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慧(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浙江 台州 318000)
“机器换人”对台州制造业的影响探究
吴敏慧
(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浙江 台州 318000)
当前,“机器换人”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本文根据调查问卷对台州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制造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政府层面要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产业发展上正确导向、探索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体系等建议。
工业机器人;机器换人;制造业
当前,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和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在用工需求、市场需求、环境制约以及政策激励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台州制造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受到了激发,“机器换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虽然部分企业已率先行动,购入自动化设备进行“机器换人”,但更多的企业却仍在观望之中。“机器换人”已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一)台州工业机器人产业尚属起步阶段
台州目前涉及机器人产业的企业有钱江摩托、双环传动、海德曼机床等19家企业。多家企业与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从生产进度看,钱江摩托等工业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大多还处于研发设计或试生产阶段;东部数控、海德曼机床等数控机床企业则结合现有产品生产提高机床自动化程度的横架式机械手,尚未有通用产品对外销售;双环传动的RV减速机,也正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当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控制系统和视觉系统等也均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
(二)三成受访企业推进了“机器换人”
为了解“机器换人”对台州制造业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在台州市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中,专门设置了调查问卷(以下通称“专项调查”)抽取各行业大类中主营业务收入居前10位350家企业,共收回有效问卷325份。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325家企业中,有103家企业已经推进了“机器换人”,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31.6%,222家未推进“机器换人”,占总数的68.2%。另外,调查发现需通过“机器换人”改造的生产设备仍占大多数,325家被调查企业大约有生产设备14429台(套),其中已完成“机器换人”改造的生产设备占27.6%,正在进行“机器换人”改造的生产设备占15.4%,还有57.0%的生产设备为可以通过推进“机器换人”提高其工作水平。
(三)超过五成的企业认为推进“机器换人”需要量力而行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54家企业即占16.6%的企业对“机器换人”的态度是“迫切需要”,选择对“机器换人”有迫急需求的企业,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用工成本太高、招工困难和产品质量要求提高;有54.8%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开展“机器换人”前提是政府加大政策补助力度,主要是因按企业现有的财力根本没有能力承担如此大的投资金额。有28.6%的企业认为不需要推进“机器换人”,他们认为人工劳动力成本更低、更方便。
(四)“机器换人”投资额通常为500万元、回收期4-5年
显而易见,“机器换人”需要大量的资金,在目前国家货币政策总体偏紧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机器换人”资金投入的大小以及投资回收年限的长短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企业对“机器换人”工作的态度。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任务的企业投资回收期测算结果的统计,从项目投资额看,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内的企业比重最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重最小;从投资回收年限看,回收期4-5年的企业占22.3%,占比最高;投资回收期在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仅为2.9%;而回收期3-4年的企业占比最低,只有1%。
(五)超六成的设备来自国外、省外
专项调查显示,103家已推进“机器换人”企业的机器设备大都来自国外、省外:一是自主研发设备实现“机器换人”的企业不到10%,90%以上企业的机器设备外部购买。二是省外设备远远多于省内设备,大约有20.4%的企业设备来自国外引进,有42.7%的企业设备来自省外购买,有14.6%的企业设备来自省内市外购买,仅3.9的企业设备来自台州市内;在103家企业中,自主研发设备的企业只有1家。
(一)用工压力和生产成本得以减轻
台州制造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从业人员中一线工人占比较高。本次专项调查受访的企业中,一线普通工人约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八成(79.2%)。据已经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反映,推进“机器换人”可以使一线工人比重大幅下降、企业人员结构得以优化。推进“机器换人”后,有72.8%的企业一线工人下降幅度在10%以上。调查还显示,42.7%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在5%-10%之间,50.6%的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其中,25.2%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20%及以上。
(二)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专项调查显示,有49.4%的受访企业表示,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是推进“机器换人”后出现的显著变化之一,其中有9.7%的企业“机器换人”后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以上;有15.5%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30%;有24.2%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20%。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后,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还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据对已经推进“机器换人”企业的统计,58.2%的受访调查表示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
(三)一线工人工作环境得以改善
智能设备能将人从枯燥、伤害大的工序中解放中出来。比如,制作橡胶过程散发的有毒气体对人身体损伤很大,容易产生职业病,近年来橡胶行业即使高薪都很难招到员工。调研发现浙江崇富橡塑有限公司投资了1000万元添置了两条封式流水线,现在工人只要将原料倒入,经过流水线的五道工序,只需十几秒钟一个完整的汽车防尘罩就被传送出来了,同时,工业机器人还能自动检测不合格产品并将其剔除。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操作对人体有伤害的工种是大势所趋,国外很多自动化流水线都是从这些环节开始的。机器人可以把工人从单调机械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人能够更加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推进“机器换人”后,机器承担了许多危险的工序,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得以极大地降低。
(四)产品合格率得以提高
智能化机器装备有着人工无可比拟的精度和准度,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103家已经推进“机器换人”的企业中,高达31.1%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20%以上,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以内的企业达到27.2%,产品优质品率提高10%-15%的企业比重达18.4%,产品优质品率提高5%-10%的企业比重为17.5%,另外有5.8%的企业产品优质品率提高比率在15%-20%之间。
(五)能源消耗得以减少
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可以大幅降低资源消耗,专项调查显示,有73.9%的企业表示推进“机器换人”后能源消耗下降,其中,21.4%的企业能耗降低在10%-15%间,20.5%的企业能耗降低在5%-10%间,14.6%的企业能耗降低在5%以下。可见,台州在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推进“机器换人”是破解台州能耗要素制约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上述分析可见,当前部分台州制造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后成效明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到,台州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个体差异非常大,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而言,推进“机器换人”仍然属于“高冷”路线,在中、小企业普及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投入资金大,回收期限长
投资成本往往是为企业是否投资“机器换人”的首选指标。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单位中约有60.3%的企业认为投资成本过高是推进“机器换人”绊脚石。在已经推进“机器换人”企业中,五成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推进“机器换人”对大、中企业来说是一笔数目不菲的投资,对于大量的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天文数字。当前信贷资金总体偏紧,经营信心偏弱的宏观环境下,很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意愿不强烈。在103家已经推进“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44.6%的企业投资回收期均在4年以上,面对这么长的回收周期,客观上要求企业谋划中长期的战略,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这样的耐心。
(二)企业研发能力不够,专门设立机构难
自主研发设备可以为企业自身“量身定做”智能化、数字化设备,颇受企业推崇,但多数台州企业基本上都并不具备自主研发设备并进行自动化改造的能力,这种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体现。在被问及推进“机器换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有30.8%的企业认为企业自身不具备研发能力是“机器换人”最大的困难。实践表明,当前“机器换人”对于行业龙头企业可行性较强,一般企业则无法承担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出。
(三)政策知晓率低,扶持更需针对性
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一两年各级政府出台“机器换人”相关的鼓励政策已经不少,但企业对现有的相关优惠政策的细节知之不多,企业对这些政策的知晓率不高、使用率更低,这跟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不充分有关。在325家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已经了解或使用了“财政补助政策”的企业只有3.1%;了解或使用了“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和“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优惠政策”的企业均不到50%;了解或使用了“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占53.8%;了解或使用了“设备购置增值税抵扣政策”的企业有53.5%;了解或使用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最高,比重达72.0%。另外,问卷调查还显示,高达48.0%的企业认为目前各级政府对“机器换人”的政策激励力度不够,由此可见,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企业“误判”的重要原因。
(四)机器人产业欠发达,“机器换人”服务体系不完善
健全的自动化设备供给市场是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重要保障。但从专项调查结果来看,有30.7%的企业存在买不到企业所需机器设备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不发达。当前,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核心技术被国外控制,国产机器人的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国外引进设备程序繁琐、时间长。二是“机器换人”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项目工程师的紧缺和机器人改造项目周期长,严重制约整机生产企业的扩张,实施“机器换人”后,缺少新型设备的操作工和设备维护人员。
(一)加强扶持力度政策
一是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专项调查显示,企业最期待政府的激励政策中,认同率最高的是“按照购买国产机器设备费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这一条,有76.7%的企业选择,主要原因是直补方式对企业更为快捷方便,且可以有别于原有的技术改造政策。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政策。融资环境是推进企业“机器换人”的重要保障,各级金融机构要强化社会责任,争做企业“机器换人”的坚强后盾。三是落实当前已有政策,对已经列入台州市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高目录的装备加以重点推广,要根据台州自身的特点不断完善“机器换人”市场化推进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
(二)保障技术人才培养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自动设备的增加,企业需要更多高端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机器换人”的人才保障:一是进一步优化台州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努力设置一批适应工业4.0时代职业课程体系。二是实行校企合作,把课堂教学带入实际工作,同时又将实际工作应用于课堂教育,建立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三是企业要构建一套适合自身需要的员工培训体系,规划员工的成长路径,才能在转型升级中赢得先机。
(三)构建机器人产业体系
在产业层面,充分发挥台州装备制造业的产
业优势,以开拓机器人应用为目的,以满足装备制造企业的需求为方向,吸引国内外工业机器人整机制造及关键性部件领域龙头企业入驻,以合作交流为平台吸引相关行业集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四)探索建立“机器换人”公共服务体系
要抓好“机器换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工作,要在各县(市、区)层面建立建台州市中小企业“机器换人”服务中心,结合广大中小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过程中的大量个性化需求,抓紧培育发展一批能够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技术服务联盟,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制造工艺改进、装备开发和“机器换人”技术工人培训等综合性服务。
[1]王天然,曲道奎.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放体系结构[J].机器人,2002,24(3):256-261
[2]文献:蔡鹤皋.对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思考[J].集成技术2015(09)
[3]徐扬生.智能机器人引领高新技术发展[N].科学时报,2010(08)-12
[4]郑东亮.“机器换人”会影响就业吗?[J].劳动保障世界,2014(07):29
[5]贾帆联,林洁,易双云.浙江工业企业机器换人情况调查[J].政策瞭望,2013(08):21-24
(责任编辑:牛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