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燕,马秀红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山东 莱芜 271100)
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
于晓燕,马秀红
(山东省莱芜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山东 莱芜 271100)
目的 通过对我院危重患者进行对照实验,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胃肠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腹围改变8.33%、肠鸣音消失5%、腹内压增高10%、便秘5%、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33%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CS5%和MODS10%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中医护理措施对中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早期中医护理;中风患者;胃肠功能维护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胃肠功能评估方面则缺乏客观的指标[1]。多数中风患者由于疾病和药物的影响,其胃肠功能出现紊乱,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腹腔监视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与非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对比,其病死率明显更高,给中风患者的救治带来更大的难度[2-3]。由此可见,必须寻找安全有效的方式维护和改善中风患者的胃肠功能。随着中医治疗理论的不断改进,中医护理措施逐渐在中风患者的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院中风患者进行对照实验,探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中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38.8±3.2)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38.3±3.2)岁;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为(38.5±3.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定时监测患者的肠鸣音,测量腹内压,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并且采取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措施。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应当对患者详细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案和作用,通过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强调心态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的情绪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促使患者能够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面对疾病与治疗。
(2)中医穴位按摩护理:在患者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天枢穴位进行按摩,按摩2次/d,按摩30 min/次。使用拇指和食指来按摩穴位50次/个,直到气感向上传导。
(3)耳穴埋豆治疗:在治疗前使用耳穴探棒寻找穴位敏感点,使用酒精对穴位周围和耳廓进行消毒,晾干后使用胶布把王不流行籽贴在穴位的位置,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然后使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直到出现酸、麻、胀、痛感。每次只有贴一边耳朵,三天后换另一边耳朵按照同样的步骤进行埋豆。同时,告知患者每按压埋豆的穴位3~5次/d,按压3 min/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胃肠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和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分为4级,分别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66.67%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2 胃肠功能指标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腹围改变8.33%、肠鸣音消失5%、腹内压增高10%、便秘5%、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33%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比较 [n(%)]
2.3 并发症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CS5%和MODS10%的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n(%)]
由于胃肠道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粘膜血管分布丰富,一旦进入应激状态,其胃酸会因此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4]。相关调查证明,中风患者至少出现一项胃肠道症状,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5]。本研究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腹围改变8.33%、肠鸣音消失5%、腹内压增高10%、便秘5%、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3.33%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CS5%和MODS10%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早期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中风患者的胃肠功能,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究其原因,所采取的中医护理措施包括穴位按摩、情志护理、耳穴埋豆护理等措施,能够明显地促进胃肠粘膜的血流循环和氧合状况的改善。对上巨虚和下巨虚进行按摩,能够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对足三里进行按摩,能够发挥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和痛经活络的功效,从而促进肠蠕动,减少腹内压增高的发生。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紊乱和五脏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6-7]。耳与经络、脏腑有密切的联系,耳穴压豆正是通过持续的、强弱不等的刺激耳部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的盛衰和脏腑功能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此外,根据中医学理论,精神情志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在中风患者的护理措施中,情志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8]。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中医护理措施对中风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1] 方桂珍,葛琴灵.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1):3-5.
[2] 叶颖爱,宋星凤.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胃肠功能维护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3):131-133,193.
[3] 郑晓倩,蔡圆圆,郑海燕,等.ICU危重患者不同营养方式耐受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79-1480. [4] 王永红.肠内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826-1827.
[5] 马燕兰,王建荣.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障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6):440-444.
[6] 康春华.营养泵用于ICU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0):87-88.
[7] 盖美华.危重患者50例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67-68.
[8] 韦慧芳,黄艳玲.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33-2634.
本文编辑:吴宏艳
R248
B
ISSN.2096-2479.2016.1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