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国土工作如何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6-02-12 08:52:06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江干分局徐士澄
浙江国土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江干江干区国土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江干分局 徐士澄

浅谈基层国土工作如何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江干分局 徐士澄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转变国土资源管理方式、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如何在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保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势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这对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与经济发展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

当前,国外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愈发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形成潮流,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仍在继续。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当下,国土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应对新形势,服务新发展方面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服务保障略显单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推动着政府转变职能。2014年,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国务院各部门项目下放持续迈出矫健步伐,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特别是在创新浪潮掀起时,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发出推动发展新引擎,增强创新新活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稳步发展的信号。对于国土部门来说,服务经济的水平必须跟上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

“红线”压力逼近临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耕地红线、粮食安全、生态底线“三条红线”已近临界,特别是18亿亩耕地的保护压力巨大,土地供需仍将长期处于紧绷态势。在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土地利用方式逐渐从粗放型向节约集约型转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也亟待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仍将面临“两难”甚至“多难”困境。

用地保障难度逐渐加大。当前,全国共划定14个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试点城市,在进一步强化城市发展边界约束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倒逼机制的步伐。此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趋严,“占优补优、占水补水”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进一步压缩市区腾挪空间的具体措施。

二、江干区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实践

作为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区和大型居住区,省、市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江干区,各类建设用地的需求量猛增,城市化率已经接近70%。从另一面看,江干发展的区位优势与产业用地容积率不高,厂房闲置率较大形成鲜明反差,全区还存在一定数量的批而未供土地和低效用地。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凸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落地的矛盾日趋明显。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转变服务理念、保障经济发展,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水平都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亟待完善与解决。带着这些新课题、新要求,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江干分局积极对国土管理工作进行了新实践。

1.转变一个理念

思想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江干分局始终把转变服务理念,积极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放在首位,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把土地规划利用相关工作放在全区的高度来抓执行与落实。特别是结合今年开展的“法治国土、金牌服务”的主题活动,在江干区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过程中,积极破解土地资源制约,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从被动服务型向主动保障型转变,从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服务态度、服务意识等不断提升,努力为江干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2.夯实两项基础

首先,围绕土地利用重点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全区土地利用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情况调查,低效利用土地基本情况调查,存量工业用地情况调查等,摸清全区土地利用基本情况。其次,依据近年来出台的“亩产倍增”“低效用地”“创新型产业”“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相关产业用地政策,在政策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上下功夫,夯实土地利用相关业务基础,拉长服务保障的短板,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建立三项机制

围绕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首先,建立由市局相关处室、分局科室、国土所和属地街道(建设单位)及村社组成的“3+X”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利用区政府与市国土资源局的交流对接平台,通过面对面座谈,一起上门解答等方式,着力解决建设单位涉及的用地问题、社区涉及的留用地指标核发和遗留问题等;其次,建立经常性走访机制,有针对性了解基层、企业、建设单位的困难和问题,点对点开展个性问题协调,商讨创新型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问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第三,建立土地利用工作阶段商讨会议制度,通报土地规划利用工作动态,协调建设主体面临的问题,并与区政府办督查科建立经营性用地联合督查机制,推动辖区建设主体加快做地、储备、出让。

4.推动四项重点

首先,简化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环节,并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地预审、临时用地审批、设施农业、划拨项目用地等事项办结时限进行压缩,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审批节奏。其次,加强全区“十三五”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研究,努力为推进区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拓展用地空间。同时,江干分局利用近1个月时间,组织开展了江干区涉及1210个图斑不被划入基本农田的举证工作。第三,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协调,紧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配合皋亭山景区管委会梳理近几年准备实施的项目,争取腾挪用地空间。第四,采取编印《土地利用政策汇编》,充分利用“6·25”全国土地日广场咨询,发放《企业用地需求调查表》,组织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新政培训会,积极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邀请江干区创新型产业用地企业----祐康常务副总经理上台,给企业算好节地帐、成本帐等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地优用。

三、加强服务保障实践取得成效

1.有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通过政策宣讲、典型引路等方式,持续推进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道路、绿化等民生保障项目,2015年由江干分局审批涉及民生保障类用地39宗,投资总金额达50.01亿元。其次,有效推动老旧场地改造,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仅文化创意产业的营业收入在2014年就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推动江干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2.积极保障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

积极会同市局征迁办、属地街道和国土所,加强对村级留用地相关问题的了解、梳理,对上积极反映诉求,对下加强沟通协调,协助解决了三里亭社区、董家社区、范家社区、花园社区、白石社区、彭埠社区、三卫社区等的10%遗留问题。同时,积极配合区发改局做好村级留用地开发方案审查等工作,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保障了村级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3.强化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氛围

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江干区庆春广场地下空间占地约50多亩,将开发建设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并提供800个停泊车位。地铁集团已建成的九堡客运中心站地铁上盖物业达到12.4万平方米,在建地铁七堡车辆段地铁上盖物业将达到60万平方米左右,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果。

利用工业厂房、仓库等创办文化创意产业,用地面积达到400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比如:闸弄口街道聚落5号;利用西泠冰箱厂打造的杭州文创产业园;采荷街道建成茶文化特色街;新星光电准备打造新禾联创公园等企业正在为江干文创事业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4.创新型产业项目持续推进

随着转型升级的进一步加速,创新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江干区第一家开始走创新型产业的企业,40亩创新型产业用地将建成电子商务综合体。东方电子商务园近140亩工业用地,变身创新型产业用地方案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业态设计、规划指标调整等工作。九和路电商一条街正在为打造钱塘智慧城做准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土地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角度看,江干区项目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任务,涉及项目71个,面积约3380亩,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用的土地资源。2015年5月28日《杭州日报》头版刊登了江干大面积推动存量土地转型升级的做法。

5.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通过大力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老旧厂房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清理消化等工作,不但促进了面上项目开发建设,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老旧场地的作用,而且通过老场地改造、新项目建设,使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欢
江干江干区国土
可爱的马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河北地质(2021年4期)2021-03-08 01:59:20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登仲宣楼
教育·学习(2018年9期)2018-12-04 10:20:04
江干春色
观江渚钓翁感赋
杭州江干区的医养护一体化
中国卫生(2016年8期)2016-11-12 13:27:12
教育新共同体:“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转型——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