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谭丽琼
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馆校合作
——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合作为例
张靖,谭丽琼
馆校合作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广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馆校合作为例,论述2006年以来馆校合作情况,通过对若干合作项目的分析,论证馆校合作在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立法起草研究、图书馆循证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和意义。
公共图书馆事业 广州模式 馆校合作 中山大学 广州图书馆
2006年12月,中山大学教授程焕文以“岭南模式”总结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提出“广州模式”的概念:“指广州市正在创造的、由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该模式目前尚未完全成型,仍在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已经显示出独特的发展态势……”[1]近10年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广州模式在图书馆界独树一帜,展示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馆校合作是广州模式的重要内容,馆是指广州公共图书馆业界;校是指设有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广州高校。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唯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级别的图书馆学教学科研单位,参与了诸多馆校合作项目。政府主导是广州模式的主线,其内涵包括公共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和制定《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三部曲”[2],中大全面参与了其中的第二、三部曲。
近10年来,中大与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以馆校合作方式,在图书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培养之外,灵活地多元化地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培养专业人才。比如,2006年和2007年举办两届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2012—2015年组织3个系列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升”讲座;2012年起为广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图”)培育科研团队;2015年起与广图联合培养“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方向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
1.1 中山大学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
中山大学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高研班”)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大资讯管理系(2010年更名为资讯管理学院)承办,广州市文化局、广图和中大图书馆协办。两期学员共72名,均是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两期学员分别于2006年5月8日-7月6日[3]、2007年3月12日-5月31日[4]参加密集型高强度的全脱产图书馆学专业培训。无论是“三个面向”(即面向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未来,经典与现代相结合;面向社会,专业与博雅相结合)的课程设计,还是“三位一体”(即将理念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三者融于一体)的培训方式,或是政府支持、馆校合作的运行模式,可谓“中国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的一项创举”[5]。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先进理念的引领[6],唯有图书馆业界认知、认同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并将之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才能保障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在快速发展新周期起步之初,通过举办高研班,使广州图书馆事业的谋划者、决策者、设计者和管理者学习和掌握现代图书馆理念是智慧之举。
1.2 “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升”系列讲座
2012年广图与中大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签署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大每年根据馆方的需求,协商下一年具体的合作项目。项目之一是中大为广州市图书馆从业人员组织一系列学术讲座。2012-2013年中大依托“广州图书馆人才培养与服务发展咨询”项目提供第1期两种类型的培训:第一类培训的主题为“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和实践进展”,面向广图全体员工及广州市图书馆学会会员开设讲座,共计12场,主讲人包括中大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的老师;第二类培训的主题是“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主要面向广图新进员工,尤其是非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新员工,开设为期3天的图书馆基础知识培训班,讲授内容包括“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信息组织与描述”“信息获取与利用”,各门课程均安排中大资讯管理学院相应课程的骨干教师讲授。2014和2015年中大依托“‘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升’主题人员培训”项目,继续提供两期前述第一类培训,其中2014年开设讲座17场,2015年开设讲座14场,主讲人除中大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教师外,还包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问题便为图书馆学界和业界所关注[7]。专家讲座是当前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8]、陕西省公共图书馆[9]都有较为稳定的专家讲座项目。与同类项目比较,“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升”系列讲座在管理上具有计划性、系统性,在内容上具有将业界需求和学界前沿紧密结合的特点。
1.3 广州图书馆科研团队的培育
广图特别重视业务骨干的培养,希望业务骨干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围绕业务从事相关科研活动。中大受广图委托,依托“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文化服务理念与实践研究”“广州图书馆科研团队培育”等项目,为广图培育“多元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统计分析与调查研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服务”“未成年人服务”等6个科研团队。每个团队均由1位中大教师作为导师,从科研选题、研究方法、课题申报、成果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6个团队共吸收广图业务骨干60人。
虽然关于我国图书馆员的专业性问题仍有争论,但杜威早在1876年便指出:“一位馆员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一门专业的时代已经到来。”[10]“专业”的一个基本属性是“从业人员必须拥有奥秘性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11],这一知识和技能体系一方面要通过专业教育被图书馆从业人员所掌握并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要通过相关学术研究进行创新。作为一门源于具体职业的应用型学科,图书馆学研究与图书馆实践的关系向来密切,图书馆从业人员也一直是图书馆学研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三种方式与研究发生关系:(1)作为学术研究的用户;(2)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3)与专业学者合作。第三种方式更有利于图书馆学学术和图书馆职业实践的共同发展,能够解决久被诟病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实践相脱节问题[12]。中大和广图的科研团队培育正是这种方式的有益探索。
1.4 联合培养图书情报专业硕士
2013年10月中大着手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11月确定将中大与广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培养“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文献保护与修复”两个方向的图书情报专业硕士(以下简称“图情专硕”)作为改革的重点项目;2014年1月,中大资讯管理学院图情专硕获批成为改革试点;4月,完成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设计和专家论证;11月10日,广图、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大资讯管理学院、中大图书馆四家单位签署联合培养协议。根据协议,合作各方共同成立专业硕士培养指导与管理委员会,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指导和管理。此举可谓为20世纪末以来事业高涨而教育低落[13]的图书馆职业危机[14]吹来一股新风。
在21世纪初,学界提出图书馆学要发展,必须在教育方面改变方向,由大众教育转向精英教育,培养硕士和博士高层次人才[15]。2010年图情专硕学位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进入新时代,实现了图书情报界和图书情报教育界的共同心愿。但是,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考试制度的缺失使得图情专硕的发展在起步之初便踌躇徘徊[16]。2011年开始培养图情专硕,受师资、教学成本、认知度等因素限制,培养单位大多是在原来图书馆学硕士、情报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形成图情专硕的培养方案,专业型人才培养相较于科学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少有体现,许多单位甚至存在两套方案、一套课程的情况,所谓“分类培养”并未真正推行。当然,这也是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在起始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加强案例教学”,体现了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回到设置专业学位、面向不同需求培养不同人才的起点进行思考,图情专硕改革应该围绕加强其与图书情报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直接与实践单位联合培养专业硕士是加强关系的重要方式。《意见》还提出“对具备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或培养单位,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17]与职业资格的衔接既是专业学位设立的重要目的,也是专业学位发展的主要瓶颈。2014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推进行业协会、学会有序承接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具体认定工作”[18]。虽然这一瓶颈在短期内尚未实现突破,但不管是从专业学位改革方向看,抑或是配合国家职业资格新政策环境,与实践单位联合培养专业硕士都是有益的尝试。
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以下简称《广州条例》)颁布实施。从2006年5月程焕文接受广州市委宣传部委托主持开展“《广州市图书馆条例》立法研究”项目和《广州市图书馆条例》起草工作算起[19],《广州条例》的制定可谓十年沉浮,也是十年磨砺。
作为目前我国水平最高的一部地方图书馆条例[20],《广州条例》从立法启动之始便与众不同。虽然其他地方图书馆条例在立法过程中也有图书馆学界和业界参与,但总体而言,还是“政府主导——政府操作——学界业界配合”模式。比如,《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由北京市文化局成立起草小组,形成初稿后,再邀请学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社区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座谈讨论[21]。《广州条例》从研究、起草到颁布实施之后的推广,采用“政府委托——学界主导——学界业界全程跟进”模式,包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等在内的广州地区图书馆业界核心人物与中大教师共同组建项目团队。这一模式使得广州市图书馆学界所研究和倡导、业界所认同和践行的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能够在《广州条例》中得到高度体现。以“图书馆权利”为例,其他的图书馆条例均在不同程度上关照了图书馆权利,如《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第二十二条规定:“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内享有下列权利:(一)免费进行书目检索;(二)免费借阅文献;(三)获得工作人员提供关于利用馆藏的指导;(四)获得工作人员解答有关阅读方面的询问或进行定题服务;(五)参加各种读者活动;(六)向主管部门或公共图书馆提出建议和意见。”《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等均有相似表述。《广州条例》对民众图书馆权利的保障达到了新的层次,其第三十四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普遍、平等、免费、开放和便利的服务原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提供基本服务应当免费。”第四十四条规定:“公共图书馆用户享有以下权利:(一)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二)免费、平等获得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三)向公共图书馆或者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及时获得回复;(四)依照有关规定获得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其他服务。”第四十八条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设施、设备、文献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便利服务。”《广州条例》第一次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用户应享有的权利[22]。
作为一门源于具体职业的应用型学科,图书馆学与图书馆实践的关系向来密切,也一直受到关注和批评。21世纪初,图书馆职业领域开始倡导循证实践(Evidence based practice),这是一种强调通过对于科学研究成果(所循之证据)的严肃使用,以提高职业实践中的决策水平、促成最佳实践的方式。广图紧跟国际专业潮流,依托中大科研团队,在发展规划制定、社会需求调查和主体服务设计等实践中,以科学为原则,以实证为基础。
2009年12月,中大受广图委托,研究制定《广州图书馆2010-2015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历时11个月,分研究草拟、修改完善以及论证和修改审定三个阶段。在广图读者问卷调查、市民利用和认识广图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由三轮专家研讨,以及公众意见征询和广图职代会审议,最终成型并在广图官网上公布。在《规划》实施过程中,2012-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广图持续委托中大进行三次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读者阅读行为调查。
广图接受中大教授程焕文建议,将多元文化服务确定为图书馆主体服务理念。广图于2012-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委托中大进行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文化服务理念与实践研究,并与广图的科研团队培育相结合。此外,为配合《广州条例》的推广和研究,广图委托中大进行广州街镇公共图书馆建设需求与路径的探索与调研。
广图与中大的馆校合作内容,除上述项目外,还有地方文献研究等。比如,2012年成立《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成员来自馆校双方;2012年11月和2014年11月举行“中文古籍整理与版本目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大图书馆、《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重点研究基地联合主办。事实上,不管是“三部曲”中的公共图书馆人才培养、制定《广州市图书馆条例》,或是“三部曲”之外的其他领域,以中大为代表的设有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广州高校与广州公共图书馆业界,在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的10年里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
在馆校合作中,用先进理念引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透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拓宽图书馆员的视野,依靠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双方战略眼光的体现。在馆校合作中,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本、法治环境建设为重、科学研究为据是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专业发展路径的选择。而在馆校合作过程中,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学研究实现了完美的统一,在一定范围内以自觉的方式完成了图书馆职业的内部建设[14],也许这正是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合作的过程中,馆方与校方之间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以及伴随着合作而渐渐形成的双方的理解和默契,是合作得以成功、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而合作管理的制度化,如总体框架协议和具体合作项目协议的签署、合作管理委员会制度、项目专责小组制度等则是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的条件。
[1]程焕文.岭南模式:崛起的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15-25.
[2]程焕文.崛起的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序[J].图书馆论坛,2008(2):4-7,51.
[3]张海燕.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举行结业典礼[EB/OL].[2016-09-26].http://www.gzlib.gov. cn/stxh/tsgdt_detail.do?id=187515.
[4]程焕文.崛起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向陈建华部长致敬[EB/OL].[2016-09-26].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978019f01000358.html.
[5]潘燕桃.人才培养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键——中山大学广州市图书馆专业人才高级研修班述评[J].图书馆论坛,2006(6):332-334,318.
[6]刘锦山,程焕文.用理念引领发展[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6):7-11.
[7]林嘉琪.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研究成果分析[J].图书馆界,2015(2):47-51.
[8]甘新.公共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界,2014(2):71-73,92.
[9]马月丽.公共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现状及其管理策略——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J].当代图书馆,2014(4):39-43.
[10]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2.
[11]袁庆东.图书馆员的专业性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1(5):34-36,41.
[12]Woods H B,Booth A.What is the Current State of Practitioner Research?The 2013 LIRG Research Scan [J].LibraryandInformationResearch,2013,37(116):2-22.
[13]程焕文.高涨的事业与低落的教育——关于图书馆学教育逆向发展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67-70.
[14]于良芝.未完成的现代性:谈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职业精神[J].图书馆杂志,2005(4):3-7,20.
[15]程焕文.近年来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走向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2(5):3-6.
[16]程焕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踌躇徘徊[J].图书情报知识,2011(5):4-5.
[17]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2016-09-2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2/moe_ 823/201311/t20131113_159870.html.
[18]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6-09-26].http:// www.mohrss.gov.cn/zyjsrygls/ZYJSRYGLSzhengcewen jian/201408/t20140814_138388.htm.
[19]广州图书馆.实现与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解读[EB/OL].[2016-09-026]. http://www.gzlib.gov.cn/exhibition/huodong/zhanlan/ zhanlan_detail.do?id=406838.
[20]方家忠.感恩母校知行合一:图书情报学系1992届本科校友方家忠在2015年学位授予仪式(第8场)上的演讲[EB/OL].[2015-07-07].http://news2.sysu. edu.cn/news01/143477.htm.
[21]黄海燕.《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的形成及其特点[J].中国文化报,2002-12-26(03).
[22]张靖,张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图书馆权利发展之分析[J].图书资讯学研究,2015,9(2):39-66.
(责任编辑:何燕)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cademic Schools and Public Libraries——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Library and Sun Yat-sen University
ZHANG Jing,TAN Li-qio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cademic schools and public librar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uangzhou Model for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This paper enumerates and analyzes all the cooperation projects between Sun Yat-sen University and Guangzhou Library since 2006,which covered the personnel training,researches on legislative drafting,evidence based practices,and fourth.Then,a discussion is given on the achievements of those cooperations.
public librarianship;guangzhou patten;cooperation between academic schools and library;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Library
格式 张靖,谭丽琼.公共图书馆发展之馆校合作——以广州图书馆与中山大学合作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6(12):76-80.
张靖,女,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谭丽琼,女,广州图书馆馆员,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2016-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