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长效防控措施

2016-02-11 14:37:05周彩杰赵光宇何振雨李春野
天津农林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病叶桑园桑树

周彩杰,赵光宇,何振雨,李春野

(天津市蓟县林业局,天津 301900)

农技推广

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害长效防控措施

周彩杰,赵光宇,何振雨,李春野

(天津市蓟县林业局,天津301900)

桑树病虫害防治是桑树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针对北方地区桑树主要病虫的发生为害规律,提出该树种的长效防治措施,即搞好预测预报,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预期防治效果。

北方地区;桑树;病虫害;防控措施

近年来,桑树病虫害为害呈严重趋势,病虫种类也不断增加。据天津市蓟县虫情测报点调查,为害较重的病虫有20余种,这些病虫对桑树的生长、结果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做好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首先要掌握桑树主要病虫害的形态特征、世代周期、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其次要根据桑树生产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防治手段,力求作到治早、治小、治了,把病虫的为害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1 主要病害

北方地区常见的桑树病害有十几种,给生产造成损失较重的主要有桑褐斑病、桑卷叶枯病、桑赤锈病、桑紫纹羽病等。

1.1桑褐斑病

桑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叶部病害,俗称烂叶病、焦斑病等,多雨或潮湿环境的桑园易发病。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水渍状、芝麻粒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形病斑。病斑轮廓明显,边缘为暗褐色,中间淡褐色。当天气多雨时,病斑吸水膨胀后腐烂穿孔,遇干旱天气病斑中央往往开裂。

防治方法:(1)秋末冬初清除桑园内病叶并烧毁,减少病原。(2)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有机肥,降低桑园湿度,增加桑树抵抗能力。(3)使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加0.3%洗衣粉作黏着剂),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治,隔10~15 d再喷一次,可基本控制病情。

1.2桑卷叶枯病

桑卷叶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桑叶病害,各地桑园皆有发生。枝条中上部嫩叶多发,往往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逐渐扩大使叶片的前半部呈黄褐色大病斑,也有在叶脉间形成病斑,受害叶片病叶组织界限分明。天气潮湿时,吸水后腐烂;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叶缘向上卷缩,病叶易脱落。

防治方法:(1)初见病叶时摘除烧毁,秋蚕结束后收集病叶烧毁,消灭病原。(2)加强桑园肥水管理,提高桑树抗病力。(3)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治。

1.3桑赤锈病

桑赤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芽叶病害,各地桑园间有发生,天津地区发病较重。主要危害嫩芽、叶片及新发病部位布满金黄色病斑,造成叶片畸形卷缩,黄化易落,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发病初期,病斑隆起呈“泡泡沙”状,随后病斑处色泽由绿转淡黄,最后表皮破裂并散发出橙黄色粉末,俗称“金叶”。高温多湿季节易发病蔓延,干燥环境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1)冬季剪除病枝,春、夏发病初期(病叶呈泡泡杀状)摘除病芽、病叶。(2)药剂防治可用25%粉锈宁(三唑酮)1 000倍液,7~10 d喷药1次,连续2~3次。注意800倍液以下时易产生药害,使桑叶叶缘发焦。摘除病芽、病叶后喷药效果最好。

1.4桑紫纹羽病

桑紫纹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桑部根部病害,在丘陵、涂滩土壤湿重、排水不良的桑园易发病。病菌先从幼嫩新根侵入,经1至数年,蔓延到主根及树干基部;发病的桑根表面失去光泽,逐渐变成黑褐色,发病后期在树干基部形成紫红色菌膜。病树地上部分初期表现为缺肥症状,枝叶生长缓慢,叶色发黄,叶形小,下部叶片早落;病情严重后不能发芽,造成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严格剔除病苗。对感病轻或有感病嫌疑的桑苗,将苗根修剪后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45 ℃温水浸根30 min,可杀死桑根组织内外寄生病菌,对苗木无影响。(2)酸性较重的桑园每667 m2施石灰100 kg,调节土壤酸碱度,抑制病菌繁殖。(3)地下水位较高的桑园,挖深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治病菌蔓延扩散。(4)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明矾+1%石灰液对病根部位泼浇。

2 主要虫害

2.1桑尺蠖

桑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俗称桑搭、过桥虫等。桑园中终年可见幼虫。辽宁一年2代,河北、天津地区3代,以末代的3、4龄幼虫在树干裂缝或主干基部背风面越冬,次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出蛰爬上枝条食害桑芽。成虫有趋光性,卵散产在桑叶背面,食性专一,幼虫只吃桑叶。

防治方法:(1)人工捕捉高龄幼虫,结合桑园采叶,随见随捉。(2)束草诱杀,秋末冬初在桑树上束草诱集幼虫潜入越冬,春季桑尺蠖出蛰上条前解下束草烧毁处理。(3)各代幼虫盛孵期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40%辛硫磷1 500倍液或60%双效磷1 000倍液或40%丙溴·辛硫磷1 500倍液喷雾防治。

2.2桑毛虫

桑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俗称金毛虫、花毛虫。多数桑区均有发生。食性杂,还为害桃、杨、梨等。辽宁、天津地区一年发生2代,均以3、4龄幼虫在桑树裂缝、蛀孔内吐丝结茧越冬,翌年春季桑树发芽时咬破茧壳剥食桑芽,以后各代幼虫食害桑叶。成虫有趋光性,卵块产在叶背,上盖黄毛,初孵幼虫群集。

防治方法:(1)各代产卵至盛孵期,人工摘除卵块和幼虫群集的桑叶。(2)幼虫越冬前用稻草束缚桑树枝条,诱集越冬幼虫,翌年春诱集活动前结束并烧毁处理。(3)幼虫盛孵期用8%残杀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辛硫磷1 500倍液或60%双效磷1 000倍液或40%灭多威2 500倍液。

2.3桑粉虱

桑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一年发生8~10代不等,以蛹在落叶或杂草上越冬,次年4、5月间羽化,成虫有趋嫩性,在枝梢嫩叶上产卵。初孵若虫将口针插入桑叶内吸食,固定后不再移动,直至羽化。梢端1~5叶虫口密度最高,受害叶卷缩、干瘪、老化,叶背布满蛹壳及害虫残体;下部叶片因滴落桑粉虱分泌的蜜露而诱发桑煤病,叶面一片污黑。8、9月间虫口最多,受害严重时,桑树新梢停止生长,秋叶产量、质量明显下降。

桑粉虱在密植、阴湿、通风不良的桑园、晴雨相间时易发生,遇大风蔓延扩散迅速。

防治方法:(1)冬季清园除草,减少越冬蛹。(2)用25%扑虱灵1 000倍液或40%灭多威2 500倍液喷雾防治,对卵、幼虫、蛹、成虫都有效果。

2.4桑白盾蚧

桑白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白蚧、桑介壳虫。食性杂,还为害桃、棉等。均以受精雌成虫在树干介壳下越冬,次年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以针状口器插入桑树皮层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枝干盖满介壳,层层重叠,不见树皮层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枝干盖满介壳,不见树皮,妨碍桑芽萌发,影响树势,以致逐渐枯死。主要通过桑苗远距离传播。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通过桑苗传播桑白盾蚧。(2)合理密植,开沟排水,整枝修剪,使桑园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桑白蚧的发生。(3)冬季或早春桑芽萌发前人工抹杀树干和枝条上的越冬雌成虫。(4)在桑白蚧雌虫产卵后期或若虫盛孵(淡红色)时,用80%敌敌畏1 000倍液或灭蚧灵40~80倍液喷杀。发芽前用皂油合剂(柴油1份∶洗衣粉2份∶水50份)喷药或涂干。人工抹擦与药剂防治结合效果更好。

3 结 语

针对桑树的主要病虫害,除了上述防治方法,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防治工作。

(1)因地制宜选栽抗病虫性状较强的桑树品种。同时,加强桑苗检疫,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传播。

(2)开展农业防治,合理密植,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性;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不偏施氮肥,适时排灌。提倡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性措施。在生产当中首先应该做好病虫发生的测报工作以了解病虫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病虫信息,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防治,这样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3)提倡使用桑园专用农药,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避免盲目用药和滥用药。

[1]徐允信,屈珍莲.山西省桑树病虫害为害状况与综合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1991(8):28-29.

S888.7

A

1002-0659(2016)05-0021-03

2016-07-11

主要作者简介:周彩杰(1978-),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林果技术示范推广和绿色证书培训工作。E-mail:lcy66@163.com

猜你喜欢
病叶桑园桑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2
马桑树儿搭灯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3:00:00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8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奶奶家的桑树
大兴安岭被松栎柱锈菌侵染的蒙古栎叶上真菌种群的分布与多样性
林业科技(2017年6期)2017-12-06 03:08:19
哭泣的桑树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6:06
柳树病叶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光散射学报(2016年1期)2016-04-19 07:03:08
浅谈“桑园托管”
蚕桑通报(2015年1期)2015-12-23 1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