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中国油画发展研究

2016-02-09 15:27:18
知与行 2016年12期
关键词:前卫油画创作

曲 辉

(黑龙江大学 艺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基金成果传播

文化视角下中国油画发展研究

曲 辉

(黑龙江大学 艺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中国的油画艺术虽是一种舶来品,但是也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发展。纵观历史与现状,中国油画艺术既没能在中国艺术界与中国本土画种相媲美,成为中国大众普遍的审美对象,也没有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陷入了内外双重尴尬的境地。中国油画艺术没有坚持文化本位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油画艺术没有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缺失中华民族文化土壤的根基作用;其二,中国油画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严重脱离了中国人民大众的现实生活;其三,中国油画艺术的创作主体文化素养缺乏。中国油画艺术要想获得健康长足的发展,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地上,做到五个“统一”:把油画创作的艺术性与亲民性统一起来;把油画创作的前卫性与现实性统一起来;把油画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起来;把地域文化精神与油画艺术创新统一起来;把油画的自主文化批评与油画的价值判断统一起来。这样,中国油画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就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且成为助推文化发展繁荣战略的动力源泉。

文化;文化本位;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应紧随时代,反映社会风貌,反映人民生活,启迪思想、震撼灵魂。这应该是所有艺术家的共识,更是时代赋予艺术的使命。尤其是在当下,我国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际,艺术创作应彰显什么样的精神,如何潮头共舞,助推文化发展繁荣战略,如何在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斩顽去疾,别开生面,都是摆在所有艺术家面前现实而深刻的话题。油画艺术作为我国文艺创作的重要形式,在不同时期都有很多名家名作,创作活动繁荣。然而很长时间以来,油画创作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恰如习总书记所言,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没高峰现象严重,这是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则是创作方向问题,尤其是某些年轻艺术家,急功近利趋势明显,哗众取宠的作品渐多。画面美的东西少了,而丑却多了;画面直指心灵的震撼少了,而荒谬与怪诞多了;踏踏实实研究画的人少了,而随波逐流跟风的人多了;研究文化内涵的人少了,而注重表面与形式的人多了。这是一种现象,一种乱象,也是中国油画创作急需调整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与伟大的民族复兴步伐相背离的,也是与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相背离的。调整油画创作中的乱象,调整部分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刻不容缓。

一、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泛指人类的一切文明形式和成果。但是,在文化的诸多因子当中,艺术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艺术传播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艺术具有感染力,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艺术能够使欣赏者产生情感共鸣。反过来,艺术本身的发展必须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后发优势。纵观艺术乱象中的种种表现,无不与文化的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习总书记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艺术家们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以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1]17。由此可见,夯实文化底蕴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必要基础。

二、我国油画发展陷入式微的文化归因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发端于欧洲。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着准备好的礼物油画作品《圣母像》等抵达北京进呈给中国皇帝,从这一年算起,油画舶入中国已经有400余年的历史。油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始于20世纪初的西学东渐,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徐悲鸿的艰难传播、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力重建、“文革”时期的彻底狂乱、80年代的懵懂激情后,又陷入了沉寂和落寞。油画发展到今天,既没能在中国艺术界留下全面系统的论述,也没有成为中国大众普遍的审美对象,似乎始终处在局部自娱自乐、整体被大众忽视的状态中。纵观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用“没有根的浮萍在潮汐中随波翻滚”来比喻。我们对中国油画这种忧虑并非没有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初年的苏联模式,到当下深受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观念泛滥的影响,中国油画的发展,如同一直被牵着鼻子走的小孩,跌跌撞撞,哭哭啼啼。中国油画这种没有自信、没有主见的尴尬局面,引起了我们一系列的深刻思考[2]。

(一)作为一种舶来品,油画一直没能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油画虽然走过了外来语言的推广与成活时期,写生、模仿、形式显现、创造主体性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是,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因为一直没能很好地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式微便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油画艺术虽然在中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可是,在这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把国外的油画发展动态作为晴雨表,从苏联模式到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无不反映着中国油画发展的不自信、无主见,而这种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根基,中国油画没有很好地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宇宙的普遍法则。油画能否真正地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衔接,完成本土化的蜕变,这是其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艺术一定要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并且,艺术一定是其民族文化的反应物,这是艺术的生命之源。

(二)油画创作严重脱离群众、脱离现实生活

文化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的缩影。油画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生命力是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所赋予的。在西画东渐的过程中,中国油画也曾取得过丰硕的成果,甚至是远超其他绘画形式,也曾使中国本土画种——国画在其面前黯然失色。徐悲鸿是将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他的油画作品《老妇》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览会,《抚猫人像》《持棍老人》《自画像》等油画代表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然而,这种景象转瞬即逝,当西方的以批判和解构为核心理念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兴起之后,使本没有中华民族文化根基的中国油画开始盲目追逐潮流与迎合时尚,中国油画的发展很快偏离了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的创作方向,一度丧失自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中国油画把否定、消解、批判传统、既有和现实作为重生的手段,一时间,画面变得疯狂起来,导致欣赏者再看不懂画面。这使得中国油画失去了和观众交流的视觉基础,其结果必然是中国油画逐渐失去了大众的支持。民间干脆直言不讳:“凡是看不懂的都是艺术”,这应该是对当今中国油画面貌的最大否定,油画真正变成了一部分人自娱自乐的工具。

(三)油画创作主体自身文化缺失

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通常又是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或历史学家等等,这说明,艺术创作主体自身要有足够的文化素养。然而,自我国有美术专业的术科考试以来,我国艺术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就一直在强调专业技能,而严重忽视了文化素养。高中生二三百分的文化课考试成绩就可以通过高校的艺术考试,长此以往,愈演愈烈,高校艺术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了高考无望学生的“明智选择”。很多高校在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往往也是急功近利,重视绘画方法的讲授和训练,而缺乏对学生精神情怀、文化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导致中国油画创作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油画创作应坚持文化本位,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勇于担当

目前,中国油画要想在当下时代背景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成为助推文化发展繁荣战略的动力源泉,除了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创作主体的文化素养,还必须在油画创作中立足于文化本位,做到五个“统一”。

(一)把油画创作的艺术性与亲民性统一起来

艺术的亲民性就是把艺术从高高在上的、难以接近的、曲高和寡的位置上“降下来”,走进人民大众的生活,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然而,受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曾一度追求“另类”,似乎只有“读不懂的”才能称为艺术,艺术走向了孤芳自赏。长期以来,一直摇摆不定、无所适从的油画艺术,干脆把自己禁锢起来,自娱自乐,离奇、批判、不可思议……一时间成了他们前行的方向。然而,这是一条死胡同,脱离人民群众的艺术必然走向穷途末路。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美善的作品,驱逐生活中的丑恶,让人们看到梦想,看到希望[1]13。

只有坚持油画创作的亲民性,才能保障油画艺术的生命之源。中国油画作为一种舶来品,与中国民众之间又具有与生俱来的疏离感。所以说,如果不能将亲民性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那么中国的油画艺术从起点上就失败了。所谓坚持油画创作的亲民性,就是要坚持油画创作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把致力于展示和期待中国人民大众的优秀质作为创作的目标,把提升中国大众的欣赏品味作为努力的方向,而不是把人民大众作为无视和排斥的对象。只有这样,中国的油画艺术才能有出路,才会有空间。

(二)把油画创作的前卫性与现实性统一起来

艺术理论早就阐明,艺术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意思是,艺术创作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但是艺术家要对生活素材进行筛选和再创造,使艺术作品具有引领性和感召性,这个升华的过程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源于现实生活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人类一切的思想活动都是源于现实生活。杜键曾说,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点是不需要强调的,因为这是客观事实,艺术只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艺术又要高于现实生活,这便又给艺术插上了一对自由的翅膀。根据自由的向与度的不同,艺术又有了前卫艺术、抽象艺术等分类,前卫艺术一度成为中国油画创作者们热衷的对象。

前卫艺术是一种“超前”的艺术,在欧美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20世纪下半叶才开始引入前卫艺术,初期发展中遭遇了屡屡挫折,直到2000年“上海双年展”中的登堂入室,中国的前卫艺术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然而,本来作为一种最鲜活的潮头艺术形式,却把艺术推到了一个“变态”的境地,并美其名曰“与国际对话”。人们对时下的前卫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和怀疑:“中国的前卫艺术已经走火入魔”“前卫艺术就是另类艺术”“标新立异本来是好事,但把变态行为当成艺术是十分可悲、可怜的”……艺术创作的前卫性不能脱离现实性,只有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前卫创作,欣赏者才能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基础上找到理解艺术作品的切入点,并进一步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每天都执着于表达离奇、荒诞、残忍……那么,欣赏者必然只剩下创作者一个人。假大空的画面不是前卫,不知所云的创作更不是前卫,立足现实走在时代的潮头才是真正的前卫,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会最终为人民所接受。

(三)把油画创作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起来

关于民族性与世界性何去何从的问题,早在近代至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出现了中学与西学、民粹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对垒,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是必然的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既需要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觉,又需要对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民族性是形成民族认知、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如果否定民族性,那么,这个国家、民族就无法走向世界,因为这个国家、民族会走向解体、分裂。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后来被人们说成:“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更进一步强调了民族性的重要意义。

从中国上百年来的油画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的油画创作既没有表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对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在盲目效仿国外做法的过程中,也没有从文化的深度对其艺术加以深刻解读。油画艺术要想在中国艺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在国际油画界发声,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必经之路。习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6。

人类世界已经用“地球村”来形容了,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多元的时代、融合的时代,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必然选择,文艺的繁荣发展,更需要拥有国际的视角、秉持开放的胸襟。因为,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长和特点。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的文艺创作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四)把地域文化精神与油画艺术创新统一起来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具有独特性。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幅员辽阔,而且民族众多、信仰不同、风光各异、气候多类、饮食多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诸如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等等,这无疑为我们启迪灵感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契机。致力于展示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建设也是艺术文化义不容辞的使命。过去讲,“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如今还要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由于艺术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区域中分布和展开的,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与发掘,可以成为改变中国油画创作除了盲目向国外学习就无所适从现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哈尔滨为例,银装素裹的大地、巧夺天工的冰雕、充满异域风情的街道等等,都为油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源泉。

(五)把油画的自主文化批评与油画的价值判断统一起来

文艺批评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对文艺作品、文艺家、文艺运动等所做的诸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其本质是审美的,是文艺发展过程中、也是文艺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当下不是缺少文艺批评,而是缺少好的文艺批评。好的文艺批评是对文艺创作真正有帮助作用的批评。就像油画创作没有自信、盲目追捧西方思潮一样,中国的油画艺术批评如出一辙。总地来看,当下中国的油画艺术批评有两大致命缺陷,一是运用西方文论的概念、名词,将批评演变成一种语言游戏;二是热衷于制造轰动、炒作,将批评走秀化。这种在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文艺批评,缺乏对中国自身文化传统、国情及文学现实的充分了解与掌握。中国油画作品的批评权应该掌握在中国大众自己的手中,用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艺术理论去评判。习总书记在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实际上已经为医治艺术创作中各种乱象开出了一剂良药。只有确立中国油画自主文化批评体系,才能打破西方中心论之说,才能求得中国油画自身的解放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强国战略。中国的油画艺术应该立足文化本位,在这灿烂的文化发展大潮中蜕变涅槃,迎来自身新的发展机遇和辉煌。

[1] 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2] 曲辉.以油画为例论艺术创作的亲民性[J].美术观察,2012,(7):116.

〔责任编辑:徐雪野 李彬琳〕

2016-11-04

2015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油画创作方向研究”(13C033);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12542197); 2015年度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艺术设计专业素描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曲辉(1977-),男,吉林榆树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油画与美术理论研究。

J213

A

1000-8284(2016)12-0117-04

猜你喜欢
前卫油画创作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环球时报(2009-11-06)2009-11-06 10:32:14
创作失败
意林(2006年2期)2006-05-14 14:47:46
在前卫中随风而动
流行色(2005年5期)2005-04-29 18: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