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社会主义的崛起与“西方中心论”史观的破产
——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2016-02-11 11:53:38奚广庆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特色世界

奚广庆

(1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东方社会主义的崛起与“西方中心论”史观的破产
——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奚广庆1,2

(1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资本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这样的世界环境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它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相反,它是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于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和世界发展要求,成功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道路,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我们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的历史创举作出学理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东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创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它“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①中国学人的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个生动丰富的开拓实践,概括新经验,回答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新理论。

社会主义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理论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人在历史和逻辑的结合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艰难的探索,努力作出各种合理的阐释。人们知道,现代社会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成果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在资本主义造成的全球化世界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长发展。早些年,我国著名社会主义学家高放教授、上海社会主义史研究家徐觉哉教授都曾从资本社会主义的视角,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释,为我们对于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参照系。最近有研究者深化了对社会资本主义与资本社会主义的研究,进而探讨了这一演进对世界历史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提出了“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非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未来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路线图”,试图回答人们思想理论上的一些疑惑。

欧美学界也一直在研究发达国家近年的社会演进。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最近出版的《21世纪资本论》一书,用相当的笔墨来论述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国家”的进程并将其界定为“发达社会国家”。但他对“社会国家”这一发展阶段是不是一个普遍的历史进程没有给出肯定回答,“在贫穷国家和新兴国家是否也会出现类似的社会制度?答案只有天知道。”“但是无论如何,发展中国家究竟发展什么形态的社会制度对未来世界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②看来,他重视非发达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但并不主张把“社会国家”的发展逻辑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些研究对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发达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其特征,认识发达国家反资本社会运动的社会基础,认识社会民主主义对发达国家社会变革的意义,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环境等等,都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应当依据国内外的理论成果来深化对世界社会主义的研究。

笔者认为,有些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比如近期有些论者关于“前社会资本主义(包括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非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未来社会发展一般进程的“路线图”和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路径”的观点,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这个路线图,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进程是“‘不够格’的资本社会主义-资本社会主义-科学的非资本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看法。

现实社会主义研究不能固守欧洲中心论史观和教义化经典理论

欧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也完全符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逻辑的科学原理。但由此把欧美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理解为未来世界发展的普遍“路线图”,所有国家未来都将走这条历史道路,从理论上看是一种西方中心论史观的表现。

根据笔者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反对把他们关于欧洲历史的论述与概括理解为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刻板划一的历史哲学公式。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不能靠公式来创造的。”③他明确反对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理解成一般发展道路的“超历史”的社会历史哲学;反对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路的历史哲学。④马克思晚年根据人类学、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史观,反对把西欧社会发展的概念、观点和公式强加给非欧洲国家,痛骂把印度的“村社”说成是“封建主义”的人为“蠢驴”。人们都知道,他们还设想,在特定的条件下,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肯定成果,走上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⑤可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哲学,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当独立自主地根据自己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能把西方中心论理解为人类社会发展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公式。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纳入这个普遍历史公式,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马克思恩格斯从来不把《哥达纲领批判》关于“过渡时期-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这样的设想看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图,也不把它关于未来社会设想所作的描写界定为社会主义的最后定义和判断的最高标准。恩格斯1890年发表《哥达纲领批判》时写的序言,完全没有提到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设想的论述,而且还指出,未来社会主义实行什么分配方式由那时的生产状况决定,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你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显然把《哥达纲领批判》的那些设想当作社会主义的定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路线图,要求人们对号入座地建设社会主义,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因此,试图用《哥达纲领批判》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描写,来否定中国社会变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不对的。1981年,中共理论家胡乔木给出明确的回答:“不能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根据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所作的描写当作定义”,“科学社会主义决不能一字不差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论述去实现”。⑥邓小平更深刻地指明,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列宁为后来发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⑦我们就是根据中国的新情况、新探索、新经验,先后提出了《哥达纲领批判》里完全没有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乃至社会主义本质论等;党的十八大更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东方大国社会主义等范畴。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化新趋势和新形态

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特征,就是抗议、抵制和改造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研究当代社会发展不能无视这个基本事实。

无可否认,欧美资本主义开创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居于现代世界领先地位,资本的全球扩张,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运行是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还不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时代。但是资本的剥削掠夺本性和霸权野心没有改变,它把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弊病推向世界各地,千方百计压榨和控制落后国家与人民,这激发了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加强了社会运动的现实基础。因此,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根本失败的形势下,不仅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党、共产党领导的反抗与改良资本的理论政策与群众运动此伏彼起,而且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大众在先进政治集团领导下,也深刻总结20世纪落后国家争取解放、推进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抓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分工体系调整的机会,自主地创造性地制定和实行从本国实际和优势出发的现代化发展新战略,自主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吸取与借鉴各种发展先进成果,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促进公平正义、扶贫减贫、改善人民生活,并积极改变现今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是一种新的、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苏联模式的、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与社会形态。一些国家的尝试取得初步成功,形成了一批挑战欧美国际资本的新兴市场国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为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显然这不是顺应而是违逆资本的全球扩张利益与需要的历史进程。这也是一种新的东西南北的世界博弈。可以预料,这一历史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但是这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以反西方资本盘剥为指向的社会运动和开拓创新,必将对世界历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起到更为深广的重要作用。

这些发展中国家争取解放、实现发展的新开拓,由于历史条件、发展基础、文化传统和地缘环境的不同,不能不形成各具特色的、进程不很一致的制度形态和发展战略。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也进入了多样化、多元化的新阶段。高放教授指出,“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新时代,随着人们思想解放程度的逐步提高和利益需求的多层次化,我们很容易看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了多极化、多元化、多党化、多派化、多样化的新态势,难以再像往常那样,能够用一人一家一国一族的思想观念来号令天下,统一行动。”⑧著名新马克思主义学者S·阿明教授根据经济全球化世界的深刻变化,指出抵制资本主义的群众开展的朝向社会主义的运动已经是全球性的,至少可以分为三大谱系的社会主义运动:世界资本主义中心地带、世界资本主义半边缘地带、世界资本主义边缘地带。他期望未来社会主义运动能够承认差异,聚焦目标,统一行动。⑨显然,研究当代世界的演进与发展,不能片面孤立地认识资本的全球扩张的趋势,必须以时代的新思维,宽广的全球视野,对遍布全球的反对资本主义、追求美好理想社会的社会思潮、历史运动与社会形态做出通盘评估与判断。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观点,倡导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则。邓小平阐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人民的觉悟有高有低,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阶级力量的对比很不一样,用固定的公式去硬套怎么行呢?任何大党或老党都不能以最高发言人自居,随便对别国指手画脚。⑩独立自主才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这是现代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全世界社会主义党阵营,必须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共产国际僵化一律的世界革命战略已经过时的情况出发,独立自主地去探索与开拓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共秉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各国各党各派发展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发展进步。

人们知道,20世纪我们在对世界历史演进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程的认识、研究和判断上,曾发生过很大的偏差,形成了刻板划一的错误公式和战略策略,乃至误导实践、造成失误。其中,重要的一条历史教训就是不能按照主观愿望用一成不变的公式和急于求成的思维,去理解和对待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在21世纪,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变革和社会主义发展多样化、多元化的新态势,试图提出一个未来世界发展的路线图与统一路径,不仅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东方社会主义的发展创新

马克思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欧洲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针对考茨基的庸俗唯物主义,列宁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今天的变革不能不考虑俄国和东方各国的特殊性以及必然产生的新东西。列宁从俄国是一个小农国家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和自由贸易的新经济政策,以及吸收欧美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发展战略,设想了一条渐进的、迂回的、曲折的、缓慢的、全新的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的一个伟大创造。后来苏共没有继续推进列宁开拓的这个东方社会主义道路和战略,搞了脱离东方实际、落后于时代步伐的僵化模式,因而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中国共产党总结自己的经验,也深刻吸取苏联的教训,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与时俱进,开展了全新的探索。在中共领导下,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利用资本的全球扩展趋势,大胆加入WTO,进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学习、借鉴、吸取各种先进成果,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体系、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东方国家社会主义的新形态、新道路。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中国的创新开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和贸易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成为世界扶贫减贫成就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道路开拓和制度创新,作出新总结、新概括。1980年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制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十八大作出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是一个郑重的历史宣告: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社会主义,已经升起在世界的地平线。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东方社会主义道路与形态。从人的发展历史来看,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共同体,它和资本主义同处于人的发展历史的第二个形态即对物的依赖的发展阶段上;从技术社会形态上看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国家行列,但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社会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劳动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而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贫富差别但不存在阶级对立,实行扶贫减贫、先富带后富的政策,新产生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适应这个主要矛盾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变革创新,不断改革那些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推进现代化不相适应的观念、制度、体制和机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我们的制度体制机制永葆勃勃生机和活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不竭动力。

社会资本主义生产与制度的本质,就是资本的剥削、增值与统治,它的基本制度就是保证资本的利润、资本收益率高于经济增长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制度本质是,人民为本、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维护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建设、完善和实行一整套的制度体制机制,持续、全面地保证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实践证明,这是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在文明的源流上,社会资本主义是对欧洲社会历史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它所倡导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丛林法则、扩张主义的价值与理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表现出制度危机的态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早在三千年前,儒家就有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社会主义精神基因。几千年来我们积淀了崇仁爱、重民本、讲辩证、守诚信、倡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些具有时代价值与世界智慧的丰硕成果,成为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发展的精神力量、思想智慧与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宝贵的文明资源和独特优势。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武器,坚持返本开新、批判继承、现代开掘、时代提升,让中华文明成为我国人民强大的文化血脉和精神家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我们曾经误读了历史文明和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割断历史,丢弃传统,这不仅会使社会主义发展不起来,还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从社会主义学上看,这是我们必须加强的研究软肋,抓紧补上的学术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深深植根于东方文明的肥壤沃土之中,结出放射时代光彩、展现世界气魄的果实,为五百多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德国著名政治家施密特、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对此都有过认同。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弗里德曼2008年说过,作为一个现代国家,中国接受了现代国家主权和人权的主要概念,但中华文明的种种特质又使他与众不同,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互相竞争的西方政党,而是儒家那些以民为本、选贤任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优秀传统的延续。中国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西方那些过分简约甚至简陋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在当代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它们演进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作为外部环境和世界条件。大胆进入和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开创。发达国家有许多先进的东西,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学习和借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遵循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自主自觉作出了全方位开放的历史选择,大胆而智慧地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对资本世界与世界市场里通行的许多体制、规则、机制、方式等努力掌握熟悉,认真遵行信守,并尽量地缩小可能的消极后果。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国家利益、人民福祉为基点,坚守中国发展的主体性,绝不作国际资本的附庸。人们看到,我们取得的成功,甚至让西方一些人惊恐万状,发出了开倒车的呼喊。显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解释为资本全球扩展历史趋势的一种延续,是不符合实际的,也难以成立。

新的实践必然产生新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处在一个需要而又能够产生理论与思想的时代。中国学人应当谨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崇高的志向和传统,在当代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用新的高水平的系统性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学理上的贡献。

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

作为崭新的独立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形成自己的理论逻辑、思想观点、精神风格和话语体系。但是学术理论、思想理念总是滞后的。历史惯性往往使人们按照旧理论去理解新进程,形成许多误读。一些论者固守西方中心论的历史逻辑,来认识和套解中国的社会变革,说什么“搞市场经济就是发展资本主义”,“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实行私有化”,“新的社会阶层就是资本家阶级”,加入WTO就是投入国际资本的怀抱,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等等。外国人也是这样。美国经济学者大卫·科兹在我国许多地方讲,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大成果是培养了“一个新资产阶级”。俄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家巴加图利亚则非常郑重地把一切和经典理论观点不同的概念与界定,自然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统都称之“伪马克思主义概念”。对于一个探索创造中的新东西,在一定时期里受到各种误解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对此造成的思想混乱和迷茫,我们应当积极回应、主动澄清。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文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思想观点,精神风格和话语体系已经有相当严谨的科学的阐明和表述。这是我们党对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系统研究党的文献所涵盖的基本理论、思想、观点、理念和话语,用这些最新成果进行学理探讨和学术阐明,积极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和定力。这样,我们才能够有力地抵御西方中心论史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如果硬要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套在各国各民族头上、用它们来对人类社会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作为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学研究者,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批判西方中心论史观,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正确轨道。现今,我们再不能够像当年恩格斯批评的那样,用现成公式去剪裁历史事实,走到唯物史观的对立面。

[注释]

责任编辑:钱亚仙

D616

A

1008-4479(2016)05-0005-07

2016-08-23

奚广庆,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特色世界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1:39:47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学习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