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海燕
(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050)
护理干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
阚海燕
(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050)
目的 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护理干预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在ICU病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方法为目标性监测法,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前,以及实施护理干预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在总置管天数上,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多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上,实施护理干预后显著低于实施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护理干预,能使其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效果评价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效果突出。本文就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护理干预的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1]。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在ICU病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以2014年1月~12月为实施护理干预前的时间段,以2015年1月~12月为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时间段[2]。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的方法为目标性监测法,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每例患者进行持续跟踪,对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病历,护理所记录的护理记录,还有患者所做的各种检测的报告,进行详细的查询,同时对患者在研究期间的体温,血像,穿刺口情况以及全身状况进行严密观察,在将中心静脉导管从患者体内拔除后,要对患者机体的穿刺口,以及拔除的中心静脉导管的管尖部位进行细菌培养,查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感染症状,应及时做好记录。患者的感染症状确诊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进行,如患者的自身情况符合下列3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可确诊患者出现感染症状。(1)患者的静脉穿刺的部位出现脓液,或该部位出现弥散性红斑。(2)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的穿行部位有疼痛性或出现弥散性红斑,且疼痛性和弥散性红斑不是由外因所致。(3)患者经过血管介入性操作后,发热程度高于38℃,同时局部出现压痛感,非其他原因所致。
1.2.2 护理干预
于2015年1月~12月对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将无菌技术落到实处。医护人员在进行置管操作和护理操作前,都要做好手卫生工作,要严格按照六部洗手法,对手进行清洁;医院要配备瓶装洗手液,禁止使用传统肥皂,避免二次污染;医护人员在擦手时要使用消毒巾;在进行置管操作时,医师要使用无菌手套,隔离衣,口罩和帽子,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消毒面积要大于10 cm×10 cm,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感染风险。(2)对导管留置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有研究报道,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导管的留置时间不合理。所以要对导管留置的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在超过规定期限后要及时拔除。(3)对置管部位进行合理选择。如果置管部位选择不佳,就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机率,所以对于导管的置管部位,要进行合理选择。最佳的部位为锁骨下静脉,其次为颈内静脉,最后为股静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4)选择合适的导管。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中心静脉导管为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深静脉导管,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只是需要使用导管来进行输液,那么最佳的选择时单腔的中心静脉导管,如果患者还需要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最佳选择为双腔的中心静脉导管。(5)选择合适敷料,做好敷料更换工作。敷料的最佳选择为无菌透明敷料,如果患者有渗血现象,同时出汗较多,那么可以选用无菌纱布。一般情况下,前者每过3天换一次,后者每天都需要更换。(6)做好防血栓工作。在护理过程中,要防止血栓堵塞导管,不要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采血和输血,同时做好肝素封管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总置管天数上,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多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上,实施护理干预后显著低于实施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感染率对比
如今,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时,需要对机体进行穿刺置入,该操作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导致机体易受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之一就是血源性感染,这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原发性菌血症的主要原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较大隐患[3]。
在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前,置入过程中,以及置入后加强其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因为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可极大降低细菌感染机率。同时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体内的中心静脉导管得到良好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当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降低了细菌侵入患者机体的机率,从而有效降低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高了总置管天数,和实施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综上所述,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实行护理干预能使其发生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陈 敏,朱日进,陈 锋,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4):352-355.
[2] 杨金丽,张海兵,郑少俊,等.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81-2582,2595.
[3] 王蓉花,马 逊,朱亚梅,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130-131.
[4] 姜 华.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1):54-5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2.9
B
ISSN.2096-2479.2016.1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