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组织模式,走进新兴青年群体

2016-02-10 04:42团北京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北京市委北漂共青团

文 | 团北京市委

改变组织模式,走进新兴青年群体

文 | 团北京市委

基于调查大数据积累研究基础

在巨大的流动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北京的青年群体结构复杂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各种传统和新兴领域青年群体几乎一应俱全。团北京市委通过开展“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北京青年城市流动性调查”,从分群体和流动性两个维度,努力研究新兴青年群体基本状况和工作方法。首先,我们把北京约2100万常住人口中约990万青少年,按就学和就业情况分为11类。

与此同时,团北京市委还按照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及各种新兴群体,专题对在京的外来流动青年、流动人口二代、在京创业青年、新闻出版行业从业青年、网络从业青年、“北漂”文艺青年、青年志愿者、残疾青年、城乡贫困家庭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外国在京青年这11类新兴及特征青年群体进行分类调研。对上述的22个青年群体,我们按照全市青年数量1%抽样,根据人口地域分布抽样,完成问卷10.8万份,很多原来团北京市委并不了解的新兴青年群体被找到,并逐一研究其群体总量、分布、最突出的群体特征、诉求及基本工作方法。

努力研究新兴青年群体基本情况

整体来看,新兴青年群体共有特征是:一是党员比例相对偏低,对各个青年群体党员比例对比,“北漂”艺术青年(9.2%)、非公企业青年(9.5%)、创业青年(16.7%)、农村青年(19.0%)中党员比例最低。二是聚集度高,如“北漂艺术”青年中,62%集中在北京的通州宋庄、朝阳798、怀柔中影基地等区域。三是组织覆盖相对薄弱,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多,大多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面临一定生活压力,思想辨识能力有待关注,但分群体特征各不相同。

非公经济从业青年。北京的非公经济经营实体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0%以上,从业人员超过800万,在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从业人员占比均已超过九成,在首都经济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漂”艺术青年。“北漂”艺术青年约9万人,其中,从事音乐行业的约有2.2万人、舞蹈1万人、美术2.8万人、戏剧1万人、影视1.4万人,约占全市流动青年的2%。作为北京最大艺术聚集区之一的通州宋庄,生活着近1万名美术工作者,其中青年约7000人。

其它新兴青年群体。北京还有中介组织从业、留学归国、新媒体从业等其它青年群体。从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看,北京的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群体数量大且成长快速。以律师为例,截止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律师24390人,律师事务所1926家,分别比2011年底增长了10.4%和19.7%。

把共青团改造成基于职业、居住、社会交往的青年组织

共青团是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的青年政治组织。一个青年,生活在北京,一天24小时,总可以按三个维度切分:工作学习,居家生活,与同学、同乡、共同爱好者一起聚会交往。在整体布局上,我们努力适应青年群体发展变化,沿着“职业+地域+兴趣组织”这三个维度,构建组织和延伸工作手臂。按分青年群体,我们根据调研成果,针对上述22类不同的青年群体数量、分布及特征,分别探索、总结归纳出10种左右,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工作方法,不求多,但求实。

基于职业、学习的战线组织。“战线”,是共青团的传统语言,是指我们通过一组工作方法对某一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开展工作的组织方式。一个青年的主业,不是处于学习阶段,就是出于就业阶段,他的主业单位对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改造机关、国企、大学等传统战线的工作方法,提升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特别关注新兴群体的诞生,如非公、社会组织、网络从业青年等以及很多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群体,如流动青年、农民工二代等等,找到他们的存在,建立适当的组织联系,开展团组织与这些青年群体的交流团结工作。

基于居住、生活的地域组织。随着单位约束减弱、社会流动加大、新兴职业涌现、个体散在增多,造成仅靠传统的以单位为核心的“条的组织”难以适应对当今青年联系的客观要求。共青团要努力发展基于青年居住地的、以生活服务和地域性交往为手段的新型青年组织,形成共青团的外围组织。北京共青团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逐步建立了502家“社区青年汇”。2013年开始,北京共青团推动在北京市青年居住的密集地区推出登载社区新闻和生活服务的“北青社区报”,目前已有100万份发行量,建立了120余家深入小区面向青年提供生活服务的“北青社区驿站”。2015年北京共青团推出“北青社区APP”,依据地域建立联系青年的新媒体渠道。随着“青年汇+社区报+驿站+APP”的地域性联系服务体系的完善,北京共青团将重新掌握一张基于居住生活的地域性青年组织网络,并在这一新组织网络中努力开展青年的交流、团结和组织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年社会交往组织。互联网催生青年社会结构的变化,当移动互联迅速融入时尚生活后,青年的交往方式得到了无边际的放大,使原本主要限制在单位中、居住区里的人际交往开展到久不见面、远隔千里、甚至从不相识但有共同特质的青年群体中。这种变化使原来并不很突出的社会交往关系,在当今的时代具有了比单位、地域组织更强有力的组织动员力。这种具有共同的群体特质、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历史联系的青年人,由于青年所具有的喜爱交往,渴望寻求情感寄托和归宿的特质,而在青年中显得尤为突出。共青团要以适当的组织或联系方式,渗入、联系和引导这些青年交往组织,因为在互联网为生活底色的今天,这是无法忽视和回避的重要渠道。北京共青团2012年以来联系着8000余家青年社会组织,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共同兴趣爱好为特征的青年兴趣组织,他们或自发或在团组织的支持下开展数万场自组织活动。

猜你喜欢
北京市委北漂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何维出席农工党北京市委会成立70 周年纪念大会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I LOVE SPIDER—MAN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北漂
“卖菜叔”出书:北漂路上我和儿子一起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