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文
毛泽东道路自信的三大认知基础及启示
蔡克文
(红河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道路决定命运,引领未来。毛泽东的道路自信,就是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它为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从主观认知上来说,毛泽东确立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自他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正确判断,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新时期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必须不断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世界变革的趋势,必须不断深化认识“三大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革命经验;世界历史进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毛泽东自从20世纪20年代初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选择以社会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以来,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仅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而且还愈益坚定。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就是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矢志不渝奋斗的一生。正如毛泽东自己曾经向斯诺说过的那样:“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1]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三个自信’要刻骨铭心。这恰恰是我们的民族精神!”[2]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没有毛泽东坚如磐石般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新时期,研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走向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在追寻救国救民真理、探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并日益坚定的,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坚实的主观认知基础。从主观认知上来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自于他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正确判断,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
(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他对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曾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3]可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选择以社会主义为改造中国的道路,也正是“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为了探求改造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有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尝试过在当时任何可能的道路。但是,无论是以林则徐和龚自珍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或是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的救国之方,或是洪仁轩模仿资本主义、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展资本主义的尝试,抑或是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性质共和国的实践,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对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人物探索振兴中华之路,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欲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心酸历程和惨痛教训,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十分痛心地总结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4]道路决定命运,因为没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5],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正当中国革命山穷水尽之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又使中国革命变得柳暗花明。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启示下,毛泽东开始全面审视我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深刻反思他的信仰,从他那“思想大杂烩”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明确表达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正如后来他所总结的那样:“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6]毫无疑问,走俄国人的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虽然在当初,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认识,可能并非有这么深刻,但从他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以及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就不难看出:决计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他对十月革命以前中国革命经验进行总结的结果。此后,随着对中国革命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的不断深化,毛泽东愈发确信,除了社会主义,再没有其他的道路能够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他反复强调,作为已经由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7]
但是,当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时候,仍然还有些人罔顾中国的实际和革命的历史教训,要弃社会主义而幻想走“第三条道路”。对此,毛泽东又一次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8]在毛泽东的坚持和领导下,我们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了百年来所不曾实现的民族独立的愿望,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开始自由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
综上所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源自于,他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当然,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与他对俄国革命历史经验的认识有关。毛泽东曾说:“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9]正是因为这样,使毛泽东更加确信,既然社会主义道路能解决俄国的出路问题,那就一定能解决中国的出路问题。
(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正确判断
毛泽东坚定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仅是建立在他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基础之上,而且是建立在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正确判断基础之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总结说:“为什么中国的革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可以和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不再走西方国家的历史老路,不要经过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时期呢?没有别的,都是由于当时的具体条件。”[10]毛泽东在这里所讲的具体条件,从国际上说,就是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变化,就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把世界历史带入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从而使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了。”[11]那么,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先进人物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探求,从来都是在一定世界历史背景下进行的,都会受到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深刻影响。他们所主张的救国之路,都是他们对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向的判断下提出来的。由于受世界历史进程以及对世界历史发展航向认识的制约,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之前,苦闷的中国人都没能探求到一条改造中国的正确道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俄国人开始走上了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航向,而且也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它大大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给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
毛泽东敏锐地洞察到俄国十月革命已将世界划分为两个时代,世界历史发生了不可逆的转折,从此,人类进入到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毛泽东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面目、历史的方向就变了。世界历史几千年以来都在发展着,进步着,但只有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才产生了新的方向。奴隶社会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人剥削人的社会。十月革命后的新的历史方向,就是取消人剥削人的制度。”[12]在毛泽东看来,整个世界基本上就是并将处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斗争的格局,而且是资本主义不断没落,社会主义不断强盛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若还想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推世界历史的倒车,是世界历史所不能允许的。所以,毛泽东更加鲜明地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与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在这种情形下,要在中国反帝反封建胜利之后,再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岂非是完全的梦呓?”[13]他一再重申,作为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部分的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要从民权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14]毛泽东还一语中的地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走历史必由之路。”[15]事实证明,毛泽东领导我们走了“历史必由之路”,中国统一了,民族独立了,人民解放了。也正所谓,逆历史者亡,顺历史者昌。
可见,世界历史进程的改变,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机遇,毛泽东也正是基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正确判断,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确立了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源于他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
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和掌握了规律,就抓住了事物发展的节奏和方向,就能沿着规律所规定的轨道推动事物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最终,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也有深刻的认识。他在全面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后总结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16]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进一步论断:“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依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7]毛泽东不仅对这一客观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的形象的描述,还特别深刻地剖析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发展的过程。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会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且无法调和,资产阶级也会由最初的新的起进步作用的阶级,越来越变为旧的起反动作用的阶级。相反,那些人数众多的被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着的无产阶级,则是一个新的力量,代表了新的生产力。他们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觉悟起来而成为独立的和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先进阶级,以至于最后战胜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这时,社会的性质,就由旧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化成了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这就是苏联已经走过和一切其他国家必然要走的道路。”[18]言下之意,既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了一切国家都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即“中国将来一定要发展到社会主义去,这样一个定律谁都不能推翻。”[19]
尽管1920年夏,毛泽东在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道路来推进民族复兴伟业之时,他还没有明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刻阐释,但毛泽东自己也曾说过,他第二次在北京期间所研读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和科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20]这表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研读,此时的毛泽东已经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有了强烈的共鸣。否则,他不可能在此期间就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此后,毛泽东对这个客观规律的领悟越来越深刻,他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一再强调中国革命绝不应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逆的历史趋势。不仅他本人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而且还积极引导和帮助全国各族人民树立起了坚定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可见,如果没有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从未停止对中外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世界历史进程和时代主题演变、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正由于这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坚如磐石。这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对当今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必须不断总结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通过对中外,特别是对中俄长期革命斗争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带领中国人民选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知古鉴今,才能明晓事理,才有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定力。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正是源自于他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主题和趋势的自觉认识和准确把握,正是源自于他对中国革命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和积极吸取。
1.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华民族追寻伟大复兴的历史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过程和发展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途命运,从而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气。
2.要科学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发展起来的。只有不断地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总结,才能使我们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和角逐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础。
(二)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和世界变革的趋势
20世纪20年代初,毛泽东选择以社会主义为改造中国的道路,并义无反顾地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敏锐地察觉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时代主题和世界历史发展方向的转折,他领悟到中国革命已经是“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1]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中国也只有进到社会主义时代才是真正幸福的时代。”[22]可以说,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他顺应世界形势变化,紧跟时代趋势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及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当代世界主题转换中适应世界历史变革的结果。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第一,我们必须从当今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出发,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第二,必须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力”,绝不照搬照抄别人之路,也绝不走回头路。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不断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必须不断深化认识“三大规律”
规律决定事物发展的趋势,认识规律,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脉搏,才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才能选择出促进事物发展的正确路径。毛泽东在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的过程中,正是基于对中国革命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正确认识,他才坚信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23]并在这个信念的引领和支撑下,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率领全国人民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客观上讲,是由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观上说,则是我们正确认识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做出的正确选择。所以,只有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才能真正领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和真谛,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从而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参考文献:
[1][20]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东方出版,2005:143、147.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2—17.
[3]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6.
[4][5][6][8][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9-1470、1470、1471、1473、1479.
[7][11][13][15][19][21][2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9、668、680、559、563、669、683.
[10][14][16][18][2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1-332、77、302、323、276.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89.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15.
责任编辑:马树勋
中图分类号:D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026-04
收稿日期:2015-10-07
作者简介:蔡克文(1976-),男,陕西丹凤人,红河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文系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毛泽东开发中共执政合法性资源思想研究》(2014Y46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