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百富/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委员绍兴大通集团公司董事长
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供销在转型升级中服务“三农”
钟百富/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党委委员绍兴大通集团公司董事长
如何才能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把融合、分享、创新、提升等互联网思维贯穿到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使“互联网+”成为推动传统供销合作社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联合合作共赢,推进传统供销合作社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系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是连接器、加速器,是数据管道、信息资源,帮助传统产业建立最大效率的连接,但互联网思维也不能包治百病,在很多方面不能替代传统产业。如何才能精准把握当前发展形势,贯彻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把融合、分享、创新、提升等互联网思维贯穿到供销发展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使“互联网+”成为推动传统供销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真正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联合合作共赢。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供销合作社近年来不断探索“互联网+”,在实践上推进了传统供销合作社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服务“三农”。
作为为农服务经济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走过60多年的历史,生存和发展几经起伏,但是长期扎根农村,从来没有离开过农民,这一直没有变。无论是供应农民生产资料、销售农副产品、供应生活用品,还是“联结城乡、联系农民、沟通政府”,始终做到与农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并熟悉农村市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可以说,供销合作社萌芽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服务在农村、发展也在农村,如果离开农村就没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供销合作社存在的意义。当前,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要素成本水平的显著提高,迫使传统企业由低水平、高成本的自然型扩张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的发展。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中发11号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改革任务,也就是说要以互联网信息流为核心,有效带动物流、商品流、技术流和资金流。去年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调研总社“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视频连线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开启线上面对面对话模式,他强调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充分利用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藏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王侠主任今年在全国总社六届二次理事会报告中指出:“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阻挡的潮流,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事关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这些政策文件和重要讲话深刻道出了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为供销合作社运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可以说,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其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和资源,如果错失了机遇,是对工作的不负责;如果丧失了时机,就是对工作的失职。
所谓“互联网+”,就是将互联网这种基因注入传统行业,进行基因层面和生态层面的提升改造,产生全新的商业物种、商业生态和利益格局,并焕发出强劲生机。正如计算机的出现,把传统算盘给淘汰了;打火机的出现,把传统火柴给摒弃了。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行业产生致命冲击,只有正视面对、加速融合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互联网+”在传统供销转型升级中有几个重要意义:
一是“互联网+”是创新流通模式的重要方向。商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老本行”,如何干好“老本行”,是供销合作社在改革中面临的“第一关”,也是供销合作社的长板。这几年流通行业竞争加剧和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商品流通这一长板渐渐变成了短板,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持长板、补足短板,这是每位供销合作社人都需要为之努力的。2015年初,全国总社出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一个意见、三个方案”。一年半以来,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惊人。截至目前,全国有19个省级社、190个地级社、850个县级社纳入当地政府电子商务发展成员单位。今年一季度,全系统开展电子商务企业1829家,电子商务交易和在线商品销售总额实现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电子商务成为供销合作社增长速度最快的业务板块。预计到2020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占比将从2015年底10.8%提升到50%。上虞供销合作社审时度势,在区社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系统、机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组建了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电商行业跨出了非常不容易的一步,这为下一步发展电商,整合资源,服务系统企业和创新发展模式争取了时机、积累了经验。
二是“互联网+”是提高整体效率的重要途径。当前,互联网已全面渗透到商贸、金融、物流、旅游、教育、娱乐等领域。特别是对农村商贸流通行业来说,探索实践更为激烈,如遂昌的“赶街”、诸暨的“村淘”、柯桥的“淘实惠”、西湖的“悠无限”、富阳的“送货郎”、慈溪的“好易购”,都是在不断地发展。近年来,系统各单位也大胆创新,纷纷上网触电,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如大通商城(购物中心)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从传统纸媒体促销向自媒体促销转变,创新支付手段,营销成本下降23%;医药公司建立“英特药谷”客户电商平台,非处方药全年网上下单占商业终端的36.87%;大通超市公司应对电商、网购冲击,在乡镇商贸综合体中探索建立社区微店,推行微店周边3公里范围内免费配送到家,实现订货、送货、品控、售后“一条龙”服务。“互联网+”传统产业,从根本上重构供销合作社产业价值链,提高整体效率、打通线上线下,让供销合作社真正走进城乡千家万户,成为供销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提升效率的新平台。
三是“互联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为农业科技的推广与运用的不足,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低劣、品牌化缺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不断暴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将“互联网+”运用于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去年以来,上虞区农资公司顺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和农民群众现实生产生活需求,在淘宝上开设了金种子农资超市、大舜农资等网店,上传农资品种180类500余个品种,实现农资网上销售配送,今年以来实现网上销售额50余万元。虽然数量不大,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和探索,为下一步有效推进积累了经验。章镇供销合作社物联网项目以“互联网+”的模式,打造云端农业典范,通过终端设备采集、互联网数据传输、专业软件分析控制等形式,实现对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实时监控,实现追溯溯源、实时检测、远程控制、生产管理,展示展销等五大目标。丰惠供销合作社十分重视农民需求,做好互联网后续服务,针对农户防治病虫害和水稻育苗栽培等需求,运用“中农在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有效对接,较好解决了治病、防病、施肥等技术难题。
四是“互联网+”能更好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基于电子商务的生产方式是需求拉动生产,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得以迅捷地传达给生产者。如在首届网上“二都杨梅节”上,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网上预订、当季销售”形式,精心策划,推出200年杨梅树王“慈禧贡品”白沙水晶杨梅9999元上线秒杀;在葡萄团购期间推出了“葡萄尝鲜之旅”和“江南吐鲁番五星之旅”两个旅游品种,点击量和销售额增长30%以上,带动农、商、旅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正在持续传导给生产企业,倒逼生产企业改进生产、管理和流通方式,进而推动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大众消费的个性化需求,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需求化生产、精准化消费。
当前系统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不平衡,运用“互联网+”促进转型升级也面临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对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商思想认识上不到位,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思维定式、经营模式,对电商这种新型商业模式存在观望态度和畏难情绪;有的单位触网不够深入,偏重于表面模仿,缺乏与供销合作社实体业务的具体结合,“供销合作社+互联网”还不够全面、不够紧密、不够巧妙,作用发挥还不够给力。电商发展事关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发展,事关在农村经济生活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铺设电商网点、加强双线融合、推进智慧农资、促进农产品营销等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助推传统供销合作社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服务“三农”。
一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上街赶集”转型为“上网淘宝”。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既是一项政府工程,也是供销合作社守住农村商品流通市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去年以来,上虞区供销合作社顺应发展形势,依托电商公司和超市,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区政府把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作为今年调研探索的重点工作之一,还将专门出台《农村电子商务站建设的工作意见》,明确功能定位、组织体系、资源整合、资金保证和职责分工等,把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的责任主体。为什么区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供销合作社来做,因为供销合作社有资源的优势、网店的优势、人才的优势,最重要还是供销合作社了解农村,最能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与农民有共同语言。因此,我们要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发展电商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整合现有的资源,尤其是线上线下的资源,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根据上级要求,区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由供销合作社负责组建,作为统筹全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公共服务机构,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网店建设、业务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性服务;以乡镇为主体,依托乡镇农合联和现有镇级商贸综合体、电商龙头企业,设立镇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今年在8个乡镇建立首批电商服务中心;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依托农村便利店,整合供销、邮政、农商行、水务、供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资源,开展全方位系统服务。2016年全区在已经建设5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基础上再建设100个,服务站的考核和日常管理均由区、乡镇服务中心负责。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建设,必将对供销合作社牢牢占领农村市场,进一步发挥农村商贸流通主渠道和进一步贴近为农服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便利超市转型为社区微店。经过几年的发展,区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资源丰富、流通体系健全,目前共拥有各类基层网点1051个,其中日用消费品网点642个、农资网点273个,初步建立了“城区有大型商场、乡镇有商贸综合体、农村有便利服务店”为主体的现代流通经营网络。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销售、利润回落,一方面,毛利率低已成为经济“新常态”;另一方面,其也考验着零售行业生存能力。面对不利环境,供销合作社不能止步于传统实体店模式,而应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把传统的服务网络与现代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对商品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等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信息的顺畅交流。如可以整合系统现有基础网络和产品资源,积极利用实体零售店和供销合作社物流配送体系,以网上销售促进门店销售、以门店销售支撑网上销售,达到“线上市场”与“线下市场”互动促销,推进大宗商品统一采购系统,实现零售店能从生产商家直接进货、社区居民和农户能从零售店购到价格最便宜的商品,在省去中间环节的同时保证了产品质量。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微信等APP端口在所处位置周围迅速搜索出有哪家小店在销售自己所需商品,以便利、便宜、安全、及时、所想所见即所得的购买方式,获得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生产厂家只需对接网络即可以一步到位,较好解决了多级代理体系难以有效管理、各级代理之间恶性竞争、价格难以掌控的痼疾,实现“小店多赚钱、消费者得实惠、经销商多盈利”的三者利益最大化。
三是推进智慧农资建设,农资网店转型为综合服务平台。生产资料供应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行业,也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主打产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三农”工作新要求,供销合作社必须适应发展新趋势,更加精准、快捷为农业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整合现有资源,主动对接互联网平台,以现有农资服务网络和“中农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整合系统上下现有资源,合力打造在线庄稼医院、农技培训、市场信息发布、智能化农业生产、设施示范推广、优质农资商品展示展销、农资商品质量追溯于一体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实现系统农资企业及经营网点与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其次,要发挥链接思维,有效对接生产资料供需两端。利用“互联网+”,“上”加强与农业、工商、质检、价格等部门的沟通,实现农资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病虫害测试、农资商品质量等相关信息共享;“下”利用农资网店这一体系,有效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掌握农资市场变化等第一手资料,用“互联网+”连接供需信息,实现信息对称,提高农资供应的精准度和有效率。再次要重视农民需求,延伸互联网后续服务,全时段应对农户防治病虫害和对农业技术方面的需求,全面推广可免费下载使用的“益农宝”手机客户端,将线上服务延伸到线下,充分利用庄稼医院、农技培训、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信息技术服务,使农民感受到服务的多样化和便捷性。
四是做好农产品网上营销,单向销售转型为产销联合。助农销售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最直接的体现,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依托现有供销e家、淘宝、1号店等电商平台,明确商品定位,锁定不同的目标群体,使本土农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得到更多消费者的热捧和认可。根据上虞特有的“四季仙果”农产品特色,做强做大网上鲜果销售,定期推出当季蔬果和本地产品网络促销活动。汇集上虞及周边地方特色美食,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故事,为每一款“四季仙果”制定不同的销售方案,开展农产品、餐饮、旅游、娱乐等体验性消费,推进营销模式电商化。与大型加工企业对接,开展杨梅、葡萄等农产品批发、深加工业务,积极助推农产品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做好农特产品网销的同时,与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发展订单农业,实现“以销定产”“以销定量”。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四季仙果”农产品地方标准体系,引导农业企业、基地、合作社开展QS产品质量认证,确保农产品网络销售质量安全性和规格标准化。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加强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管理。全力推进大通农场建设,以“互联网+农业”打造“聚果园”模式,通过“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预售上虞“四季仙果”等农产品,发展新型订单农业,把大通农场打造成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创新型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众筹和邀请免费体验等方式,提高品牌价值,配套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依托联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物联网项目,将更多的区社扶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纳入物联网项目使用范畴,用智慧农业的理念和信息化手段,促进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提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