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奎,杨 弢
(1.山东省莒县第四中学,山东 莒县 276500;2.曲阜师范大学 日照校区体育教学部,山东 日照 276826)
登山运动休闲经验研究
陈祥奎1,杨弢2
(1.山东省莒县第四中学,山东 莒县 276500;2.曲阜师范大学 日照校区体育教学部,山东 日照 276826)
摘要:思考登山经验问题的原点,应该摒除各项身体活动目的论与功能论的表层,直接深入身体经验本身。登山运动休闲经验包含:疾动与缓静间的感官存在、苦痛与喜乐间的感性存在、欲求与需求间的感知存在、他控与主控间的人我存在、实境与幻境间的空间存在。在经验特质上则呈现亲身履历、超常越障、体验自然等经验特质。最后,建议登山者要转向关注于行程的亲历体验,启发行走于登山之道中的身心体验。
关键词:登山经验;身体经验;经验内容;经验特质
登山经验是人们生命当中最具体、最深刻、最独特的一种活动经验,它会铭刻在身体及心灵的最深处。不论是攀爬世界级大山的冒险家,或城郊山林的漫游者,在其登山的过程中,均有类似的经验产出,其深入各种感官运作,引发多种感性情怀,感知欲求与需求的变化,在人与自己、人与他人间不断来回沟通,在行走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与静止,仿若在实境与虚境间来回穿梭。登山者身处在一种多元的存在面向里,开发了存在面向层出不穷的可能性,同时也丰富了登山经验的内涵。直观登山经验的种种可能,揭露登山经验内容中,感官、感性、感知、人我、空间和时间等六个存在面向。
1登山运动休闲经验研究
1.1感官面向——在疾动与缓静之间
登山是依靠双脚交替而行,是以身体体验最多,感受也最为复杂,身体不断接受外来信息,不断地对外在环境有所回应,人体的感官必然发挥到某种极致状态。如行走在平缓的林道,不论背负重装或轻装,双脚不自觉地轻盈起来,交替频率比起上坡陡行,也会不自主地快了起来。当处于下坡,登山者自身会有缓不住的感觉,处于疾走状态;当行走于上坡时,双足犹似千金重,再加上沉甸甸的背包压得人气喘嘘嘘,举步更是维艰。遇到狭路、断崖,走在仅容一足的瘦削绝顶,几乎站不直身子,行动缓慢。想要走快,却不仅是行也疾不得,心也急不得,反而必须在缓慢的寸步移动下,极度地控制好自己身体动作的精准性,更要保持最佳平衡,让身体进入极静的控制要求中。疾走以身体极限的速度移动,而缓行又时常次次仅移动寸步,近似处于极静中。登山者不论在疾进或缓行间,皆可以深刻地感觉到每一个呼吸、每一下心跳、以及身体每一部位回传的信息。处于疾走与缓行之间的登山过程,向我们呈现了身体经验的流动性。
1.2感性面向——在苦痛与喜乐之间
一提到登山,有人就想到不断地负重走路,是一种苦行。的确,登山者行于山中,除了负重走远,遇到上坡时,肩负着沉重的背包,无止尽似的山路,令人气喘嘘嘘,不只双脚无力,身体感到闷热难耐。若在一条山路坡度很大,即使不用背东西,脚也不听使唤。然而,令人痛苦的还不只是如此,因压力变小在山风的吹拂下感到头痛、耳鸣、饥饿、口渴,冻寒也接踵而来,对路的无穷无尽也感到沮丧,心里面有很多负面的想法。登山的苦与痛常令人难以忍受,然而,在苦痛的背后,时常伴随着的却是单纯的喜悦。终于登顶远眺山峦垒翠的群峰,高呼辛苦是值得的。登山者时而感受路途中的艰辛,时而感受心灵的震撼,时而感受对未知路途的恐惧。情绪流转快速,往往引发心里最深层的悸动,铭刻于心灵深处,终身难忘。苦痛与喜乐之间的流转,在感性面向两端的转换,成就了个人生命的历练。
1.3感知面向——在欲求与需求之间
登山是一种高度运动和高度肢体劳动的过程,登山者对于饮食的需求非常重视,足够的粮食是登山者首要的考虑,但要吃什么?吃多少才算够?吃什么才会饱?则与山下生活的考虑完全不同。登山者在历经长时间或整天的奋战及挣扎,体力已消耗殆尽,进入一种极度饥饿的身体状态,这是在山下食物充裕、唾手可食,是整天处于坐式生活模式中的人在饥渴时,通常脑中会出现想要与需要的拉锯战,脑中欲求的是冰凉的西瓜、冰淇淋、炸鸡、可乐,但身体其实只需要一杯热汤和一碗泡面,即可获得绝大的满足,通常登山者下山之后可能也不会刻意去吃这些东西。在山上生活的所有用具亦极简化,以简单、轻便、多用途为主,个人想要舒适一些,就得多背负一些物品,但在考虑身体负荷时,又会从背包取出某些东西,登山对于饮食及生活上的要求程度被迫减至最低。一方面是身体对于维生需求的增加,但所能获得的物资却相对稀少,一方面是身体极度的劳累疲乏,而令人想起山下的安逸生活,是以在登山的行进间,混杂着强烈的欲求与需求,相较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不论质或量均超出许多。登山者在需求与欲求间,不停地挣扎的体验,更具体是要深入人心,亦更能引发登山者的知性思考,深思生命存在的问题。
1.4人我面向——在他控与主控之间
登山活动过程表面来看是一个主控感十足的活动,自己决定参与某项行程,自己收拾及背负着沉重的装备,依靠自己的双脚行走。但参加过登山团体举办的登山行程者应该知晓,登山的整个行程,都有一定的参与规范存在。参与活动前,要依据行程远近及路线难易,让领队评估自己参与的能力,依规定时间参与行前讲习及说明,依规定时间集合、上车、整装;在行走时,依领队或向导指示而行,有时要配合伙伴的脚程而减缓速度,有时又要依领队的要求跟上队伍,依据领队的指示饮食和休息。即使是自己独自上山,也要考虑其他上山者,做出相对应的行为,如在狭小山径中停下来让路、排队等待使用厕所等。在登山的行进中,登山者不断地忍受体力超荷的煎熬,克服有形及无形的困境,再崎岖不平的路途,终究要依靠自己的双脚踏过。登山者本身在此时主动地进入一种自己体能、毅力和心灵建构的情境中,高度的孤独感、强烈的寂寞感。登山的过程,让登山者摆荡于他控与主控之间,对人我的感受既强烈又具体。
1.5空间面向——在实境与幻境之间
人们生活的空间当透过度量的数字来计算,在运动经验中,落后、超前、拉近、跳远、闪左、躲右等,其与情境的整个交错关系,是活生生的经验,看似无科学上的客观,却是运动真实和空间介入。登山的过程中,登山口起步的一公里与到营地前的一公里,客观计量相同,但对其身体主观而言,却是极为不同的距离,前者感觉瞬间而至,后者却觉远若天边。望天冥想的心境,让心神自由驰骋。此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空间体验,在登山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穿梭在实境与幻境之间,则成了登山者最具体的体验及感受。
1.6时间面向——在流逝与静止之间
登山者对时间的体验,有如空间体验一般,不在年、月、日、时、分、秒的客观时间上,而是植基于主体对内在身体的及对外在环境的信息反应上。当积跬步行在无止境的山路及陡坡时,缓慢的步态在空间距离似无寸进,望不见、行不及的目的地,使得登山者感觉时间是静止的,其实行走的那段时间,在物理时间上已然经过数个小时。而当停留在山颠小径,静静地欣赏着瞬息万变的云彩霞光,时间仿佛飞快地在眼前流逝,然而钟表上的分针才不过移动半格。登山者的过去与当下快速游移,忽而在前,瞬而在后。对登山者而言,真正吸引我一次又一次走进山林荒野的原因,是山中无拘束的岁月与悠闲的感觉。登山者游移在时间的流逝与静止之间,亦时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2登山经验特质考察
2.1登山是亲身的经验
登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亲身体验,也是一种忍受磨难、意志探险的艺术。你无法躺在床上卧游,就能进出实境与幻境的体验;也无法在家中客厅看着电视,而期望有身体的疲累与满腔欣喜的真实体验;更无法透过阅读,而切实体察一杯热汤及一碗白饭的可贵。当从登山口进入森林,路似乎永远都走不完,感觉到背了一整座山,身体压得喘不过气。没有亲身行走,将无法体会山为何会背在身上。而当环视着远端,群峰臣服于周围,一望无际的云海更衬托于群峰之间,感受到君临天下高高在上的得意忘形。未能亲临现场,美景、忘形皆不真实。登山最大的魅力是它带给你强烈的体验,全身上下所有的感官都无比敏锐。你听、你看、你大口呼吸、你全心投入而当下活着,这种状态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最深刻、最具体的表达。登山必需依靠双脚行走,不论你是达官贵人,一旦入山,所体验到的心绪煎熬无法免除。不亲身走入山林之中,就无法体察种种经验内容,亲身履历是登山经验的必备条件。
2.2登山是超越的经验
历险代表着外在地域环境的阻绝和障碍,可能是林道崩坍,可能是路程遥远,可能是天气恶劣。这些有形障碍,随时随地会出现在眼前,在行进的过程中,均需登山者克服和穿越,才有到达到目的地。登山者正体验着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形态。这对登山者而言,代表着在食、衣、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均无法与平时一样,登山者无论在心理、生理、习惯、情感等层面,将面对一堆无形的障碍。在山上发言权力和支配权力,通常是依据山上的生活实力重新进行排序,而非沿袭山下的身份。领队通常是团队中拥有绝对发言及支配权力的人,有权决定团队中的重大事务,因为领队有带谁去的选择权,这点构成了领队权力的来源。其余的队员则各司其职,在登山过程中照顾好自己,做好各自职责内的事,而通常登山经验越丰富,入山适应力越强的人,就越有发言权。因此上山后,自己山下原有身份所带来的优越和困扰,通常都被弃置或忽视了。可以暂时切断原有的关系及脉络所带来的优越和困扰,远离俗世,面对真实的自己,登山因此让人变得更轻灵,而令人有再生之感。
2.3登山是体验自然的经验
登山是一种接触大自然的活动,登山者一旦进入山林,大部分的时间都必须暴露在大自然中,这意味着登山者主要的经验都在山林中发生。在自然环境中,人与自然如此接近,可以真实的看见、听见,甚至触摸到真实的自然。当登山者走在落叶的松林里,林道上铺满了掉落的松针,即使穿着厚重的登山鞋,走起来仍可感觉其地毯般的柔软;而行走于阔叶林中,枯黄的叶子,因登山者的踏踩而沙沙作响,不仅声音清晰可闻,更显得林野中的静谧。而当原本只在书籍和电视画面中出现的动植物或山景,蓦然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此种亲身经历常令人感受到真实的震撼。
2.4登山是生存体察的经验
所谓在自然中生存,是将生活回归到最为原初的需求,生存下去的基础日常生活,就是关注每日的吃、喝、拉、睡,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亦即每日均需自己面对及解决生存问题。登山者入山需徒步负重,这是一种最原始的移动方式,最原初的载物方式。尽管肩、背、腿、腰已超过日常负荷,疼痛难耐。每餐均得自行准备,即使在风雨飘摇中,窝在帐篷里,用嘴咬着手电筒,也要做二菜一汤的晚餐。不煮无法食,会饿肚子,生命透过饿真实地体察。在臭、湿、痛、累、渴、饿的身体状态下,仍需钻进睡袋中,让自己得以休生养息,有足够的体力继续行进。走在峭壁悬崖,攀绳而上时,生命犹如悬于一线,牵引你的只有绳子那端传来绳友生命的脉动,面对攀登的危险,似乎感到死神与你同行,在此感到生命特别真实。登山过程中,登山者在行走、坐卧、吃喝、拉睡间,比参与一般活动都更容易体察生命的实存,每个行为与动作都展现了求生存的意涵,生存不再仅为书中的文字,而是具体且鲜活地在登山者每日的行动中。
2.5登山是孤独孑然的经验
登山活动通常都是团队行进,较少独自行动,表面上似乎与孤独沾不上边,然而,登山的过程中,孤独的状态却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存在,甚少远离。登山活动是依靠参与者双脚,在不断互换中前进,踏过崎岖不平的山径,越过温急的溪水,达到计划中的目的地。不论有多少人同行,不论身边的人是谁,移动双脚的永远是登山者本身。当遇到状况,解决克服的人仍是登山者自己。对登山者自身来说,不论身边有多少队友或伙伴,每一步踩踏都是登山者独自决定。登山者此刻是寂寞的,虽然与友伴同行,但是行进间,则永远是自己走着,因为很多时间都只是你一个人走,你会有一段时间和别人隔离。
2.6登山是身心修炼的经验
在登山的过程中,负重行走让身体不断地受到刺激,不仅让四肢、肩背肌力及肌耐力的负荷力增长,心、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达到强体的功能。登山者更不断地受到各种有形外在环境碍障和无形内在身体常规的挑战,更在感官、感知、感性、人我、时间和空间等经验内容两端快速游走、来回穿梭的激荡。透过登山过程磨练个人的意志,亦提升了生命的强韧度;而超乎寻常环境之刺激,亦促使了心身的极速成长。因为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因为生命不只是灵魂与精神、思考,还包括你的身体。登山者时常非为练身而入山,非为修心而入山,负重行走就自然而然地使登山者身体获得锻炼,心修自然而然地成为登山最殊异的身体经验。
3结论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身与休闲意识的提高,登山活动蓬勃发展,参与人口数也逐年上升,会让人们以为登山参与者对登山活动的直接体验。但登山者以其各种目的而入山,赞许者以其各种功能而鼓吹,并不必然使身历其境的登山者,直接的身体经验与扩张的参与人数一同成长。登山经验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必需是你的亲身参与,依靠双脚行动;它让你能脱离日常生活而超常,克服环境而越障;它让你置身林野,贴近自然,体验自然,同时可以透过感官与其对话;它使你在单纯步行间获得生存体验,强烈感受孤独。登山者在疾动与缓静、苦痛与喜乐、欲求与需求、他控与主控、实境与幻境、流逝与静止之间穿梭,让登山者体受到生命的实存。
一般人认为登山是必须走到山顶才算完成整个活动。然而,登山不应该只是踏上山顶才是唯一目标,在行走过程中所接触的东西,是可以开启个人不同体验。在登山过程中,可以透过感官与周遭林野环境,获得听、看、闻、摸等与自然接触的直接经验;可以与自然对话,感受当下的自己,体会天地的浩瀚,与人的渺小。思考登山身体经验问题的原点,应该摒除各项身体活动目的论与功能论的表层,直接深入身体经验本身。要有超乎寻常的身体体验,必须转而依赖实践去亲身体验和找寻答案。换言之,爬山足以令人体验到更深遂的个性,也从而使人们得以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真谛所在。以期望登山者能纯粹的将生命力投入登山活动,并从活动中开创登山的意义,而不再只为了外在目的而爬山,而将登山回归到生命意义的体验与创造。
参考文献
[1]陈圣争.浅析唐代文人登山活动盛况下的文人心态及其社会影响——以“登山”诗歌为例[J].体育与科学,2013(4).
[2]袁宏.登山文化源流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5).
[3]吴琼,孔令军.基于登山户外运动事故的探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6).
[4]何元春,陈媛媛.从“探险”到“休闲”——对日据时期台湾登山活动开展的价值认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5).
[5]汤澍,汤淏,陈玲玲.深度休闲、游憩专门化与地方依恋的关系研究——以紫金山登山游憩者为例[J].生态经济,2014(12).
[6]易锋,陈康.城市社区“10min体育健身圈”的构建——以苏南地区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5).
[7]相银芝,汪康乐,倪玉馨.利用湿地公园优势开发体育健身特色运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3).
[8]霞飞.勇攀高峰:贺龙与新中国登山运动[J].党史博览,2011(9).
Study on the Leisure Experience of Mountain Climbing
CHEN Xiang-kui1,YANG Tao2
(1.Shandong Fourth Middle School of Juxian, Juxian 276500, China;2.Teaching Department of Sports, Rizhao Colleg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In thinking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untain climbing, we should get rid of any teleology or functionalism of any physical activities, and go deep down into the physical experience itself. The leisure experience of mountain climbing includes sense existence between quick movement and slow quietness, the sensibility existence between pain and joy, the perception between desire and demand, the others-myself existence between other control and own control, and the space existence between reality and illusion. In the experience trait, it shows the properties of self experiencing, supernormal obstacle surmounting and experiencing nature. Lastly, climbers are suggested to focus on their private experience, and they are enlightened to hav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experience through mountain climbing.
Key words:mountain climbing experience; physical experience; experience content; experience trait
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2-0042-04
作者简介:陈祥奎(1981-),男,山东五莲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