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彦花
清泉洗心 贵在沉静
文 彭彦花
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以张子健的年龄当属年轻一辈,可他却已在书法界早享盛名。追溯过去,他走上书法的道路已经三十多个春秋,可他秉承不露圭角的低调作风,安安静静写字,踏实工作,为人谦和,一笔一画写就一片广阔天地。
张子健从八岁便在祖父和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学习书法,从临习虞世南、欧阳询的楷书到学习钟繇、王羲之的小楷,从每天两张报纸的临习到逐渐加码,张子健从幼时的“要我写”到后来的“我要写”,走上了从“稚爱”到“挚爱”的书法研习之路,练就了很深的楷书功底。张子健的楷书作品,高古简远,法度自然。小楷作品灵动、活泼,中楷书法作品用笔平稳、章法严谨,更见功力。代表作《心经》《春夏秋冬》被许多社会人士收藏。
2004年,张子健大学毕业进入德州市粮食局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他手工记账的硬笔字体很快成为身边人们追崇的榜样。可是张子健却有着更高的书法理想,他报考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成为欧阳中石先生的弟子。谈起跟随欧阳老师学习的时期,张子健介绍说:“那是我从单纯追求字的漂亮上升到书法角度的学习时期。”本着欧阳中石先生师其心,不师其迹的教诲,张子健没有单纯地临摹欧阳先生的笔迹,而是保留了自己的风格。
“赤壁黄金”联 张子健/作
王征远先生曾评价张子健的书法说:“子健的楷书功稳,书法风格有书卷气,能静下来、精下来,笔墨变化多端,儒雅中透显着灵动。”
2007年张子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为一名专业文艺工作者。他听从一位师者教诲,坚持每月至少一刀纸的练习量,同时虚心向书法界前辈学习,做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在张子健的书法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时候,他又一次萌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行文落笔来看,张子健的书法带着北方男儿的豪放,为使自己的笔法更加细腻灵动,他又拜在陈振濂与白砥二位先生的门下,从学术的思想到技法的梳理潜心研习,兼南融北,形成儒雅不失豪爽、绵厚不失清秀的独特风格。
陈先生教他细腻,白先生教他收心,而他扎实的楷书基本功起到了放得开、收得回的关键作用。同时在师者的引导下,他观摩临习怀素的书法及历代高僧书法,在临摹间揣摩行文者的匠心和气息,此时再观张子健的书法作品,在提笔和收笔的转折间,既蕴含古意又符合当代气息。
如今的张子健不单纯是一位书法家,更是德州书法界的引领者,他担任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并组织了许多书法活动,怀揣着他的书法理想与激情阔步前行,他一直用自己在书法中的体悟与书法爱好者交流,“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中国传统书法,领略到其中的魅力。”
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子健/作
孟浩然《过故人庄》 张子健/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境界的开阔,张子健则有着更高的理想。历年来,他潜心研习书法的同时积累下厚厚几本笔记,2015年末,他从中精心挑选部分内容集成册,准备推出自己的第一本随笔集,其中包括书法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及自己的成长感悟,从而迈出从书法家转向学者型书法家的第一步。
有人评价张子健:“人,是有文化的书家;字,是有书卷气的书法。”透过繁华人间纷呈万象,张子健竭力摒弃尘世烟火,用书法静心,用读书熏陶自己,独拥一方纯净天地,醉心在文学与书法艺术的自留地里,不断超越自己,谱写出墨海宣城里的精彩人生。
张子健
号洵墨轩主,师承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科研所研究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师,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高级讲师,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02年,书法作品被北京通州博物馆收藏;2008年20米长卷小楷书法作品参加“仁爱之光”山东慈善书法展拍卖,所得善款捐赠失学儿童(山东电视台报道);2012年,书法作品《沁园春·雪》被云南纪念红军长征扎西碑林收藏;2013年,书法作品被中国小枣博物馆收藏;2014年,北京“艺术民生”俱乐部举办个人书法展;2015年,书法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