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16-02-10 10:00于秋叶
知与行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政治

于秋叶

(东北农业大学 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社会热点论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于秋叶

(东北农业大学 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3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革,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开放性、互动性与平等性的新特征;同时,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新的困境:大学生信息鉴别力不足,过度依赖新媒体及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显得僵化、滞后。面对诸多困境,可以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网络文明追求、营造网络平台文化的良好氛围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途径,使此问题加以解决。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得其养成对网络道德自觉遵守、自觉践行的习惯,帮助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掌握主动权,从过去“我教你”“我管你”“我主导”向现在“我们一起”“我们协商”的互动模式转型,不断地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丰富和改进教辅产品的内容与形式,双方合力以增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互联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出路

李克强总理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支持学校通过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等方式,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加大开展学生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共享的力度并扩大开放课程的规模,这拉开了‘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序幕。”[1]2高校学生作为网民中最具活跃性和个性的群体,“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这给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和传统理念都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正确、合适且充分地适应和利用“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也是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者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特点

“互联网+”的概念在学界中众说纷纭,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对“互联网+”的解释为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的重组,需要互联网的创新效益,也需要现代经济社会内核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实体经济生产力,便可以促进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1]1。以此衍生出传统生活百货与“互联网+”的产物,如淘宝、京东、唯品会等;衍生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产物,如支付宝、聊天软件转账等;衍生出传统餐饮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如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一)开放性

现今,“互联网+”已不再受限于国家、民族、地域等方面的障碍,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建立一座桥梁,同时,也加速了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共享与融合。如新兴的MOOCs课程备受青睐,学生可以随意选择并免费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也可通过专门网站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抑或是观看相关课程视频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教师、校园、社会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其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开放性,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社会动态并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在微信、微博、QQ等聊天软件的出现后,信息的交流十分便捷,缩短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与空间上的距离。通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合成。

(二)互动性

在“互联网+”时代,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多的是注重综合多种媒体技术,利用网络语言的诙谐性及其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与广泛性,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双向互动,使学生积极参加到网络思想教育中来,促进整个教育系统产生最大互动力,提升教育的时效性。例如,学生可以借助门户网站、贴吧、BBS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平台进行自由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为新思想的形成提供诸多可能。正如马克思曾针对理论思想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互联网+”不仅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为新时期的思想教育者提出了挑战。

(三)平等性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的特点,学生不会因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生活观念等差异而受到差别待遇,个体与个体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个性的需要,不再是一味地强调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不断实现价值,提升能力和超越自我的信心。以平等的对话模式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得到大众的理解和认同又不失民主性与亲和力,缩小传统意义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流难的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有效地沟通,有助于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思政工作者的工作信心。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平等、互动的特点,这就为大学生提供一定自由去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推进提供了莫大良机与动力,但也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新的困境,即对信息鉴别力不足、传统教育模式僵化、大学生对新媒体过度依赖之困境。

(一)对信息辨别力不足

在“互联网+”时代里,各种网络信息无声无息走进现代大学生的生活,铺天盖地、真假难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互联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还充斥着大量暴力、淫秽、迷信等不良信息。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思想还未完全成熟,对互联网上的信息鉴别力不足,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往往沉迷于网络技术营造的感官快感,很易导致其盲目跟从、缺失正确信仰、道德意识弱化、价值观扭曲、迷失自我,为社会所弃。大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时,经常隐蔽化、个体化地提取信息,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难度。特别是一些网络灰色思想文化和暗流思潮以及一些非主流价值观念,包括一些带有政治诉求和战略意图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因而,对信息的鉴别力不足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新媒体过度依赖

“2015年1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显示:我国网民中60.2%的具有大专学历的网民对互联网有依赖性,63.9%的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对互联网有依赖性。”[3]这说明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日益增强,致使大量“低头族”和“网虫”的出现,学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打互联网游戏、看小说、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淘宝上等,这对大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利用新媒体阅读海量的信息及文章还会造成学生阅读的碎片化和浅层化。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指导学生理性使用新媒体,如何合理分配上网时间和学习时间,是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困境。

(三)传统教育模式僵化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资源主要分布在课堂、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场所,导致教育资源的局限性较大,只能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我们即便身处“互联网+”时代,一些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也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当下,大学生的课程仍然是按照学校安排的固定课表到固定教室去上课,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的学习只能依赖课堂和课本,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的威严性导致了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敢与教师进行深度沟通,即使是在互联网上。例如,教师在QQ、微博、微信等软件上与学生虽然是好友关系,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在发表状态时将教师屏蔽,这就使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效性,具有滞后性。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有固定的课表和上课时间,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打破僵化的传统教育模式,这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路

“互联网+”作为一种生产力发展的新常态,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结合的新路径,即通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营造网络平台文化的良好氛围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来化解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当前,高校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网络素养,但是在面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爆炸的局面时,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仍需提升。首先,应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纳入到课程中,或请有关专家开展有关理性、合法使用网络的讲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对于一些网络上的信息,不盲从也不围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班会、座谈会等广泛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自觉建立起思想防线,传递网络正能量;再次,高校应大力开展网络伦理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观看视频或征文活动等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地对自己需要收听、阅读、观看的内容做出合理选择和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最后,在学术不端的问题上,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其思想素质,实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实效性。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也是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的迫切需要。

(二)营造网络平台文化氛围

打造积极健康的文化内核,营造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文化氛围,是解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首先,高校应当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并提高其在学生中的关注度,同时建立独立的手机网站、开发校园app应用客户端,进而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次,应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规范和管理条例,以全新的非线性的互联网思维为指导思想,以科学的制度有效监管学生的上网情况并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严肃网络法纪,使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上网习惯和网络道德观;再次,对网络上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增加网络平台的文化内容,清除网上垃圾,为学生提供绿色网络平台。在敏感时期,要安排专门人员,如党员、学生干部等,依据其思想特点,以便撰写出思想积极、具有正能量、阳光向上的贴文,尽可能地降低由网络热点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学习者思想特点、生活环境的清朗网络文化,以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最后,要加强对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应有专门的后台维护人员,设置几名客服,以便解答在线用户的问题,同时,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应有专门审核小组进行二次核查,确保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网络教育的预期效果,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性结合,使其自觉强化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从教育视角理解“互联网+”,“这次的‘网络热’不仅仅是教育形式的更新,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对传统教育教学的一次挑战、对传统组织模式的冲击,由此就不免给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4]。在“互联网+”时代,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线上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电子论坛、微信群、QQ群等发布校内通知或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宣传和沟通,把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在其思想中形成新的知识构架和理论体系,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修养和先进的学习理念,使其虽然身处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仍然能够学会灵活鉴别事物,掌握自主选择能力,能够自主自觉抵制各类异元意识形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热点充分与学生周围的人和事紧密联系起来,使其更具信服力,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再次,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地认识到新型意识形态的平台搭建,以更高效地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特点,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实时实地进行深入沟通,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过去“我教你”“我管你”“我主导”向现在“我们一起”“我们协商”的互动模式转型,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综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类门户网站及网络社交软件的出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它使学习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时时为学习之时间,处处为学习之处所,这样就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群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但是互联网学习使学习者得以获得来源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者需要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进而评估、分析,这就是对学习者产生一种鉴别能力的要求。因此,在面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困境时,我们不仅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使其形成网络自律意识和理性判断力,营造良好的网络平台文化氛围,形成具有正能量的舆论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不断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还要丰富、改进教辅产品的内容与形式,探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以期形成合力,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防微杜渐”,以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1]新华社.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07-05)[2015-07-06].http://cpc.people.com.cn/n/2015/0705/c64387-27255409.html.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9.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吿[R].2015,(1).

[4]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责任编辑:徐雪野李彬琳〕

2016-08-14

于秋叶(1989-),女,黑龙江密山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1000-8284(2016)10-0113-04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