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小敏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20)
习近平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论略
仇小敏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20)
习近平在2014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话语阐明了“人心”在政治实践中的真正份量,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道破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规律;揭示了“争取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执政的成功秘诀。这一话语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深刻解读,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生动阐释。
习近平;人心;最大的政治;群众史观
习近平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其中“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话语,阐明了“人心”在政治实践中的真正份量,道出了“人心向背”是一个党能否获取执政权力、巩固执政地位和实现长期执政的最根本的前提与决定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识形态状况调查的因素,反映了“人心”是现时代的最大政治。这一话语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基本遵循,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关于“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规律的一语道破,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长期执政的“争取人心”这一成功秘诀的科学总结,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行动警示。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的社会历史范畴。所谓人民群众,就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切对历史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它既有量的规定性,即指居民中的大多数;同时又有质的规定性,即它指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人。不管历史的情况如何变换,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始终是人民群众的稳定和主体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表现在:首先,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人民群众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民群众之所以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民众之中之所以蕴藏着无穷的伟力,从根本上来讲,就在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客观物质力量,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习近平提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理论依据。
何为人心?人心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心理趋求,它是人民群众能动地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即人民群众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事物价值作出的评判和取舍。它是指全体人民表现出来的对触及他们共同利益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现象、事实所作出的一种评价性判断。人心即人民共同的心意,它是舆论的最高形式,其特点表现为一致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简言之,人心就是一种“公众倾向”,属群体心理范畴。在今天,人心就是人民群众对当下生存状况的体会和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人心向背就是人民群众依据价值认同而形成的对社会现实的情感和态度,它往往成为激发人民群众为改变现实而行动起来的精神动力与精神支柱。人心向背虽然是一种主观心理层面的范畴,但它一经形成就有了明确的意识指向,就会通过人民群众的激情和意志,变为推动人民群众的现实行动,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能转化为改变社会、震撼时代的巨大的物质力量。正是因为人心,也只有人心,才是我们党执政的力量源泉。所以我们党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民谋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和工作中去,多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各项具体工作。而且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让人民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人民群众当配角、当观众。就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就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使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更好一些;就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特别是检验一切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遵循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它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它要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所谓群众路线就是工人阶级政党一条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要旨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集中起来,再坚持下去。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凝结在一起,这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要求树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理念,要求把人民群众心身时刻放在心上,因为这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实表达,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的客观体现。
但是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的“人”一词究竟其内涵是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许多问题也就不易解决” 。[2]那就是这个“人”,不是单个的某一个体,而是一个人民群众整体概念,是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个主体。“人心”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的心声、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要把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拥护和赞成,作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与不变的根本依据;就是要使全体人民摆脱贫穷,使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这才是习近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真正的内在要求和实质内容。
习近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思想其实在我国已源远流长。不过那个时期主要讲“得民心者得天下”。管仲早就有曰:“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3]老子也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4]①《孟子·离娄上》也有语,“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5]《尚书·五子之歌》更典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战国时期的荀子早就说过:“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6]《左传》也有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7]三国司马懿临死之时还叮嘱: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如此等等,不胜枚举,这些话语深刻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由来已久,在今天习近平提出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实质上也就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当代表达。
“人心是天下兴亡的晴雨表”。天下大势,系乎人心。纵观中国古代二千余年整个厚重历史的演进,我们就会发现,仕途之起伏,朝代之更替,国政之兴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得人心。秦末时期,原来的楚国贵族项羽,对民众苛刻,刚愎自用,失去人心,所有的部下在一夜之间都离他而去;而刘邦因从小和平民生活,爱惜民力,待人宽厚,而且自知自己没有多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广纳人心。这样最后项羽无脸见江东而被迫自刎于乌江。刘邦却因为得到全国人民爱戴而最终登基称帝,开创了长期统治中国四个多世纪的汉朝。而其后,汉文帝是最得人心的皇帝,也是最令人欣赏的一位皇帝。可以说后来很少有皇帝在过世以后被后人无比的称颂,也几乎没见过这么完美的一个皇帝,他心里由内而外的关爱民生、争取人心:以孝著称,被视为孝道的典型;亲民行为;重视民情;躬行节俭;废除连坐等一切不道德的刑法;等等,所以开启了历史上著名“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深知取得人心对于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重要性,提出了“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名言,所以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盛唐帝国。《水浒传》中的宋江,这个人物自己形容自己:貌黑身矮,出身小吏,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但是他之所以能够将不同个性的人才聚集在梁山上,与强大的朝廷相抗衡,主要就是靠以心待人,争取人心,而且深得人心:对朋友忠诚,对部下关怀,特别是他仗义疏财,不重钱财,关怀兄弟,兄弟遇难设法相救,所以使宋朝摇摇欲坠、岌岌可危。而且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争取人心”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等等,他们都把“人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来做,所以为政一方,政绩卓著,流芳百世,流传千古。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俯瞰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蒋介石之所以失去天下,就在于失去人心。国民党政治孤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加之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而且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失去民心不得人心,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国民党政权剥夺了人民的基本权利,抛弃了政治文明的准则,丧失了执政党的良知,彻底失去了人心,故最终归于失败。而中国共产党则完全相反。中国共产党以“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心;以承诺无产阶级当家做主的方式,得到了工人阶级的心;以许愿实行民主的方式,获得了知识分子的心;以倡导反腐败反独裁的方式,取得了青年学生的心;以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主张,争得了各民主党派的支持;提出团结各族人民,坚持民族三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赢取了各少数族人民同胞的心。总而言之,它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所在,争取人心,团结一切积极因素,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新中国。纵览国际风云,苏联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党风败坏、严重脱离群众,没有找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大公约数”。正如苏联解体后,前苏共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反思时也承认: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资源,就会出现政治冒险家和投机家。东欧共产党为何也失去政权?也就在于腐败严重,任人唯亲,失去人心。
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指出,“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8]古今中外的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人心”是解释历史演化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历史走势的最强大的政治力量。老百姓在为政者心里的份量有多重,为政者在老百姓心里的份量就有多重;为政者对老百姓的感情有多深,老百姓对为政者的感情就有多深!人心是决定“成败得失”的关键力量。也就是一个政权的命运,最根本上取决于其对人心争取与否,是否取得人心的支持与拥护。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人心没了就什么都没有,如果人心散了就什么都不好办。所以习近平提出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语道破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同理、万国一律的历史规律。
总览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全国仅有50多名党员,然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到今天,改革开放37年的巨大成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究其原因何在,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深得人心。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一再证明,“争取人心”是决定“谁主沉浮”的根本性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揭示了“争取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长期执政的成功秘诀。
毛泽东根据革命的历程,总结成败得失的宝贵经验,得出基本结论,那就是“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9]因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10]所以“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1]正如海伦·斯诺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对于他来说,成功就是赢得人心、凝聚人心。这些话句绝不是一句套话、空话,它说明我们共产党之所以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就在于取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深刻地揭示了“争取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成功秘诀。
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邓小平从人心向背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的视角来考虑政权问题。他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总结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时指出,人民群众现在为什么会拥护我们?“我们的一个根本经验是依靠人民;不要以为共产党是金字招牌,如果脱离群众,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12]江泽民也指出,“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1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14]1999年在举行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典上,习仲勋在天安门上观礼时更是感慨而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世纪之初胡锦涛也指出,“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5]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还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16]因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7]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18]这一系列的话语深刻地揭示了“争取人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不断执政基础的成功秘诀。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也正是习近平一如既往、反复强调的思想。早在主政福建期间习近平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靠什么来得民心呢?靠的就是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条真理;也曾经就强调,廉政建设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如果我们不能承担起这种历史使命,我们就会失去民心。他在主政浙江时也指出:心无百姓莫为“官”,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方能“赢得万人心”。习近平刚成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以后,也多次讲过“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的类似话语。他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 。[19]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指出,“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时指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20]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又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各级干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21]特别是2014年年底他《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强调必须倾听人民呼声,紧紧依靠人民,奋发有为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2]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振聋发聩、荡气回肠、震古烁今,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行动警示,反映了“人心”是时代的最大强音。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深刻解读,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与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生动阐释,进一步深刻地揭示了“争取人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成功秘诀。
“人心是执政者的最大靠山。”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证明,人民是执政的根基,而执政之基在人心,只有对待人民群众“知心、用心、真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衷心的信赖和拥护。失去人心,执政者岌岌可危,政权就要垮台。人民群众的真诚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巩固的根本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所赋予的,“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有多亲”,“得土地易,得人心难”。中国共产党要“把脚印留在基层,把口碑立在民心”,实干苦干才能获得群众点赞,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要在思想上贴近人民群众,在行动上服务人民群众,在感情上温暖人民群众,成为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要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和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体现并服务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并服务于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上,体现并服务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要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它作为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吸取丰富的智慧与营养,从人民群众中凝聚巨大的力量,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增添更多更实惠的福祉。
世间之气力,人心力为最大;人心之所向,天下则归之;国之命系于人心,人之心不可违;天下为公之事,人心为最重要。正所谓“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只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23]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才能让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才能真正争取人心。而要真正实现它,就必须立法制、正纪律、治污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惠民制度来凝聚人心、争取人心。如果种种工作、活动不讲法治、破坏纪律、践踏制度,那么伤及的是老百姓、失去的便是人心。而在当下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更好地治国理政、执政兴国,只有争取人心、获得人心、凝集人心、汇聚人心,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共绘中华图,才能共筑神州路,才能共圆中国梦。
注释:
① 老子.道德经[M].第四十九章.
[1]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Z].新华社北京2014年12月31日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3年12月26日电.
[4]老子.道德经[M].第四十九章.
[5]孟子·离娄上[J].
[6]荀子·王霸[J].
[7]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J].
[8]习近平.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Z].新华网北京2014年10月13日电.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1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5.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13]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1998年7月13日电.
[14]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72.
[15]胡锦涛.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1年10月18日电.
[1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1年7月1日电.
[1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370.
[1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94.
[1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Z].新华网北京2012年11月14日电.
[2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3年12月26日电.
[2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4年10月8日电.
[22]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Z].新华社北京2014年12月31日电.
[23]《礼记·大学》[J].第四十二章.
(责任编辑:木 杉)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打造‘理论粤军’重点资助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WT1430)、2016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打造‘理论粤军’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研究:方法、路径与规律”(项目编号:GD13XMK02)、广东财经大学2011年度重点项目“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研究——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批准文号:11ZD71001)的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11-06
仇小敏(1970-),男,湖南邵东人,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D0-02
A
1672-1071(2016)01-0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