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咏江
蔡英文上台百日政情观察
■ 陈咏江
蔡英文上台以来,为巩固权力,坚持政治挂帅,在岛内竭力打击对手,在两岸关系上拒绝“九二共识”,在对外关系上依美媚日。由于施政理念的错误,蔡英文百日政绩不佳、声望受挫,执政蜜月期提前结束。未来,蔡英文受党内牵制的压力将剧增,政策立场向基本教义派靠拢的可能性增加,打击国民党及推行柔性“台独”的力度也会增大。
(一)大力巩固权力基础,全面讨好支持者。
一是重用旧部、培植羽翼。人事安排上,蔡英文延续上任前重用林全、苏嘉全等亲信的策略,重用自己担任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时的下属,及民进党党主席任内幕僚及“小英基金会”智库成员进驻“府会”核心。虽然林全执掌的行政部门有一批前朝旧部及大量派系背景的官员,但蔡英文通过让民进党党工大举进驻行政部门机要的方式实质监控“部会”运作。党内权力结构上,通过新一轮全代会,蔡英文实现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重组,不仅蔡系成型,还弱化谢长廷、苏贞昌等传统党内大佬的派系实力。
二是掌握军队。蔡英文上任不久便核定晋升中将6人、少将27人,针对屡屡惹出争议的防务部门负责人冯世宽坚持使用,有意寻觅提拔投靠效忠者,以实质掌控军队。
三是强化执政优势。通过推动地方议长、副议长选举记名投票,确保民进党执政的地方议会不被分化,能够体现执政优势。通过扩大编制,招募党务专员为地方选举备战,党工将由目前的125人增至200人,以因应基层扩张。
四是讨好支持者。为感恩学运青年的支持,行政部门不顾法制尊严对“太阳花学运”撤告,推动实施高中职全面免试,并要求学校不能以服仪不整为由惩罚学生。为讨好劳工,蔡英文当局未从台湾整体经济出发权衡利弊,而以选票多寡考量,强推基本工资调涨。为讨好环保人士,蔡英文当局停止开发太鲁阁亚妮采矿案,反对进口废五金,提出2025“废核”口号,不顾台湾电力现状停“核四”,要求核一、二、三厂不延役。
(二)清算分化国民党,严防国民党再起。
一是推动所谓“转型正义”。推“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原住民族历史正义与转型正义委员会,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等机构;“去中去蒋去孙去国民党化”,拟将“蒙藏委员会”降为司处层级,取消“遥祭中山陵”,放任党籍民意代表提案焚烧“国旗”合法,侮辱孙中山遗像除罪化,要将“中正纪念堂”改为卸任“总统”博物馆。二是清算国民党党产。强行通过“不当党产条例”,将国民党绝大部分党产定义为不当党产,设“不当党产委员会”专责清算。三是打压亲蓝舆论。施压媒体不得批评蔡英文;禁止贴出行政部门遭攻占新闻画面,撤除支持蓝营的脸书(Facebook)粉丝专页;在“雄三”事件中以查泄密为由,通过司法传唤打压曝光质疑该事件的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蔡正元。四是挤压国民党生存空间。减少新北市等国民党执政县市所获行政资源,突袭会见农田水利会长,启动拔桩工程,甚至在救灾勘灾时也偏袒绿营票仓而跳过蓝营优势选区;废“红十字会专法”,全面检讨国民党掌控的体育协会、公营事业等事业单位,绿化“中华经济研究院”等国民党传统外围单位,削弱国民党支持基础。五是严防国民党利用两岸关系东山再起。全面绿化亚太和平基金会;不许马英九访问香港,强化出境管理,涉密人员赴祖国大陆除了原机关核准,还须内务部门同意;利用海基会董事长位置分化蓝营,汰换国民党籍董事苏起、张荣恭等。
(三)龟缩应对两岸关系,大肆推行“文化台独”。
一是明确拒绝“九二共识”。蔡英文以民主、民意为挡箭牌,将“九二共识”扭曲成国共两党而非两岸之间的共识,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首度公开拒绝“九二共识”,企图在没有共同政治基础的情况下维持两岸“和平”状态。二是对改善两岸关系态度冷漠。蔡英文边缘化两岸事务,放任两岸沟通机制停滞,海基会空转;搁置冻结“台独”党纲的提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在立法机构无法通过。陆客旅游车被烧事件,蔡英文不至灵堂致哀,不送挽联,只见冷漠不见诚意。三是对祖国大陆防范心态严重。在事关祖国大陆配偶基本人权的身份证问题上,民进党主导修法不但未缩减取得年限,还增加考试规定。“国史馆”大开学术倒车,限制祖国大陆及香港澳门学者调阅资料。民进党执政的高雄市政府则发文限制两岸基层交流签署协议。四是推行“文化台独”。塑造“原住民史观”,将中华文化变成台湾多元文化的一种;任用“文化台独掌舵者”郑丽君出任文化部门负责人;深绿的教育部门负责人潘文忠上任后就宣布废止“课纲微调”,试图切断两岸历史连结;任用陈水扁任内推动“台独史观”的前教育部门主任秘书庄国荣担任课纲审议委员会主委,课纲审议委员会纳入反课纲微调最卖力的5名学生委员。
另一方面,为维系稳定的执政环境,蔡英文刻意避免冲撞祖国大陆底线,包括: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只提“中华台北”、不提台湾;外事部门“国传司司长”建议“中华民国”简称由“华”改“台”被撤换;约束党籍民意代表及“时代力量”过激提案,“修宪”“公投法”修法等暂时被搁置;紧急灭火民进党副秘书长李俊毅“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言论。
(四)推行“倚美媚日远中”发展策略。
(3)地下水的开采量大大减少,县内水位下降幅度较大降低,石羊河流域集中区在小范围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需要节约用水,变得更节水。普通民众创新了自己的农田节水技术,如干播和湿栽技术,以及一部电影的两用免耕技术。人们对用水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提高了水商品的认识,普遍提高了节水意识,低耗水和高效节水作物(如棉花,向日葵,茴香等)的比例已经提高,大大增加了比例。
一是战略朝向全面倚美。拟开放“美猪”进口,希望在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潜舰国造”等经济、军事安全方面得到美国协助。二是紧密依靠日本。拟解禁日本核灾区农产品,以换取台日自由贸易区(FTA)谈判;撤回在冲之鸟礁护渔的舰船,避谈岛、礁定位;拟成立“台日海洋事务合作对话机制”。立法机构负责人苏嘉全拜会日本朝野政党,称“台日两国如夫妻关系”。三是推行“新南向政策”,在“总统府”下设“新南向政策办公室”,引导台商向东南亚、南亚进行投资贸易转移,并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社会、文教等“多面向伙伴关系”。四是“踏实外交”表面低调,实质彰显“台独”。蔡英文借“出访”巴拿马,签名“台湾总统”,凸显“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
(一)执政争议不断、蔡英文当局形象翻转。
一是政策“发夹弯”,包括:在野时“反美牛”执政后“挺美猪”;在废核问题上立场多次反复;在外事问题上骂马英九当局贬损台湾地位,但蔡英文当局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照样不敢提台湾;劳工法定假日删除后又恢复;取消端午节“国道”夜间免收费受批评后中秋节再度免费。二是执政疏失频发,包括:桃园机场37年来最严重淹水灾情,华航集体罢工,雄三导弹事件,陆客旅游车被烧事件,汉光军演发生坦克坠溪事件等。三是人事屡屡惹争议。驻新加坡代表江春男酒驾请辞,递补的民意代表郭正亮也因酒驾仍在缓刑期内受到舆论批评。“司法院正副院长”被提名人谢文定、林锦芳因遭受绿营压力,引发争议1个多月后被迫退出提名。四是屡次自损形象。“南海仲裁案”结果“太平岛被认定为礁”,直接打脸蔡英文当局,但蔡英文却阻止渔民登岛。蔡英文6万月薪聘请厨师引发观感落差,率官员下乡吃法国大餐更遭网友炮轰。此外,行政部门发言人童振源、“政务委员”张景森等官本位发言屡受质疑,立场前后不一更是引发争议。
(二)结构性困境无法突破,改革陷入两难。
一是“经济困境”与“民生需求”的矛盾。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三只引擎全部熄火,“政府”举债达上限,民间投资保守,消费增长小于1%,出口连续十几个月下降。而台湾社会老龄化加速,迫切需要“长照制度”,但缺乏财源,若调涨税收恐引发物价上涨等连锁反应。年金制度面临破产危机,同样面临改革缺乏财源窘境。二是“贯彻在野诉求”与“肩负执政责任”的矛盾。民进党曾为夺取执政权许下相当多承诺,但蛋糕未做大,却要提升整体收入分配,只能“零和博弈”,沦为针对特定族群、行业、阶级的劫富济贫,结果反倒会拖累台湾整体发展。三是“文化去中、经贸弱中、安全抗中”与“维持现状”的矛盾。蔡英文当局口口声声说要维持现状,却时时处处“远中去中离中”,陆客减少、两岸交流遇冷在所难免。在两岸僵局无法突破的情况下,两岸关系只会不进则退。
(三)满意度下滑,执政蜜月期早早结束。
(一)蔡英文未来施政受到的牵制增加,将逐渐向绿营支持者靠拢。
一是蔡英文的党内权威短期内仍无人撼动。目前,民进党内对蔡英文的公开批评以“独”派为主,主要是对蔡英文未能大量启用“独”派的不满。但是,由于绿营支持者对蔡英文仍有期待,蔡英文的地位仍然稳固。二是党内实力派话语权将上升。由于绿营派系分赃不均,党内忍耐有限、失望积聚,不满的声音将增强。蔡英文将越来越依赖绿营支持,政策走向将越发受限。蔡英文将逐渐从引领民进党的位置跌落到被民进党引领的境地。三是林全行政部门恐难继续撑下去。民进党党内对于林全行政部门不满的声音渐涨,已经出现讨论陈菊接替林全的声音。
(二)蔡英文在两岸议题上不会妥协,也不会挑衅祖国大陆底线,但将继续推动“柔性台独”。
一是蔡英文已亮明两岸关系底牌。蔡英文当局坚持“两岸两国”的立场顽固,认为“5·20”就职演说已释出最大善意,在两岸立场上已无向祖国大陆进一步靠拢的意愿和动力。二是对祖国大陆施压有应对、有准备。民进党党内评估,大陆目前面临严峻内外挑战,台湾问题非优先选项,加之还有从经济上拉住台湾以及笼络民心等需要,不会贸然对台湾祭出过重经济惩罚,而陆客减少等压力尚可承受,可通过政策化解,只要蔡英文当局不过分挑衅,两岸不会出现大的动荡。三是将持续深入推广绿色意识形态。蔡英文尝到“文教台独”的甜头,坚信只有扩张选民基础才能长期执政,在强化“文教台独”方面异常坚决果断,未来势将会有更多“只做不说”的“柔性台独”举措。
(三)打击国民党仍是蔡英文未来施政重点。
一是能够凝聚绿营支持。在其他建设性政策面临结构性困境,改革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党内矛盾逐渐积累激化的背景下,打击国民党既能建功立业也能博取掌声,最能凝聚士气。二是具备清算条件。民进党首度具备完全执政优势,从“中央”到地方,从行政到“立法”,均可贯彻绿营意志,具备可行性。三是国民党尚未适应在野角色。在民进党看来,只要国民党一蹶不振,民进党无论政绩好坏,均能实现长期执政。趁国民党未恢复元气,全党上下心态及角色均未及时转化,不断予其灭顶式的打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