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生物医学工程学界泰斗本刊顾问杨福生先生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奠基人、教育家,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中国医疗器械杂志》顾问杨福生先生,因病于2016年8月22日22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杨福生先生生于1926年5月福州市,先后就读于交通大学与厦门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退休。杨先生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国家教委从教40年表彰。曾被聘为日本东京上智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杨福生先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重要奠基人和开创者。创办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科,培养了首批硕士生与博士生28名,博士后2名。1984年任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副主任,1990年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荣誉会员,2010年获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终身贡献奖。杨先生曾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国内多种生物医学工程学术刊物的副主编或编委,从1980年至2016年杨先生先后任《中国医疗器械杂志》编委、副主任委员与顾问。杨先生不仅为提高杂志的水平献计献策,还亲自为杂志撰稿,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刚刚兴起之初杨先生就为本刊撰写专题讲座,被国内多家大学用作生物医学工程学专业的教材。杨先生审稿认真仔细,提出的修改意见,提升了稿件的质量与水平,作者受益匪浅。
杨福生先生是我国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研究领域的先驱。杨先生数学功底深厚,精于理论推演和算法创新,在随机信号的统计处理、小波分析、独立分量分析、近似熵等重要信号处理方法上都做出过创造性的贡献。1999年他主持研究的“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带领团队主持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我国首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血流仪、多功能超声显像仪,并首次提出了时间-尺度血流分析、三维脑电映射成像等新技术方案。
杨福生先生是扎根高等教育、桃李满天下的典范。杨先生讲课思路缜密,深入浅出,启发性强,教学水平和风格堪称经典,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多次获得表彰。1989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他坚持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提醒学生恪守科学学术规范,反复推敲论文选题,从夯实基础与关注前沿等多角度引导与激励研究生,使学生终身受益。杨先生退休后仍然一直关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进展,关心和指导生物医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支持青年教师成长。杨先生为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杨福生先生出版了9部专著:《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独立分量分析的原理与应用》、《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随机信号分析》(获电子工业部优秀教材奖)、《电工学Ⅱ—电子技术》(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生物控制论参考资料》等,另外译著4本,被国内高校教学中广泛采用,影响深远,另外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65篇。
杨福生先生治学严谨、待人诚恳、谈吐睿智。杨先生是我们做人的楷模,学习的典范、我们将永远继承他的事业,传播他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