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 质
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文/钟 质
消费品质量事关民生福祉改善,事关消费持续增长,事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以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改善民生的内在需要,是扩大内需的技术基础,是促进出口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任务。9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了市场导向、改革创新、标准引领、质量为本、开放融合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介绍,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其中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8个百分点。但是,消费品标准和质量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国内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质检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起草了《规划》。《规划》以5年为周期,提出到2020年实现定性和定量两类目标。定性目标是消费品标准供给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定量目标主要有3个:一是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提升到95%以上,二是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三是消费品质量竞争力指数稳定在84以上。
《规划》紧密围绕质量问题突出、消费需求旺盛和产业发展重点的一般消费品领域,着力推动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化妆品和日用化学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传统文化产品等重点领域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加快形成以创新助推标准制定、以标准实施促进质量提升、以质量升级推动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并提出了8个主要任务:改革标准供给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满足消费结构升级的需求;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激发企业质量提升内生动力;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提升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消费品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消费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创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升进出口消费品质量。
“从整体来看,我国在一些消费品领域与国外标准还有差异。比如在一些化学物质的限量安全要求方面,国外更多是通过技术法规重点建立跨领域或者全产业链的通用技术要求,而我国还聚焦在具体产品的化学安全要求上,领域性的、产业链标准相对不足,需要向国际看齐。”田世宏说。因此,《规划》在设置的7个工程专栏中,首要一条便是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工程,提出要开展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出口标准的比对、关键指标验证,提高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田世宏表示,要加快国内外标准的接轨,既要积极鼓励采用或者转化国际标准,又要开展国内外标准的比对分析,大力推进中国企业、中国的技术专家实质性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参与到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工作中去。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的标准化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国外的先进技术标准的要求,促进国内标准水平提升,在实际中推动实现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此外,《规划》提出的重大工程还包括消费品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工程,建立健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与质量提升的协同互动机制;消费品质量技术基础“一站式”服务工程,建立多方协作、精准服务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新模式;消费品精品培育工程,引导消费品企业建立质量品牌创新中心,提高中国消费品品牌美誉度、忠诚度,打造中国精品;消费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跨部门、跨行业的消费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集成发布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信息;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程,以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为目标,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出口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服务“优进优出”,提升中国制造形象。
企业是标准化和提升质量的主体。《规划》在制定过程中,着力研究了怎样引导和鼓励企业把握市场的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并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据田世宏介绍,《规划》致力于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制度。“我们会进一步推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提高企业标准化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这些公开的标准进行评估,规范制定和发布企业标准的排行榜,引导消费者更多地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满足市场对一些消费品质量标准信息的知晓度,更好地引导消费。”田世宏说。
制度和机制上的创新是《规划》的又一亮点。“政府将建立消费品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制度,这个制度建立以后,除强制性标准,以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强制认证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市场准入之外,将取消消费品生产经营中有关标准和质量的其它市场准入限制。”据田世宏介绍,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监督抽查制度也将进一步统一规范。监督检查过程将实施“三随机”,即“随机抽查企业、随机抽检产品、随机选择检测机构”,推行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的共享和互认。
《规划》还提出了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等,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质量激励和约束制度,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纳入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