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霖
苏州市中小学推广网球运动的可行性研究
李晓霖
网球运动是一项高雅的运动,也是我国近几年兴起的体育项目,自李娜夺取大满贯后,全国兴起一片网球热潮。为了让网球运动更好的普及和发展,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相继推出了网球运动进校园等计划措施,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将目光放在了苏州市中小学网球运动的推广上,为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践行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网球运动;中小学;可行性
网球运动源于欧洲上流社会,是一项高贵的时尚运动。19世纪中叶,由于中国开设了一些通商口岸,网球运动由一些商人、传教士、驻军带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战争时期,英国占领了天津的紫竹林练兵场,随后就增建了足球场和网球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网球场。中国的网球传播得力于基督教,许多传教士和外籍老师都喜欢打网球,体育又是青年会的主要内容,网球运动因此就在中国兴起。近几年来,随着网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优秀青少年网球选手的不断涌现以及他们在国际大赛中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网球热潮。[1]
我国的网球运动起步较晚,但也有所发展。网球运动作为一项贵族运动,学习的费用自然比其他球类要高,在全国能够参加网球运动的人数毕竟还是有限,为了能让其更加大众化,我国有些地区已经中小学作为试点,进行推广。2005年11月17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网球论坛”,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孙晋芳透露了一个强力举措:网球将进入中国的义务教育。[2]2008年12月22日,在世界冠军紫晏的母校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里,一堂精彩的网球文化课正式开课。作为第一堂网球课的特邀嘉宾,晏紫的母亲孟老师来到现场,为孩子们的第一堂网球课正式开球,还向孩子们讲解了网球的特点和趣味性。同时,成都网协还向电子科大附小捐赠了100副网球拍,500个网球,并免费提供教练长期来该校执教。不仅如此,网球文化课将在成华区内的各中小学普遍推广。(华西都市报)2008年4月18日,由嘉兴市体育局和嘉兴市教育局共同主办的嘉兴市中小学生短式网球赛在平湖市举行,全市8所学校的192名小运动员参赛。(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嘉兴市有些中小学不仅开设了网球课,而且还成立了网球专业队,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使全市的网球水平明显提高。
自上海举行大师杯以来,再加上“金花一姐”李娜夺取大满贯的影响,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网球运动也迅速发展。中小学网球运动也得到推广,特别是上海的闵行区,利用优势资源,中小学纷纷开设网球课,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学校之间的比赛。2011年《上海网球123青少年推广计划》中,将“以服务于上海青少年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让更多中小学生参与”作为指导思想。[3]苏州市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的城市,目前在中小学网球运动上的推广几乎还没有什么成就,所以本文就对苏州市中小学网球运动推广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寻找其可开发空间。不仅为中小学体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苏州市网球运动的发展。
1.1 网球运动与中小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1.1.1 网球运动符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网球运动是一项有氧的全身运动,运动量适宜,老少皆宜。一般情况下,网球运动是在开放的室外进行,空气清新,中小学生练习,对于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需要一项能有益于身心的室外活动。中小学生学习网球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更能提高自身的反应灵敏度。长时间锻炼,可以强化他们的空间判断力和手脑协调能力。另外,网球运动也是一项高雅的运动项目,球场上的礼仪等,也给中小学生自身良好气质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1.1.2 中小学生对网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
网球运动隔网进行,没有像篮球、足球那样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它是一种超越性别、年龄的一项运动项目。网球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很强的趣味性,这也就是中小学生喜欢网球运动最大的原因。中小学生在学校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技能活动为辅的。长时间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往往会让他们烦躁不安。中小学生对周围新鲜、有趣的事物,往往充满了好奇,他们在这个阶段也往往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运动感知能力。而网球与其他项目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球运动允许双方在自己的场区内,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各种击球动作,给自己往往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
1.2 推动苏州市中小学网球运动发展的外部环境
2.2.1 苏州市网球运动迅速发展,全市范围内掀起网球热潮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与此同时,苏州市的体育事业也不断地繁荣发展。一些网球赛事活动也逐渐走向成熟。2011年4月,由苏州市总工会、苏州市妇联、苏州市体育局主办的苏州市第七届家庭网球赛在阊门饭店网球场拉开了帷幕,对家庭体育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州网协)2014年12月,在市网球和水上运动业余体校举行了苏州市青少年网球公开赛。2015年10月,苏州市“杉德杯”第十一届网球团体赛在商旅阳澄半岛酒店网球场举行。此次比赛非常激烈,一些俱乐部还请到了国家队专业运动员参赛,据市协会网球主席刘勇介绍,开放的态度使比赛成为举办以来水平最高的一届。(城市商报)苏州市网球的发展,不管是在青少年中,还是在家庭中,都受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喜爱。不管是企业,还是机关,各行各业的人都愿意参与进来,形成网球热,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苏州市网球运动在不断地创新,不断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2.2.2 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是在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身体素质达标和竞技水平评价这一层面上。不仅忽咯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和健身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教育为了让学生达标,一般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比较单一的死板模式。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厌烦的心理,也无法实现学生正确的身体健康意识观念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另外,由于学校重智轻体,体育工作得不到支持,资金缺乏,导致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械的不足。一些学校的很多项目不能开展,导致了学生的体育课畸形发展。正因为如此,迫切需要学校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音、美。
2.2.3 苏州有着网球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
《现代汉语词典》对“教练”的解释有: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或动作的人员。所以说专业网球教练可以认为是专门训练别人掌握网球技术或动作的人员。苏州市网球教练员有国际二级教练员2人,国家一级教练员5人。本科教练员占少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大多数。[4]如果你经常到网球场上,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打网球的人动作怪异、进退犹豫,这些人没有什么扎实的基本功,也没有什么正确的战术意识,自已有时很努力,结果往往大失所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正确的动作意识,也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网球入门是网球初学者学习网球的基础,也是正确掌握网球技术的关键,这些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有一个好的网球指导者。有时候,一座城市的网球水平,也取决于专业网球教练的水平。他们的性别、年龄、球龄、教学经验、英语水平等等,种种因素对他们的教学对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苏州市网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网球教练,他们是网球运动能够顺利传播的催化剂,也是苏州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向前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
2.2.4 苏州市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着合适的网球运动发展土壤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地理位置优越,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2014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856.4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7平方米。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按期建成。在第18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首次位居全省第一。全年体育彩票销售40亿元。成功举办苏州世界跆拳道大奖赛、“环太湖”国际竞走赛、全国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事。第53届世乒赛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公报)苏州市每年都会有很多网球比赛,比赛的经费来源于苏州市体育局的拨款、比赛的报名费和体育赛事赞助组成。这些经费来源,往往成为赛事能够顺利开展的有力后盾。
3.1 一些中小学生学习网球运动的意识薄弱
虽然网球运动普遍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但是一些学生还是缺乏兴趣。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一些学生们的家长重文轻体,从小就给他们灌输这样的思想。宁愿花费精力给学生们报雅思、托付,也不愿意多让他们去室外活动。观念思想蒂深严重,是造成意识薄弱的一大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们生来肥胖或体质较弱,和其他学生相比,参加体育活动,明显多几分笨拙。时常被其他同学嘲笑,强烈的自尊心驱使下,使他们不愿当中参加体育活动,久而久之,造成兴趣的缺失。
3.2 苏州市中小学网球场地缺乏
据统计,2011年苏州市网球场地共有203片。(苏州网协)主要包括学校网球场、体育中心网球场、社区网球场与酒店网球场。其中学校网球场主要指的是高校网球场,如苏州大学、经贸学院、旅游财经等学校,而相城实验中学是当时唯一有网球场的中学了。时至今日,中小学拥有的网球场地更是屈指可见。
3.3 学习网球运动费用昂贵,中小学生参与人数有限
网球运动和高尔夫、斯诺克、保龄球被誉为“四大绅士运动”。作为贵族运动的一种,其学习的费用也极其昂贵。在苏州,一般情况下,一节私教课是120~180/h不等,可根据学员的水平情况和教练的等级情况而定。学习网球运动又不是简单的几节课程就能学会,所以学费成了中小学生请学习网球的最大原因。
4.1 国家鼓励中小学生参与网球运动,增加网球人口
网球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一些爱好者即便自己非常喜欢,但是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真正参与进来的毕竟有限。面对这样的困境,国家有必要实施一些政策、法规,宏观调控,地方落实,从根本上提倡、鼓励中小学生参与网球运动。
王永的《诌议网球发展的学校之路》从竞技和学校体育的关系论述,认为:“网球在学校的开展情况决定着网球人才的未来。”[5]学校是网球运动专业化和大众化的基础,从学校开始培养中小学生的网球兴趣,也为科学的选材和终身体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4.2 政府采取有关措施,建设与中小学有关的网球场地设施
网球场地是网球运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若没有场地设施,一切都是空话。要想让网球运动真正的普及,政府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利用和建设中小学的网球场地。寻找合适的场地,建设网球墙。排球场地往往在教学中使用,在其他时间除了比赛,往往无人问津。也可以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和排球场地共用一个场地。政府也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在学校闲置空地,或在周围建设网球场地。
4.3 中小学和网球俱乐部合作的形式,降低学习费用
目前,在中小学网球场地缺乏的情况下,即使有政府的政策倾斜,往往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网球俱乐部合作,就近原则,让学生到网球俱乐部和体育中心去上课。这,样的话就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网球的成本。学校既能解决场地的问题,又能开设网球课,这无疑给望而辄止的网球爱好者们一个好的平台。
[1]陶志翔等编著.网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8.
[2]朱世霞.成都小学校园网球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3]刘朝根.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网球课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高超.苏州市青少年业余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运动.2014,76(94):151-152.
[5]王永.诌议网球发展的学校之路[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12,21(4):115-116.
最广泛、最受欢迎的就是球类运动,同时也是学校最容易满足的体育器材。它能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球类竞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并对自己的人生轨迹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人们在上网、看电视的同时,生活乐趣也增加了许多。当今社会,大量的国内国际比赛、铺天盖地的体育讯息无形中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学生们从这些讯息中也就开始慢慢地接触、了解这些比赛,逐渐地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兴趣。最广泛的要数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这些大众运动。学生们在对某些体育明星了解了之后,这些体育名人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话题。体育教师可以借用互联网这一平台的优势,在体育课程上安排这些项目或者组织比赛,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实时的指导,如:比赛的规则,竞技的技巧,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战术等,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兴趣。体育教师在休息之余还可向同学们讲述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体育明星们艰苦奋斗历程,有助于让学生们能从体育课上学到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德,对他们今后人生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黄乃青.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迁移教学.南宁教育,2008(1).
[2]尹冲淋.谈体育活动中的两极分化现象.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5).
[3]霍小梅.要重视小学体育基本知识理论的教学[J].体育科技,1987(05):17-18.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073
李晓霖(1990.9-),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苏州大学。
作者简介:刘波(1982-),男,汉族,成都龙泉人,本科,小学一级体育教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29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