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亮
短信业务下滑:福祸相依考验运营智慧
作者│陈亮
继去年春节“全民摇一摇”之后,今年的春节被“五福”全面占据。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也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与去年同期相比,短信发送量仅为2/3、除夕当日短信发送量下滑40%,去话通话时长下滑4.5%;流量业务为去年同期的2.6倍,用户平均流量较平时大涨50%。一方面是传统业务不可阻挡的下滑,另一方面是新业务跨越式的突破增长,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福祸相依的新格局,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新旧交替的两种替代作用在明显加剧,对电信运营商而言更是考验运营智慧的紧要关头。
众所周知,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传统业务的逐步流失已经成为国内电信行业的必然趋势,而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持续变化、收入增长率和利润率增长率的持续下降,也印证了这个趋势的不可避免。随着4G市场快速走向成熟,2015年国内电信市场艰难地迎来了止跌回升,虽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差距明显,特别是明显滞后于与之相近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但以流量为代表的新业务总算勉强支撑起了电信业务收入的大梁。今年春节这份喜忧参半的统计结果,正是这种格局的缩影。
但是,我们对这种止跌回升并不能盲目乐观。2015年电信市场的业务量增长比例和收入量增长比例之差达到了近十年以来最大剪刀差,27.5%的电信业务总量增长仅换来0.8%的业务收入总量增长。电信运营商无法回避这种严峻而被动的局面,即这种业务量的高速增长还能够维持多久?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必须从两个层面积极应对目前的新形势和竞争。
首先是传统业务必须广谋出路。目前消费者对传统业务的人均需求正在逐渐下滑,为传统业务的广谋出路是当前电信运营商必须直面的问题。
业务目标市场的重新定位是传统业务转型的首要任务。以短信业务为例,最早使用短信业务并将其推上业务巅峰的个人客户市场,实际上已经在逐渐抛弃短信业务;通过微信等OTT应用实现多媒体的灵活传输成为个人客户的新宠。然而在集团客户市场、家庭客户市场,短信业务作为一种低信息量的承载通道,依然具备着可靠性强、到达率高、接口简单、部署快速等优点,随着IoT行业的不断发展,短信业务在行业终端和家庭终端中依然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另外,业务运营理念和手段必须相应转变。过去电信运营商在推行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时,大多采用直接面向个人客户的业务直接营销方式;但在IoT的背景下切入集团客户市场、家庭客户市场,面对的不是末端客户,而是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上下游和相关各方,电信运营商服务的也不再是单一的用户和独立的需求,而是面向整个行业生态,因此深入解析行业背景和趋势、寻求多种方式的合作和嵌入、探索新的市场领域和空间将成为传统业务转型的重要手段。
最后,传统业务转型的时间窗口正在逐渐收紧,可以预见2016年乃至今后的业务下滑趋势只会持续不会扭转,因此电信运营商应主动积极寻求用户迁移和业务价值迁移的途径,减缓下滑速度。
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今年春节期间国内电信业务的剧变,不难发现,新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替代作用既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更加贴合消费者的行为习惯,而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是从根本上左右未来市场走向的决定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业务的下滑只是“要钱”,而电信运营商如果不能顺应、影响和借力于消费者群体新的行为习惯,那么这才是“要命”的。此次春节期间传统业务的表现再次为电信运营商敲响了警钟,那么面对新业务和新市场,如何求新求变、避免前车之辙,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已是刻不容缓。
盲目借鉴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做法,显然并不可行。电信运营商中的人员素质普遍较高,并不缺乏新业务创意,但由于电信运营商的机构人员和运作机制都是面向传统电信业务设计,业务落地执行体系的层级过多,根本无法跟随互联网企业快速灵活多变的步伐。因此,在新业务运营方面应当优先考虑重构业务运营机构和运营流程,否则按照现有的运作方式,流量等明星业务会很快由于过度推行而成为量大价低、收入增长乏力的又一项“传统业务”。
在业务运营机制方面,应当摒弃过去单纯依靠KPI层层加码、进而引发运营商之间或运营商内部恶性竞争的做法。流量等新业务的竞争对手并非其他运营商,而是来自新价值链中的外部环节。在2016年的战略中,重塑管道运营地位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工作重点,但管道运营地位并不是依靠优质网络而是通过优质的业务运营来实现。合理的控制价格体系和业务节奏,充分借助末端消费市场刚需的有利条件增强电信运营商在新价值链中的谈判能力,将是争夺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