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庆琛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上海 201206)
上海研发外包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尚庆琛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上海201206)
摘要:以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具备知识性、价值性、创新性的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成为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通过分析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融合发展在保持技术领先、接轨国际市场、应对成本上涨、保护城市生态等方面的必要性,以及在技术、人才、企业、配套设施、金融支持、国际渠道方面的可行性,进而针对当前发展状况提出“新常态”下实施长江经济带板块联动发展、构筑释放改革红利的研发外包平台、建设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对接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融合发展思路。
关键词:研发外包;创新;融合
1引言
研发服务外包是将企业外部有探索性、前沿的研发活动整合到内部的开放式创新行为[1],是新型服务贸易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含量高、价值增值大、创新效应强等特点[2-4],是代表生产力和产业分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产品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属于跨国公司总部服务功能的研发服务外包趋势正在增强,通过细分合作的开放式创新实践也越来越普遍。根据Battelle和R&D杂志的联合调查统计,研发外包已经涉及ICT、生物医药(CRO)、航空与国防安全(ADS)、化学和新材料、能源等产业领域,2014年在这五大领域的全球研发规模将达到5213亿美元[5]。
近年来,以技术渗透融合、同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兼并融合、跨界合作融合、地区转移融合以及海内外业务协调融合为代表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研发外包企业的青睐,正逐渐成为产业的显著发展特色和趋势。上海作为中国的典型中心城市,既面临着来自土地、环境、商务成本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具备了人才、国际渠道、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以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上海等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
2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1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时至今日,研发创新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新技术的应用速度,因此渗透融合新技术发展是研发外包企业自发的内在动力。一方面,技术的革新提供了不断更新进步的研究开发手段;另一方面,新技术本身就是研发创新的引擎和领域,如近年来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产生的云端应用软件、海量数据处理、移动端的客户应用等一系列软件研发业务。上海历来是中国技术创新、研发攻坚的重要阵地,尤其在医药研发、信息技术研发领域一直保持国家领先水平,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应做到:①要把新技术渗透融合到研发服务外包的发展之中,在承接业务中采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拓展新技术所带来的新兴研发外包业务领域;②要通过融合发展的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新技术投资的风险,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例如:科文斯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与国际知名制药企业赛诺菲(Sanofi)建立联盟,共同分担新药研发时间长、投入大的风险。
2.2接轨国际市场的要求,符合国际化城市定位
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是对外经济贸易的桥头堡。立足世界科技发展的角度,技术更新更加广泛和快捷,一些国内还在学习的新技术换代,海外发包企业可能已经在自己的流程环节实施应用。上海的研发外包企业很大部分直接服务海外市场和客户,或是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或研发技术中心,为了承接海外研发外包业务、对接发包方的技术流程、满足发包企业要求,研发服务外包企业必须加快新技术的渗透融合,注意与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保持衔接和同步。
通过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等融合发展方式,能够满足海外交付和服务的实地需要,规避海外运营风险。例如: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一系列频繁的新设、收购、兼并、合资,先后在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尼成立分公司或进行合作,目前已在境外12个城市、境内18个城市有业务运营,快速在全球构建起了在岸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满足客户对全球范围无缝交付和技术支持的需求,同时更以本地公司的形式规避了各国在会计制度、法律制度方面差异的转换协调,避免了因外币汇兑带来的损失。
2.3应对成本上涨的趋势,实现产业升级发展
上海是中国商务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土地价格、写字楼租金、人员薪资、物业费等都在全国各城市前列[6]。在中心城市地位不变、优质资源继续保持的条件下,上海的成本水平还将继续维持在全国较高水平,这就要求上海研发外包企业适应高成本的要求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业务领域和模式,而不是跟其他城市拼人头、拼成本。采取融合发展的模式,是提升业务能力、加快实现产业升级的一条捷径。
(1)技术与研发外包业务的渗透融合,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价值。包括:①提高自动化程度、节省人力;②增加研发外包业务的价值,如在商业客户的软件研发中融入大数据技术,通过分析客户购买偏好、推送需求获得额外增值的利润分成;③增加新业务线或盈利点,如浪潮、信亚达等一批企业开发云端应用软件研发、云端文件服务、云端搜索引擎开发等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新业务线。
(2)通过融合发展达到资源互补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例如: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与客户紧密合作成立了离岸研发中心,充分发挥了各自国内外研发资源力量和优势。泰格医药跨国并购CRO企业方达医药,从而快速进入了技术门槛较高的生物分析、CMC医药产品研发、临床前研究等业务领域。
(3)通过融合发展扩大规模,实现承接能力的提升。例如:成都维纳软件有限公司联合音泰思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四凯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东软集团(成都)有限公司,提升承接能力,共同承接了总额20亿日元、为期3年的ITO订单,打通和缩短了产业链,并通过品牌大企业带动本地研发外包企业与海外发包客户的对接合作[7]。
(4)通过融合发展实现跨界突破,使产业快速进入新的领域、形成新的发展亮点。例如: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互联网流量入口网站2345公司,使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快速实现突破,成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资讯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博彦科技有限公司先后通过收购Extend Logic、上海泓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向移动领域和金融大数据领域的快速进军。
(5)通过跨地区的融合发展,完善优化上海研发服务外包的产业链配套。例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服务供应商AppTec,使得服务链延伸至大分子和医疗器械领域,与阿斯利康公司以及保瑞医药成立合资公司,增强在生物药研发以及临床服务方面的能力,同时还通过收购一些专业程度高、小而精的CRO来快速获取市场、技术和团队,逐步配套完善了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医药研发外包“一站式”服务能力。
(6)通过跨地域的人才资源利用,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目前上海市常住人口已突破2400万,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特大城市之一[8],由此带来的交通、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挑战城市负载的极限,显然新一轮城市发展再依靠人才的地理汇聚已不太现实。研发外包跨地区的融合发展,能够突破地理限制,使更广泛的优质创新人才为上海所用。例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在天津、苏州、无锡、武汉投建各类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吸收当地优秀研发人才。
2.4立足城市的生态目标,优化产能结构布局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及能效指南(2014版)》等的出台,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步伐加快,上海在土地开发限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相对一些城市更高。在此情况下,对于需要保证业务链条完整性或者处于升级过程中的上海研发外包企业而言,采取融合发展战略,结合其他地区合理布局产能,既能满足企业的现实业务需求,也是上海研发外包产业实现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路径。
例如:上海浦东软件园市内总建筑面积仅77.5万平方米,随着浦东开发日益成熟、可建设园区土地面积日益紧张,2009年园区在苏州市开发建立了昆山分园,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已吸引超过48家企业入驻,延伸了上海研发外包企业的服务功能,形成了两地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上海新致软件有限公司除总部在上海之外,按照区域客户需求、人力资源特点和商务成本等分别布局功能结构,在北京、杭州昆山、深圳、大连、西安、成都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分支机构。在跨地区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其他地区的研发外包企业也因上海的人才、渠道优势而逐渐把高端业务转移或设立到上海,从而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优化。例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的多地区布点中,就采取“高端业务以上海及周边为主、技术要求低的业务放其他地区”。
2.5发挥行业的领先优势,拓展产业市场范围
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程度和竞争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优秀企业较为集中。本地市场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饱和度过高,并降低增长速度、减少领域机会,与其他地区融合发展能够避免本地市场过度竞争,分享其他区域新兴领域快速成长性。例如:上海浦东软件园、漕河泾经济开发区等主动在其他地区设立合作项目,使园区内企业可以通过组团优势在其他地区转移或新设,开拓地区市场、获取高成长速度的收益。上海博彦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购美国大展集团旗下6家子公司,将原先仅局限于日本的市场范围拓展到欧美外包市场,形成“对欧美外包+对日本外包+国内外包”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2.6平衡在岸离岸业务发展,吸收国内市场高成长性
随着国内外包意识的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进步和市场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在岸研发外包业务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离岸业务,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产业运作经验,离岸和在岸研发外包各有特点:①海外市场受全球整体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订单存在不稳定性;②由于国内外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海外市场开拓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③国内研发外包业务的增长速度较快,但市场还不成熟,存在信用风险、结算周期过长等问题。
一方面,在岸业务的高成长性是促进上海研发服务外包和新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是上海融入全国新一轮经济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板块,同时也可以弥补海外市场波动和差异性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的互补性可以缓解业务波动性问题,并吸收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市场增长的高效益。例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布局离在岸业务、多地区布点,使企业收入模式由原来的“100%离岸外包”发展为目前“在岸25%+离岸75%”,而且在岸业务随国内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在继续增加。
3上海研发服务外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3.1实力扎实的研发外包企业提供了融合发展的基础能力要件
上海的研发外包企业以跨国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大型高科技企业为主,虽然在创新的市场灵活性和应变力方面不如民营中小企业,但通常都具有扎实的基础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累积和稳定的市场客户群、国际化先进的综合运营和规范管理能力,无论在研发技术水平、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还是市场口碑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据统计,2013年上海R&D经费支出737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4%,全年发明专利申请39157件,授权10644件[9]。可见,上海企业历来重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对国际领先专业技术的掌握,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一直居于中国各城市前列,从而为新技术在研发外包业务中的渗透融合应用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性要件。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扎实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尤其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行业市场开拓方面所具有的引领推动能力以及良好的行业信誉和知名度,使上海研发外包企业能够获得行业市场较高的号召力和认可度,从而为联合同行研发外包企业进行融合发展提供了信任基础。特别是对于行业领先技术的掌握,使得上海研发外包企业在融合发展中有能力帮助同行业企业更快实现技术更新升级。上海研发外包企业雄厚的规模实力能够为收购兼并等融合发展方式提供实现的基础资源条件,同时先进规范的管理能力也为解决技术与业务融合以及不同企业融合后出现的规程对接、流程对接、管理对接等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能力条件。
3.2高质量人才资源提供了融合发展的关键资源要件
技术开发的外包业务融合应用需要兼具技术能力和行业知识的复合人才,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需要兼具不同行业经验和领域知识的高素质人才,离岸在岸业务的协调融合发展更需要熟悉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高端人才,因此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研发外包企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资源要素。目前,上海拥有10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00多所科研机构、10万科研人员,是全国科研人才和机构集中的城市之一。同时,上海吸引人才的独特氛围和魅力,使各地高校毕业生、行业精英、商务人才、海外留学生和外籍高管等都对上海有很高城市认同感,上海成为人才流向意愿最强烈的城市之一。以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的城市战略正在构筑活跃的技术交流和创新氛围,为研发创新人员的集聚交流、碰撞融合发展创造优越的软环境。丰富的高质量人才储备、供给和人力资源市场化自由流动的制度环境,为上海研发外包企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关键的人力资源要素条件。
3.3产业链核心地位提供了上下游企业融合的核心价值要件
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上海在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逐步累积形成了产业体系齐全、发展水平领先的国民经济格局,确立了在区域性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与周边地区构建了产业梯次分工的布局形态。尤其是在长三角地区,钢铁、纺织、电子信息等很多产业领域都形成了以上海为竞争力内核、周边地区产业配套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使上海企业在产业中有较高的话语权、威信度,周边地区也对借助上海优势经济地位、相机发展自身环节、形成协同发展态势的融合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共识和意愿。同样,在研发外包领域,上海研发外包企业相对其他地区具有创造价值高、核心竞争力突出等特点,在产业链体系、供应链体系中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议价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从而为其利用在垂直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达成融合发展的价值分配机制和组织形式创造了有力的核心价值要件。
3.4便捷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国际平台渠道提供了融合发展的沟通环境要件
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模式一般要求高质量的沟通条件和渠道,尤其对于异地之间、国内外之间的融合发展更是如此。第一,上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和国际化都市,拥有优越的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条件。例如: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枢纽港之一,可抵达全国14个省市的660个地方;机场航线覆盖90余个国际(地区)城市、62个国内城市;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为上海研发外包企业积极向外拓展、加强合作、实现融合发展,在交通、通信等设施和供给能力方面提供有力的基础环境保障。第二,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国际地位和知名度方面都名列前茅,在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建设中创建了广泛的海外渠道资源和极高的国际信誉,为国内外研发服务外包企业以及在岸离岸研发外包业务的融合发展奠定了优越的沟通合作基础。据统计,上海已与世界上53个国家的75个市、区等结成友好城市或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在上海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已达62个。同时,人员普遍优秀的外语素质和水平、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规范性、开放融合的文化氛围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平台效应,都为上海研发外包企业向海外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软沟通环境。
3.5强大的金融体系平台提供了融合发展的资本支持要件
无论是引进开发新技术,还是跨领域投资、收购兼并、股权战略合作、海外投资等以资本运作为主的融合发展方式,研发外包企业的融合发展都离不开资金融通方面的支持,而一个城市所能提供支持的力度无疑跟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上海以国际金融中心为城市目标定位,作为全国金融中心几乎囊括了全中国所有的金融市场要素。尤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运行以来,包括黄金交易国际版、外币直接交易、利率互换集中清算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的出台实施,使上海作为金融市场平台的容量进一步扩大、品种进一步丰富、功能进一步深化、体系进一步完备。根据“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等相关指标的排名,2014年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排名已上升至第五位,从而为研发外包企业以资本运作形式融合发展尤其海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金融资本支持条件。
4上海研发服务外包发展现状
4.1研发外包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突出
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统计口径,除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服务外包主要以知识流程外包(KPO)的业务统计板块为主。2011—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KPO业务规模不断扩大,KPO离岸合同执行金额由2011年的7.6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11.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14.5%,在离岸外包总执行额中的比重持续保持在20%左右。其中,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外包发展突出,2014年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近7亿美元,约占KPO合同执行总额的60.5%。除此之外,软件研发和集成电路设计也是研发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上海软件研发与开发外包、集成电路设计外包的离岸合同金额分别达到9.6亿美元和9.8亿美元,研发服务外包总额约占离岸外包合同总执行额的51.4%。
4.2以专业园区承载为主,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分布集中
上海已形成了浦东新区、长宁区、闸北区、黄浦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5家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及12家服务外包专业园区,2014年5家服务外包示范区约集中了全市83.3%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大部分研发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浦东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园、天地软件园、长宁多媒体软件园、863信息安全产业基地、财大科技园、张江生物医药园区、南汇生物医学园区、金桥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专业园区、嘉定汽车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等专业园区内。其中,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成为上海研发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了HP、IBM、微软、EMC、INFOSYS、WIPRO和SAP等国际知名IT企业软件研发中心,以及辉瑞、诺华、罗氏、默沙东、赛诺菲、阿斯利康等全球医药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和药名康德、尚华医药、润东-科诺华和科文斯等CRO企业。
4.3新一轮IT技术创新与研发外包的融合发展未有效体现
伴随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兴起,以移动社交、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新一轮研发外包的核心和驱动力。在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技术手段、业务内容和商务模式的精细化、分散化创新下,上海在新一轮以IT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发展中未能取得如传统大工业的领先定位。例如:落户杭州的阿里巴巴将互联网C2C平台与金融结合,开创了互联网金融的新金融服务模式及一系列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产品研发;深圳的供应链外包企业将供应链上的信息数据技术与小额抵押贷款模式相融合,提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并迅速带动广泛的金融大数据分析研发应用;而提出构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在IT新技术创新与研发外包业务的融合发展方面建树尚不多。
4.4研发服务外包企业的区域梯度转移布局加快
在人力成本、商务成本持续上涨的趋势下,为寻求市场、人才资源与成本价格之间的平衡,上海的研发服务外包企业正在加快向二、三线城市的梯次转移和多区域布局。例如:软件研发企业把前期的方案设计、系统架构开发等高端业务布局在上海,而逐渐把模块设计、代码开发等布局到周边及人才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城市;生物技术和医药研发企业把毒理、病理分析和分子分析等放在上海,而把部分实验测试、药剂试制的业务环节转移到二、三线城市。研发服务外包企业的内部产业链条和业务分工,使其呈现高、中、低端业务在不同地域间梯次布局的形态,也促使企业组织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融合经营管理和市场发展,推动上海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5上海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策略
伴随“互联网+”战略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加速,在研发服务外包的新一轮发展中,上海应当利用自身优势条件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产业链条协同、技术创新渗透以及国际资源协调的融合发展策略,构建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平台。
5.1立足区域联动的融合发展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构建整合,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企业上下游所构成的供应链、生态圈的整体竞争,而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周边区域构成的整体经济配套能力和区域板块形成的联合竞争力,即城市群的竞争力。只有区域内各城市在产业链条中密切吻合、无缝配套、协同发挥,才能形成最优的板块竞争能力。
研发服务外包立足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服务于产业链下游,同时也必须以产业链下游的扎实配套和实施能力为基础,因而更需要区域板块中的各城市差异定位、联动发展。上海研发服务外包的发展首先应当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着眼,立足于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的板块整体性,积极推动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增强区域联通性,协调各城市以自身禀赋为驱动错位发展,以先进的研发外包水平和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区域板块内各层次的融合发展,以精确定位和一体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战略形成集群效应。
5.2构筑研发外包平台的融合发展
上海虽然有着优越的研发创新禀赋条件,具备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研发外包发展环境,但仅仅依靠一个城市自身的内在驱动力,无论在研发服务外包企业、人才、项目方面都具有局限性。融合发展模式的根本在于吸纳外在资源、形成自身成长动力。借鉴互联网思维、转变发展的驱动观念,以研发服务外包平台的打造突破城市自身研发创新资源能力的局限性,以海纳百川的态度推动研发外包发展,应当成为上海研发外包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上海应当不仅仅局限于谋求本地研发项目、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制度的先进性、创新性、国际性优势,构筑研发服务外包平台,吸引不同来源、不同主体的大量研发创新项目在上海实施成功,通过为更大范围的研发创新提供助力实现自身的领先发展,实现改革红利的释放效应。
5.3建设创新生态体系的融合发展
研发服务外包具有明显的创新属性,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因此研发服务外包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整体创新环境的建设。上海要实现研发外包的融合发展,应当从创新要素的构建和完善入手,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项目的发现、创新市场的开拓、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资金的支持等,即建设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各种创新要素的完备性、优越性和协同性,形成研发服务外包发展的系统化支撑,供给研发服务外包的融合发展。
5.4推动国际开拓的融合发展
伴随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和国际地位的有效提高,海外经济体对中国的意义已经不再限于外资外汇来源,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合作市场。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规模约1400亿美元,超出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和海外投资大国[10]。
在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容量角色转变的新形势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加快推进国际化、扩大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中国外贸经济的新一轮发展战略。尤其是“走出去”战略的强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参与提供了引导。研发服务外包是服务贸易的新兴构成和国家所鼓励的服务外包产业高端升级领域,上海研发服务外包的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城市国际化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率先实现国内外资源、市场的全方位融合发展,包括:在对外谈判和开发合作中,为研发服务外包的市场开拓、业务承接、资源利用提供更多机会;伴随对外援助项目开展,增加研发外包内容和价值体现;加大海外布局,为研发外包企业海外投资运营争取更加便利的条件和优越环境。
参考文献:
[1]HSUAN J,MAHNKE V.Outsourcing R&D:a review model,and research agenda[J].R&D management,2011,41(1):1-7.
[2]CHESBROUGH H W.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6.
[3]GASSMANN O,ENKEL E,CHESBROUGH H.The future of open innovation[J].R&D management,2010,40(3):213-221.
[4]伍蓓,陈劲,蒋长兵.企业R&D外包的维度结构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6):872-880.
[5]郑锦荣,尚庆琛.把握机遇,加快研发服务外包发展——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J].服务外包,2014(8):33-38.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7]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8]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4-02.
[9]杨雄,等.上海经济年鉴2014[M].上海:上海经济年鉴社,2014.
[10]吴雪明.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N].解放日报,2015-02-19.
(责任编辑沈蓉)
Thought of R&D Outsourcing’s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in Shanghai:Necessity,Feasibility and Strategy
Shang Qingchen
(China Outsourcing Institution,Shanghai 201206,China)
Abstract:Taking building“glob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as an objective,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R&D outsourcing which is full of knowledge,value and innovativeness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strategic choi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entral cities like Shanghai.By analyzing Shanghai’s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R&D outsourcing’s necessity in keeping technology-leading,connecting with international market,replying cost inflation,protecting urban ecology,and feasibility in technology,talents,companies,ancillary facility,financial supporting and international channel,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ideas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s interactive development,building R&D outsourcing’s platform releasing reform bonus,building goo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replying state’s global stratagem and Belt and Road in new normal.
Key words:R&D outsourcing;Innovation;Convergence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14GXS4B062),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上海研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融合发展的视角”(14692101600)。
收稿日期:2015-09-24
作者简介:尚庆琛(1982-),女,山东人,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服务经济。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