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供给方管理措施建议*

2016-02-10 17:00赵志浩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供给侧供给政府

赵志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供给方管理措施建议*

赵志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无论是“供给理论”还是“需求理论”都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需求策”与“供给策”都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政策偏向性策略,“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良性运行的手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供给低效”三个方面,很多供给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很多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供给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现在“供给侧”方面,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供给方管理方面,应采取清理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品质、挖掘潜在供给、创造新供给等措施。

供需失衡;产能过剩;供给侧;供给方管理

一、“供给理论”与“需求理论”及其实践效果

在经济发展中,供给与需求都起着非常关键的因素,供给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19世纪出现的“萨伊定律”中。1803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萨伊定律”,此定律可简单表述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其中注意到自由竞争条件下价格的调节作用。萨伊把供给放在了首要地位,强调生产与供给的重要性,在社会总供给不足的时期,鼓励生产与供给,提倡减少政府的干预与调控,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他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萨伊定律”提出了质疑,认为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衰退,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运用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围绕社会总需求进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经济衰退时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张总需求,通货膨胀时则采取收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了对经济发展的总体调控。可以说,萨伊的“供给理论”和凯恩斯的“需求理论”都解决了不同时期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但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现象使凯恩斯的“总需求”理论失效,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与价格水平的不断上涨同时并存,使得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的办法失灵,此种情况下美国出现了一批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只注重从需求一方寻求经济变化的原因,而忽视了供给一方的原因,而滞胀的原因正在于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经济停滞与价格水平上涨同时并存。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过多、税负过重等因素造成,因此建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降低税收、减少政策干预等。1980年里根总统采取了供给学派的建议,减少税收、削减政府开支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同样不再以需求调节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但是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又迫使政府重新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政策干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萨伊的“供给理论”,还是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皆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而非固定不变的自然规律。供给学派提出的“供给侧”建议,也是基于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结构性失业加剧等经济现实提出的。但是作为调节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需求策”与“供给策”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面对一定经济发展阶段采取的政策偏向性调节策略。在经济发展中,没有需求的供给与没有供给的需求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需求的供给通常会导致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没有供给的需求通常会导致通货膨胀。供给和需求的有机组合和均衡配置才能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1]因此,“需求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良性运行的手段,仅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而不考虑经济的动态发展,不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是无法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根本性矛盾的。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着严峻下行压力和供需失衡的情况下,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今后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降速,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良性运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侧拉动因素已经十分有限,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不相匹配的现象,表现为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上涨、房地产库存过大、股市等金融领域存在风险、储蓄性资金难以释放等,其实质是供需出现了失衡,这就要求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即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创新驱动带动经济增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供需矛盾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协调,而经济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经济,仅借助于市场机制是无法自动调整供需矛盾的,在当前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助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品品质的需求在增加,而在供给方面却没有很快适应这种需求,而有些低质量的供给反而重复增加,导致供给的进一步过剩,因此,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务之急。

我国当前的需求与供给失衡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失灵造成,因此加快供给方的去行政化管理和优化供给结构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在当前内外需都不景气的情况下,需要从根本上改革投资方式,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行供给管理,解除供给束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变革和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失衡问题,主要表现在有供给无需求、有需求无供给和供给低效三个方面。由于产能过剩,现阶段的很多供给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而很多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有效的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出在供给侧方面,解决经济发展中供需失衡问题的主要办法也在于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有供给无需求。有供给无需求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的库存积压和大量设备的闲置造成生产成本提升和资源的浪费。在理论上讲通过刺激消费和拉动投资等扩大需求的方式能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内在需求进入饱和阶段,决定了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另外,长期重复建设也导致许多产品供应出现过剩。王立国、鞠蕾在《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一文中指出,“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可以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进而造成产能过剩问题;地方政府不当干预造成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国有企业低成本扩张等都是造成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2]王文甫等人也认为,“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大企业投资过度,引起了产能过剩,同时投资过度达到地方政府的保增长和税收增加的目的。”[3]因此解决有供给无需求的产能过剩问题,不能再简单地通过政府干预和刺激需求的办法来解决,而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方式解决。在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背景下,如果政府不加选择地进行购买和投资,只会加重产能的过剩化,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第二、有需求无供给。有需求无供给的现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来,比如市场无法满足一些高科技产品和高端产品方面的需求,而只能从国外进口中部分地解决这方面的需求。又如,如今农村边远地区也出现了网上购物的需求,而由于交通和人力成本等的限制,存在着快递无法进入农村的情况,这便需要从技术方面解决农村地区网上购物问题,比如可以通过无人机的投递解决这一问题。在消费领域,个性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而多数产品的模块化供给限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期望,比如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较多较快,但是由于文化产品个性化差异不明显,千篇一律,不接地气,文化产品的质量也有待改善,消费者对各类文化产品并不感兴趣,因此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推出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高质量文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各类文化产品的需求,才能够吸引不同品味的消费者购买。总之,在我国现阶段各个领域都出现了有需求无供给的问题和现象,这同样需要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加大有广泛市场需求的产品供给,从而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供给低效。一般情况下,供给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缺乏竞争性的市场引起的,特别是政府的盲目干预限制了资源配置的规模和范围,使得企业缺乏活力,造成经济结构经常性失调,无法实现有效供给。但我国经过市场经济的改革,供给的效率问题得到了广泛和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的供给低效问题主要出现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物品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偏向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方面,而在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方面偏少。另一方面,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受到很大约束,农民的福利性供给、公共卫生供给、基础设施供给、受教育供给等存在短板和效率低下的现象。低效供给抑制了有效需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房产库存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房地产价格过高抑制了居民的有效需求。另外,我国目前的供给低效还表现在信息传递方面,很多网络信息的传递虽然及时,但由于虚假信息的混杂,使得人们难以快速有效地辨认信息的真假。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供给侧的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第四,有效供给不足。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发展放缓,解决的办法是是从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入手,如增加居民收入、降低利率等,事实上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剩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唯有提供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及支付能力相适应的产品或服务才是有效供给,提高有效供给将促进消费需求,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海了消费者的利益,是最明显的无效供给的例子,而大多技术含量低或者附加值超过消费者预期的产品难以变成现实的消费品,也是属于无效供给。由于长期以来的盲目建设、重复投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产业和产品生产同构化,造成无效供给。供给不适应消费需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供的供给短缺,很多还依赖进口。因此应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扩大耐用性消费品以及文化、教育、娱乐等产品的生产,淘汰一些过剩产品的生产,挖掘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增加有效供给。

三、对供给方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议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2016年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是解决供给的相对不足,涉及到政府职能、国企金融、土地政策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改革。本文从供给方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第一,清理无效供给。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中的重复建设和盲目生产形成了无效供给,由此造成了产品生产趋同,生产结构的失衡。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不足造成无效供给,因技术上的更新缓慢,产品只有数量上的增加而无质量、性能和品种上的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刺激消费欲望。无效供给的另一表现是假冒伪劣产品的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供给显然是无效的。价格过高也形成无效供给,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方面存在大量房产库存,一方面想买房的买不起,房地产市场供给过剩不等于需求不足,问题就出在价格上,房地产商炒地皮、乱收费使得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造成商品房大量积压,成为无效供给。治理无效供给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抑制盲目重复建设,比如对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取缔非法建筑用地、依法收回在规定时间内不开工的建设囤积土地、通过征收房产税等办法降低房地产投机行为等。其次,要加快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创新和更新力度,只有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才能带来持久的需求,因此应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让创新成为新的时代潮流。再次,要强化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和打击力度,规范和整顿市场。最后,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退出具体的市场交易。

第二,增加有效供给。现在的一些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弱,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因此对企业来说应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建立增加有效供给的制度,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努力改进技术,提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质量,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各地区应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地区结构的优化,尽量避免地区间产业及产品结构的雷同,实行产品的差异性战略,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过剩产能。政府方面,要为企业增加有效供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精简机构、简化审批环节、降低企业税负、鼓励民间投资等。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职能部门垄断和用户垄断,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走私品和合同欺诈行为,为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条件。

第三,提高供给品质。目前我国大多数百姓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正由对数量的需求和转向追求对质量、品质的满足,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层次水平上,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高品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无法刺激国内的消费者,使得我国的消费群体朝向国外,要想引导消费回流,必须在产品质量、品种、品质和品牌上下功夫,政府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鼓励产学研和市场对接,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提供令消费者满足的服务,淘汰大量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其次,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和管制,在创新和审批等环节给企业“松绑”,并在引入技术创新的税收方面提供减免政策,为企业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给企业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再次,真正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有足够的剩余资金用于产品创新和转型升级。

第四,挖掘潜在供给。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新旧产业交替时期,因此除了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之外,还要着力培育一批新的产业,通过开发新技术、 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新供给”替代“老供给”,创造新的供给空间。这便需要挖掘和培育一些潜力大的产业,让知识、资本、资源等发挥作用,把潜在的供给转化为现实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在文化、旅游、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通讯等服务领域的供给存在短缺现象,国家和政府应打破行业垄断,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激发激活新的供给潜力。比如,我国的医疗服务资源存在短缺现象,政府应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行业,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医疗等发挥重要作用。再如,由于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却供不应求,政府应在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等方面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推动教育实现产业化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对教育的需求。

第五,创造新供给。传统行业依靠投入和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不足,并且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创新能力欠缺,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双创”政策,为释放民智民力作了政策引导。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有着长期的积累和培育才形成的,“人们聪明才智的发挥或创新资源的利用程度,显然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提供了怎样的创新激励和创新空间,以及将这些才智引导到哪个方向上去发挥作用,等等。”[4]作为企业要积极地、有意识地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切实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实现不同社会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作为政府应简政放权,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打造企业的创新环境,大力发展和支持“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为个人创业和微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低成本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时代,政府应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把信息经济与产业经济结合起来,培育新的供给市场,存在巨大需求的教育、医疗等各类服务产业一旦与互联网结合,就会释放出巨大的需求空间。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政府还应帮助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平台,为全球提供新的供给。

[1]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

[2]王立国,鞠蕾.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J].产业经济,2012,(12).

[3]王文甫,明娟,岳超云.企业规模、地方政府干预与产能过剩[J].管理世界,2014,(10).

[4]樊纲,张曙光.济效率与经济潜在总供给[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沉学报,1990,(5).

(责任编辑:辉 龙)

2016-06-15

赵志浩(1981- ),河南省沈丘县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

F014.5

A

1672-1071(2016)04-0076-04

猜你喜欢
供给侧供给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