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孙 榕,李雪梅
(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药敷贴涌泉穴防治白血病化疗后呕吐的临床护理研究
王 燕,孙 榕,李雪梅
(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甘肃 庆阳 745000)
中药敷贴;白血病;呕吐;护理
化疗是治疗白血病主要手段之一,化疗过程中易产生的恶心、呕吐之胃肠道反应,增加了患者痛苦。现代医学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仍缺乏疗效肯定的根治手段。为了探索中医药防治该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开创新的防治途径,我们研制了敷贴药方。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庆阳市中医医院血液病科接受联合化疗的白血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住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单数)51例与对照组(双数)52例。观察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8~61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2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病程3个月~5年。对照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6~57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2例,病程4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血液、骨髓检查确诊,符合白血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白血病诊断标准和FAB分型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纳入标准[2]:符合西医白血病的的诊断标准;采用联合化疗者;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能保证配合完成实验观察的全过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或化疗前合并严重呕吐症状者;合并脑膜白血病、颅内出血等伴有颅内高压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存在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不能合作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血病分类、化疗强度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s)
注:x2=0.388,P=2>0.05
项目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观察组 25/26 30.5±3.4 2.52±0.31对照组 25/27 33.5±4.0 2.40±0.29
表2 两组患者白血病类型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化疗强度及平均化疗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化疗强度及平均化疗时间比较(±s)
注:x2=2.047,P=3>0.05
项目 标准剂量 小剂量 大剂量 平均化疗时间(d)观察组 37 8 6 11.5±3.1对照组 31 11 10 10.5±2.9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联合化疗方案,主要方案有VDLD(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地塞米松+6-巯基嘌呤)、CAM(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HD-MTX(大剂量氨甲喋呤)、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MA(阿糖胞苷+米托蒽醌)、HD-AraC(大剂量阿糖胞苷)等。
1.2.2 给药方法:观察组取吴茱萸100 g、肉桂30 g、生姜30 g、半夏30 g为主药,经粉碎过筛制成细末密贮备用。每次化疗前30 min而将中药4 g用陈醋拌成糊状,分两等份粘于6 cm×10 cm复方祖师麻止痛膏上。患者温水洗双脚或75%酒精擦双脚心后,取仰卧位,选取双侧涌泉穴,将粘有中药复方祖师麻止痛膏贴于涌泉穴并固定。嘱穿袜以减少挥发并促进吸收。每日更换一次,直至化疗疗程结束为止。
对照组遵医嘱化疗前30 min,用0.9%生理盐水50 mL加格拉司琼3 mg,静脉注射。直至疗程化疗结束为止。
1.3 基础防护及治疗措施
1.3.1 基础防护措施: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生活规律,卧床休息,保证睡眠。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治疗期间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餐、少量、多餐、多饮水为原则;宜细嚼慢咽,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品,忌烟酒、浓茶、咖啡。
1.3.2 基础治疗措施:两组患者化疗期间,均给予常规碱化、水化、保肝、护胃治疗;并依据病情及血常规化验结果均可输注红细胞及血小板支持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3]
1.4.1 观察指标:从化疗第1天起,每日在化疗药物用之前、化疗药物用之中、化疗药物用之后,观察、询问患者各一次,记录胃肠道反应程度及出现的时间、次数等详细资料。
化疗药所致的恶心、呕吐依轻重情况分度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分为0~Ⅳ度。0度:无恶心、呕吐;Ⅰ度:恶心、想吐,但不影响正常生活;Ⅱ度:短暂恶心、呕吐,食量下降,影响正常生活;Ⅲ度:恶心、呕吐1~2次/d,需治疗;Ⅳ度:呕吐难控制,>3次/d,不能进食需卧床休息。
1.4.2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进行疗效评价。完全控制;24 h内无呕吐;基本控制:24 h内呕吐1~2次;轻度控制:24 h内呕吐3~5次;无效:24 h内呕吐>5次,两次呕吐之间至少间隔3 min。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程度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程度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3 安全性检测
防治过程前后,全部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西药止吐药种类很多,分属于不同的化学结构类型,其中多为精神抑制药或称为安定类药物,部分疗效虽好,但反复、多次、大量应用常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4-5]。祖国医学认为呕吐是由胃失和降,气逆向上所致,如《类证治裁》谈到呕吐症:“为胃气失降使然也,多由肝逆冲胃致之……失胃司纳食,主乎通降,其上逆而呕吐者,乃肝邪犯胃或胃虚肝乘,故呕吐,必泻肝安胃。”鉴于白血病化疗患者因并发恶心、呕吐而存在服药困难,加之好多患者因血小板较低有出血症状或出血倾向,故中药内服、针灸及按摩等诸多行之有效的中医止吐方无法很好地使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优势的发挥。因此,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对白血病化疗后呕吐的防治是目前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此,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以期为防治白血病化疗后呕吐提供一种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3.1 理论研究方面
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反复临床观察研究,化疗药物作为一种外邪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发生呕吐。根据邪正虚实的不同,可分为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实证多见于初次化疗患者,正气尚强,药邪初犯胃府,虚证多见于多次化疗,久病患者,本身正气亏虚,脾胃虚弱,复加药邪为害。虚实夹杂证多见于化疗期间,患者多卧床内外湿邪合而困脾,导致脾胃运化失职,饮食停滞,水谷不化。由此可见,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病位在脾胃,病性为本虚标实。以上之病因病机特点及舌、脉、症表现为我们科学组方提供了依据。从而完善和丰富了白血病化疗后呕吐中医病机理论。
3.2 临床研究方面
3.2.1 恶心呕吐的反应影响:观察组0度35例,I度14例,Ⅱ度2例,Ⅲ度0例,IV度0例,恶心呕吐(I度及I度以上)发生率为31.37%;对照组0度28例,I度19例,Ⅱ度4例,Ⅲ度1例,IV度0例,口腔溃疡(I度及I度以上)发生率为46.15%。两组恶心呕吐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贴敷涌泉穴预防白血病化疗后恶心呕吐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贴敷涌泉穴对白血病化疗后恶心呕吐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2.2 疗效分析:观察组16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2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贴敷涌泉穴治疗白血病化疗后恶心呕吐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贴敷涌泉穴对白血病化疗后恶心呕吐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观察研究证明,中药贴敷涌泉穴可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反应性,从而起到了有效预防和治疗白血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作用。此外,临床观察安全性检测结果均未见不良反应。故中药贴敷涌泉穴使用方法简便,作用明显,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62-168.
[2] 陶晓虹,郑 云,张国娣,等.中药脐疗预防白血病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12):1161-1162.
[3] 姚斌莲,孙秋华,沈 勤,等.腹部按摩联合中药敷脐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便秘[J].北京中医药,2013,32(3):207-210.
[4] 贺立明,闫平珍,庞红翠,等.中药穴位外敷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3):74-75.
[5] 陶晓虹,姚丽芳,楼洁玲,等.中西医结合防治血液病化疗胃肠毒副反应45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9):680.
本文编辑:孙春宇
R256.31
B
ISSN.2096-2479.2016.1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