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葵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
邱葵
学科馆员及学科服务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章回顾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历史;着重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学历、资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和服务内容;分析入职门槛降低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影响;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实际情况,讨论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学科服务 馆藏建设 参考咨询 学术联系人 嵌入式图书馆员
近年中国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学科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图情期刊也发表了不少研究学科馆员的文章,从理论上对学科馆员建设的投入、服务内容、从业人员学历和能力标准提出了诸多要求,但较少提及学科服务的实际操作。笔者在美国高校图书馆从事学科服务工作20余年,主管20多位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工作;笔者所在的美国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Library)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 braries,ARL)的成员馆,也属于加州大学图书馆联盟,其开展的学科服务在美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本文专门介绍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的实际情况,供中国图书馆业界参考。
在美国,学科馆员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得到大发展。二战后,受惠于《美国军人权利法案》(TheGIBillofRights),大量退伍军人进入高校学习,美国高校快速发展,学科种类多元化。随后,出于冷战战略考虑,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拨款支持高校优先发展地域学和科学项目,直接刺激了图书馆馆藏发展。随着美国图书馆在全球各地收集各种关于当地的专门资料,只会英文且知识局限于欧美图书资源的传统图书馆员很难胜任该工作,迫切需要一批具备各国历史文化知识、外语能力和了解当地出版流通业务的新型图书馆人才,学科馆员应运而生。即使在今天,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招聘网站(http://joblist. ala.org)上的学科馆员仍列在地域学/学科馆员(Area Studies/Subject Specialist)职务类别里,展现了美国图书馆界对学科馆员定位的历史痕迹。
以印刷物为主的馆藏建设是美国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这能从其英文说法中得到体现:以前常见的称呼是Bibliographer,可以译为书籍专家、书目专家,后来普遍称为SubjectLibrarian、Subject Selector、Subject Specialist。很多招聘公告把一个大的学科作为职位的一部分,如商业馆员(Business Librarian)、医学馆员(MedicalLibrarian)、科学馆员(Science Librarian)。全美高校图书馆并没有统一的馆内职务名称及其工作内容要求,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组织结构来确定馆内的职务名称,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因馆而异。因此,往往要阅读了工作内容说明,才知道某个职位的的详情,如对具体学科的定义、涉及的语言要求(如规模较大的高校图书馆东亚收藏的中国学馆员并不负责非中文的馆藏建设,而是由总馆的亚洲人文历史类馆员或馆藏建设馆员负责)、学科服务的工作量。
关于学科馆员的定义,Gary W.White认为:“学科馆员是图书馆某个学科的专家。因为他们拥有某个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所以他们担负着馆藏建设和特别参考咨询的职责。此外,学科馆员还是图书馆指定的与教研部门之间的联络员,类似的学术背景和工作经验有利于这种工作关系。”[1]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有些变化,当前馆藏建设和特别参考咨询依然是其核心职责;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学科馆员的确是高校图书馆技术含量最高的职务之一。
2.1 图书馆员的资质认证及其与图书管理员的差别
尽管学科馆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但在美国,其最低学历要求与一般图书馆员相同,因此有必要讨论图书馆员的能力标准和资质认证。这可能是中美图书馆行业规范的最大差别,主因是两国图书馆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科馆员上更为突出。中国研究者分析了国外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和中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的可行性,认为“学科馆员资质认证将从源头上保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的质量,改善学科服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提升学科服务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也就是说,学科馆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要求,须用规范的尺度来挑选合适的人才。
中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之所以良莠不齐,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统一的入职门槛: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中国往往把图书管理员视为图书馆员的最低职称,图书管理员可以逐渐升为图书馆员。也就是说,先让人进来,然后通过培训等提高其资质。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高校图书馆有严格的人事规定,招聘公告详细规定了职位内容,如果要改变,就须重新通过学校人事部门的审核。
在美国,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员的关系类似中国的工人与干部的关系,他们在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差异很大,年薪酬最高的图书管理员的收入往往与初入行的图书馆员相仿,其间并没有升迁关系。也就是说,一旦做了图书管理员,即使读了图情硕士或博士,也不能自动升为图书馆员。除非其他图书馆新设图书馆员职位,并向全国(其实是全球,因为一般没有国别限制)招聘,而你申请了该职位,并通过竞争成功拿到这个职位。在这种人事制度下,很多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在读了图情硕士后,想成为专业图书馆员,最常见的做法是:向其他图书馆申请图书馆员职位。而从文化看,美国高校图书馆似乎更喜欢从其他图书馆招聘人员,从而为本馆输入新鲜血液。
2.2 学科馆员的入职门槛
入职门槛通过ALA认可的图书情报学硕士ALA/MLS(MLIS)来实现,这是被北美各图书馆认可的图书馆员入职学历标准,当然适用于招聘学科馆员。1925年ALA对北美图书馆硕士学位采取严格的资格认定,而ALA核准的图情硕士学位的准授学校在质量和数量上十分稳定(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共有59个学校),因此ALA/MLS在美国图书馆界有很强的品牌效应。这在招聘图书馆员职位时非常明显:只认申请人有没有ALA/MLS,而不会在意学位是来自最好的图情学院,还是通过函授从某州立学校的图情院系获得,只要有这个学位,就能过关,招聘委员会不会比较申请人的学位授予学校排名的高低。此外,一些图书管理员在读图情硕士,希望再上层楼成为图书馆员,于是在毕业前就开始申请图书馆员职位,并在申请上特别注明未来某个月会获得ALA/MLS,只要在正式工作之前获得ALA/MLS,也是完全被认可的。一般而言,雇主图书馆事后不会核实任何学位情况。这当然有弊端,但也表明诚信在一个成熟社会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招聘到合适的学科馆员越来越难,一些图书馆将学历要求放宽到和本职位有关的相同经历或学历,即不再坚持以前作为图书馆员尤其是学科馆员的最起码要求:ALA/MLS。把图书馆员职位开放给非图情专业的其他学科专业人士,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的工作,尤其是学科馆员更容易就业,现实情况是:这类职位的竞争更激烈,因为合乎学历标准的人更多。此外,一些招聘广告会写成:或者是有关的经验加上终极学位(这往往是博士学位的另外一种说法)。这种趋势导致近年来一些新招聘的学科馆员,尤其是和地域学有关的学科馆员出现学位升级现象:越来越多的新进人员具有图情硕士和专业博士双学位,以前常见的是图情和专业双硕士。另外,也有图书馆把图情硕士加专业背景(往往意味着本科)作为学科馆员的基本学历要求。
ALA/MLS作为图书馆员的入职门槛,在美国已经通行大半个世纪,确实存在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用一种相对简单的办法保证了图书馆队伍的“纯洁性”,并使所有图书馆员的资质认证规范化;它也保证了所有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图情知识是图书馆员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接受过图情教育的其他学科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不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坚持ALA/MLS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招聘图书馆员时,它可以作为在第一轮筛选时使用的比较简单的标准,方便地剔出不合格的申请人。以笔者多年来的招聘经验看,尽管图书馆在招聘地域学、法学、商业等学科馆员时注重较高的第二学位,有时甚至把它作为基本条件之一,但对其他的学科馆员职位,招聘委员会更注重申请人学历以外的能力和经历。
2.3 学科馆员的资历
由于学科馆员对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有人可能会认为美国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学科馆员的资质和能力。其实,除了对所有图书馆员职位都适用的ALA/MLS学历标准外,美国并没有统一的学科馆员资格标准。尽管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ACRL)作为高校图书馆最权威的行业协会,的确发布了不少指导意见、标准和框架,但它们仅仅是提供参考的指导性文件,对任何图书馆都没有约束力[3]。此外,也没有与学科馆员直接有关的相关文件,最接近的一个文件可能是2007年由ACRL理事会通过的《辅导馆员和协调员能力标准》(Standards for Proficiencies for Instruction Librarians and Coordinators)[4],但它充其量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而且很少篇幅涉及学科馆员。
鉴于没有学科馆员资质和能力要求的行业标准,笔者便从实例中寻找答案。最精确的实例是具体的学科馆员的岗位说明书(job description),但这往往是在招聘到一个学科馆员后,再根据其具体资历和图书馆情况来制定,无法得到太多的样本。因此,最实际且方便的实例莫过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招聘公告。Gary W.White对1990-1998年美国高校图书馆315个学科馆员职位的招聘公告进行了研究,其中商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科馆员职位各占1/3。Gary W.White分析了这些学科馆员职位的要求、特点和资质,比较了其工资、主要职责、基本和期望的学历和技能。在这些招聘公告中,几乎所有图书馆员职位都有ALA/MLS的基本学位要求,只有不到2%的图书馆员职位略微放松了学历要求:申请人的图情硕士学历未必需要ALA认可,类似学历亦可;约1/3的图书馆希望学科馆员有第二个硕士学位,或者修过与本学科有关的课程,或者专业学士也行。关于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绝大多数招聘公告认为是参考咨询、文献指导(bibliographicalinstruction)和馆藏建设,而其他重要职责有:担任学术联系人,检索数据库,提供特约参考咨询。美国高校图书馆最希望学科馆员具有的个人能力是沟通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计算机技能[5]。尽管Gary W.White的研究发表于1999年,但和A.R.DeArmond等人2009对科学类学科馆员招聘广告研究比较,Gary W.White的研究仍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大部分内容仍然合乎现在的情况。
A.R.DeArmond通过分析美国高校图书馆42个科学类学科馆员的招聘公告,把科学类学科馆员的主要入职要求归纳为:具有ALA认可的图情硕士(MLS/MLIS/MIS)(100%);为用户服务的取向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3%);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79%);文献指导/教学(74%);有具体学科的知识或经历(69%);与人合作工作的能力(64%);参考咨询技能(57%)[6]。比较两个研究,可以看出,虽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深入美国高校图书馆,并带来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变化,对学科馆员在入职门槛、基本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变化,但整体而言,近20年来具有连贯性。
Gary W.White和A.R.DeArmond等人的研究虽然比较全面,但未深入讨论学科馆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为此,下面以笔者多年的学科馆员工作经验,参照其他研究文献[7-8],具体讨论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职责范围和专业能力。
3.1 馆藏建设
馆藏建设始终是学科馆员的核心工作。从本质上看,图书馆的其他服务其实是馆藏的延伸。学科馆员要根据本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教学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关语言和合适形式的图书馆资料。要建设一流的馆藏,图书馆就要走到用户之前,光靠用户推荐资料是无法建设好馆藏的。为此,学科馆员要熟悉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制定和贯彻本学科的馆藏建设方针;还要了解本校本学科的教授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如果有新聘教授,要了解该教授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文章对其他相关资源的引用情况,以此改善本馆资源建设。
作为图情专业人员,学科馆员要发挥专业特长,而这往往是非图情专业人士所不了解的。比如,学科馆员对本学科的图书分类了如指掌,熟悉本学科的核心馆藏资源,包括各种载体的资源。在电子数据库盛行的当下,这意味着还要了解本学科各种电子数据库的资源范围、界面、使用便利性,以及印刷和电子等出版形式的优缺点。近年美国很多学科出现了不少专业数据库公司和大量数据库。比如,在商业金融类,即使不算用于特种的交融交易的数据库,单单是普通学校教学科研用的数据库起码就有几十个:从上市公司的经营数据到所有私营公司的情况,甚至有可以分析一个具体产品供应链的数据库,使用者可以从中查询如苹果手机所有的供应商及其经营情况;此外,还有利用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商业分析系统,可以很容易地用来分析任何指定区域的所有商业活动以及相关公司。因此,学科馆员仅从图书馆专业这个角度,就可以做太多的事情。只有具有专业知识,学科馆员才能在众多电子资源中,根据本校图书馆馆藏和学科需要,挑选到合适的资源。
学科馆员还须了解本学科的出版渠道和主要出版社,知道从哪些书商或数据商可以获得相关资源;须密切关注出版趋势和出版新技术,这其实是过去地域学对国外书商了解的延伸。如果是地域学馆员,还要了解当地的出版业流通渠道,甚至懂当地语言,否则会出现只知道要买哪类书但没有地方可买的情况。学科馆员需经常和数据商或书商打交道,以了解新资源,有时是在大型图书馆展台上进行了解,但更多是数据商或书商直接来馆与学科馆员会谈并作展示。对区域学馆员来说,每年到负责的国家或地区访问书商,参加当地书展,以了解当地出版动向,直接选书采购,也是常见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购书之旅”(book buying trip)。学科馆员还要了解在本学科中,与本校排名相当或更好的大学,并通过OCLC Collection Evaluation Module等馆藏分析工具,比较本馆与其他图书馆的馆藏,找出本馆本学科馆藏的不足,并寻求解决之道。
随着读者驱动采购等新采购模式普及,学科馆员将更多精力放在期刊和电子数据库采购上。在美国,学科馆员对自己负责的学科馆藏有很大的决定权。比如,在电子数据库采购上,学科馆员往往负责从初期评估、选择、向馆藏委员会推荐,直到与数据商接洽,取得最初报价和使用协议,有时甚至参与最后的采购价格和合同谈判。这要求学科馆员充分了解本学科的馆藏和用户需求,更要求学科馆员拥有良好的沟通和谈判能力。学科馆员还需要与图书馆联盟内本学科的其他学校图书馆员保持联系,一方面了解其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另一方面联合起来与数据商谈判,以优惠价格参加联盟采购。美国学科馆员在这点上有较大的发言权,就笔者所在联盟而言,很多联盟采购均由基层学科馆员发起,经过协调达成联盟采购。
将多年(一般标准是10-15年)不用的书籍剔旧或送往馆外仓库保存是馆藏建设的一部分。剔旧是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之一。剔旧的依据不仅要看书籍的过去,更要预估未来可能的使用情况,以及了解每本书的学术价值,这需要全面了解本学科的馆藏以及它在本校未来的发展情况。美国高校图书馆重视在架馆藏的品相,稍有破损就会送往保藏部(preservation)或装帧工厂修缮,所以品相一般不是剔旧的尺度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学术中立”是美国图书馆员职业操守的核心,在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里,起码有四五处提到该理念[9]。学术中立对馆藏建设尤其是人文和社科学科的馆藏建设特别重要。因为坚持学术中立,学科馆员不仅在参考咨询等场合以中立姿态传递信息,而且在馆藏建设上实现包容,均衡发展馆藏。带有个人好恶的非中立学术立场会对馆藏建设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不实行学术中立,很多书刊有可能会错过采购时机,并很难回溯采购。
3.2 参考咨询和协助研究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科馆员的主要“正职”是人文、社科和科学类的参考咨询馆员,大部分工作是在参考咨询台上面对面或用电话或用网络社交工具解答用户咨询。此外,还要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以及来自本校用户有关本学科的特约参考咨询。比如,为本科生学科研究报告或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供文献收集服务,这些工作的难度往往较高,普通参考咨询馆员难以应对。在部分学校,学科馆员每周在图书馆办公室和院系有固定的坐班时间,开放给任何需要咨询的用户,而无需预约。学科馆员还需要讲授本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指导课,往往是在和任课教师协调后直接插入商业、金融、法律、医学等专业课中,每学期固定;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或作业需要,在和自己对口的学科馆员联系后再作安排。另外,编辑和更新本馆网站上关于本学科的图书馆导引(LibGuides)也是学科馆员的职责。
3.3 图书馆学术联系人
向用户推广馆藏和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工作内容。学科馆员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了解本校师生和研究人员的研究、教学和学习需求,还要积极把图书馆或所在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和服务推广给用户,让他们了解且利用这些资源和服务。这种互动的交流关系也能从学科馆员的另外一个称呼“图书馆学术联系人”(Library Liaison)上体现出来。在很多高校,院系有对口的教授联系人(Faculty Liaison)配合图书馆学术联系人的工作。
作为学术联系人,学科馆员需要与本学科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学术动态,掌握他们对图书馆资源、服务以及空间的需求。新趋势是把一些原来在院系做的项目转移到图书馆,因为图书馆作为中立场所,能让各个院系的师生在没有隔阂和顾虑的情况下,轻松自在地做跨学科的功课和项目。为了加深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科馆员应参加院系的学术或行政委员会,尽快了解新近聘用教师的科研背景,以便更好地为他们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服务。
学科馆员作为学术联系人,推广图书馆馆藏、服务和设施有诸多好处:第一,这是重要的营销手段。学科馆员通过和教授、学生的接触,全面深入到自己负责的院系的学术活动中,时常在科研教学部门面前提醒图书馆的地位,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在创造和发展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学科馆员能在学校更高层次的一些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募捐、战略规划、学位和课程发展、多元化倡议、日常运作、教师管理。在需要时,学科馆员要提交本学科文献资源发展及馆藏分析报告供图书馆或院系参考,参与撰写新学位计划书中关于本学科的馆藏建设部分。第三,图书馆员将自己独有的专业能力投入到所负责院系的学术活动中和其他活动中,能够展现自己的特殊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地位。
学科馆员的上述贴心服务,核心是提供高品质的与图情专业有关的服务,但不包括普通文件传递、馆际互借等普通服务,因为这些工作由馆际互借服务部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属于学科馆员的服务范围,学科馆员只在馆际互借服务部无法找到特别难找的资料时才提供咨询。
3.4 学术交流、公开获取和研究数据保存
数字学术(DigitalScholarship)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了配合数据时代高校科研需要而开展的新服务,包括学术交流(scholarlycommunications)、开放获取(open access)、数据管护(datacuration)、机构云储存(institutionalrepository)、数字人文(DigitalHumanities)等内容。这些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已是常态服务形式。这些新服务需要学科馆员具有开放获取、个人隐私、公共权益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管护和管理方面的技术能力,并且熟悉本学科在这些新领域的特点。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2013年加州大学学术交流办公室颁布的开放获取政策[10],这是一个在这个领域的标杆性文件,它规定加州大学的教职员工保留自己的学术成果,有让公众公开自由索取的权利,主要有两种形式:初稿在送出版社编辑出版前,存入学校的电子学术数据库(http:// escholarship.org/);在开放获取出版物上提供链接。美国此类数据库很多,世界排名前10位的相关数据库,有7个属于美国高校和学术机构。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推进开放存放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部分图书馆有馆员专门负责开放存取,部分图书馆在网站上进行说明,部分图书馆开设讲座辅导教授和研究人员如何将学术成果存入数据库以让人们开放获取。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NSF)规定:2011年1月18日后送交的所有基金申请书必须包括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由于很多教授不熟悉数据管理计划的内容和格式,在一段时间内,推广该规定以及辅导制作数据管理计划成为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和档案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出现,数据管护成为图书馆新任务,部分图书馆有专职的研究数据管护馆员负责该项工作;部分图书馆把数据管护工作纳入学科馆员的工作范围,或者让学科馆员根据本校的政策规定以及国家、国际标准,协助数据管护馆员选用、甄别、整理、储存教授和研究人员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帮助解决他们在日常数据处理和保存上遇到的问题,以此来为数字学术等新型图书馆服务添砖加瓦。
部分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还对本校产出的研究数据、技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等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储存。学科馆员还要收集和鉴别与本校学术产出有关的证据,如教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产出和学校行政公文,决定其中是否有可以保存到图书馆特藏和档案馆的内容。
3.5 专业发展
随着学科服务多样化,对学科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现实是美国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年龄趋高。1994年,美国超过45岁的图书馆员逾55%;综合ARL年度统计和其他研究,目前ARL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平均年龄约50岁[11]。为了跟上图书馆服务需要,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提升能力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经费参加国内外的专业研讨会或webinar;二是积极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图书馆学会,承担学会中有关委员会或小组的工作;三是自学。比如,通过阅读专业期刊来了解相关学科的动向;把握图情学科发展趋势;学习与图书馆有关的数据库和软件知识,学会使用直接影响读者服务的网络社交工具。由于积极参加上述活动,尤其是在专业组织中承担工作,学科馆员既能提升专业能力,还有助于个人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他们往往非常重视此类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高校图书馆员职称评定的项目多样化,发表学术论文只是其中一种选项。与中国图书馆员不同,美国大多数图书馆员,尤其是在那些图书馆员没有教授头衔的高校馆,图书馆员基本不写学术论文。
3.6 学科馆员兼任的特点
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人手短缺情况,绝大多数学科馆员是兼职,而学科服务只是其工作的一部分,最常见的“正职”是参考咨询馆员。人们往往容易把一个有某种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与某学科的学科馆员混淆,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一个工程学科馆员的“正职”是科学参考咨询馆员,主要的日常工作是普通参考咨询,但因为兼任工程学科馆员(往往是本馆唯一的工程学馆员),则主管有关工程学的特约参考咨询、馆藏建设,以及担任工程院系的学术联系人。专职的学科馆员往往出现在对某学科有大量学科服务需求且有固定经费长期聘用专职学科馆员的大型高校,而专职学科馆员出现最多的往往是地域学、法医商等学科。
尽管每个图书馆根据馆藏建设和服务重点,以及本校科研和教学需要来设置学科馆员职位,并且希望招聘到有能力的学科馆员,但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因为这类全国性招聘会受一些因素左右:有的来自学校本身,如地理位置、排名;有的来自职位本身,如工作内容、工作量、与申请人的希望是否相符;有的来自申请人,如对招聘书上的薪酬范围和福利是否满意。
在美国,因为各个高校的规模、馆员人数、服务需求,以及图书馆组织管理架构不同,所以没有固定的学科馆员管理模式。尽管如此,整体而言,过去学科馆员的管理方式以学科为主线。在一些超大的高校图书馆系统,由于有众多的学科图书馆,因此学科馆员往往在不同的学科图书馆工作[12]。这种以学科为主的管理方式的另外一个版本是把学科馆员集中到一个部门,最常见的是馆藏服务部。
近年越来越强调读者服务概念,于是往往打破学科界限,把学科馆员融合到以读者支援为主线的服务部门,产生了以功能为主的读者支援结构:研究服务部(Research Services)、教学部(Teaching&Learning)、学术参与部(Academic Engagement)[13]。这种深化的学科服务能让学科馆员把专业服务与日常的读者服务结合起来,不但使读者更全面地获得图书馆服务,也使学科馆员能及时了解读者信息及其需求,并直接把这方面的信息用于馆藏建设和提升学科服务。但是,为顺应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发展的需要,相关资源和服务往往涉及几个学科,甚至跨跃综合学科。比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需要一个横向的系统来协调人文、社科、科学等综合学科的馆藏建设,避免各个学科馆员过分关注本学科的需要,而忽视综合学科层面的资源和服务发展。有鉴于此,建立馆藏联席会议制度是较好的应对措施,它并行于以功能为主的读者支援的管理结构。馆藏联席会议往往以主管馆藏建设的副馆长为主席,通过定期会议或邮件等方式,把分散在全馆系统的学科馆员聚拢在共同的组织框架下工作,兼顾每个学科以及综合学科内的信息沟通,甚至考虑到那些可能受到学科服务的某些决定波及的部门,成员可以包括来自特藏、采编等部门的非学科馆员。
近年美国高校图书馆招聘学科馆员的新动态是新型学科馆员的出现逐渐挑战传统ALA/MLS的图书馆员入职门槛。经过多年演变,学科馆员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地域学为主,发展到目前几乎覆盖所有学科;图书馆按照学校学科配置,安排几十个学科馆员的现象十分普遍。但因为大多数学科馆员的工作是兼职,所以在招聘广告上能看见的以学科服务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职位主要是一些重点学科,如亚洲、拉美等地域学,STEM学科,以及医商法学。近年为迎合新的学习、研究和服务热点,出现版权保护、开放获取(OA)等新型学科馆员职位,但最热门的莫过于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在笔者撰写本文时,仅加州大学图书馆系统就在招聘3个GIS馆员职位,主因是地理空间数据被越来越多的学科使用,收集、管理和保存地理空间数据对图书馆构成挑战。由于这类学科专业性强,其知识内容超越了传统图情教育范畴,如果继续使用ALA/MLS入职门槛,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为此,招聘此类学科馆员时,很多馆放开以ALA/MLS作为最基本的学位要求,采用同等学位标准,让那些有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在没有图情硕士的情况下申请图书馆员职位,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该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图书馆提供新兴专业学科服务的需求,但把非图情专业硕士或博士作为入行门槛的做法存在弊端,既放弃了一直行之有效的图书馆员入行门槛,即ALA/MLS这个事实上的图书馆员资质认证规范,也放弃了统一的图书馆员的图情能力标准,因为非图情的专业能力并不等于图情专业能力。在这种扩招式的学历标准下聘用的人在提供日常图书馆服务时,往往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学科馆员基本上是兼职,他们需要承担的专业学科服务只是全部工作的一小部分,他们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作内容,最常见的是以本科生为主的普通读者服务参考咨询服务,而这类服务需要有基本但需全面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内容的中心部分是如何用图书馆的传统和电子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其内容既包括会为一个历史通识课找几篇关于古罗马某皇帝的第一手资料,也包括为商业课找到一个上市公司的盈利数据,以及某一个城市的犯罪情况,这些往往需要涉及专门的工具书和数据库使用能力,涉及的图书馆知识虽然不高深,但需要图情专业的基本功以及日常的知识积累。如果对基本的图书馆资源及其结构缺乏充分了解和熟练运用,很难做好这些普通但非常重要的本职工作。
这是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局面:要让一个没有经过图情教育的人士提供受过专业训练的图书馆馆员才能提供的图情服务,非常困难,因为他们没有通过图情能力标准的检验。当然,这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意味着他们入职后,图书馆不得不采取措施,如继续教育、脱产培训或在岗训练,将其图情知识提高到和其他经过图情教育的图书馆员相同的水平上。另外一个办法是从相反的角度做起,从图情硕士中挑选有某种专业背景的人担任学科馆员,并让他们加强该专业的知识。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做法,原因是学科馆员首先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图情能力标准是最基本的上岗条件,专业学科知识是锦上添花的能力;也不需要图书馆员来做专业教师的工作,不需要过分强调其专业能力,能把图情专业知识和有关学科的图情服务运用到相关学科服务上即可,而不是倒过来。此外,从长远看,该做法对图书馆员职业形成冲击:美国高校图书馆从业人数逐年下降,2000年为95,665[14]人,2012年降到85,752[15]。ALA/MLS入职门槛保证了图书馆员就业的稳定性,让非图情专业的人做图书馆员的做法降低了图情硕士的含金量,从长远看会损害图情行业的就业,打击把图情行业作为事业的图情学子的积极性。“在图论图”,笔者不能不为美国图情行业的长期发展而担忧。
6.1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学科服务
在阅读中国图情刊物和与中国图书馆员交流时,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设立学科馆员岗位,开中国先河[16],随后学科服务大行其道,成为中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一大标志。中国研究者对学科服务提出了新的定位,甚至提出目标嵌入等全方位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要求。这些研究的一个论点是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美国行之有年,效果良好。据笔者调查,中国研究者引用的嵌入式学科服务案例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图书馆[17]和洛杉矶加州大学生命医学图书馆[18],均为美国医学图书馆。实际上,拿它们作为美国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例子有待商榷。
医学图书馆是美国高校图书馆里非常特殊的一类。第一,美国高校的医学院往往是独立王国,它们有独立的预算系统,绝大多数医学图书馆隶属于医学院甚至医院,其运作经费和人员薪酬来自医学院,医学图书馆馆长/主管往往向医学院院长(而不是总图书馆馆长)直接汇报,所以其和医学院的关系远远强过和图书馆的关系。也就是说,医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实际上是医学院的一员,而不是图书馆员嵌入医学院这样的关系。第二,美国医学院学生(博士学位)有在学期间的轮换制实习(clerkship)和毕业后的实习(internship),很多项目需要和实习医院、医学院进行协调,这些工作传统上均由医学图书馆员协调,所以担任医学馆员的职务名称是“医学教育协调员”(medical education coordinator)。第三,医学院的教授有研究、教学、临床医生等多重身份,其中科研、教学往往是次要的(其主要收入来自临床),他们往往是上周做80小时的临床工作,下周给学生上课,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准备教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他们更需要帮助,这往往成为医学馆员的职责。在教学上,医学院教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授的区别是:这些医生型教授没有配备TA(teaching assistant,学生教学助理)来协助教学,而是靠学科馆员来协助制定课程内容等,这是该学科独有的现象。总之,在美国图书馆员中,医学馆员是很特别的类型,用其为例来证明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美国图书馆的普遍性不合适。
笔者面试过上百位来自全美各高校的图书馆员,以评估其学科服务经验,除几位医学馆员外,只遇到过两位有类似嵌入式服务的馆员:一位来自耶鲁大学图书馆,该馆为本科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personallibrarian(即个人定制的图书馆员)[19];另一位有特殊的专业博士学位,因为研究能力强,图书馆安排其在负责的院系每周有固定的办公时间,但这是特例,其他学科馆员没有提供类似服务。笔者的观察在文献中也有例证,据Shumaker调查,在美国,除医学馆员外,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最多的是本科的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20]。这表明在美国,即使是嵌入式学科服务,其内容也是“从图书馆资源出发,从宣传推广本馆的资源和服务出发”,以通识类图情资源辅导为主的一定程度地深入院系,深入程度即使在同一个图书馆,各个学科之间也不一定均衡。如果把这种嵌入程度用所谓的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尺度来衡量,即使考虑现在全面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只能达到1.5代的程度,离全面融入、组织和服务一线的服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21],更不要说成为科研前哨了。
6.2 中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考量的因素
美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有相当多的工作内容,但基本出发点是围绕图书馆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服务,让广大师生和研究人员能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同时把学术交流、版权保护、开放获取、数据管护和机构云端储存等新型服务介绍给用户。中国图书馆界完全可以把更好的图书馆服务呈现给用户,至于是否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乃至成为教授和研究人员了解科研前沿的侦察员和前哨,要看几个因素:
(1)教授和科研人员是否有嵌入式学科服务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是图书馆想提供某种服务,就会得到教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回应,更多的例子是他们不愿意花时间与学科馆员接触,因为他们认为没有这种需要,自己知道需要什么,无须他人指指点点。因此,图书馆要开展某种服务,推广服务的努力往往多于提供服务本身。
(2)是否深刻了解用户?追踪学科前沿课题、发现新课题是教授和研究人员的基本科研素质。教授和科研人员,尤其是名校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嗅觉敏锐,密切跟踪同行的研究进展,因为一旦有人先发表同样观点的文章,就必须修改自己的文章甚至改变课题。由于学术交流(scholarly communications)手段多元化,正规发表论文的速度较慢,信息交流往往以非正式的渠道如推特(twitter)、部落格(blog)等进行,非常个性化,很难依靠图书馆员来开展这类工作。因此,图书馆开展脱离实际需求的服务,用户往往不接受。
(3)全面开展高质量的学科服务要提高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包括图情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就后者而言,如果仅仅是本科专业背景,很难满足高标准的服务需求,因此需要硕士以上的学科背景。但要聘用此类人才,可能需要放弃入职门槛要求,但存在较大的弊端。另外,这些人尤其是有终极学位的,往往觉得自己屈就于图书馆,未必满意待遇和工作性质。
(4)全面提升学科服务需要核算学科馆员的工作量和人力成本。高质量的全方位服务势必会增加学科馆员的工作量和压力,不能一味地考虑提高服务而忽略人力物力投入及其产出,即要考虑是否物有所值。从学校投入角度而言,可能有成本低但效果好的办法,比如为教授配备研究生助理。
(5)要考虑服务的专业含金量,区分服务内容。作为图书馆最有含金量的职位,美国学科馆员从事的是需要图书馆专业知识的服务,而不是低层次的图书馆服务,如文献传递。
从中国图情期刊论文介绍的实例,可以看到中国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发展很快,开展了国外同行没有提供的服务,比如参与和跟踪研究课题。的确,在有需要且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当然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对更多的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科服务和其他服务一样,不宜跟风,不应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应因地制宜地规划学科服务。需要提醒的是:中国图书馆开展服务,并不是国外有什么例子,就需要跟上;而是用户有需要,而且图书馆有能力提供,才开展相关服务。需牢记的是:学科馆员要善于向用户展现自己的图情专业特长,赢得他们的尊重,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并通过服务展现专业价值。美国学科服务另一个值得借鉴的地方是:重视提高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让用户在掌握这些知识后能更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并非把学科服务的重点放在本应该由用户自己干的事情上。
[1][5]White,GaryW.AcademicSubject Specialist Positionsin the United States:A Content Analysis of Announcements from 1990 through 1998[J].The Journal of AcademicLibrarianship,1999,25(5):372-382.
[2]郭晶,兰小媛,宋海艳,等.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力标准与资质认证规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48-53.
[3]ALA/ACRL.Guidelines,Standards,Frameworks[EB/ OL].[2016-08-01].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
[4]ALA/ACRL.Standards for Proficiencies for Instruction Librarians and Coordinators[EB/OL].[2016-08-01]. 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profstandards.
[6]A.R.DeArmond.Preparing Science Librarians for Success:An Evaluation of Position Advertiseme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ibrary Science Curricula.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EB/OL].Fall 2009[2016-08-01].http://www.istl.org/09-fall/ article1.html.
[7]Feldmann,Louise.Subject Librarians in the Changing Academic Library.Electronic Journal of Academic and SpecialLibrarianship[J/OL].Vol.7,no.3,Winter 2006. [2016-08-01].http://southernlibrarianship.icaap.org/ content/v07n03/feldmann_l01.htm.
[8]Luckert,Yelena.Core Competencies for Subject Specialist Liaison Librarians[EB/OL].[2016-08-01].http://drum.lib.umd.edu/handle/1903/17457Jan.1,2015.
[9]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Code of Ethics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6-08-01]. http://www.ala.org/advocacy/proethics/codeofethics/ codeethics.
[10]OfficeofScholarly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UC Systemwide Academic Senate Open Access Policy[EB/OL].[2016-08-01].http://osc.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open-access-policy/policy-text/systemwide-senate/July24,2013.
[11]Wilder,Stanley.The Age Demographics of Academic Librarians:AProfessionApart[M].Routledge,2013.
[12]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Library. Subject Specialists Directory[EB/OL].[2016-08-01]. http://www.library.illinois.edu/administration/collections/subjectdirectory.html.
[13]Hoodless C,Pinfield S.Subject v.functional:Should subject librarians be replaced by functional specialists in academic libraries?[J].Journal ofLibrarianship&InformationScience,2016.
[14]AcademicLibraries:2000 First Look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EB/OL].[2016-08-01].http://nces.ed.gov/pubs2004/ 2004317.pdf.
[15]AcademicLibraries:2012FirstLook.U.S.Departmentof Education: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Dec.2011 [EB/OL].[2016-08-01].http://nces.ed.gov/pubs2014/ 2014038.pdf.
[16]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大事记[EB/OL].[2016-08-01].http://vrs.lib.tsinghua.edu.cn/pub/FAQ_View. asp?id=842&ClassId=&SearchStr=.
[17]初景利.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J].图书情报研究,2012(3):1-8,33.
[18]薛晶晶,夏秋菊,张欣.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成功因素探析及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5):141-144.
[19]Yale University Library.About the Personal Librarian Program[EB/OL].[2016-08-01].http://web.library. yale.edu/pl.
[20]Shumaker,David.The Embedded Librarian:InnovativeStrategiesfor TakingKnowledge Where It’sNeeded [M].Medford,New Jersey:InformationToday,2012.
[21]初景利,张冬荣.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6-10,68.
(责任编辑:刘洪)
Subject Librarians and Their Services in U.S.Academic Libraries
KueiChiu
This research offers an overview of subject librarians and their services in U.S.academic libraries including the origins of subject librarians,their recruitment,as well as credentials and qualifications required.In addition,it also provides an insight into the primary job responsibilities of subject librarians in U.S.academic libraries such as collection development,reference service,faculty liaising,as well as some emerging services.It also discusses some pending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volved in subject librarianship.
academic libraries;subject specialist;professional competency;librarian recruitment;qualifications;credentials;collection Development;reference service;faculty liaison;embedded librarian
格式 邱葵.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图书馆论坛,2016(12):13-23.
邱葵,男,美国河滨加州大学图书馆馆藏服务部主任。
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