工大会上,她满怀激情地说:“职校生的成长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一技之长,‘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职业教育不与地方产业对接,不为老百姓子女就业着想,不考虑怎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对职业教育的亵渎。醴陵有着陶瓷、花炮强大雄厚的产业根基,我们就是要让陶瓷花炮文化产业的薪火,点燃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希望之火。”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郭米红用五年的时间凝练集成办学思想,破解了学校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用五年的实干实现了“让每一个农村孩子人生出彩”“让职业教育立业兴邦”的职教梦想。如今的醴陵陶瓷烟花学校,正以更大的胸襟和视野朝着全省称誉、全国一流的中职学校、世界知名的专业品牌昂扬迈进。
“我有这样一个梦想,全世界想学陶瓷、烟花专业的人都到湖南来,都到醴陵来,到我们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来。”郭米红无限憧憬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