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2016-02-12 18:05:22宋雁群
质量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劳动力农民

宋雁群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2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及策略探究

宋雁群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人民政府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江苏 南通 2262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工作中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探究其解决策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在一定的生产水平下,农村实际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和农村现有劳动力数量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长年性的富余,即农村长年富余的劳动力;季节性的富余,即农业劳动力在农闲季节有富余劳动时间。农村劳动力的过剩是劳动资源的浪费,既影响农民致富,也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境

根据调研及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及思想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主动转移就业的人数有所提高,该调查乡镇2015年乡村劳动力资源为50703人,实有从业人员共47900,占94.47%。但2015年劳动年龄内人口数相较于2014年有所下降,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从2014年6396人增长至2015年的6992人,并在农村富余劳动力男、女从业比例上存在差异,女性劳动力呈现减少趋势,这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男、女构成比例不协调。二是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本身缺乏相应的技能,文化水平较低。该调查乡镇2015年劳动年龄内人口数45444人,劳动年龄内上学的学生数2803人,仅占6.17%,这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受过文化教育的只占少数,也就造成就业选择上受到限制,并影响就业培训的学习质量。三是由于农村地区培训机构资质、工种及师资力量水平等的局限,培训工种和等次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技能培训以初级为主,再加上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在接受培训内容上存在困难,造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效果不明显。四是农村地区对用人单位信息、岗位需求发布不及时,农民不能及时掌握全面的用工信息;部分企业薪酬相对较低、社会保障不到位,造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企业就业顾虑重重,积极性不高;到企业就业农村劳动力,由于企业缺乏“感情、待遇、事业”留人机制,就业稳定性不高。

2 解决策略

(一)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就近转移就业的积极性

首先,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并大力宣传在农村地区的自主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近就业。政府要加强对农村自主创业的资金支持,设立农民创业扶持专项资金,激励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主创业。其次,对于有意向进行就近转移就业的农民,给予各项鼓励措施,例如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优秀农民资金奖励等或者根据农民的家庭情况适当给予生活补助。然后,鼓励农村地区的企业优先录用就近区域的农民,并按照国家用工规定规范各项就业流程,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各项合法权益,并尽最大努力给予农村劳动力资金补贴和生活补贴,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动性。最后,要加强就近转移就业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观念。例如县直单位运用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单等方式加强宣传;并运用热线咨询、咨询台等[1]方式向农村劳动力进行创业和就业的宣传,激发他们的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

(二)提升培训质量,积极提高就业稳定性

要实施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为主的“添翼”工程,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失业情况调查结果,积极和农村县人社局对接,针对富余劳动力需求、农村实际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开展培训,同时各培训机构也要紧盯市场需要和实现就业开展培训,争取做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2]。重点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企业岗前、在岗职工培训及餐饮、旅游、家政服务业、创业等培训,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展各项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企业转移就业,促使其向产业工人转变。二是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开展例如美容师、美发师、家政服务员、汽车驾驶员、装饰装修工、管工、砌筑工等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业等产业转移。三是围绕旅游业的发展化开展例如客房服务员、工艺编结、机绣等培训。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巨大潜力。四是对有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开展符合农民自身实际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并跟踪服务、组织推荐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三)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

首先,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农业内部转移就业,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重点是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将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带动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和创新。其次,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加强对小城镇交通、水电条件、通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并发展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发展乡镇企业,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

第一,各级政府要在保持现有政策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健全完善有关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继续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逐步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水平。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要进行分类指导和扶持。对于效益好的乡镇企业,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鼓励它继续发展[3];对于效益差的企业,政府要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它摆脱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于将要建立的乡镇企业,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经济要求及本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全面、合理规划,并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第二,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打工回来的人员创办乡镇企业。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加大第三产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

(五)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各项服务措施

首先,采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信息,例如年龄、文化程度、技能等信息,将信息录入劳动力信息库,再分类进行建档,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建立并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安排人员走进农村地区及周边地区,调查研究企业岗位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情况,根据收集信息进行建档,按照农村劳动力的个人资料与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评估,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公布,促进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最后,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建设要城乡统筹考虑,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乡镇政府等机构争取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基地,保持与大、中型企业的紧密联系,有效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企业进行转移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3 结束语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是增加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奔康的一项主要措施,因此要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条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1]杨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及对策探讨[J].西安社会科学,2011(2):74-76.

[2]谭永生.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0):39-44.

[3]杨永建,王政.论云南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与对策——以罗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10-14.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劳动力农民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7期)2016-07-14 14:35:47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