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迅雷
一位广受尊敬、深受爱戴的改革先行者——袁庚,在2016年1月31日凌晨3时58分,在当年改革的最早实践地深圳蛇口,安然辞世,享年99岁。这是仁者寿,这更是改革者寿。他的璀璨人生,是用“改革”二字铸就的。
袁庚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实际运作第一人”!
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那个时代,袁庚主政深圳蛇口,当时改革开放尚处于萌芽状态,是要破土而出,还是被压在大石块底下?多少官员在望风观察,多少干部在提心吊胆;而袁庚却干了很多在当时的人看来要犯政治错误的改革大事。那巨大的改革阻力,还真是让蛇口成为了“蛇口”。但袁庚不怕。正如女作家黃宗英所言的:“袁庚是米开朗琪罗!”
手头有本《袁庚传》(涂俏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写的是从1978至1984年的改革第一现场。书中写到一个细节,给人深刻印象。曾任香港招商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梁鸿坤,在接受采访时问作者:“他带我看三级片,你写不写?”作者大吃一惊,猛地站起来追问:“说什么?”“他在香港看三级片。”梁鸿坤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原来,当年袁庚在香港调研时,从报纸上看到“风月片”的分类广告,立马找到梁鸿坤带他去看,看了一半,觉得没啥意思,就出来了。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还真把梁鸿坤吓出一身冷汗:“袁庚后来对我说,有些东西,要敢于接触,你才敢于批评嘛!老是说那个东西坏,你不了解,你怎么知道那个东西坏?”是啊,改革家,一定需要知己知彼。
蛇口处于深圳西侧,对岸就是香港的新界。在蛇口筹建工业开发区,正是袁庚提出的构想:“这样既能利用国内的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际的资金、先进技术和原料,把两者现有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并结合起来。”1978年底开始,袁庚在蛇口半岛2.14平方公里的偏僻土地上,创建蛇口工业区,改革开放的破冰之旅由此起步。刚刚打开看世界的窗扉,蛇口的干部当年出的洋相可不少——有一回英国剑桥大学来人,有个干部径直问道:“你们剑桥大学造多大的桥?”可见封闭太久是多么的那个。
仁者无敌,勇者不惧,智者生存,袁庚把蛇口变成了改革的“蛇口试管”。他那句著名的名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至今回荡在深圳的上空。袁庚这句口号的后边,其实还有“顾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这样更具体、更细化的内容。显然,这口号就成了“姓社姓资”争论的火力集中点。袁庚后来说:“写这标语时,我是准备‘戴帽子的。”
袁庚的另一句名言是:“大不了回秦城监狱去!”“文革”时期,袁庚一度入了冤狱,被关在秦城监狱。
改革最需要血性和勇气。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袁庚勇闯禁区,从计划经济中突出重围,向市场经济转型,“杀出一条血路”。除了现在看来已经很寻常、而在当年属于破天荒的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他开创性地实施了工程承包、干部招聘、民主选举、同级报纸可以批评同级党委等等举措。在他手上开天辟地始创了股份制的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他主导的改革,形成了新的时间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契约观念、绩效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精神力量。从此也没了“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之类当年的“普适价值”。他一直支持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多个协会与学会,希望协会办成“压力集团”,把“民意”公开出来,形成舆论来监督领导……
1993年3月,主政蛇口15年、已经75岁的袁庚,从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岗位上离休。此时的蛇口,人均GDP已经达到了5000美元,堪比亚洲“四小龙”。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地尊敬甚至是崇拜袁董?”著名企业家王石说得好:“袁董集中了我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官员的一切优秀品质: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激情,有远见有谋略,正派清廉,自信,对上不阿谀奉承、对下不跋扈,还特有幽默感。”
今天,我们拿什么纪念袁庚?
——除了改革,还是改革,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