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的制约因素考察
王淑华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被”字句和“把”字句具有变换关系,但不是所有“被”字句都可以变换为“把”字句。就“被”字句的内部构成成分来说,主语、状语、“把”后宾语、动词、动后成分以及主语、“把”后宾语担任的语义角色都对变换构成制约;就整体属性来说,特殊形式的“被”字句在变换时要受到制约,但句式语义不影响变换;就使用环境来说,强调语境、对举语境、“串珠式”话题链会对变换构成制约。
“被”字句;“把”字句;变换;制约因素
“被”字句和“把”字句是汉语中两种高度相关的句式,早有诸多学者认识到了它们在句法语义上存在的对应性和变换关系。但并非所有的“被”字句都可以变换为“把”字句,这类在变换中表现出来的不对称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被”字句和“把”字句变换时不对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些“被”字句转换成“把”字句后不自然、不合法或不能成立。例如:
(1)你被金钱诱惑过吗?
(1a)金钱把你诱惑过吗?
(2)年前厂里又被工商局罚了一万元。
(2a)年前工商局又把厂里罚了一万元。
(3)涨红了脸的四小姐就被大家都看见了。
(3a)大家就都把涨红了脸的四小姐看见了。
(4)所以张山此举已被大家理解和接受。
(4a)所以大家已把张山此举理解和接受。
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被”字句记为“A (+Y)+被+B+V(+X)”(Y为状语,X为动后成分),“把”字句记为“B(+Y)+把+A+V(+ X)”。下文将采取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变换理论,依次探讨“被”字句的句内各构成成分、“被”字句的整体属性、使用环境对“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产生的影响。
(一)A对变换的制约
“被”字句的主语以名词性词语为主,还可以是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和零形式等。非名词性成分出现在主语位置上时,在语义平面上是“名物化”。上述各种形式中,对变换造成制约的主要是A为零形式的情况(不包括A承前或蒙后省略可以补出的情况)。
“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其主语A占据的是“把”后宾语的位置。在一定的语境中,“把”字句的主语可以不出现,但“把”后的宾语是必须出现的。因此,零主语“被”字句在变换为“把”字句时受到一定的制约。
(5)她最怕蛇了,可偏偏被她踩着了蛇,你说她能不叫唤吗?(朱义莎)
(6)(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权威们自然比他们要高明一点。稍不留心,)就被他们钻了空子。
例(5)把宾语“蛇”移至“把”后,“蛇”由原来的“不定指”变为了“定指”,意义发生了变化;例(6)中“钻空子”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组合,该句也不能变换为“把”字句。
(二)Y对变换的制约
“被”字句中,当状语指向主语或整个谓语部分的时候,多是位于“被”字短语之前,和主语以及整个谓语的距离都比较近;当状语指向“被”后名词或谓语动词的时候,多是位于“被”字短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和“被”后名词以及谓语动词的距离比较接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距离像似性,即概念上相近的距离,其语言形式在空间上也比较接近。
(7)半夜,我被婆婆轻柔地推醒了。
(7a)半夜,婆婆轻柔地把我推醒了。
(8)半夜里,她迷迷糊糊地被妹妹推醒。
(8a)半夜里,妹妹把她迷迷糊糊地推醒。
(8b)半夜里,妹妹迷迷糊糊地把她推醒。
例(7)和例(8)谓语中心词相同,主语和“被”后的宾语都是表人的名词和代词,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句中的状语。例(7)中的状语语义指向“被”后名词,变换后自然地移到主语之后,仍然遵循距离像似性原则;例(8)变换后形成的(8a)不自然,(8b)虽然能成立,但“迷迷糊糊”的语义指向“妹妹”,导致句义发生了改变,因此是不合法的变换。
这种因为状语而导致变换不能成立的现象在同一个例子中表现更为鲜明。例如:
(9)你有点被马尔福迷惑了。
(9a)马尔福有点把你迷惑了。
(9b)马尔福把你有点迷惑了。
(9c)马尔福把你迷惑了。
(10)那些小经销商会因为资金不足被市场淘汰。
(10a)市场会因为资金不足把那些小经销商淘汰。
(10b)市场会把那些小经销商因为资金不足淘汰。
(10c)市场会把那些小经销商淘汰。
例(9)(10)中的表程度和原因的状语是指向整个谓语部分,变换为“把”字句时,“被”后名词移到主语位置,和谓语中心词被“把”字短语分隔开来,导致状语无法在句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因此去掉状语以后句子就合法了。
(三)B对变换的制约
1.B由古汉语人称代词“其”充当
(11)汪某被其深深打动。
(11a)其把汪某深深打动。
(12)两名中国选手也被其击败。
(12a)其也把两名中国选手击败。
“其”是第三人称代词,在古汉语中的主要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做主语一般是有条件的,或者位于主谓结构之中,或者是分句的主语,或者是复指性质的主语。在上述“被”字句中,“被”和“其”组成了一个双音节的韵律单位,和句法上的组合协调一致。变换为“把”字句以后,居于句首做主语,在语感上不太自然。
2.B由光杆名词“人”充当
“被”字句中,“被”后的宾语常常由“人”充当。当“人”是泛指时,这类“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要将“人”换为双音节的“人们”。例如:
(13)蟑螂……很难被人捉到。
(13a)人很难把蟑螂捉到。
(13b)人们很难把蟑螂捉到。
但在有些例句中,“被”后的“人”不是泛指,而是隐指(张斌,2010,P806)。这里的“人”虽是实有所指,但在本句中是作为背景成分出现。因为在说话人看来,受话人是否知道“人”的确切所指,对话语的理解、交际的延续都无关紧要。这类“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要加“有”来指明其有指性和无定性。
(14)车被人偷走了。
(14a)人(们)把车偷走了。
(14b)有人把车偷走了。
(15)(3月16日,)停靠在惠灵顿港的一艘澳大利亚海军油船被人刷上了“约翰·霍华德——美国人的走狗”的标语。
(15a)人(们)把停靠在惠灵顿港的一艘澳大利亚海军油船刷上了“约翰·霍华德——美国人的走狗”的标语。
(15b)有人把停靠在惠灵顿港的一艘澳大利亚海军油船刷上了“约翰·霍华德——美国人的走狗”的标语。
(四)V对变换的制约
前人多次指出,“被”字句容许的动词范围要比“把”字句的范围宽泛。如果动词仅能出现于“被”字句中,那么由它们构成的“被”字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例如:
(16)她已不再被药物操纵。
(16a)药物已不再把她操纵。
(17)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一疗法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
(17a)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把这一疗法采用。
仅能出现于“被”字句中而不能出现在“把”字句中的动词有:(1)一些不及物动词。如逃走、振奋、惊呆等;(2)一些感知和对待动词。如“看见、碰见、听见、觉得、发现、认识、遗忘、理解、喜欢、痛恨、困扰、接受、爱上、看中、看好、看重、相中、知道、熟知、信任、看不起、瞧不起、欢迎、碰到、重视”等;(3)一些言语动词。杨国文(2002)指出,“被”字式出现在言语过程中的比例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为10.9%,如诽谤、赞扬、奉承、诬告、拒绝、责问、唾骂、命令等;(4)一些较为固定的组合,如开罚单、炒鱿鱼、牵着鼻子、钻空子等。
(五)X对变换的制约
一般认为,“被”字句中,除内部结构为述补关系或本身含有“影响”义以外,动词不能以光杆的形式出现,必须带上其它成分,如补语、宾语、助词“着、了、过”等,句子才能成立。在这几种形式中,当动后成分仅仅为“过”的时候,变换受到制约。例如:
(18)对方的大多数球员都被他骂过。
(18a)他把对方的大多数球员都骂过。
(19)(在这一基础上,)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从未被阴影笼罩过。
(19a)阴影从未把双方的友好关系笼罩过。
例(18)-(19),变换为“把”字句后,或者不自然,或者不能成立。但同样的动词以其它形式形成的“被”字句,则可以顺利变换为“把”字句。
(20)我被警察骂哭了。
(20a)警察把我骂哭了。
(21)29日中午起,京城被漫漫黄沙笼罩,能见度急剧降低。
(21a)29日中午起,漫漫黄沙把京城笼罩,能见度急剧降低。
动词后的“过”表示“完成”或“经历”,对A来说,“被骂过、被烧过、被咬过、被笼罩过”作为一种经历可以看作广义的受到影响,因此他们可以出现在“被”字句中。但在“把”字句中,“V+过”仅能表示施动者完成了某动作,无法表示“把”后宾语受到的具体影响,因此,如果动词本身不含“影响”义的时候,这些“V过”类“被”字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
“被”字句中,动后成分为补语时,其语义多指向主语。但也有少数“被”字句中的补语语义指向为“被”后的宾语。这类“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受到限制。
(22)青菜豆腐的工作餐被她吃得极其优雅。
(22a)她把青菜豆腐的工作餐吃得极其优雅。
(23)那块地方被他逛得特熟。(杨国文例)
(23a)他把那块地方逛得特熟。
(六)V与A、B间语义关系对变换的制约
在“被”字句“A(+Y)+被+B+V(+X)”中,A位置经常是受事成分占据,B位置经常是施事成分占据,其它语义角色如工具、处所、原因等也可以出现在A和B位置上。张伯江(2000)指出“被”字句的A位置既可以容纳直接受动者,也可以容纳间接受动者,但变换为“把”字句后,“A”居于“把”后,只能是直接受动者。汉语中,受事成分作为动作直接涉及的对象,在动作结束后,一般会发生某些变化,是典型的直接受动者。当A位置是一些非受事成分即为V的间接受动者时,“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例如:
(24)他被警察罚了500元。
(24a)警察把他罚了500元。
(24b)警察把他的500元罚了。
(25)(我真想告诉妈妈,)我被小偷偷了薪水。
(25a)小偷把我偷了薪水。
(25b)小偷把我的薪水偷了。
(26)白茹却被这赞美声羞红了脸。
(26a)这赞美声却把白茹羞红了脸。
(27)我简直被他烦死了。
(27a)他简直把我烦死了。
例(24)-(27)中的主语是动词的与事、感事。例(24)-(25)使受事成分充任“把”后宾语时,句子基本可以接受。但例(26)(27)变换为“把”字句,表示的不是“处置”义,而是“致使”义。
邵敬敏(2005)指出,“被”字句中的B除了部分是由具有生命度和自主性的施事充当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准施事(隶属于人的思想、意志、信念、精神等)、喻施事(水、气、光、烟、雾、电、声音、气味、颜色之类带有散发性能量的物体)、伪施事(无生命力也无意志力的物体,因外力的作用而似乎获得了主动性)充当。当B是部分“伪施事”(工具)时,变换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例如:
(28)他们忽然被箭射伤。
(28a)箭忽然把他们射伤。
(29)(在白庙派出所,)他和被抓去的所有的人,都被绳子五花大绑。
(29a)绳子把他和被抓去的所有的人五花大绑。
究其原因,是因为“把”字句主要表示“处置义”,一般而言,只有具有生命度、有自主性的物体才能进行“有意识的处置”,无生命度和无自主性的物体是不能进行“有意识的处置”的,因此,如果它们充任“把”字句中的主语,只能表示“致使义”。但表示“致使”义的“把”字句,句中谓语中心词多是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例(28)-(29)中的动作性比较强的自主动词较少。
(一)特殊形式的“被”字句对变换的制约
特殊的“被”字句主要有三种类型:“被……给……”“被……把……”和“被……所……”。其中,“被……给……”可以直接变换为“把”字句,故不再赘述,另两种情况我们分别予以说明。
1.“被……把……”
“被”“把”同现句中,主语和“把”后的名词一般都具有领属关系。例如:
(30)队长被他们把胳膊扭到后面。
(31)她在街上被一个小偷把包抢走了。
这种句式转换为单纯的“把”字句时,原句中的领属关系要通过一个名词短语来表示。
(30a)他们把队长的胳膊扭到后面。
(31a)在街上,一个小偷把她的包抢走了。
当领属关系不是非常典型时,变换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
(32)中国队……被美国队把比分反超为26: 25。
(32a)美国队把中国队的比分反超为26:25。
2.“被……所……”
“被……所……”结构带有较强的文言色彩,“所”后的动词一般以光杆形式出现。如果“所”后动词是双音节,变换为“把”字句时,删去“所”后有时要添加一定的完句成分。
(33)我被日本文化所吸引。
(33a)日本文化把我吸引(住)了。
(34)昔日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被白色的冰川所覆盖。
(34a)白色的冰川把昔日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覆盖了/着。
“所”后动词如果是单音节时,受汉语双音节趋势的影响,“所V”有强烈的成词倾向,这类“被”字句一般不能变换为“把”字句。
(35)800多名避难群众,被日本的毒瓦斯所害。
(35a)日本的毒瓦斯把800多名避难群众害。
(36)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军队所灭。
(36a)公元668年,唐朝军队把高句丽灭。
(二)“被”字句的句式语义对变换的制约
薛凤生(1994)把“把”字句(A把B+C)的句式义诠释为“由于A的关系,B变成C所表述的状态”,“被”字句(A被B+C)的句式义诠释为“由于B的关系,A变成C所描述的状态”,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两种句式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后来有不少研究者将之归结为“致使”。共同的句式语义是这两种句式能够互相变换的基础。
李肖婷(2007)将“被”字句分为致使情景句、标示经历者事件句和状态描写句三个小类,认为标示经历者事件句和状态描写句虽然可以置于一个大的致使情景之中,但本身并不能标示致使情景,不表示致使语义,因此不能变换为“把”字句。我们赞同李文的部分观点。李肖婷将经历者事件句分为三小类:感官类经历者事件句、一般经历者事件类和“……被……把……”结构句。“……被……把……”结构句在2.1.1中已经讨论,此处不再赘述。感官类经历者事件句句中动词多为感官动词,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认知动词”,它们不能出现在“把”字句中,因此由这类动词充任谓语中心的“被”字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但一般经历者事件句是可以变换为“把”字句的,只是动词后面的宾语需要经过移位操作,这一点和一般“被”字句的变换略有不同。如:
(37)他被敌人打断了腿。(李肖婷例)
(37a)敌人把他打断了腿。
(37b)敌人把他的腿打断了。
(38)它被夹子夹伤了腿。
(38a)夹子把它夹伤了腿。
(38b)夹子把它的腿夹伤了。
李文还认为状态描写句不能变换为“把”字句,但经我们调查,这类“被”字句中,有一些是可以进行变换的。
(39)果树被灌木丛包围着。
(39b)灌木丛把果树包围着。
(40)曹军的战船被铁索拴着,仓促间无法分开。
(40a)铁索把曹军的战船拴着,仓促间无法分开。
考虑到句式语义是对多个例句的高度抽象和综合,而变换却经常受到句中具体成分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被”字句整体的句式意义并不对变换构成类的制约。
上文我们讨论了“被”字句的句内各构成成分和整体属性对“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的制约,这是针对孤立的静态的“被”字句而言的。一个使用中的、动态的“被”字句,能否变换为“把”字句,要受到外部使用环境的制约。
(一)强调语境对变换的制约
汉语中表示强调的方法和格式很多。我们这里讨论其中的两种。第一种是“是……的”格式。“被”字句出现在这种格式中时,变换为“把”字句,需要进行移位操作,使被强调的成分紧跟“是”后。
(41)这架直升机是被地面火箭击落的。
(41a)是地面火箭把这架直升机击落的。
(42)他们是被不明身份的歹徒刺死的。
(42a)是不明身份的歹徒把他们刺死的。
另一种是“连……也/都”句。紧跟“连”后的成分是被强调的部分,通常表示一种极端的情况。这类“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紧跟“连”后的B成分无法成为被强调的成分,而原句中被强调的成分A出现于“把”后,有其它成分将之与“连”隔开,因此,变换后的“把”字句无法成立。
(43)连转播权都被企业买断了。
(43a)连企业都把转播权买断了。
(43b)连企业把转播权都买断了。
(44)(旅游业荒废,民不聊生,甚至)连圣地都被糟蹋。
(44a)(旅游业荒废,民不聊生,甚至)连把圣地都糟蹋。
(二)对举语境对变换的制约
对举语境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它们相互对照、衬托,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语义。“被”字句经常出现的对举语境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事件的主动和被动对举,例如:
(45)企业……与其被人推向市场,不如主动走向市场。
(46)指挥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
另一种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个体、不同情况形成的相关、相类的情况进行对举。
(47)赵博生在会上宣布要举行起义,多数军官表示拥护,少数反对的被手枪队逮捕。
(48)赵玉拴摔成脑震荡,高连兵摔断了腿,李国林被树杈把头皮揭了下来。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的对举,换为“把”字句以后,对比都没有原来的强烈,因此不宜变换。
(三)话题链对变换的制约
当“被”字句处于复句之中,和前后小句共用相同的结构话题,也就是处于“串珠式”的话题链中时(范开泰,1985),由于受上下文连贯性的制约,不宜变换。例如:
(49)她被我盯得不好意思,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50)班超促使鄯善亲汉之后,威震西域,被汉明帝任命为汉使,持节办事。
上述例句中的“被”字句,虽然可以勉强将之变换为“把”字句,且意思基本未变,但变换后一没有原来简洁流畅的表达效果,二需要给其它的分句补上话题式主语。
当“被”字句处于复句之中,和前后小句的不共用结构话题时,大部分可以变换为“把”字句。例如:
(51)公元618年初,隋炀帝被大臣宇文化及杀死,隋朝灭亡。
(51a)公元618年初,大臣宇文化及把隋炀帝杀死,隋朝灭亡。
(52)啤酒被人们誉为“液体面包”,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52a)人们把啤酒誉为“液体面包”,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静态的“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受句内构成成分和整体属性的制约。
就句内构成成分来说,当“被”字句的主语是零形式时,状语的语义指向“被”字句的主语和整个谓语结构时,“被”后成分是“其”、隐指的“人”时,动词是“把”字句不能容许的动词时,动后成分为“过”、语义指向“被”后成分的补语时,部分“被”字句的主语为间接受动者、“被”后宾语为“伪施事”时,变换为“把”字句时受到制约。
就整体属性来说,就特殊形式的“被”字句来说,“……被……把……”句变换为“把”字句时,原句的主语要移位为原“把”后宾语的定语;“……被……所……”句变换为“把”字句时,“所”后动词如果是单音节,变换受限。“被”字句的句式语义对变换不构成明显的影响。
动态的“被”字句变换为“把”字句时,受使用环境的制约。“被”字句居于“连……也/都……”作为标志的强调语境时,变换受限;如果强调格式是“是……的”,变换为“把”字句时,“是”要进行移位,居于强调成分之前。“被”字句居于对举语境和“串珠式”话题链中时,一般不宜变换。
[1]范开泰.语用分析说略[J].中国语文,1985(6): 401-408.
[2]李肖婷.现代汉语“被”字句句式语义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7.
[3]邵敬敏,赵春利.“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J).汉语学习,2005,(4):11-18.
[4]薛凤生.“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结构意义——真的表示“处置”和“被动”?[A].功能主义和汉语语法[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5]杨国文.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J].当代语言学,2002,(1):13-24.
[6]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806.
[7]张伯江.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2001,(6):519-524.
[8]朱义莎.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句式语义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梅焕钧)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straints in Transforming Bei-Sentence to Ba-Sentence
WANG Shu-hua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20044)
There is transformation relation between Bei-Sentence and Ba-Sentence,but not all Bei-Sentences can change into Ba-Sentences.In terms of the internal composition of Bei-Sentence,Subject,adverbial,object after"Ba",verb,the component after the verb as well as the semantic roles played by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fter the"Bei"are restricted to transform;In terms of overall properties,special form of Bei-Sentence is restri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but the sentence semantic does not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case of using environment,emphasis on the context,to lift the context,"beaded"topic chain would constitute a restriction to transformation.
Bei-Sentence,Ba-Sentence,transformation,constraint
H043
A
1672-2590(2016)04-0101-06
2016-04-19
王淑华(1976-),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