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问题的思考

2016-02-11 20:34
知与行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王 路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沈阳 11000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问题的思考

王 路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研究生部,沈阳 110004)

信仰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用信仰构筑起来的精神家园支撑着人类从各个时代走到了今天。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诞生实现了人类信仰历史上的变革,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旨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引领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取得了傲人成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受到了巨大挑战,我们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信不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永恒追求、对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践行、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剂,更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因此要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框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马克思主义信仰;重要性;路径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但是他们并未对自己的信仰进行命名,“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由列宁首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经历了坎坷的发展过程,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形成了列宁主义,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后来的斯大林时期,“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信仰的转向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陷入危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也经历了艰难的发展时期,从东欧剧变带来的信仰困境中曲折发展,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上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不同的信仰体系影响着人们对个人价值及未来命运的判断,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的信仰体系,必将引领广大人民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何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相信和信奉,并作为行动的指南”[1]。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牵引自己的行为和实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2]。那么究竟何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呢?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信不疑

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3]马克思主义理论囊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多方面的内容,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也是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张世界是物质的,有它自身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类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改造世界与人类自身,这种主张否认鬼神的存在,是完全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建立在这种无神论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科学的。因此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就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有深信不疑的态度。

(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永恒追求

毛泽东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革命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规律而得出的科学成果。这一目标崇高而远大,它指明了人类前进的道路,赢得了千万群众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远大目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因此它能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凝聚在一起。同时,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又是漫长而艰辛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大程度上凝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为实现最终目标团结奋斗。

(三)对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践行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处于同等层次和重要地位的根本信念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信仰体系中两个最根本的东西。只有同时把握这两个东西,才能对共产主义信仰或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一个完全的理解”[4]。“为人民服务”最直接、最根本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区别于其他信仰体系的根本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这里的根本宗旨即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必然属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共产党人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时刻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把这种信念发挥出来,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称其为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四)对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执着追求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只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最终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具有实现的土壤。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人类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就要构建一个理性的社会,在那里实现物的解放、精神的解放,这个理性的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对个体来说,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重要的落脚点应该在发展上,这种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单单理解为生活的享乐,每一个个体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追求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加强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6]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时刻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人民公仆的角色。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部分党员在权、钱、色面前发生动摇,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意味着对党的脱离和背叛,会使党丧失执政地位,导致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将这种信仰内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在当前和今后的改革和建设中真正发挥领导和凝聚力量,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朝着共产主义的理想迈进。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剂

习近平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7]马克思主义信仰既包括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景;也包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愿望,“中国梦”既包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也包括个人的理想追求,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实现“中国梦”有着高度的契合。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与实现“中国梦”有着紧密的关联,在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主要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包含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包括“中国梦”的自信。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信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助推下,必将凝聚更大的“中国力量”,早日使“中国梦”的愿望变成现实。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既要不断发展国内经济,提高国家的硬实力,也要注重内部的精神和文化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二者结合才能使国家的实际竞争力大大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剂,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将最大限度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软实力。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过程中可以持续加深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增强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念。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使全社会形成坚定的信仰共同体,在共同的信念感召下,不断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了强大的内在支撑。第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中国在处理各种国际问题上展示了高度自信,在对待棘手的外交事务中展现了大国风范。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框架

在今天的中国,加强马克思主义建设,不管是对中国共产党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迫切的。许多党员和干部对自己皈依的信仰搞不明白,甚至有些党员干部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么,不清楚自己的信仰意向。还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早已经过时了,不能再指导社会发展了。面对这些疑难,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8]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框架,首先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及对象达成社会共识而不是一味地论而无果,在此基础上要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说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信仰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需要进行提炼能够成为我们信仰的内容。要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准确地把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明确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坚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中运用的是实事求是的方法,等等。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刘少奇指出:“用什么东西教育人民呢?就是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用马列主义的思想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教育人民,这是我们党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任务。我们要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去,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打底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教育自己和全国人民。”[9]要通过长期的灌输性教育来激发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未来的追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改造自我,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在灌输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对被教育者进行科学正确的理论分析,还要进行有效的情感渗透,把理论认知与情感认同结合起来,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同时受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教育,仅凭教育者的一厢情愿,信仰教育必然达不到预期效果。此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能仅仅是空谈,还要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坚定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必然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在传播中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增强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信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首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的素质,加强共产党员的信仰教育,共产党员应自觉抵制任何封建迷信思想,在工作中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树立无神论思想。共产党员在利益面前要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和信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杜绝在权、钱面前动摇自己的信念,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做好为人民服务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引导人们去信仰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增强底线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使党永远发挥信仰堡垒的作用。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要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特别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中介作用等方式,扩大传播的范围和深度,加强传播的渗透性,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传播。

[1]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1.

[2] 蓝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28-131.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刘建军.从信仰视角看为人民服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 前进[EB/OL].新华网,2012-11-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9] 刘少奇选集(下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2.

〔责任编辑:崔家善〕

2016-10-10

王路(1990-),女,山东章丘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A811

A

1000-8284(2016)11-0021-04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