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丽 张学福(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沈阳 11086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北京 100081)
·专题研究·
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研究进展分析*
梁丽1,2张学福2
(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866;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
为了解目前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研究态势,文章梳理了智库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脉络,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了国内目前智库竞争力评价问题的研究特点,提出了智库竞争力理论方法体系的改进空间。
图书情报机构智库竞争力研究态势
〔引用本文格式〕梁丽,张学福.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研究进展分析[J].图书馆,2016(8):74-8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智库建设提出重要指示。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50号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对数据库共享与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这对推进我国智库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在各智库机构借助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良好契机,推进本领域各类型专业化智库事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如何对各智库机构的竞争力进行评价,构建客观公正的智库竞争力评价体系,以衡量智库建设水平,发现智库竞争力建设差距,寻找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办法,是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章从政治学理论和信息管理学理论两个层面梳理了智库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脉络:包括精英理论、多元理论、国家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情报分析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基于竞争战略观的竞争力理论、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竞争力理论、基于组织能力观的竞争力理论,分析了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评估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了目前智库竞争力评价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国内注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数据样本较少;竞争力评价方法各有不同,标准难以统一的研究特点,提出智库竞争力理论方法体系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评价变量可结合图书情报机构的自身特征进行修正;可以将动态变化性考虑入智库竞争力评估过程中等研究发展趋势。
2.1智库相关基础理论
2.1.1基于政治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
(1)精英理论
精英理论(Elite Theory)是将社会性质和政治关系解释为一种由统治者和精英人物决定主导的运作机制,认为分析少数社会精英和政治精英能够揭示社会和政治的本质。米尔斯(Mills , C.Wright, 1959)在《权力精英》一书中论述了精英理论:政治精英、军事精英和经济精英是美国三大主要的权利精英主体,他们决定了美国社会的本质和规律[1]。戴伊·托马斯(Dye·Thomas. R., 1986;1987;2001)将美国的权力精英扩展到新闻媒体记者、事务所律师、基金会负责人、智库管理者和著名高校的董事会成员[2-4]。根据精英理论的研究框架, 智库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是社会精英组成的一部分,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至于这些精英通过什么方式去影响政策决策, 多姆霍夫·威廉姆和戴伊·托马斯(Domhoff·William G.and Dye·Thomas R.,1987)提出了亲密纽带(Close Tie)概念,将社会关系网络理论与精英理论方法进行结合来分析智库机构影响美国公共政策决策的途径和方式[5]。
(2)多元理论
杜鲁门(Truman, David B ., 1981)和达尔(Dahl, Robert A., 1967) 等人发展起来的多元理论(Pluralist Theory)认为, 社会是多元的,政府决策是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和妥协的结果[6, 7]。利益集团是具有共同目的和利益的独立个体为影响国家公共政策制定而结成的不同团体, 公共政策研究机构与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其他组织一样,同样被视为多元理论应用分析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因为西方国家智库声称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智库与舆论媒体、贸易组织、民间机构等其他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到影响公共政策的竞争过程之中,最终通过智库专家的意见来影响公共政策。因此,智库参与公共政策竞争过程中的影响力发挥问题就成为基于多元理论的政治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3)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认为, 国家的职能作用主要包括阶层统治、社会管控、安全保卫、抵御外敌和侵占他国等,这些国家职能决定了一国制定政策的战略走向。西达·斯科波尔(Skocpol, T., 1979 、1995 、1999 、2003)在其著作:《国家与社会革命》、《美国的社会政策》、《民主、革命和历史》、《削弱的民主》中对组织现实主义国家理论进行了阐述,她认为:国家政策的制定确实受到社会官僚等权利群体行为的影响, 但同时国家的运行具备自身的逻辑和规律[8-11]。斯蒂尔曼·亚伦((Steelman·Aaron, 2003)提出:国家自身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智库的参与结果并不一定能影响最终的政策制定。某些时候,并不能证明某个智库影响了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相反,国家的意志能够影响所有政策参与者,包括智库的行为。国家理论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智库专家在进入政府工作前曾主张某项政策制定, 但最终进入政府工作后,却起草出与其初衷不尽相同的政策的诸多案例[12]。
2.1.2基于图书情报学理论的智库相关理论
(1)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末,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理论开始在美国兴起。信息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信息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信息活动的管理。其中,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活动中各种信息相关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本身、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资金和信息人员。霍顿(Hortan,1985)提出,信息资源是一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战略资产,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基于信息生命周期规律的管理活动[13]。智库工作是收集和分析所有形式的信息资源,其研究行为以各类信息为形式运转循环,最终产出信息成果影响领导层的决策。智库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主要包括撰写研究报告、编写信息简报、出版专著、定期发行刊物等,通过政府、媒体和公众等各种信息渠道报送和传播信息,影响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信息管理理论中的信息流、信息生命周期等概念,对智库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情报分析理论
情报分析是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情报学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情报的搜集、整理、甄别、评价、分析、反馈等系列化的加工过程,形成增值的信息产品,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客观适用的有科学依据的具有科研性质的一项智能活动,情报分析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情报是决策科学化的资源基础,情报分析服务是智库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智库成果是情报资源与专家智库的结晶,情报分析服务也具有相同的特性。情报分析过程中的情报搜集、情报整理、情报分析与情报反馈等过程分别对应着智库成果产出过程中的数据收集直至政策分析与评估的各个过程。具体来说,在智库数据搜集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情报挖掘技术实现智库所需关键信息的获取与筛选,情报资源的配置、规划、利用和存储等问题。某一学科领域的技术报告、专利文献等,也是智库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储备[14]。
(3)知识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66)首先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他指出我们正在进入知识社会,在知识社会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知识资源和知识工作人员在知识社会中将发挥主要作用[15]。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智力和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将使组织机构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并有能力做出更科学适用的战略决策。智库机构本身具有知识性,其研究团队凝结的专家智慧是智库知识性的主要表现。智库高质量成果的产出依赖于知识资源的重组与创造,例如智库对热点时事的分析,以及对舆论危机的预警和解读,都与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密切相关,智库分析和评价工具也同样依赖知识管理分析方法和工具。在智库提升其竞争力的过程中,知识在智库运作中发挥的核心作用,知识赋予了智库研究人员能力提升的智力资源,是智库机构与公共政策最终建立之间的沟通桥梁[16, 17]。
2.2竞争力相关基础理论
2.2.1基于竞争战略观的竞争力理论
早期的战略理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为代表[18]。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关竞争战略的理论多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研究,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家安德罗斯和波特。安德罗斯(Kenneth K .Andrews,1971)认为:竞争战略是企业内部优势、企业内部劣势、企业外部机会优势与企业外部威胁劣势的平衡, 即为SWOT 架构(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波特(Michael E .Porter ,2005)认为:产业是竞争战略的基本分析单位,不同产业群体凭借各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彼此竞争。一个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核心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以赢取和维持竞争优势;另一个是对该企业在产业群体内的竞争地位进行科学判断,与竞争对手不断进行对比,持续修正其竞争战略[19]。
2.2.2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竞争力理论
资源基础学说是把一个组织机构看作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重点强调不同组织资源的特性,并以此来解释企业间的相互差异和各自的竞争力优势。资源基础学说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指明了方向,即获取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特殊资源。经济学家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1984)提出,每个企业都具有独特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为企业具备的独有能力,企业独特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管理者可从三个方面获取其独特的优势资源:即自组学习、知识管理和战略联盟[20]。根据资源基础学说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模型认为: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自发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协调和整合组织内部不同生产技术的能力。智库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知识生产组织,在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业部门、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智库机构和智库相关研究是科学适用的。
2.2.3基于能力基础观的竞争力理论
能力学派认为竞争力是一个组织具有的,使该组织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上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能力学派将重点转向企业内部,强调企业战略的质量管理、再造创新。基于组织能力的竞争力理论仍然根植于经济学和管理学,它力求解释一个企业的资源如何转换成能力,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里产生绩效。如果将企业的能力看作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那么基于组织能力的竞争力理论学派又属于广义的资源基础学派。如果将智库看作是一个企业组织,则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智库具有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开发新思想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包括智库应该具有对政府的决策影响力、对学术界的学术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舆论影响力;国际化能力包括智库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智库合作的国际化合作程度和智库活动的国际影响程度。
3.1智库研究进展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根据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中的定义:智库(Think Tank)是指专门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的附属或独立参考咨询研究机构[21]。保尔·迪克森( Paul·Dickson,1971)认为 “智库”(Think Tank) 一词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22]。目前,1884 年英国成立的费边社( Fabian Society) 和1908 年德国成立的汉堡经济研究所( Hamburg Institute for Economy Research) 普遍被学术界认定为西方国家出现最早的智库[23]。詹姆斯·麦肯(James·McCann,2009)认为: 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具有智库功能的独立机构是1916年成立的布鲁金斯学会前身政治研究所[24]。1906年日本创建的野村综合研究所被认为是亚洲地区出现的最早智库之一[25]。由于西方国家智库建设重点强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作用,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政治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知识学理论[26, 27]。近年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智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开展了较多的实例研究。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2015年1月22日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6681家智库,美国有1830家,占全球智库总数的27%,居世界智库总数排名第一位[21]。
国内关于智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库的运行机制、国外智库的建设经验、智库的行为作用等几个方面[28]。例如2009年俞可平分析了智库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作用[29]。2011年王世伟探讨了社科学术信息机构建设新型智库的举措[30]。2012年李安方阐述了智库产业化的特征及其操作要求[31]。2012年王莉丽分析了美国智库的功能和角色[32]。朱旭峰、刘益东等发表了《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等一系列学术论文探讨我国智库的建设问题[33-35]。
3.2智库竞争力研究进展
对于智库竞争力问题的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此领域的领军力量。Rich,A(2000)指出没有政治倾向的智库会获得公众信任,更具有舆论竞争力[36]。Abelson(2002)指出,知识产品的产出是构成智库竞争力的要素[37]。Roberts, P(2005)以外交关系委员会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为例,分析了英国智库在外交政策中的竞争地位和影响[38]。Jacques,Peter J(2008)分析了美国传统智库对美国政府环境治理对策和舆论倾向的影响[39]。Clark J(2013)通过统计智库官方网站的浏览者数量,被主要媒体报道的数量,谷歌搜索的引用情况,来评估美国智库的影响力大小[40]。目前国际上对智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两派:一派是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麦甘教授及其团队主持的《全球智库报告》为代表;另一派是以美国政治学家唐纳德·阿尔贝森的客观评价法为代表[41]。
对于智库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国内已经出版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朱旭峰和苏珏(2004)认为智库影响力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大众影响力、精英影响力和决策影响力[42]。俞可平(2009)分析了智库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影响力,包括提出新观点和价值目标,引导公共舆论和社会走向,助力政府科学决策等[29]。朱旭峰(2009)基于对中国智库的调研数据,得出了不同类型智库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发挥影响力的结论[43]。李安芳(2010)指出,智库影响力主要分为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三个方面,智库的营销能力是提高智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44]。孙志茹,张志强(2011)从信息流传递角度,分析了智库的影响力可分为直接性影响力和渗透性影响力两类[45]。徐晓虎,陈圻(2013)提出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地方智库的评估工作[46]。王莉丽(2014)分析了大众传媒、利益集团和公众舆论在智库发挥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47]。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利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智库进行影响力排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8],该中心(2015)根据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方案,更新了报告中的智库名单。王莉丽(2015)提出了智库资本构成模型,认为智库资本包括人才资本、制度资本与传播资本[49]。陈升等(2015)构建了智库影响力模型,认为智库规模对智库影响力有着显著的影响[50]。王健(2015)提出当前中国智库竞争力评估存在机构评价和社会评价脱节的障碍和问题[51]。朱旭峰(2016)指出,西方学者一般用智库专家参加国会听证会作为竞争力评价指标,但是即使智库专家出席了国会听证会,也并不能说明其会对国会决策真正产生影响[52]。
3.3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主要从广义的智库视角,探讨了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问题。例如,左学金(2008)介绍了上海社科院为提高智库科研能力采取的措施[53]。黄唯(2011)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推进企业发展的智库功能[54]。杨友清、陈雅(2012)提出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应向智库咨询模式转型[55]。熊伟(2013)提出我国图书情报机构应构建文化创意主导型服务模式,以发挥专业智库功能[56]。王延飞(2015)等指出现代智库具有出对策、出思想、出声音等功能,我国情报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理论准备不足、实践面临困境[57]。廖周(2015)指出地方社科系统应加强智库能力建设,提高智库产品影响力[58]。柏必成(2015)指出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决定智库核心竞争力[59]。李国强(2015)提出要加快中国智库建设创新,提升智库治理能力[60]。2016年,张家年从图书情报视角提出智库能力体系包括信息和情报能力、战略环境态势感知能力、思想和知识生产能力、智库沟通和传播能力、智库的创新能力[61]。
从图书情报学科的项目申报情况来看,智库竞争力研究已成为图书情报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图书情报学科在国家智库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被作为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研究方向之一;“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功能与能力研究”被作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研究方向之一。2016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创刊了《智库理论与实践》杂志,并且创建了“智库研究”公众微信账号平台。《情报杂志》等图书情报专业学术期刊也专门开辟了智库研究栏目,对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可见,在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图书情报学科的定位和图书情报机构的竞争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
4.1国内外研究总结
4.1.1智库竞争力评价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
国内外学术界对智库的概念、功能、能力、竞争力、影响力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对智库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取得了较多成果,丰富了研究内容。国内关于智库方面的研究,已经出版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并为本领域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15年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调研组在调研了国内知名图书馆的联机目录和数据库基础上,合计发现2015年国内共出版了25种智库类研究图书,共发表了1000余篇智库类相关学术研究论文[62]。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等评价机构发布年度研究报告对各智库机构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各智库机构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良好契机下,积极建设本领域各类型专业化智库事业。在图书情报学领域,各图书情报机构和图书情报类学术期刊都在积极探讨智库的建设问题,智库竞争力评价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4.1.2国内注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数据样本较少
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智库竞争力评估和测度方法的文献,发现可以根据其研究角度的不同分为局部定量和整体定性分析两个智库竞争力评价方法体系。局部定量方法通过统计与政府合作任务情况、媒体报道情况、参加国会听证会情况、学术成果产出情况等衡量智库机构的竞争力。整体定性方法通过设立综合评价指标和分析竞争力影响要素来评估智库竞争力水平[63]。综观国外相关研究,更多侧重于实例研究,数据分析量也比较大,取得了较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从我国对图书情报机构智库建设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业界学者基本形成一种共识,肯定了图书情报机构对智库发展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国内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进行实例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较少,采用的数据样本也比较小,这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建设研究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同时也是目前我国在此研究领域面临的较大挑战。
4.1.3竞争力评价方法各有不同,标准难以统一
目前学术界对智库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争议,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各有不同,首先,究竟什么是智库,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由于西方学术界多将智库限定为以影响公共政策为目的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然而世界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在中国,智库的主体服务对象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强调独立性并不适用于我国,而且以营利为目的的参考咨询公司也具备影响政策的功能,强调非营利性也并不适用于全球范围。同时,随着智库建设热潮的到来,应该认识到虽然有些机构具备智库的部分功能,但不能将所有科研机构都称作智库,智库是产出结果,是知识的提升、智慧的凝结,与一般科研机构的功能作用不同。因此,怎样界定智库的概念,使其区别于一般的智力机构,是学术界首先应该探讨的问题。只有对智库的概念界定一个统一被认可的标准,才能确定将哪些机构纳入到智库名录中,也才能够对智库机构的评价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52]。
4.2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4.2.1理论方法体系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国内外关于智库竞争力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定量分析方法有待广泛运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各类型专业智库的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空白区域。从国内研究趋势来看,国内智库研究工作正在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从个体研究到专业领域研究,从对欧美发达地区的研究到对全球范围的研究转变。国外学术界十分重视对中国智库问题的研究,其不但热衷研究我国智库建设的情况,还热衷研究受中国智库影响的对外政策制定。对我国而言,如何建立科学客观的智库评价体系,是衡量我国智库建设水平,确保我国智库建设良性发展,抢占全球智库领先地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国外关于智库评价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智库评价主要包括资源评价、效用评价、产出评价和影响力评价四个方面。但是,目前关于中国智库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情况的信息获取渠道非常有限,例如智库产出的内部报告数量和报告被采纳的数量等指标数据很难被公众开放获取。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50号文件,明确提出政府内部相关部门之间对数据库共享与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这将对推进我国智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获取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指导意义[64]。
4.2.2评价变量可结合图书情报机构的自身特征进行修正
智库是生产智力产品的机构,运行机制比较复杂,隐性知识性和影响因素较多,其评价标准和方法需要深化。而且,现有智库类别较多,区域性、结构性、专业性等差异较大。从类型上讲,按照不同机构属性,国内智库可划分为党委型智库、官方型智库、科研机构型智库、大学附属型智库、营利型民间智库、非盈利型民间智库;按照功能属性,国内智库又可划分为学术型智库、咨询型智库、媒体型智库、论坛型智库等。智库竞争力评价标准不仅要体现系统性和规范性,也应该能够客观反映每一智库类型的独特性。图书情报机构具备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搜集服务、资源门户网站建设服务、成果加工及保存服务、学科评估服务、情报分析服务、个性化定制及推送服务等独有的智库功能,因此在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功能,智库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变量和指标应结合图书情报的自身特征进行修正,以符合智库竞争力评估的适用性要求[41]。
4.2.3将智库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性考虑在内
在对智库的竞争力进行评估时,可以将竞争力的动态变化性考虑在内。一家智库机构的规模、产出、合作交流情况都是在动态变化的,对这些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挖掘智库竞争力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在研究智库竞争力的动态性变化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份的智库竞争力变化情况和不同区域的竞争力分布变化情况,最后利用变化规律预测智库竞争力的未来发展趋势。对图书情报机构而言,机构性质、机构规模、人员组成、资金来源、政策支持等情况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将动态变化性考虑进竞争力评价之中,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释图书情报机构的智库竞争力问题。
(来稿时间:2016年3月)
1. Mills, C .Wright. The Power Elit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2. Dye , Thomas R.Who’ s Running America ? The Conservative Years[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86
3. Dye , Thomas R.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M].New Jersey :Englewood, 1987
4. Dye , Thomas R.Top Down Policymaking[M].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2001
5. Domhoff, William G., Dye,Thomas R. Power Elites and Organizations [M]. London: Sage,1987
6. Truman, David B.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Political Interests and Public Opinion [M]. Chicago: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81
7. Dahl, Robert A .Pluralist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flict and Consent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
8. Skocpol , T. 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ance , Russia and China[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9. Skocpol, T. Social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M]. New Jersey stat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Skocpol , T. Democracy , Revolution and History : The Wilder House Series in Politics , History and Culture[M].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 Skocpol, T.Diminished Democracy :From Membership to Management in American Civic Life [M].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3
12. Steelman , Aaron. Do Think Tanks Matter ?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olicy Institutes[J]. Cato Journal, 2003(23):1
13. 霍顿.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和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4. 李纲.情报视角下的智库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 6(11):36-41
15. Peter F. Drucker. The Effective Executive[M].New York:Harper Business, 1966
16. 汪丁丁.知识表达、知识互补性、知识产权平衡[J].经济研究,2012(10):83-92
17. 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
18. 夏清华.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J].管理世界,2002(4):109-114
1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0. 邹超,王欣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综述[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0-115
21. James G. McGann.2014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 [EB/OL]. [2014-02-04]. http://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8/
22. Dickson,Paul. Think Tanks[M].New York:Atheneum,1971
23. 金芳,孙震海.西方学者论智库[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24. The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ies Program,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R]. The Global Go To Think-Tanks 2008: The Leading Public Policy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n The World,2009
25. 李轶海.国际著名智库研究[M].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26. 托马斯.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7. 朱旭峰.思想库研究:西方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7(1):60-69
28. 杨安,蒋合领,王晴.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我国智库研究进展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5(10):6-11
29. 俞可平.“智库”的影响力从何而来[N].北京日报,2009-10-26
30. 王世伟.试析情报工作在智库中的前端作用——以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1(2):92-96
31. 李安芳.智库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操作[J].重庆社会科学,2012(6):92-98
32. 王莉丽.美国公共外交中智库的功能与角色[J].现代国际关系,2012(1):39-42
33. 朱旭峰.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14(5):29-33
34. 朱旭峰.中国智库建设:基于国际比较的三个维度[J].开放导报,2014(4):9-12
35. 刘益东.提升智语权和智媒实力,实现中国智库的快速崛起[J].未来与发展,2012(12):2-11
36. Rich,A. Think Tanks in the US Media[J]. Harva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2000, 4(5):81-103
37. D.E.Abelson. Do Think Tanks Matter?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ublic Policy Institutes [M]. Montreal: 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2002
38. Roberts, P. Think Tanks and Power in Foreign Polic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the Councilon Foreign Relations and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1939-1945[J].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5, 81(1):234-235
39. Jacques, Peter J.The Organization of Denial: Conservative Think Tanks and Environmental Scepticism[J].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8, 17(3):349-385
40. Clark J, Roodman D. Measuring think tank performance: An index of public profile[R].C G D Policy,2013(4):25
41. 杨亚琴,李凌.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体[N].文汇报,2016-01-28
42. 朱旭峰,苏珏.西方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基于社会结构的影响力分析框架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12):21-26
43. Zhu,XF. The Influence of Think Tanks in The Chinese Policy Process Different Ways and Mechanisms[J]. Asian Survey,2009, 49(2):333-357
44. 李安方, 王晓娟, 张屹峰, 等.中国智库竞争力建设方略[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45. 孙志茹,张志强.基于信息流的思想库政策影响力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20):102-105
46. 徐晓虎,陈圻.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地方智库竞争力评估——以江苏淮安地方智库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3):32-40
47. 王莉丽.论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大的形成机制[J].国外社会科学,2014(3):51-55
48.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J].社会科学,2014(4):4-20
49. 王莉丽.提升中国智库核心竞争力[N].学习时报,2014-11-10
50. 陈升,孟漫.智库影响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39个中国智库样本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 33(9):1305-1312
51. 王健.中国当代智库竞争力的现状评估及深化转型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12-15
52. 朱旭峰.智库评价排名体系:在争议中发展完善[N].光明日报,2016-02-03
53. 左学金.提升科研能力,服务智库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5-08-28
54. 黄唯.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功能推进本地企业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1(增刊):147-149
55. 杨友清,陈雅.基于智库理念的图书馆咨询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0):44 -46
56. 熊伟.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机构的专业智库功能[J].当代图书馆,2013(1):75-78
57. 王延飞,闫志开,何芳.从智库功能看情报研究机构转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5):1-11
58. 廖周.加强地方社科智库能力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04
59. 柏必成.咨询需求、思想产品与传播能力:智库影响力的一个分析框架[J].学习论坛,2015(9):50-55
60. 李国强.加快中国智库建设创新,提升智库治理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5-12-04
61. 张家年.情报视角下我国智库能力体系建设的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1):92-98
62. 李刚,黄松菲.2015年度智库研究重要成果[N].光明日报,2016-01-13
63. 孙志茹,张志强.思想库影响力测度方法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0, 12(54):78-81
6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EB/OL]. [2015-08-31]. http://www.gov.cn/ 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u
Analysis of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Liang Li1,2Zhang Xuefu2
(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research situation ,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research for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his paper from the political science theor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ory related theory of context 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the research progress for the 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of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are introduced, found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become the academic focus of domestic atten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data resource are not enough;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methods are so different that it difficult to unit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hink tank competitiveness could to be improved; the evaluation variables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 ;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think tank can be considered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institutionsThink tankCompetitivenessResearch situation
G25
* 本文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农业知识组织与知识挖掘团队”;2015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农业智库及其合作交流网络研究”(项目编号:L15CTQ003);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科研管理智库项目“辽宁省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网络研究”(项目编号:ZK2015093)研究成果之一。
梁丽(1982-),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张学福(1966-),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