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如此强调。
要以人民利益为重,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完善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并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扶助力度,依法行政,切实把这件惠民生、利长远的好事办好,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1月7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越高,越能够代表社会的进步幅度。在国家综合实力大步向前迈进的时候,社会上的关爱也不断提升。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亦或是政府部门为弱势群体送去关爱可以有,也应该有,但是过程中“提防”居心叵测之人的心思也必须有。要让关爱真的落到实处,落在有需要的人手中,莫让关爱无的放矢,最终打了水漂。
——近日,民政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专用车票管理工作的通知》,为防止恶意求助人员“跑站骗票”,明年4月1日起,获救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乘车使用统一的专用车票样式。长江网发表评论认为,此举从根源上痛击了这些恶意求助之人,让有限的救助资源能够物尽其用,避免了骗取车票并以此牟利的行为再次发生。
应从环保社会组织参与诉讼的社会大环境的创建、参与方式的拓展,以及环保社会组织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努力,推动社会组织在整个环境诉讼中的参与程度与力度。
——新的《环境保护法》和司法解释实施一年来,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只有数十起,远远未能达到环境法学界期待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井喷”状况。《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认为,应从多方面入手突破诉讼瓶颈。
让捐赠走出“有什么就捐什么”的怪圈,走入“需要什么捐什么”的良性轨道。有关部门要解决好捐赠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积极推行引导型捐赠方式,使公益捐赠者的善行积极向服务、权益等多元形式演变。只要公益捐赠行动做到雪中送炭、润物无声,就能有效解决受赠群体的难处。
——光明网刊文认为,公益捐赠应该向“需要捐赠”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