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君
( 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浅论“三种唱法”在歌曲中的交融
——以歌曲《鸽子花》为例
李淑君
( 铜仁学院 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声乐尝试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交融的演唱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歌曲的感情表达与艺术处理,使作品表现更加多元化。通过对贵州铜仁创作歌曲《鸽子花》演唱方法的研究,来探究美声、民族和流行唱法在同一首歌曲中的交融,讨论融入不同唱法的处理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歌曲《鸽子花》;三种唱法;交融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G. W. F. Hegel)曾经说道:“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得到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1]音乐是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如路易威德·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命运》体现的是不屈服的韧劲和与命运的斗争;小约翰·施特劳斯(Josef Strauss)的《蓝色多瑙河》节奏明快又华丽高雅;日本配乐大师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则述说了一个凄美忧伤的故事。好的音乐总能通过演唱方法、演奏甚至乐调的微小改变引发听众的共鸣、联想和想象。作为能给听众造成直观试听冲击感受的演唱模式,唱法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音乐演唱的外在表现及风格特征。为了能更好地表达音乐的内涵,许多歌曲都会运用不同唱法的交融,使音乐的表现更加多元化,从而打动人心。以贵州铜仁创作歌曲《鸽子花》为例,浅论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在歌曲中的表现以及“三种唱法”交融所带来的审美效果。
(一)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建立在欧洲的传统文化之上,有着“音质圆润饱满、音色华丽流畅”的特点,它源自于意大利文“Beleanto”,意指“优美的歌曲”。美声唱法在17世纪的意大利极具影响力,最早是从“阉人歌手”高难度的花腔技巧、宽广嘹亮的音域和优美高亢的音色延展而来;19世纪时,“美声唱法”开始有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和完整的声乐体系。各国、各地区通过对“美声唱法”的深入探究,在地域审美的影响下,逐渐演变出了“意大利”和“俄罗斯”两大主要流派,并产生了大型合唱、组歌、小合唱(包括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男声四重唱、二重唱(包括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对唱和独唱等多种演唱形式[2]。美声唱法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声音连贯圆润不间断,在演唱者的所有音域里,音与音之间都要完美的过渡,不能出现丝毫破音;第二,演唱者要注意发声共鸣,通过气息和头腔来拉伸声音的线条,使气息充满整个身体,利用胸腹部联合呼吸,使整个腰间都储存气息,充分运用声带各部分的摩擦声来调节音色的不同;第三,演唱技巧要注重轻灵俏丽,通过对发声部位的训练达到复杂华丽的飞速音阶和花腔技巧,这一点是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最大的不同;第四,注重对音乐内涵的深入理解,不仅要求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深层次体验演唱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此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第五,演唱时使用混声唱法,即真假声相结合,在真声的基础上根据音高的需要逐渐转换气息,使真假声完美融合,达到声音的统一。
(二) 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上,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民歌。每个民族因所处地域、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感情表达方式等的不同,其民歌的演唱方式和风格也各有不同。以多民族共存的我国为例,北方民歌多粗犷质朴、高亢明亮,如陕西《秦腔》、《信天游》和内蒙古《爬山调》、《长调》等,在歌声中就可以为听众展现出高原大山、旷阔土地的意境;而南方民歌则多温婉缠绵、细腻柔和,如江苏《茉莉花》、《秦淮河》和湖南《浏阳河》、《采槟榔》等[3]。中国民族唱法的发展大致历经三个阶段:第一,形成阶段。1945年女高音歌唱家王昆首演的新歌剧《白毛女》,标志着中国新歌剧和中国民族唱法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唱法完全使用真声,因为没有气息的训练,嗓子未完全打开,声音不够柔软婉转,在音乐的抒情上表现力不够。第二,发展阶段。50年代后期,民族唱法开始结合美声唱法运用假声这一表现方式,自如转换声区,以气息来控制声音的力度。第三,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中西方歌唱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民族唱法开始广泛汲取美声唱法的精华,注重音域的拓展、技巧的应用以及旋律的抒情等,颇具代表性的歌唱家有彭丽媛、宋祖英等。
(三)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表达的音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它更能直白地表达人的真实情感。流行唱法不同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其表达方式张扬而富有个性,追求内心的随意洒脱。流行唱法没有固定的表演模式和演唱模式,遍地可见的“KTV”正说明了这一点。流行唱法可以使演唱者最大限度表达自我,因此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演唱方式。根据气息、咬字等不同,可以划分为“气声式”、“沙哑式”和“喊唱式”等。近几年,随着受过专业训练歌手的加入,流行唱法开始注重将技巧融入歌唱之中。如歌手张靓颖,她音色清亮、音域宽广,在演唱时融入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她演唱《画心》副歌部分时运用了“海豚音”,真假声切换自如、完美无比。特别是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栏目,部分歌手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完美融合在一起,可说是中国流行唱法发展的新方向。
(一)《鸽子花》作品简介
歌曲《鸽子花》由张玉龙作词、罗斌作曲,是贵州铜仁优秀的创作歌曲之一,选入《情姐下河洗衣裳——中国梵净山风光风情歌曲集》[4]。歌词采用拟人手法,叙述性强,朴实无华,朗朗上口。如“早也看不见你,晚也看不见你,只在这五月里如诗的花季;为了看到你,我先爱上了你,美丽的鸽子花开在我心里......”,词中借用梵净山美丽的“鸽子花”来表达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歌曲《鸽子花》的旋律优美动听,好唱好记;其调式为C自然大调,曲式结构为不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图示为:A+B+C;节拍为四二拍,节奏较为平缓;演唱形式为领唱、重唱和合唱,可谓丰富多彩。
(二)“三种唱法”在《鸽子花》中的交融
在歌曲《鸽子花》的演唱中尝试进行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的交融,运用不同的唱法抒发感情,展现作品的魅力,表达了对梵净山美丽的鸽子花的向往、爱恋和赞美。开始部分采用“流行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的中速、平缓的领唱,像是娓娓道来一段有关“鸽子花”的故事,引导听众对“鸽子花”产生无限的向往。中间部分采用“民族唱法为主、美声唱法为辅”的巧妙交融的重唱,表达对“鸽子花”的深情爱恋,达到独特的效果。后面部分采用“美声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的交融合唱,将整个歌曲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该歌曲采用“三种唱法”的交融,使作品的表现方式更加多元化,对宣传、推介“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的文化品牌起到了一定作用。
1.领唱部分(A):以“流行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
从《鸽子花》的歌词中可以看到,领唱的歌词“早也看不见你,晚也看不见你,只在这五月里如诗的花季”,采用的流行唱法居多,歌词前三句的最后一个字“你、你、季”符合中国语言的押韵审美情趣,唱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迅速被吸引,简单明了的歌词给听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在演唱时,以“流行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圆润的声音舒展拖长到一定时间再用假声与之相对应,巧妙地控制速度与音量,使歌声能够快慢均匀、高低有声,将人们对鸽子花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种唱法的交融体现为呼吸运用的共同性,不管是流行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演唱的气息更加契合歌声,所以这两者的交融只是呼吸深度不同,但是目标都是相同的[5]。咬字部位的共性,民族唱法的发声位置在前,声音在硬腭位置进行反射,口型保持微笑形态,吐字清楚明白;流行唱法的发声方法和民族唱法的口型和吐字方法相同,讲究依字行腔、吐字清晰、字调准确、字正腔圆。每个字都有“声、韵、调”为特点的各自的发音规则,“声母”、“韵母”和“字调”构成一个字,在吐字的过程中,根据口形的变化又可分为“四呼”——开、齐、合、撮[6],具有温暖的感觉。通过流行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交融,让听众对“鸽子花”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
2.重唱部分(B):以“民族唱法为主,美声唱法为辅”
在《鸽子花》的重唱部分使用的是“民族唱法为主、美声唱法为辅”的交融。在气息的控制上,采用的是民族唱法的浅气息为主,美声唱法的深气息为辅,如演唱“近也看不见你”时,“看”字的咬字吐字既使用了美声唱法的气息,又使用了民族唱法的吐字,让两者有机结合,达到吐字清晰、声音圆润的最佳效果,更具有感染力。在该部分采用“民族唱法为主、美声唱法为辅”,能够很好地表达作品的意境,让作品的情感更加深厚;在审美情趣方面,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交融,更能够表现作品的积极情感[7];在进行重唱时,利用两种唱法的交融,让人们随着歌唱者的歌声体会到“鸽子花”的洁白无瑕,美丽动人,象征着梵净山脚下的人们过着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
3.合唱部分(C):以“美声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
《鸽子花》的合唱部分使用的是“美声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的交融,如“美丽的鸽子花,开在我心里”。在演唱“花”字和“开”字时,发音时用胸腔共鸣,使用了美声的发声方法,让声音更加洪亮,气息十足,但美声唱法的缺陷在于有些字的发音含糊不清,所以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交融过程中,咬字与吐字方面有极大的改进[8],即在洪亮的歌喉中也能够使观众清楚地听懂每一个字。尤其是在高潮部分,使用美声唱法能够使歌唱更加大气磅礴,同时融合民族唱法的特点,能够在大气中不失细腻,也能够把民族唱法的吐字咬字的特色融入到歌曲之中。所以该合唱部分采用“美声唱法为主,民族唱法为辅”的交融,将作品的情绪推向高潮,达到极致和辉煌,让听众无比兴奋和激动,表达人们对梵净山“鸽子花”的一种爱恋和赞美之情。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注重共鸣与音质、注重发声方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演唱时注重结合地方民族特色;流行唱法崇尚自然随性,演唱风格平易近人、朗朗上口。这“三种唱法”的交融可以促进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能够更好地表现各种风格歌曲的情绪,在乐句转承之间切换自如[9]。一部好的歌曲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激情与灵感,然后通过表演者的感悟加工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听众的共鸣,而不同唱法的交融也让本来单一的歌曲更有魅力,多种唱法的交融能够在歌曲中形成不同的韵味。在传统的唱法中,歌唱者的单一唱法往往会局限了歌曲的流传度和受众群,而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歌曲则会扩大流传度和受众群。因此,不同唱法的相互交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并且它们在歌唱的大原则上是相通的,比如都注重呼吸的运用,都注意打开喉咙和控制气息等,只是在演唱的具体技巧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美声唱法注重的是连接连贯,美声表演处处体现了一种“连贯美”;民族唱法则注重“韵味美”,民歌唱得好不好,关键在有没有唱出那个“味”;流行唱法最核心的是“自如美”,无论快歌还是慢歌,节奏强烈的还是舒缓的,优秀的流行歌曲一定充满了自如度,哪怕是很弱的声音也充满着力度和强度,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通过《鸽子花》的分析探讨,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虽然存在各具特色的模式特征,但在合适的作品中进行美声、民族和流行“三种唱法”的巧妙交融,会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歌曲的感情表达与艺术处理,使作品表现更加多元化,从而动人心弦。不过就发声方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而言,还要根据演唱作品和表演者的个体差异性来表现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总之,中西方不同音乐艺术方式的碰撞与融汇,为我国民族歌唱事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民族声乐体系,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不断交融,将使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获得更大的进步。
[1] (德)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 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6).
[3] 郑丽萍.歌曲《春江花月夜》的演绎研究[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3,(4).
[4] 崔德虎.情姐下河洗衣裳——中国梵净山风光风情歌曲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5] 陈婷婷.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对比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19).
[6] 王路,刘炽.声乐作品分析与演唱诠释[J].铜仁学院学报,2014,(3).
[7] 杨媛,朱琨,等.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演唱相结合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5,(4).
[8] 宇楠.试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比较[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9] 曹凤娇.美声唱法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思考[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On the Blending of Three Singing Methods in a Song——Taking Tongren folk song “The Dove Tree” in Guizhou as an example
LI Shujun
( School of Education,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
Cultural art is keeping abreast with times. Recently,some attempts on the blending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are being made in the process of artistic creations and 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Vocal music is an important pattern of the musical art,and its singing methods are changing,in which bel canto ,folk canto and popular canto are attempted to blend together. To some extent,this change enriches the feelings of a song as well as its technical processing,hence diversifying its expressiveness so as to move the hearers. The Voice of China is a typical example. This article will have a study on the singing methods of Tongren Folk song “The Dove Tree” for the purpose of probing into the blending of three singing methods,namely the bel canto,folk canto and popular canto in a song,and discuss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lending methods in artistic creation.
three singing methods,works of vocal music,Dove Tree,blending
J616.2
A
1673-9639 (2016) 05-0163-04
(责任编辑 鲁娜娜)(责任校对 王小聪)(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6-05-14
李淑君(1967-),女,土家族,四川秀山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声乐、学前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