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监督 严肃财经纪律

2016-02-10 18:06:17陈尘肇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财经纪律违规监督

陈尘肇

全面深化监督 严肃财经纪律

陈尘肇

文章围绕“深化监督、严肃财经纪律”,阐明近些年来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主要表现,提出严肃财经纪律的思考;强调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监督水平、加快追责问责力度、推动深化财经改革,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深化监督;严肃纪律;改革制度

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①。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党的建设任重道远、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对这个问题要引起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

一、近年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主要表现

从近年各级审计、财政等部门开展的审计和专项检查情况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普遍存在着财经法规制度执行不严、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点多面广、金额巨大

从近年全国各类检查的情况看,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且金额巨大、性质严重。上至一些中央部委,下至村一级单位,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一是未如实上缴和反映收入,包括未按规定征缴收入、人为调节收入进度、少计税费、收入核算不实等;二是隐瞒转移截留资金、账外资产、公款私存等;三是弄虚作假套骗资金,包括虚报冒领、虚列支出、骗取项目资金等;四是违规使用处置资金,包括擅自处置国有资产、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违规采购等;五是违规融资投资,包括违规担保、违规投资、违规融资等;六是违规分包、非法转包;七是违规收取费用,包括违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

(二)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日趋复杂多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问题发生的环节和领域相对集中,并不断扩散蔓延。近年主要发生在行政权力集中、国有资产资源丰富、监督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上,较多地体现在财政资金分配、行政审批、金融交易、工程建设等领域,呈现出向医疗、社保、教育等领域渗透和扩散的趋势。二是群体性问题严重。当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已逐渐从过去的个人行为向小团体、有组织的行为发展,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内部人员组成利益共同体,串通舞弊,暗箱操作,联手实施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三是违法违规手法不断翻新。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监管机制和手段滞后,违反财经纪律的手法和花样不断翻新,在银行、证券、信息化等领域,出现了高科技化、高智能化的趋势,查处难度进一步加大。四是违法违规方式更加隐蔽。一些掌握资源和权力的人员为了规避风险,通过培植利益关联方进行权力“设租” “寻租”,或借道中介机构或民营企业等第三方进行利益输送,内外勾结,迂回牟利。与此同时,权钱交易收益隐形化、远期化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屡禁不止、屡查屡犯

近年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多发频发的势头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现象突出,已经成为财经领域的痼疾。根据审计情况分析,有关部门和单位在预算执行、财务管理等方面,一些类似或者雷同的问题禁而不止、杜而不绝。如多申领财政资金、违规收费、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等,历年审计中都有发现,挤占挪用转移财政资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违规使用虚假发票等问题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小金库”问题,中央早已严令禁止、三令五申,并部署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但在审计中发现,还有一些单位仍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甚至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仍有一些单位顶风违纪,影响极坏。

(四)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危害十分严重

违反财经纪律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表现为:一是严重影响党的形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民生民心;二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严重破坏财经秩序,损害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干扰影响党和国家财经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危及国家经济安全;五是影响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施行,成为滋生腐败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温床。

近年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守法合规意识偏“淡”。一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财经法规和纪律意识淡薄、政策水平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心存侥幸、知法犯法,是导致财经纪律松弛、财政财务管理混乱的内在原因。二是财经法规体系偏“慢”。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财经活动日趋复杂相比较,目前财经法规体系建设有所滞后,不够健全完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不足,难以有效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三是监督制约机制偏“散”。从内部监督机制看,有些单位内部治理不健全、内部控制薄弱,对权力运行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和死角。从外部监管看,目前我国有关监督执法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渠道不畅通、协同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监管合力远未形成。四是追责问责措施偏“软”。从目前情况看,财经纪律追责问责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职责不明、追责不力、问责不严格的问题普遍存在,执法不严,查而不办,追而不究,客观上导致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屡禁不止、屡查屡犯。

二、关于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②。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的关键在于加强监督。要按照“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思路,全面深化监督,确保财经纪律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高压线”和“紧箍咒”。

(一)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严肃财经纪律的新常态

针对严肃财经纪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经纪律监督机制的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积极整合多方面监督力量,构建严肃财经纪律的新常态。一是推动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为严肃财经纪律筑牢“第一道防线”。二是在审计、财政、税务等财经监管部门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的基础上,全面整合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方面力量,建立更加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网络,形成严肃财经纪律、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三是将日常性监督和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借鉴近年“小金库”、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经验和成果,聚焦重点,集中力量,针对财经领域的高风险领域和问题多发易发环节,适机开展专项治理,起到精准打击、以点带面的效果。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及舆论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政务、财务信息公开,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将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置于人民群众的有力监督之下。

(二)全面提升监督水平,深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成效

认真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加强财经纪律监督,提升水平,深化成效。一是加大监督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坚决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失职渎职行为、决策失当和损失浪费、管理漏洞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财经纪律的震慑力。二是明确监督重点。在积极推进财经纪律监督“全覆盖”的基础上,科学准确把握监督重点和方向,围绕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工程建设、三公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重灾区”,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新要求,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监督。三是提升监督能力。针对新形势下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新手法、新动向、新趋势,进一步加强监督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打击信息化、智能化和群体性违反财经纪律行为的研究和实践,切实提升监督能力和水平。四是提升监督成效。坚持“两手抓”,在深入揭露和查处突出问题、堵塞漏洞、严肃法纪、端正作风的同时,着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和提高效益,建立健全严肃财经纪律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巩固严肃财经纪律的成果

针对违反财经纪律问题高发频发、屡禁不止的态势,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严格、衔接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坚决遏制违反财经纪律的势头。一是注重明责。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财经纪律的权责边界,科学确定责任认定方式和适用条件,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对等、责任明确,夯实追责问责的基础。二是严肃追责。针对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切实加大处理力度,对于负有直接或间接责任的人员,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或移送纪检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性质严重、损失巨大、弄虚作假、屡查屡犯的问题,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强化问责。着力构建规范有效的问责程序,加强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免职、转任、调任和引咎辞职等相关程序机制,切实保证问责机制的权成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推动深化改革,从源头上严肃财经纪律

在坚决查处和纠正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和预防,抓住与财经纪律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强化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钱、管事、管人,从源头上解决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彻底割断行政权力与财经活动之间的利益链条。二是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健全统一规范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财权与事权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杜绝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中以权谋私、随意性大等现象。三是完善财经领域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从宏观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国有资产管理、国有资源使用等领域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从微观上,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单位内部的流程控制和权力制衡,保障权力的依法合规运行。四是加强财经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健全集体决策、领导干部财产申报、信息公开等机制体制,为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制度基础。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4年1月16日。

②《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月15日。

(本文作者:国家审计署党组成员、副审计长)

责任编辑:张 翔

近期,许多读者询问《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的全年合订本购买事宜。《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现有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数量不多的合订本。有需要此书的读者,可与杂志社李培军同志联系。联系电话:010-62809509,手机:18610008088。

2011年、2012年、2013年的合订本每册150元;2014年、2015年的合订本每册180元。

《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

2016年10月14日

致读者

猜你喜欢
财经纪律违规监督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智慧教学+金课”育人平台的构建实践——以新疆财经纪律大学为例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新时期严肃财经纪律的研究
环球市场(2020年26期)2020-01-19 14:01:34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经纪律责任主体的几点思考
当代旅游(2019年6期)2019-12-09 02:01:11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9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违规逆行之后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