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6-02-08 03:11李爱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髋关节康复疼痛

李爱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疗效分析

李爱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山东 青岛 266071)

目的 研究多模式镇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情绪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8 h、24 h及48 h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焦虑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缓解疼痛、缓解焦虑情绪方面效果确切,临床意义显著。

多模式;镇痛;护理;全髋关节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骨科常见手术之一,对于股骨颈骨折或者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疼痛成为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导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普及[1],围手术期镇痛护理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重要一环。术后良好的镇痛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临床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4例进行多模式镇痛护理,探讨多模式镇痛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疗效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58.1±7.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经济条件、家庭因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遵循一般流程实施病情观察、相关镇痛药物使用等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进行疼痛知识普及:由专业培训过的护理人员耐心地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发生术后疼痛的相关机制、所用镇痛药物的功效、副作用等,并对评估疼痛程度的具体方法进行介绍,促使患者对疼痛出现有正确认识。护理人员需要配合医生给患者拟定系统、合理、阶梯式的镇痛对策。

1.2.2 对患者实施分级镇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上报主管医生,按照医嘱行相关镇痛处理。方法位:患者VAS评分在0~3分时应运用心理干预、物理干预以及NSAIDS类药物等实施镇痛治疗;患者VAS评分在4~6分时应运用曲马多和可待因等弱阿片类药物给予患者镇痛治疗;患者VAS评分在7~10分时应选择哌替啶和吗啡控释片等强阿片类药物给予患者镇痛治疗。

1.2.3 心理抚慰:本组病例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58.1±7.9)岁,文化程度大部分较低,对手术往往产生敌对、恐惧情绪。同时担心经济负担,会产生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介绍科室情况、病房环境、病友状况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消除陌生感。患者术后由于疼痛刺激及内环境改变,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饮食、睡眠较差,情绪低落、焦虑,往往对术后康复治疗缺乏理解和配合。护理人员及时给予细心周到的慰藉,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疏导和鼓励,对患者每一次进步都给予赞誉和鼓励,并做好子女、亲属的思想工作,互相配合。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康复,缩短康复时间,早日恢复日常生活。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8 h、24 h、48 h疼痛程度按照VAS法进行评估;术后3天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水平[2],评估患者应激状态;焦虑情绪按照HAMA(hamilton anxiety scale)自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情绪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8 h、24 h、48 h疼痛程度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6 h 24 h 48 h观察组 32 3.19±1.26 2.59±1.09 2.13±1.02对照组 32 4.43±1.47 3.96±1.35 3.13±1.42 t 3.817 4.219 2.498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4.70±0.53)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5.80±0.9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MAMA评分比较

术后3天,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13.70±1.54)分,对照组患者HAMA评分(19.70±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通过手术可以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疼痛是人类除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以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疼痛是机体受到创伤后的一种保护反应,可以加快组织修复,免受更严重损伤。但由于过度的疼痛会对患者生理、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促使患者出现焦虑、恐惧以及烦躁等应激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与康复[3]。另外,伴随医学模式逐渐朝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这一模式转变,快速康复理念正日趋成熟,如何在围手术期采取多模式镇痛护理,改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疼痛及心理负担,对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显得极为重要。

本研究中,我们对对照组进行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术前疼痛知识普及、对患者进行分级镇痛护理、及时进行心理抚慰等多模式镇痛护理。通过术后8 h、24 h、48 h疼痛程度评分、血糖应激水平监测、HAMA评分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应激血糖水平、降低HAMA评分、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多模式镇痛护理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手术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2):172-176.

[2] 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激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护理,2013,11(26):566-567.

[3]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全程介入心理护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5,20(5):1049-1050.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0.108.02

猜你喜欢
髋关节康复疼痛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