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的思考

2016-02-10 11:29郑传贵胡月星
中国领导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意义县委书记

郑传贵 胡月星



加强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的思考

郑传贵 胡月星

[摘要]胜任力是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养、领导绩效、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委书记作为领导干部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对县委书记胜任力进行深入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政策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县委书记;胜任能力;研究意义

一、县委书记的胜任力概念

胜任力是一种把特定岗位人员素质分类具体化、能力指标多样化的现代人才选拔标准。其概念最早是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美国哈佛大学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elland)教授提出。①他认为胜任力(态度、认知、个人特质等)是一个人有卓越绩效背后的真正原因。继后国外出现了大量关于胜任力的研究成果和实证经验,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等领域,取得了很好效果。2000年我国王重鸣教授在国内首次使用胜任力概念,开创了国内胜任力研究先河。②随后国内出现了不少研究胜任力的代表性学者如时勘、胡月星、陈民科、仲理峰等,对胜任力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状态,新学者、新视角、新方法和新观点不断呈现,研究群体也逐步从企业拓展到军事、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的管理者或从业者。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关注和研究党政领导干部胜任力,研究总体状况是:研究者少、研究成果少、实际应用更少。随着党中央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颁布实施以来,加之全国性反腐败运动的开展,用人腐败被认为是最大的腐败,其后果令人胆怯。如何科学地识人、用人,特别是县委书记群体被认为是腐败的高危人群,其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等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国内外领导科学理论、胜任力研究成果及中国当前实际,笔者认为县委书记的胜任力是指:在特定时期符合县委书记角色岗位职责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要求,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应具备的系列素质、知识、资历、能力等要素总和。主要包括静态的胜任资历和动态的胜任能力,具体内容有:心理特征、道德素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

二、当前加强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的意义

领导干部执政的胜任力是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县级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本单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县级区划共有2861个,这2861个县(区、市)委书记是县区一级执政团队的带头人,是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是地方党和国家形象具体代表人,也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后备来源,更是地方发展兴衰的主导力量。近年来县委书记陷入贪污腐败的高危人群,其影响之深危害之大非同于其他贪腐干部,如何科学界定、识别、评价、提升县委书记胜任力已成为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③当前,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县委书记,既是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一是为县委书记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对县委书记的胜任力研究,能够实现领导干部的心理特征、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知识技能、行为动机、自我认知、能力水平与县委书记岗位、角色的匹配性。在充分分析县委书记岗位对胜任力的具体要求基础上,确定科学客观、合理、公正的选拔标准,将选拔标准标准化和量化,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提高县委书记选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从而大幅提高县委书记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和干部选拔的公信力。

二是为县委书记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对县委书记的胜任力研究,明确列举能够体现县委书记能力的工作内容、标准和方法,特别是当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党的建设等方面政策的理解、执行、创新,提高县委书记政绩考核的针对性、及时性、反馈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考评结果的客观、具体、合理、公平、公正。

三是为县委书记培训提供科学依据。对县委书记的胜任力研究,明确了选拔县委书记人选的基本条件、能力和政绩评价的内容、标准、方式,根据考评情况反映出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提高县委书记的工作能力,增强对未来环境的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四是为县委书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县委书记的胜任力研究,明确了政绩考评的规范性、培训提升的精准性,更好地加强对县委书记的监督管理,为县委书记的人员选拔、工作奖惩、职级提拔、岗位交流、能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县委书记队伍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我国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加强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的基本要求

一是具有本土性。胜任力在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被运用到政府、企业、军队等部门的人才选拔、绩效考核等方面。在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过程中要防止生搬硬套、囫囵吞枣,在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运用、研究视角等方面要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等重要原则,从中国的国情、党情、县情研究当前县委书记的胜任力。

二是具有多维性。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以心理学、管理学较多。县委书记是生物人、社会人、政治人的统一体,是国家治理的地方领头者、执行者。国家治理政策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生态、党的建设等多方面,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多维视角、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研究不同时期对县委书记胜任力的综合要求及标准。

三是具有动态性。2013年年底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和2014年出台的党政干部考核条例,导向十分明确,不再单纯以GDP增长为决定性指标选拔干部。新常态背景下,对县委书记的职责提出新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地研究县委书记的胜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所以,要从“四个方面”角度动态性研究县委书记的胜任力。

四、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内容、方法与目的

当前随着国家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县委书记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胜任资历。主要从心理特征、道德素质、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社会认知等方面来研究分析;二是胜任能力。主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研究分析县委书记的胜任力。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目的方面,主要是研究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县委书记胜任力的指标体系,以便运用到县委书记的选拔、考核、奖惩、培训等方面。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的维度以及部分胜任力要素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的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干部任职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关于县委书记胜任力研究内容、方法、目的会根据发展阶段、任务需要、干部自身情况不断地更新。

[注释]

①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1973;

②王重鸣.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③习近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人民日报,2015年1月13日。

(本文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博士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冬叶

猜你喜欢
研究意义县委书记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陈行甲 从县委书记到公益名人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TiO2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及其研究意义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