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文学形态下的“江流儿”故事演变考论

2016-02-10 19:30
关键词:西游记

车 瑞

(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多重文学形态下的“江流儿”故事演变考论

车瑞

(宁波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西游记》小说成书前后与西游戏、西游宝卷关系密切,呈现出文化同质性和传播递进性的内在关联。《西游记》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残本、世本《西游记》、《唐僧宝卷》、《江流僧复仇报本宝卷》的存在,充分证明这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说唱文学交互影响的历史渊源,使小说第九回唐僧身世故事经历产生——定型——流变的不同阶段,成为民间说唱文学演绎的经典范本,体现了文学发展由简到繁曲折复杂的嬗变规律。

关键词:西游记;西游戏;西游宝卷;江流儿;陈光蕊

文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本质规律:从内在自律的角度看,有萌芽产生、发展壮大、转折变迁的传承脉络;从外在关系的角度看,又受到时代精神、文学思潮、社会意识的交互影响。文学总体情形如此,一个具体的文学文本也是如此。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根植于民间传统文化土壤,体现出古人丰富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意识。在西游故事诞生与演变的漫长复杂过程中,西游戏曲、西游小说、西游宝卷等诸多文本之间具有密切的交互影响关系。“江流儿”故事作为西游传播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纷争不断,作品异名众多,情节叙述各异,在小说、戏曲、宝卷中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形态。

一、《西游记》第九回之谜

唐僧身世是学界争论不已的话题,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清人汪澹漪。他在《西游证道书》第九回评语里说:“童时见俗本竟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履历,浑疑与花果山顶石卵相同。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阅者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憾。俗子不通文义,辄将前人所作任意割裂,全不顾凫胫鹤颈之讥。”[1]黄太鸿的《西游证道书跋》也指出:“俗本(指《世本》)遗却唐僧出世四难。”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第九回评说承袭《西游证道书》之意见,也补刻了此回。他说道:“刊本《西游》,每以此卷特幻,且又非取经之正传,竟全然删去。初不知本末始终,正是西游的大纲,取经之正旨,如何去得?假若去了,不惟有果无花,少头没尾,即朝王遇偶的彩楼,留僧的寇洪皆无着落;照应全部的关锁、章法俱无。已不成其为书,又何足以言奇也。”[1]百回本之外,朱鼎臣《西游释厄传》卷六《度孤魂萧瑀正空门》载有唐僧出身的韵语。明刻本阳至和《唐三藏出身全传》卷二则有更为详尽的叙述:“此人是谁?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法,押归阴山。后得观音保救,送归东土,当朝总管殷开山小姐投胎,未生之前,先遭恶党刘洪,惊散父亲陈光蕊,欲犯小姐。正值金蝉降生,洪欲除根,急令淹死。小姐再三哀告,将儿入匣抛江,流至金山寺,大石挡住,僧人听见匣内有声,收来开匣,抱入寺去,迁安和尚养成,自幼持斋把素,因此号为江流儿,法名唤做陈玄奘。他母幸得刘洪母贤,脱身修行不题。”

世德堂本《西游记》则把江流儿故事删除,只保留了一段唐僧出身的韵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将陈光蕊故事作为“附录”收在第八、九回之间。学界对于第九回江流儿的观点也针锋相对,黄肃秋、李时人、陈新均认为世本《西游记》原本中有江流儿出身经历,苏兴、蔡铁鹰、李金泉则表示吴承恩原本《西游记》中不可能有类似朱本第四卷、汪本第九回那样的唐僧出身故事。

其实,最早无论民间传说还是历史典籍,都没有陈光蕊是唐僧父亲的说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载:“法师讳玄奘,俗姓陈,陈留人也。……父慧,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带,好儒者之容,……性恬简,无务荣进,加属隋政衰微,遂潜心坟典。州郡频贡孝廉及司隶辟命,并辞疾不就,识者嘉焉。有四男,法师即第四子也。”[2]唐僧之父陈慧性情简素不求仕进并非殷相之婿,而陈光蕊热心功名考取状元并娶妻殷氏,二人没有任何交集,但是陈光蕊故事原型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已屡屡出现。《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原化记》之《崔尉子》、温庭筠《乾子·陈义郎》、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八《吴季谦改秩》,均记载有同一类型故事,即官员“赴任逢灾——孕妻忍辱——遗子报仇”故事类型,很有可能对江流儿故事产生影响,在民间故事形态学上属于同一范畴。可以说,人类诞生水中的文化原型、古代社会占妻抢婚时有发生的现实情况、唐宋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的作用、民间文学的影响,以及唐僧形象塑造的内在需要等因素,共同造就了陈光蕊江流和尚故事形态的产生与定型。

二、西游戏的影响

“一部小说史就是一部活的戏曲史,一部戏曲史就是一部活的小说史。”[3]西游戏与《西游记》在创作题材、受众群体、文学功能和传播方式上极其相似,所以无论从共时性还是历时性角度来看都存在互相交融的态势,虽然均取自严肃的宗教体裁,但西游戏更为重视民众娱乐的审美需要。目前可知,最早演绎唐僧取经本事的戏曲有宋元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金院本《唐三藏》、元明杂剧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和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有《陈光蕊江流和尚》[4],形象地呈现了陈光蕊江流儿故事的原貌:

【前腔】“这贼汉心恁地,把我妻辄欲骗取。只虑你怀胎在体,更兼我娘行老矣。”“休怨忆,莫怨谁,祸到临头怎避。”

【商调过曲】【莺啼序】拈来象管批茧纸,你与我除去浓墨,把玉纤指咬破皮开,蘸着鲜血来书。做不得挖目断臂,也只为结发恩义。孝名亏,为人保不得发肤与身体。

【双调过曲】【孝顺歌】陈光蕊,是父亲,冤屈尚然难写尽。撇你在江心,知他死和生,都缘你命。若是长大成人,洪州寻问取,你娘亲,我从头说与缘因。

据上文可以推出相关情节:陈光蕊高中状元,娶妻殷氏,赴任逢盗,夫妻死别,殷氏忍辱负重生下江流儿抛于江心,后被迁安长老救起,终于报仇,父子团聚。《宋元戏文辑佚》本“存残曲三十八支。叙唐玄奘诞时,浮之于江,为金山寺高僧拯救,取名江流而抚育之。后得夫子夫妇重圆”[5]。金院本《唐三藏》只有著录信息而无曲文,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残本,天一阁抄本《录鬼簿》著其名为“老回回东楼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经”。其中“诸侯饯别”一折中有唐僧自叙内容:“贫僧俗姓陈,法名了缘。父亲陈光蕊,一举状元,除授洪州刺史,带领母亲之任。行至中途大江,遇着水贼刘洪,见俺母亲姿色,将俺父亲推落大江之中。比时贫僧在母腹中有七八个月日了,未曾分娩。我母亲只得勉强而从。后来产下贫僧,刘洪又要害俺的性命。多亏我母亲用计,造成木匣一个,咬指滴血,写下血书一封。将贫僧放在木匣之内,抛入大江,流至金山脚下,幸遇千安长老在江中洗钵,捞取木匣。打开看时,见了贫僧,留在寺中,抚养成人。”[6]世本第十一回有近二百字的韵语交代唐僧之父为海州状元陈光蕊,外祖父为丞相殷开山;出生之前遇盗,殷小姐被水贼强占;江流得救,十八认母,求得外公殷丞相发兵诛寇,一家得以团圆。而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残卷却殊然有别,唐僧介绍自己时只说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除洪州刺史,携妻之任;行江遇盗,殷小姐生子抛江,千安长老收养;并未提及龙王相救、江流认母、殷开山发兵擒贼等情节,而且唐僧与殷开山并不相识。可见当时这些传说还没有把陈光蕊、江流儿和龙王、殷相、还魂等故事连缀在一起。唐僧出身故事基本定型是六本二十四出的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它把“陈光蕊、江流儿”故事作为唐僧出身置于全剧开头第一本卷,用了整整一本四出,分写“之官逢盗”“逼母弃儿”“江流认亲”“擒贼雪仇”,在情节上如陈光蕊及第成婚、赴任洪州、买鱼放生、洪江遇害、龙王相救、刘洪冒官、殷小姐生子抛江、江流认母、杀贼雪恨、光蕊还魂、全家团圆等因素尽皆齐备。

明代传奇《慈悲愿》已佚,据《曲海总目提要》卷三十所叙剧情概要,唐僧是“毘罗尊者降凡”托生海州弘农陈光蕊家,其中“之官逢盗”“买鱼放生”“龙王相救”“生子抛江”“丹霞收养”“光蕊还魂”“全家团圆”等情节都与《西游记》杂剧一样,疑其当来自该剧。而“殷开山发兵擒贼”的情节,则采自南戏《陈光蕊江流和尚》。清初内廷大戏《升平宝筏》当与《慈悲愿》同出一辙。《升平宝筏》(张照改编)是供内廷搬演的清宫大戏,共二百四十出,其中用了三出搬演江流僧故事,分别是第廿一出“掠人色胆包天大”、第廿二出“撇子贞名似水清”、第廿三出“金山捞救血书儿”。殷氏咬破手指撰写血书,投江自尽,但戏文中并无刘洪冒官赴任情节,殷小姐并未失节,也无陈玄奘复仇之事。这体现了明清时期的伦理道德观念,既保全了名门闺秀的清誉又维护了官府朝廷的颜面。清乾隆内府抄本《江流记》为昆弋合演的宫廷戏,详细演绎了“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故事。全剧共十八出,分别为“相府门楣招快婿”“彩楼欢会配良姻”“布衣喜得深恩至”“慈母欢从意外来”“纵赤鲤施仁积德”“遇凶棍起难生灾”“海龙王报全慈惠”“狠强盗丧却良心”“掠人色胆包天大”“撇子贞名似水清”“一水顺流飘匣至”“玄奘入定悟前因”“思儿许氏贫兼病”“寻母高僧喜共悲”“遇瓦窑祖母知因”“设祖饯龙王答义”“昭彰恩怨登时判”“母子夫妻一旦欢”,与《升平宝筏》在曲词和内容上均有相似之处。

在《西游记》形成过程中,社会的道德观念、宗教意识和教化意图,显然影响着《西游记》唐僧故事的情节叙述、人物性格和文化内涵的具体设置,在对之前的文学资源进行吸纳、借鉴、熔铸、改造之后,最终形成了长篇小说中呈现的面貌。

三、西游宝卷的广泛传播

西游故事是大众熟悉度最高的民间记忆与文化符号,“流传的广度与深度使其成为戏曲和说唱文学借鉴和改编的一大素材库。其中文体属性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宝卷也是如此”[7]。在西游宝卷中,与唐僧出身故事相关的宝卷最多,主要有《唐僧宝卷》《佛说江流和尚生天宝卷》《长生宝卷》《陈子春恩怨宝卷》《红江记宝卷》《唐僧取经宝卷》《三藏取经》《江流宝卷》《江流僧复仇报本宝卷》《唐僧出世宝卷》《西游记宝卷》《三藏法师出世因由宝卷》《天仙圣母源留泰山宝卷》等,分别为清道光、光绪抄本,明嘉靖抄本,以及民国时期民间抄本。上述宝卷或目异文同,或目近文异,虽均取材于“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的故事,但有的宝卷则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生发演变,其形式主要表现为原文铺衍、节外生枝与移花接木三类。

第一类与“第九回”大致相同,属于对原文的铺衍,数量最多。如《唐僧宝卷》上下二册(清道光抄本)将简约的“附录”文字铺衍为一万六千余字的内容,包括太宗放榜纳贤才、陈光蕊寒窗得功名、殷相府绣球结姻缘、海州接母同赴任、张氏母病阻客栈、金鲤眨眼慈放生、龙王晶宫思报恩、水寇见色起谋心、光蕊遭祸浮汆去、刘洪假官陈状元、殷氏抛子在江心、法明长老救江流、汆来僧化缘访母、金山寺小姐赠鞋袜、十八载母子认亲、万花店祖孙重聚、陈玄奘复仇报本、洪江口水陆道场、陈光蕊起死还魂、刘洪刑场开膛剖肚、陈光蕊重封大学士、殷夫人自尽保名节,情节大致相同,而内容更为详尽。《长生宝卷》又名《陈光蕊宝卷》(清光绪吴介人抄本),则将故事向前推演,增加了陈光蕊、殷温娇、刘洪的前世今生,陈光蕊原为南极仙翁身边鹤童,殷温娇原为仙界看守蟠桃园的彩凤仙子,鹤童随仙翁赴蟠桃会,入蟠桃园盗桃与彩凤起冲突,怒拔桃树打败仙娥,王母娘娘贬谪鹤童、彩凤下凡了宿缘等诸多情节。这一部分与《西游记》第五回孙悟空“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情节相似。鹤童投胎洪浓县巨富陈积良家取名陈光蕊,彩凤投胎殷丞相府为殷忠三女儿殷彩莲,而岐山上两只千年野猫变成江湖强盗刘洪、刘青兄弟。陈光蕊中状元娶殷氏殒命江心后,殷氏被刘洪霸占,但幸得道姑指点,每到刘洪强与她成亲时,她便口诵迷魂咒使刘洪彻夜昏迷,从而保全了名节。江流儿与殷氏相遇则是因江流儿在洪州化缘冲撞了刘洪,被重打三十大板收押入狱,才得与殷夫人相认。刘洪被除,殷氏无颜见旧人便悬梁自尽,终被救起,与丈夫重回洪浓县。

此外,《红江记宝卷》《江流僧复仇报本宝卷》《佛说江流和尚生天宝卷》等也是对“第九回”的拓展。这些宝卷无论是情节建构还是人物形象塑造,都比“第九回”更为丰富,仅陈光蕊出生就有张氏梦吞仙桃、鹤童下凡投胎的不同说法,而殷氏的结局则有为保名节悬梁自尽、吃斋念佛寿终正寝、被唐王封贤孝夫人四圣归天的进一步发展。显然,宝卷劝善惩恶的教化意味更为浓郁,形成民间叙事、宗教叙事、神话叙事缠绕扭结的态势。

第二类则是在“附录”的基础上节外生枝,锦上添花。如《陈子春恩怨宝卷》前半部大致与陈光蕊故事相同,但在陈光蕊落入江心后,却穿插进了淮安一带“陈子春遇难游龙宫”情节,使天、地、水三元大帝出现于西游讲唱文学中。

陈光蕊在淮安一带为人熟知,方志、碑记、民间传说屡有提及,因为他是“三元大帝”的父亲。清人赵一琴《续云台山志》说:“尝读干宝《搜神记》,三元大帝为东海人,父萼字光蕊。一字子春,唐贞观己巳及第,丞相殷开山妻以女,生三子,官天地水,因等为三元、三官、三品。”[8]阙名撰《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清郋园刻本(据明刻绘图本影写刊刻)均记载“三元大帝乃是元受真仙之骨受化更生再甦为人,父姓陈名子檮。又曰陈郎为人聪俊美貌,于是龙王三女自结为室。三女生三子,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尊见有神通广法显现无穷,即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9]。因此《陈子春恩怨宝卷》不仅保留了原先江流儿故事的基本架构,而且穿插了陈子春三元大帝的情节。陈子春字光汝,是张氏梦中吞食仙桃受孕所生,其父陈天官在他七岁时一命归阴。陈子春高中状元娶妻殷凤英,赴任途中被刘洪抛入江心,得到龙王三太子的搭救,暂住水晶宫,并与龙女生下三子,因为思念殷氏去洪江察访,又被刘洪遇见,谋害葬埋枯井,再遭九年大难,后被三元兄弟救起。后江流僧复仇报本,殷氏无颜见双亲吊死梁上,陈子春以死殉情。

陈子春娶妻三龙女、三元兄弟救双亲,原本在江流儿故事中并无关涉,属于独立的叙事体系。濮文起《民间宝卷》收录了旧抄本《三元宝卷》甲种一卷和《三元宝卷》乙种一卷,单独讲述陈子春娶妻东海龙女白莲、青莲、翠莲,生下三子后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帝欲将公主宝莲许配给陈子春,并结彩楼抛绣球招婿,陈子春拒婚,龙颜大怒将其打死,还魂后被图谋王位的魔天大王俘入迷魂洞,三元兄弟得知详情借兵救父,打败魔天大王,救出父亲,皇恩赦免子春,玉皇大帝则封兄弟三人为天、地、水三官。《陈子春恩怨宝卷》是江流儿故事与陈子春游龙宫故事交互影响的产物,也是西游宝卷传播过程中与其他宝卷、民间传说、僮子书的嫁接,最终形成陈子春赴任逢灾——刘洪冒名之官/陈子春遇难游龙宫——殷氏忍辱产子/子春娶妻龙女——江流僧寻亲探真相/子春访妻再遭劫——洪寇被诛/三官救父——夫妻团圆/父子封神,两线并驰、交互存在的复杂脉络。

第三类是移花接木型。明普光撰《天仙圣母源留泰山宝卷》(简名《圣母宝卷》、《天仙圣母源流宝卷》),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刊折本,五册,其中虽未明显叙述唐僧出身,但情节十分相似。卷中写千花公主乃观音菩萨下凡,受太白金星点化往泰山修行。公主乘船渡黄河,被艄公赵恩妻子见财起意,与赵恩商量谋财害命。赵恩见公主青春美貌,遂起歹心,先将其妻陡氏打落河中,后对公主夺财逼奸:

我为你,把妻儿,送了残生,

你与我,为夫妇,常远到底,

假若是,不肯依,你命难存。

公主听,这句话,魂飞天外,

骂贼徒,你怎敢,大胆欺心,

俺父王,知道了,碎尸万断,

拿你这,欺心贼,剐骨抽筋。

公主有,灾合难,谁来答救?

惊动了,镇江河,水府龙神。

不多时,云雾起,霹雷响亮,

显神通,狂风里,现出金身。

三郎神,站船头,高声大叫,

赵恩见,魂吊了,投水逃生。

这里千花公主黄河遇难情节,与殷温娇洪江渡口遭遇强盗刘洪相似。此类宝卷对小说采取了移花接木的方式,使江流儿故事衍生出新的叙事形态。宝卷作为特殊形式的讲唱文学与小说有诸多相似之处,从诞生于《西游记》之前的《销释真空宝卷》到后来的《巍巍不动太山深根结果宝卷》《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唐僧宝卷》《陈光蕊宝卷》,都与《西游记》的成书、传播、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不仅文学形式、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互为勾连,而且呈现出文学互文、宗教影响、艺术交叉的形态,正是西游小说、西游戏曲、西游宝卷的交互影响才形成了西游传播史、接受史、演变史的重要环节。

程毅中《〈西游记〉版本探索》指出:“《西游记》的前身可能是词话,当然只是一种推测,也许它不叫词话而是宝卷之类的说唱文学。因为朱本卷六《玄奘秉诚建大会》的结尾诗说:‘积善之人宣一卷,三灾八难免熬煎。’显然就是从宝卷里搬来的。而且,还可能世德堂本里的那些唱词在更早的《西游记平话》里就有。”[10]的确,不管是体裁样式还是情节设置,西游小说与戏曲、宝卷、传奇、平话、弹词等诸形态显现出大量的互融互通。

总之,从文献、文本、文化的角度分析各种与西游故事相关的戏曲、宝卷,从传播学、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视角观照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并由此广泛开辟交叉研究的崭新领域,对于更好地发掘西游故事内涵,阐释人物形象,揭示文化价值,推动深化研究,产生新的成果具有理论建设与创新实践指导意义。因此可以认为,西游戏和西游宝卷不仅具有独立的文本价值(如戏剧的综合艺术特性及大众娱乐功能,宝卷对于宗教思想的世俗化和传播作用等),并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文学体制和文本完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当代文学艺术的创作具有镜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百家汇评本[M].吴圣燮,辑评.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57,60-61.

[2](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M].孙毓棠,谢方,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4.

[3]涂秀红.元明小说戏曲关系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2.

[4](明)徐渭.南词叙录[C]//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三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51.

[5]庄一佛.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60.

[6]胡胜,赵毓龙.西游记戏曲集[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76.

[7]张灵.“西游”宝卷的取材特点及原因探析[J].学术界,2014(4):128-139.

[8]李时人.略论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唐僧出世故事[J].文学遗产,1983(1):86-93.

[9]佚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43.

[10]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J].文学遗产,1997(3):74-128.

(编辑:赵树庆)

*收稿日期:2016-04-25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四明宣卷说唱文学研究”(G16-ZX54);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江浙宝卷与明清小说研究”(Y201533060);浙江省社科联课题“江浙宝卷与《西游记》交互影响研究”(2015N046)

作者简介:车瑞(1979- ),女,山西垣曲人,文学博士,宁波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16)03-0070-05

A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ory of “the Child in the River” in Multiple Literary Forms

CHE Rui

(SchoolofHumanities,NingboUniversityofTechnolog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Abstract:The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pera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Baojua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inner relationship of cultural homogeneity and progressive nature in communication does exist among them. The existence of opera of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incomplete edition of The Monk Tripitaka Tang Goes to the West to Get Buddhist Scriptures, the Shidetang editio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aojuan of Tang Monk and Baojuan of the Revenge and Reward of the Monk in the River ha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reciprocal influence in the propag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cumulative works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rap literature. With the different stages from generation to shaping and then transmutation, the story of Tang Monk’s life experience in Chapter Nin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become a classic model in folk rap literature, which reflects the literary evolution law from simple to complex.

Key words:Journey to the West; Opera of Journey to the West; Baojuan of Journey to the West; the Child in the River; Chen Guangrui

猜你喜欢
西游记
闽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