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王 上
扫描
试点地区工作进展
文 本刊记者 王 上
1 、联合省发改委成立领导小组。全国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省积极筹备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合福建省发改委成立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福建省发改委及团福建省委选派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团省委相关部室负责人、省发改委信用办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为我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2 、制定推进方案。根据团中央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方案》,“方案”制定了我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步骤”,主要分为“试点申报阶段、基础建设阶段、深入推进阶段、验收总结阶段”,最终建成完善的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并进一步与其他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运用青年的信用记录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目前,基础建设阶段的工作任务正在进行。
3 、完成调研报告。为科学地推动我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团省委联合相关专家组成了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调研小组,对我省青年信用发展现状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状况进行调研。采取“调研问卷+座谈会”的调研形式,设计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问卷》《志愿者服务组织调查问卷》,目前为止,面向全省市级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及广大志愿者,共发放调查问卷3200份。在农林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调研工作,召集了大学生志愿者、高校青协负责人、志愿者平台使用者参加座谈会,具体了解青年人对青年信用机制建设的想法和愿望。同时,为借鉴先进地区工作经验,由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带队,调研组远赴广东深圳,对深圳青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项目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深圳市区内各义工站,和当地义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详细了解了深圳义工服务时长的基本情况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我省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经验。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完成了20000多字的《福建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作为下一阶段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4 、福建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积极建设。目前,依托数字共青团系统,我省正对“福建青年信用平台”进行改造升级。同时,以全国第一届青年运动会为契机,开发了“福建志愿行”平台,平台拥有完善的志愿者个人资料档案,最大亮点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款带IM通讯功能并支持语音聊天的系统,有志愿者朋友圈的专属APP,作为“后青运”时代的宝贵资产,将面向全省推广使用。且“福建志愿行”平台运行以来,已经有超过10万名志愿者在青运会期间登记注册,并且已经累计记录时长1050345小时,这批数据科学、完整、真实,可以作为我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数据信息的重要基础。
5 、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在“福建青年志愿服务平台”上开设专栏,面向青年群体积极宣传诚信文化、营造诚信守信的舆论氛围。结合“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共青团员义务星期六等活动的开展,向志愿者宣传诚信知识。同时,积极融入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如为规范“双十一”电商平台市场,配合省发改委到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福州九九七七八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电商信用调研。在向各企业了解企业网络运营的方式、监管政策及对政府建立信用体系建设的提议的同时,积极向各企业宣传青年信用建设工作。
1 、建立组织保障。团省委、省发改委(省信用办)就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会商,并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列入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省政府已将团省委纳入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并成立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由团省委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事宜。
2 、完善平台建设。一方面,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在“志愿中国”网站注册,先期建好组织架构,为下一步团员注册成为志愿者打基础;另一方面,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改版湖北省青年志愿者管理平台——“青楚网”(网页&APP),修改完善“青楚网”缺失数据,升级后的“青楚网”预计近期投入使用,届时将完成与“志愿中国”的数据对接,实现对志愿者信用大数据的储存和归集。
3 、探索创新路径。团省委与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于2014年合作推出“志愿v卡”,这张定位为“国内首张志愿众筹”的银行卡,将发卡对象面向“有志愿公益意愿的全体社会人士”,重点推广公益捐赠功能(V卡持有人每消费50元,武汉农商行就向“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基金”捐赠0.05元),强化“志愿V卡”的“志愿公益”的平台功能。同时,结合“青年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团省委拟在“志愿v卡”中设置志愿积分板块,志愿积分由志愿者服务时长转换而来,积分的多少与“志愿V卡”的授信额度、购物优惠等方面相关联;另外,在正在改版的“青楚网”平台上设计志愿服务时长认证书打印功能,其中“志愿V卡”持有用户由湖北省志愿者协会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双边认证其志愿服务信息,对恶意刷志愿积分的“志愿V卡”用户,直接撤销其“志愿V卡”公益功能。
1 、与省信用办加强联系,争取形成各方联动,协调推进试点工作。
2 、打造基于互联网“志愿者打卡器”软件平台,应用人数逐步增加。
3 、初步与金融机构对接数据模型设计,应用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
升级了“宁夏志愿者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应用了志愿宁夏手机APP,在社会各界搭建了志愿服务在身边、在手边平台。另外,指导全区5个市、22个县(区)团委建设、升级了本级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并实现了与自治区级平台的数据对接。其中,银川、石嘴山市及所属部分县(区)与本地商业银行合作,实施了志愿服务“一卡通”,实现了志愿者身份识别、信息采集和工时记录数字化,志愿者数据分级集中和资源共享,目前,宁夏24.9万注册志愿者数据已顺利与志愿中国网站实现对接,为开展青年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打开了局面。
以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等载体形式,推广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吸引各级团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大力实施爱心玩具捐赠、爱心众筹等项目,开展爱心观影,青情相伴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次,增强了影响力和凝聚力,为青年信用体系先行先试打下基础。
1 .多次召开青年信用体系协调推进会,全区推广,分层次统筹推进,全覆盖,多视角。
2 .2015 年青白江团区委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余次,组织人数累积近万人,在志愿中国网站积极发布志愿服务项目(“青情关爱 玩具相伴”玩具捐赠活动 ;小鲸鱼之家亲情相伴成长志愿服务活动;闲衣送暖关爱贫困儿童活动;麦鲁小城城乡儿童幸福体验活动等一系列取得广泛关注与影响活动),吸引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
3 .分不同群体采取随机抽样调研,进行访谈,了解青年信用体系必要性与可行性,吸引基层青年关注。
4 .青年信用体系可行性分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个人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有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了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个人联合征信开始起步;个人资信评估工作逐步开展,开始为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参考。
5 .及时关注注册情况,采取优势宣传,重点宣传,提炼注册青年信用体系系统两大其他系统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全国通用性;二是为志愿者提供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