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刻闲情,风雅常在

2016-02-12 17:50:54王余平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宜兴

王余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陶刻闲情,风雅常在

王余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陶刻作品选用的素材大多是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但并非生搬硬套,只有理解那些诗词名句里的文化思想感情,才能做到把陶刻内容与紫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结合。

陶刻;刀法;陈鸿寿

众所周知,紫砂陶刻是融书法、绘画、金石、文学修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提升了紫砂文化的内涵,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紫砂陶刻的入门虽然看似简单,而要真正成功地完成一件陶刻品则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紫砂艺人都倾毕生心血挥洒在陶刻研究创作上,感人至深。陶刻在紫砂陶艺术中的运用广泛,曾开创了“文人壶“的辉煌历史,自此,“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佳话便流传百世。时至今日,人们对紫砂陶刻的认识更加深远,思考更加深入,这对整个紫砂艺术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俗语云:“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艺术创作也同样如此。进行陶刻装饰的前提,是对这一技艺的熟练掌握和精准演绎。在以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陶器上镌刻书画虽由来已久,但直到清代金石家、壶艺家陈曼生及其所设计的“曼生十八式”的出现,才使紫砂陶刻完全蜕变成文化艺术的优雅载体,影响深远。因而,紫砂陶刻是基于文化品位的装饰艺术,它富有思想韵味,使人们既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又能实现精神上的诉求与情感上的共鸣。

陶刻当以“刻”为先,通过运用质地简单却数量繁复的各种陶刻工具,以各种刀法表达艺术形象,或清刮浅刻、或精雕细琢、或抑扬顿挫、或逆风疾驰。作为“西泠八大家”之一的陈鸿寿的书法极具个性,清秦祖水《桐阴论画》中说:“鸿寿诗文书画皆以姿胜,篆刻追秦汉,浙中悉宗之,八分书尤简古超逸,脱尽恒蹊。”同时,陈曼生又精于篆刻,他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金石家,也正因为如此,为陈鸿寿参与紫砂创作提供了可能。在陈鸿寿的引导与带领下,在壶上篆刻书画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他在壶体上的篆刻不仅透着浓浓的文人气息,更是将金石、书法、绘画、诗词与紫砂壶完美融合,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此时的陶刻内容已经相当丰富,各种题材均被运用于砂壶之上。

宜兴紫砂集观赏和实用为一体。它简练大方的造型,淳朴典雅的色泽,安祥恬淡的神韵,深受海内外藏家喜爱。它是集器形、文字、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装饰手段,使紫砂器在淳朴中见妍美。文人墨客常用陶刻来进行素面花饰,表达吉祥寓意,寄托心中的闲情雅致。

紫砂陶刻的技法,分为“刻底子”和“空刻”两种。刻底子是先用毛笔在坯体上书画,定稿后用陶刻刀依照墨迹镌刻。空刻是指以刀直接在坯体上镌刻,没有墨迹的规范束缚,以单刀行走较多,它须由擅长书画并有一定雕刻经验的艺人进行,在确定大体轮廓后,以刀直接镌刻,要求运刀快捷,轻重顿挫有神,线条变化有致。紫砂陶刻的表现形式,除线描阴刻外,还有阳刻、琢沙地等。线描阴刻,就是凹状的刻文,阳刻就是凸状的刻纹,而琢沙地,是用小刀或小钻,在器物表层琢成点点沙粒状的块面,再在块面上凸显陶刻文字。

良好的教育、渊博的知识是一个紫砂陶刻艺术家的基本素质,不具备这一基础,陶刻作品不可能具备很高的文化价值。紫砂陶刻作品选用的素材大多是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但并非生搬硬套,只有理解那些诗词名句里的文化思想感情,才能做到把陶刻内容与紫砂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完美结合。

造型和装饰是紫砂壶风骨毕现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元素,造型是壶的筋骨,而装饰可以说是壶的血脉,两者若恰如其分地相辅相成,必是一把颇具灵性的好壶。陶刻是紫砂壶最为常见的一种装饰。它以刀代笔、以刻代画,融诗、书、画、刻等诸艺术为一体,提升整把壶的文化意境。

[1]《砂艺掇英》 首次紫砂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宜兴紫砂工艺厂油印本 1992年4月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宜兴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宜兴釉陶
江苏陶瓷(2020年6期)2021-01-12 07:01:42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4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50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山东陶瓷(2020年5期)2020-03-19 01:35:46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