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李鸣、郎金焕、陶永亮、王一峰
(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7)
本刊专稿
当前浙江经济运行的若干难点及对策建议
朱李鸣、郎金焕、陶永亮、王一峰
(浙江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7)
今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呈现稳开稳走向好的态势,但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若干难点问题仍需引起高度关注,本文详尽分析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等四大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经济运行;难点及建议;浙江
今年以来浙江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运行呈现稳开稳走向好的态势,前三季度经济逐季回升,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取得新进展。主要体现在新产业和新产品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7.7%,新产品产值增长12.9%,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80.0%。新设市场主体继续快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快于全国;34个行业整体盈利,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石油加工、医药、电力、通信电子对规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较大。投资增速回升,结构继续优化。制造业、工业技改、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出口增速回升,在全国出口份额中占比进一步提高。总体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继续蓄势并将逐步释放能量,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加速。但是,国内外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省内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金融地产领域非理性繁荣有所抬头。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若干难点问题仍需引起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深化和提高对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一,工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今年以来浙江工业经济运行呈现阶段性企稳回升向好态势,但工业经济总体较困难的局面还未根本改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还未根本改观;结构转换难度加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不足。反映在制造业经济总体水平弱于前两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半年度调查情况分析,当前浙江省制造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但是上半年浙江制造业PMI均值为49.7%,分别比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低1.7和0.9个百分点。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偏弱。2015年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37.2%。纺织、皮革、造纸、橡塑、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仍然占全省工业大头。全省工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R&D投入强度分别为1.53%和0.98%,与国内先进省市和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当前制造企业新产品产值率仅30%左右,不少企业主要通过仿制、贴牌、低价等方式参与竞争,效益效率和品质品牌低弱。企业家信心指数仍然偏弱。企业家对当前的信心反映在对近期综合经营状况的预判,对未来的信心反映在投资水平,近年来这两个指标实际上仍在走弱。根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半年度调查情况分析,企业在对三季度生产增速进行估计时,认为持平的占75.7%,减缓的占16.5%,分别比上季度上升3.9和2.9个百分点;而认为加快的仅占
7.8%,比上季度下降了6.8个百分点。部分企业家对发展工业的要素成本趋高、风险加大、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顾虑较重;收缩与转移产能较多,扩张欲望不强,观望情绪浓重。
第二,出口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提升急需加快
浙江省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外部需求的回暖。当前美国多次推迟加息,以及受到汇率波动、地缘政治冲突、英国脱欧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世界银行6月份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份的2.9%下调至2.4%,调低0.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8月份虽然部分指标有所改善,但是增幅偏小,很难看出趋势性走好,更多表现为短期波动。今后相当时间外部需求得到较大提升的可能性不大。从全社会货运量看,1-8月同比增速为5.8%,较上半年同比增长6.3%,存在一定回落。
从1-8月出口情况的区域特点看,较上半年增幅回升超过3个百分点的地区分别是杭州、绍兴和金华(丽水出口总额偏小,增速波动较大,暂不考虑),带动全省出口增速达到5.1%,较1-6月提高2.3个百分点。但仔细分析,杭州和绍兴等地7、8月份的出口猛增,还不能确定是外部需求回暖,还是企业提前满足订单需求,平滑生产波动。出口产品与服务的竞争优势受到后发地区和国家的强烈挑战。
第三,资金脱实向虚的取向还没有根本扭转
在货币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实体经济较大的下行压力,进一步映射在金融地产领域,资金脱实向虚引发风险的可能性在提高。根据浙江省金融办半年度数据,5月末全省不良余额较年初上升。伴随着不良率的高升,个别地方新增贷款呈负增长,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形成新增贷款总额低于资产处置总额,不良率不断攀升的“负向恶性循环”。在房地产领域,开年以来,以杭州、宁波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城市的市场预期发生逆转,房地产市场爆发出惊人的成交量,并伴随着价格的快速上涨。到6月份,房地产市场高烧迅速向土地市场传导,地王频出,房地产土地市场进入“非理性繁荣”期。在9月中下旬杭州温和限购政策出台后,如果情况仍旧火爆,不排除房地产市场出现更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这些为土地市场和房地产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第四,服务业增速潜力有待挖掘
在2010-2013年间,全省二产和三产增速大致接近,从2014年开始,三产增速开始较大幅度高于二产增速,成为带动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从服务业内部行业的相对增速看,2014年以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等三大行业的高速增长。其中,2015年金融业的高速增长有赖于当年证券交易暴增;2016年上半年房地产交易的高速增长,有赖于2016年初房地产新政出台后的刺激效应。支撑浙江省过去3年服务业高速发展的两大产业,在未来的增速可能放缓。旅游、医疗健康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工业设计、投资咨询、科技服务大量购买力外流;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加快集聚人才与服务机构发展高端服务业,也需要深度挖掘潜力。
总之,下行的压力、复杂的外部环境、风险的酝酿和释放,仍然可能影响浙江今后一段时期的增长轨迹。虽然预计可以较圆满完成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增长目标,但是着力破解四大难题需要集中力量,花较大的力气和时间。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自今年3月省政府下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以来,浙江省在钢铁等过剩产能出清、部分城市房地产去库存、降低企业杠杆、降低经营成本、补齐六大短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现。浙江紧紧抓住建设“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借助G20杭州峰会的后续效应,提升全省经济的国际化水平,着力从“去降补”转向“扩提强控”,切实增强浙江产业与城市国际竞争力。
第一,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着力扩大创新型经济
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大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力度。进一步形成由高新区、科
技城、科创小镇为主的创新平台布局,加快建设一批集高科技研发、制造、孵化为一体的科技城和科创小镇,提升杭宁温湖嘉绍六大高新区发展层次,支持台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新的创新平台,加快打造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强化大企业的创新平台作用。在浙江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大企业中进一步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加强大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话语权。进一步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孵化体系。加大产业创新的投入力度,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建立若干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大力支持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程等新型孵化模式。抓好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充分利用国际金融资源发展创投基金,形成一批创投小镇。
集中资源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明确七大万亿级产业发展重点,促进产业链式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围绕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省、市两级特色小镇。结合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机器换人”需求,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改造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特征的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依托已入驻我省的整车厂商,加快建设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设施和销售网络布局。集中资源支持杭州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宁波的石墨烯,台州的汽车电机及核心零部件等新增长点,大力推进德清乐视超级汽车、舟山波音飞机装备及交付中心、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积极扶持文化、技术、服务外包,加快培育旅游、健康等服务业。
全力优化项目引进和拓展市场。鼓励地方政府以及工业园区与国际性商业资源中介机构形成合作,尽快提高我省市县一级地方政府的招商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立连锁超市、商场等中高端零售网点,努力形成一批浙江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分销、配送中心,加快电商海外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发挥海盐秦山核电城、三门核电、宁波高铁等产业优势,参与国际核电基地和高速铁路建设,积极引导对外承包工程从单一的工程承包、成套出口,向工程与投资融合、提供系统集成综合服务转变,加强联盟拓市推动企业抱团合作。积极利用我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达成的国别自由贸易协定,面向特定国家深化市场开拓力度。
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依托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机制。改革创新型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医保名录,风电、光伏发电进入电网,新能源汽车上牌上路的准入模式,加大政府对创新产业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优化引才和引资环境。依托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探索试点人才移民制度,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完善配套政策,在高层次人均比较集中的区域资助一批学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和支持知名学校开办国际部,在杭州的定点医疗机构开设高层次人才就诊绿色通道,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以高新区和开发区为主体,强化与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推动浙江企业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积极吸纳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资本与国际市场。
第二、加快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快将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打造成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引擎。高标准建设一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工程,提升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中欧和中亚班列、宁波海铁联运综合实验区发展水平,打造贯穿东中西、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江海联运、海陆联运物流大通道。其中,江海联运通道重点依托舟山江海联
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与长江沿线和沿海省份港口合作,推进宁波舟山港与长江沿线港口之间的“大通关体系”建设,拓展宁波舟山港腹地。海陆联运通道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港口功能向义乌延伸,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快速通道建设,着力推进金建、杭黄铁路,九景衢铁路,以及临金、千黄高速公路建设,连通浙赣铁路、杭长客专以及国家规划衢州至丽江铁路等干线通道,打通向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区拓展空间,形成长江南岸、贯穿东中西的大通道。同时加快推进与中西部内陆腹地无水港的投资、建设、运营合作,构建远距离、大容量货源市。
高水平建设以舟山自由贸易港区为龙头的开放平台网络。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要抓住全球经济从“市场时代”转向深层次国际投资贸易“规则时代”的趋势,重点从开放石油市场、实行优惠税制、推进金融自由、“境内关外”监管等方面提出涉及油品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相关政策诉求,体现与国际自由港制度体系接轨,并保持对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自由港的综合竞争优势,打造亚洲最大国的油品加工、储备和交易基地。为此,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甬舟同城化,充分借助宁波区位、港口、人才、科技、金融等各方面优势,推动舟山、宁波共同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并大力支持宁波申报设立梅山新区。
增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作为区域增长极核的带动作用。抓住国家和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机遇,积极整合宁波国家级高新区、绍兴国家级高新区、嘉兴秀洲国家级高新区等平台,支持舟山、新昌、台州等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积极创建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形成带动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第三、加快增强杭州、宁波、温州等都市区能级,提升高端要素集聚配置能力
重点做强杭甬两大都市圈。抓住上海要将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500万,已经几乎没有增长空间的机遇(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450万人);抓住周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商务成本比较优势快速减退的机遇,依托杭州、宁波都市圈腹地广阔的特征,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针对性降低落户标准等方式,积极推动杭、甬两大都市圈成为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导入的主要目的地,做强两大都市圈的区域增长极核效应。
优先推动都市区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探索杭、甬两大都市区实现轨道交通、绕城公路、城市轻轨等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加快增创杭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议杭州都市区、宁波都市区组建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侧重战略谋划和投融资运作,推进城际铁路网建设。同时由投资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具体线路为对象,吸引社会投资人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统筹推进线路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资源综合开发。
以高新区为主体推进异地分园建设。集中精力推进杭州、宁波高新区建设,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在都市区层面推动高新区设立分区分园,使都市区内园区共享高新区的品牌优势。
第四、加大控制金融风险力度,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替
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做好不良贷款的“控新化旧”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释放的区域性、行业性风险提前预判,有序地从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行业退出信贷存量,重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判和控制。推动金融机构运用清收、核销、市场化转让、贷款重组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并积极争取不良贷款证券化试点。
抓好金融风险排查整治和处置化解。加快制定我省去杠杆行动方案,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去杠杆,争取从担保链症结上“化圈解链”。加强集资融资、交易场所、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恶意逃废债等领域的风险排查和防控,前移风险防控关口。
推动企业破产制度在全省加快实施,促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积极推动建立全省企业破产工作协调机制,落实配套政策。对于兼并重组、破产重整企业需要申请信用修复的,探索债务关系和信用记录变更的便捷合理通道。
(责任编辑:牛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