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峰平,陈圆圆
(赣南医学院 法医学系,江西 赣州341000)
诉讼与案例
Litigation and Case Report
热射病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颜峰平,陈圆圆
(赣南医学院 法医学系,江西 赣州341000)
法医病理学;热射病;死亡原因
1.1简要案情
死者,男,42岁,某年7月22日11时许,在某工地做工时突感烦躁、胸闷,自行回宿舍休息,随后被工友发现意识不清,胡言乱语,伴有频繁抽搐,送当地医院就诊。入院时间:7月22日13:40。查体:体温41℃,脉搏162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1/8.53 kPa(98/64 mmHg),血氧饱和度86%,神志不清,频繁全身抽搐,全身皮温高,皮肤干燥,口唇干燥。生化功能:AST 752U/L,葡萄糖11.2mmol/L,尿素6.40mmol/L,肌酐156.7 umol/L,肌酸激酶1 43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0 U/L,乳酸脱氢酶715 U/L;电解质:钾3.30mmol/L,钠128.6 mmol/L,氯91.5 mmol/L,钙2.0 mmol/L;凝血功能:PT 13.70 s,PT-INR 1.18,APTT 30.7 s,TT29.8 s。入院诊断:热衰竭,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不全。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检查,予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导尿、建立静脉通道等处理,予物理降温、人工冬眠等措施迅速降温,予抗感染、护肝、神经保护、抗炎性反应、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升血压、输血等治疗。患者意识好转,但肝功能未见明显好转,7月25日17:25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予心肺复苏等抢救,恢复自主心律,但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全身黄疸持续性加重,出现胆-酶分离,7月29日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建议转上级医院行血浆置换术,患者家属经商量后拒绝转上级医院治疗。患者再次出现高热、血象高,予以抗感染,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出现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尿量进行性减少,血小板持续性下降。8月8日22:35出现心律进行性下降,血氧饱和度测不出,予以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等,22:50再次出现心率进行性下降,23:30宣布死亡。死亡诊断:热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电解质紊乱。
1.2法医学检验
尸表检验:死者营养、发育正常,尸表皮肤呈蜡黄色,体表未见机械性损伤痕迹,未见电流损伤痕迹。解剖检验:脑未见损伤、出血及占位病变;心脏外观、心肌切面未见异常,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肝脏表面、切面蜡黄色;双肺灰红色、质地较实;肾、胰腺等脏器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验:各器官淤血、水肿,扩张的血管内红细胞淤积;神经元尼氏小体不清,小脑蒲肯野细胞水肿、崩解,数目减少;肺组织部分细小支气管腔内及周围肺组织中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空泡变性伴灶状坏死;肾小管上皮可见脱落、坏死,管腔内可见管型。毒物检验:在胃内容物中未检出毒鼠强、安眠药、有机磷农药等常见毒物及其代谢物成分。
1.3鉴定意见
根据尸体检验、组织病理学检验以及毒物检验,排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或中毒致死,排除器质性病变致死,结合病历材料所示的病情分析,死者符合热射病伴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
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度中暑,是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其中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为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指在高温环境中高强度体力运动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横纹肌溶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多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多发于健康的年青人、运动员和军事人员,该型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50%以上[1]。
热射病致死者缺乏特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本例死者为健康的青壮年男性,发病时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气象部门示当日最高气温为36.7℃),发病时体温达41℃,伴意识障碍、血压降低等,诊疗过程出现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肺部感染等,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劳力型热射病的特征相符。排除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中毒致死及其他器质性疾病致死可能,符合劳力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死者生前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环境条件,因此死因诊断没有争议。在法医学实践中,时有重度中暑引起的突然死亡,可能会被怀疑为暴力性死亡,死因诊断常有困难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议,应结合环境因素并通过尸体检验排除其他死因,综合分析后做出诊断。
有研究发现,热射病患者存在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如部分的热射病患者存在内质网全身通道蛋白1(RyR1)基因的突变[2],从基因水平证实了该病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有助于阐明该病死亡发生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热射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笔者认为在死亡原因鉴定实践中,应注意该类死亡发生的可能。
[1]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5,40(1):1-7.
[2]王洪萍,莎宁,秦秀菊,等.热射病的发病学特点及流行病学进展[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8):702-704.
(本文编辑:张建华)
DF795.4
A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6.05.019
1671-2072-(2016)05-0103-02
2015-12-28
颜峰平(1979—),男,讲师,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tomganz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