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蒋立周
今人忧天胜杞人
文丨蒋立周
成语“杞人忧天”的全句是“杞人无事忧天倾”。“杞人忧天”的必备条件是:一是无所事事,脑壳不愿闲着;二是所忧无根无据;三是过于执着,无法解脱;四是看似聪明,实则庸人。其实,杞人所忧的天塌地崩并非凭空想象:大雨滂沱,几日不止,洪水漫地,老百姓不就骂“老天你塌了吗?”地震发生,山崩地陷更多。杞人只是过分夸大罢了。可见,“杞人忧天”的核心是过度担忧,不可救药。
诗仙李白亦遭如此嘲笑。他的《梁甫吟》诗云:“白日不照吾今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说皇上不体察他对国家一片丹心,反笑他杞人忧天。李白既非庸人,更非无所事事,他要醉酒,要酝酿激情,“斗酒诗百篇”;他想当好官,为国家出力,一片丹心;他跟奸贼斗,以诗刺恶,给皇帝进言;他没凭空想象,奸臣当道,生活荒淫,昏官遍地,内乱将起,果真后来“安史之乱”。皇帝老倌还是笑他杞人忧天,狗咬耗子。不过,嘲笑归嘲笑,诗仙直到42岁,还是应召入京,当上供奉翰林,做玄宗的文学侍从。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则没那么幸运,他忠肝赤胆,忧国忧民,国王并不买账,结果忿然投江,葬身鱼腹,结局远不如那位忧天杞人。莫非也是过度担心?
本来,历史走到今天,文化知识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们眼界空前开阔,思维空前活跃,死心眼变活了。哪知今人依然故我,似杞人者有增无减。有人咳嗽发烧,服药无效,很像肺癌症状,可又不敢检查,生怕成真。于是,脚不迈,门不出,稍有空闲,忧心癌症,或者翻书,或者上网,查找病因,发觉越来越像,心理压力益重,病情加深。由站转卧,一卧不起,不得已去医院一查,哪有癌症?顿时乐翻了天,病不见啦。有的没去检查,身强力壮,一查,疑有病灶,马上倒下。是真是假?是轻是重?能否稳住?可否治愈?还没复查确认,弄个明白,立马缠上癌症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很快西赴瑶池,比杞人“身亡所寄”,大有过之。
人生一世,生老病死,逆境相伴,灾难紧随,忧心乃人之常情,生活中常事。担忧乃生命必需,强大动力。但是,担忧不是唯一,更非目的。只顾忧心,不管必要,实在不必。像杞人那样,夸大危险,过度忧心,不吃不睡,实是患病,忧郁症医生不一定欢迎你。只能积极行动,采取措施,化解危难,变忧为喜,如同住在地震活跃带的人,只有加强预防和监测,而不是惶惶不可终日,等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