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理论创新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2016-02-11 02:05
中国发展观察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常态

以经济理论创新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李建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在实践和理论上进行探索、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经济理论创新起到了重要先导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重大结构性转型的新常态,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迫切需要经济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每次改革深化和经济结构的大幅度升级,均以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作为先导。改革开放之初,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存在商品问题的理论创新,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商品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型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1985年以后,经济理论界关于价格改革的“双轨制”以及“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发展模式理论创新和“稳中求进”的改革思路,为我国经济体制从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以来,市场经济理论不断深化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十四大提出的“基础性作用”深化为十八大提出的“决定性作用”,商品和要素市场改革不断深化,正在向商品与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演进;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治理机制已发展为以股份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拓展为按要素贡献分配,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不断完善。

我国经济理论创新在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成功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体系日渐完善的同时,也助力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增长10%(1978年到201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全球史无前例的伟大经济发展奇迹。这一经济发展奇迹是无法用单一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诠释的。我国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充分吸纳现代西方经济各流派理论和借鉴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出符合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鲜明特点是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譬如在理论建设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新的科学论断,是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突破与发展。在实践中,我国政府在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形成了远比西方发达国家更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与运营机制,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发展模式,其体制优势的核心就在于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改革、优化经济体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再度进入重大转型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未富先老、社会保障收支失衡压力加大、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国内耐用消费品需求饱和与增速下降、外需提升空间缩小与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弱化、劳动力供给不足、资产泡沫化以及环境约束增强等多方面挑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但我国的发展环境和具体情况与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简单照搬国外的经验做法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创新理论,谋划对策。同时,诸如未富先老、钱多钱贵等许多问题都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更需要根据问题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创新和对策研究。

十八大以来,为实现我国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转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已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战略对策,初步构建了应对未来经济社会重大转型期各种挑战的理论架构。

关于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与总体趋势,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5月于河南考察时已提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趋于平稳,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国内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方式将从要素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的思想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内在规律与主要特征,是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科学论断,也是对发展经济学的重大创新,是指导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南。

为应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重大挑战,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在国内发展方面,为解决供求结构失衡问题,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出台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政策措施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一方面通过创新发展提升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与可持续性;另一方面通过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扩大有效需求,稳定经济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供需两端合力解决供求结构失衡问题,摒弃了西方经济学供给学派强调要素供给决定经济增长和需求学派强调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片面观点,强调供求结构协调发展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对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在对外开放方面,为实现与各国共赢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目标,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创新性国际合作与共赢发展模式,这一倡议得到了欧亚地区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响应,为我国拓展国际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新途径。

展望未来,因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所需要的理论创新任务依然艰巨。经济社会理论工作者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为助推我国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经济社会常态
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稳健发展
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光辉历程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