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 晓
瞄准主攻方向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实现新发展
文 | 徐 晓
今后一个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学习贯彻团中央改革精神,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为统揽,抓紧抓实团员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好“智慧团建”系统、“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1+100”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打造先进性强、模范作用突出的团员队伍,纵横交织、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的基层团干部队伍,努力使共青团组织深深根植于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团员先进性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落实好《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团员和团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团员队伍的先进性和光荣感。
首先,要抓好发展。解决“团青”不分、团员意识不强的问题,必须要把团员占青年的比例降下来,否则先进性难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团中央多次出台关于发展团员工作的文件,对发展团员规模和比例做出了具体规定。总体上强调发展较多,团青比例逐年上升。但过高的团青比例,必然影响团员先进性的体现、影响团员意识的养成。因此,团中央书记处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5年将全国团青比例控制在30%以内。2016年全国所有省(区、市)的发展团员总数控制在627万,今后几年还将逐年下调。各省级团委要按照团中央要求制定本地区、本系统发展团员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综合平衡、分类指导,从严抓好落实。要严格入团程序,加强入团前教育培养,普遍建立入团仪式制度。
其次,要抓好管理。强化团员教育管理是增强团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核心是抓好三个基础。一是落实基础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健全和改进团的组织生活,切实把“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落实好,特别要把团员教育评议与团员年度团籍注册结合起来,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和约束力,体现组织生活的思想性、政治性。二是完善基本规范,研究出台入团程序、超龄离团程序、仪式教育、团员评议等规定,加强团员教育的载体建设。三是加强基础团务。要规范流动团员管理和团组织关系转接,建立团员登记表等制度,抓好新修订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规定的落实。
第三,要抓好示范。要健全团内表彰体系。按照团章规定,表彰先进是团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目前,个别省份和部分市县,还没有建立评选表彰制度。各省级团委要推动市县、系统和大口团委普遍建立团内评选表彰制度。各地区、各系统要加大对“两红两优”典型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做到接地气、有温度、广传播。要改进“推荐优秀团员作入党积极分子人选”工作,将其作为基层团组织的重要工作职责,为优秀团员的成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深入推进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工作,到2017年底实现全体专兼职团干部和90%以上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2016年底实现70%的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
当前,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新兴领域,主要体现为覆盖不全;在传统领域,主要体现为活力不强。要针对问题,创新团的组织设置,扩大团的组织覆盖,注重发挥团的项目、活动和阵地在激发基层团建内生动力方面的作用。
第一,大力推进区域化团建。通过对组织的再组织、资源的再配置,克服单一组织资源少、力量弱的弊端,通过联动共享,形成活跃的基层组织生态。强化属地原则,推动区域内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工作联动。每个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都应建立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借助基层党政力量,明确成员单位和区域内各类团组织的职责分工,畅通社会组织参与渠道,建立议事协商、资源整合、活动共联、信息共享机制。区县团委要发挥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资源供给,要把“青年之家”作为推进区域化团建的重要工作载体。各级各类驻区团组织都要积极参与区域化团建工作,变街道团组织找驻区单位为驻区单位找街道团组织。辖区团组织参与区域化团建的情况,要作为团内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
第二,坚持抓建设与促活力并重。组织建设和工作活力是互相支持的,工作活力要以组织建设为前提,组织建设要靠工作活力来支撑。要一手抓建设,一手促活力,两者不能偏废。要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针对新形势下不同领域基层团组织的基本职能、重点任务,出台或修订农村、城市社区、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领域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条例,以规范促活跃。要加大支持基层力度,把更多政策、资源、项目、工作力量向基层倾斜,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工作环境、增强资源保障,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
第三,扩大新兴领域组织有效覆盖面。通过领导机关和行业管理机构推动、区域化团建带动等方式,抓好新兴领域和新兴群体团建工作。一是积极借助系统团委、大口团委、行业团指委和工商、网信、民政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力量,推动相关领域广泛建立基层团组织。二是持续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联合工商部门落实好《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加强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确保每年新建3万家左右非公企业团组织,实现总量稳中有增。三是推动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互联网行业团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推动已建立党组织的互联网企业建立团组织,推动重点龙头企业、行业影响较大的互联网企业建立团组织。四是针对自由职业者等其他新兴青年群体,依托区域化团建、“青年之家”平台、网络新媒体等手段,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深化驻外团组织建设,推动其与流入地团组织融合发展。
宜智同志指出,干部总是和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事业发展的机遇必然蕴含着干部成长的机遇。共青团深化改革是党明确交给我们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我们要走在前头,不等待、不回避、不观望,做改革的促进派,在推进事业的过程中更好成长。当前,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力量配备和活力激发问题。在群团改革要求“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利好背景下,必须进一步焕发基层团干部的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
第一,推动基层团干部配备。要在人员配备和能力配置上下功夫。借助各地群团改革契机,推动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专职团干部配备工作,坚持和完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建设“团干部+社工+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推动在各领域基层团组织中选配兼职团干部,采取“减上补下”、专挂兼相结合等方式配备工作力量。探索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点乡镇、街道团干部由县级团委统筹管理使用的工作机制。
第二,加强基层团干部培训。团的岗位特点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茬接一茬,对基层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坚持分级培训、幅度适中的原则,下跨一级抓好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全员轮训。中组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对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明确规定,要把制度安排用足用好。团中央和省、市级团委要定期举办面向优秀基层团干部的示范培训班,纳入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探索开展团干部“持证上岗”工作。
第三,强化基层团干部作风建设。有了好作风才能有好形象,才能取得好作为。开展团干部健康成长大讨论,就是要引导团干部思考“为什么当干部”问题,端正政治观和成长观。推动干部下基层,建立了“1+100”和“8+4”“4+1”等制度,就是要密切团青关系,让团干部成为青年的贴心人,树立群众意识、培养群众感情。团中央将加大对基层团干部表彰力度,争取把包括青少年事务社工、从事共青团工作的青年志愿者在内的基层兼职团干部纳入表彰范围。各级团组织可以广泛开展“身边最美基层团干部”推荐活动,落实好“表彰先进请青年一起评议”的要求。
“智慧团建”系统是网上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共青团自身建设互联网转型、创新青年群众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从严治团要求的重要举措。“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各有侧重,“智慧团建”更多强调面向团员的精确管理,“青年之声”更多强调面向青年的互动服务。“智慧团建”要聚焦管理,不要盲目扩张,做精做实核心功能。
根据中央要求,在试点基础上,今年将在全团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按照精简、便捷、有效、互融的原则,年底前建成基础团务管理模块,完成各级团组织、专兼职团干部、学校等传统领域内团员和新入团团员的信息录入。“智慧团建”涉及全团所有组织和成员,要求高,任务重,举全团之力是实现任务目标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强化责任、层层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是中央确定的团的重点工作,“智慧团建”是其核心内容。推动这项工作是对各级团组织工作基础和战斗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各级团组织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加强动员,层层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摸清底数,精准发力。试点经验表明,数据录入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数据准不准、全不全,事关成败。要对基层团组织建设薄弱的现状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组织准备。第三季度,省级团委要提前摸清所属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建好台账,打好基础,系统部署后迅速行动,打一场攻坚战。
“青年之家”不仅仅是一个狭义上的阵地,它对于推进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区域化团建、青年之声、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甚至对于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等,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第一,要在“量”上有突破。从总量上讲,共青团的基层服务平台与工会、妇联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青年之家”要努力形成适度规模效应。团中央提出到2017年底,全国所有的城市街道和东部地区80%、中部地区60%、西部地区50%的乡镇都建成1个以上“青年之家”,这是最低要求。要通过新建、转型、开放等方式,建设一大批“青年之家”,在量上形成适度规模,辐射尽可能多的青年群体。要将“青年之家”从街道乡镇向社区延伸,向服务窗口企业和机构延伸,向车站、机场、商场、金融、电信机构等公共场所延伸,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十万数量级的平台和站点。团中央连续三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各地“青年之家”建设,就是为了给各地传递强烈信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要在“质”上有提升。“青年之家”的建设要蹄疾步稳推进,着力建一个成一个,建一个管一个,建一个活一个。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如资源保障机制、工作队伍建设机制、融入区域化团建机制等,将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投入“青年之家”建设。要探索建立“一心多点”的模式,即在一个区域内的“青年之家”有分工有合作、有全面有重点、有旗舰店有社区点,形成连锁效应、联动效果。要贴近青年需求,强化功能设计,建立工作标准和规范,在“实”上下功夫、“活”上做文章,努力形成稳定的社会功能。要切实加强对财政支持资金的管理。
第三,要在“网”上下功夫。在做好线下“青年之家”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运用互联网手段,增强社会动员能力,促进“青年之家”工作线上线下的融合。基层组织建设部考虑建设“青年之家”网络云平台,定位于联接“青年之家”和团员青年的工作、服务和管理平台,是线下“青年之家”的线上化、全景化、互动化。通过云平台,全国所有“青年之家”经过团组织认证后,可以实现网上管理运行、平台介绍、活动发布、网络报名、活动展示、活动评价等功能。广大团员青年可以随时在网上找到“青年之家”,实现分类搜索、地址导航、服务选择、活动参与、活动评价、互动交流等功能。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可以强化对全部“青年之家”的扁平化管理考核。今年目标是实现1万个“青年之家”进驻网络云平台。
建立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是共青团改革的标志性工作之一,直接瞄准团干部脱离青年的本质问题,对于增强青年在改革中的获得感,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立足定位,提高认识。这一制度是新形势下推进共青团改革的重大部署,是共青团去除“四化”现象的重大举措,是团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机制的重大转变,是团干部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工作中应当执行的基本制度。这可以促使我们回归本源、回归本质、回归应然状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立足这一定位,每名专职团干部、挂职团干部、县级(含)以上团的领导机关兼职干部,要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不同领域的团员青年,努力实现大部分工作时间到青年中去,直接开展联系、服务、引导工作。
第二,把握节奏,有序推进。6月中旬以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和部分高校、国有大型企业等5000家团组织已经集中开展了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专题开放日活动,团组织主要负责同志与团员青年代表共同参与,向社会发布“1+100”工作信息;其他团组织负责同志赴基层开展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形成了贯彻落实改革精神、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的强大声势。8、9月份,继续开展 “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拓展参与范围至全体专职、挂职团干部,作为推进落实“1+100”制度的活动载体。各地团组织要结合各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和活动载体,形成持续工作信号,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实效化。
第三,着眼实效,强化评估。要以1.7万名县(含)以上团的领导机关专职团干部为重点,以20多万名专职团干部为基础,以直接联系、直接服务、直接引导为主要工作内容,加强政策供给,提供支持保障,强化工作评估,确保“1+100”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依托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管理系统,掌握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的实现度和活跃度,做到一目了然、精准到人;通过实地调研、面对面交流,考察团员青年对直接联系青年工作的满意度。运用上述结果对各地“1+100”制度落实情况开展综合评估,作为团干部工作考核评价和团内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
(本文摘自徐晓同志2016年7 月12日在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中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