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71)
石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用
王刚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71)
当前石油化工企业环境风险日益严重,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环境应急管理水平不高是导致环境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国家有关环境应急管理要求,以某石化企业为例,对石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应用提出分析和建议,为提升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帮助。
应急预案;环境事件;编制;应用
突发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化工行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认真严细做好环境应急工作。为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的现状,国家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印发<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的通知》(环办[2010]10号),同年天津市环保局发布了《关于印发<天津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工业园区版、企业版)的通知》(津环保监[2010]229号),进一步规范石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随着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提高,石化企业环境预案编制和应用中呈现出一些问题,如风险防范措施不全、预案流于形式、只重视生产安全防护,忽略环境应急物资储备、演练走过场等。应适时补充完善,真正把应急预案转变成保障企业环境安全的有力工具。
企业环境应急管理是指企业进行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分析各种环境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以及企业对于各种环境风险的承受力与控制力,明确防控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的全过程动态的管理体系。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防范环境风险,重点是进行环境风险排查和评估,落脚点是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目的是保障企业环境安全。[1]
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完善“一案三制”的环境应急管理,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环境应急机制、环境应急体制和环境应急法制[2]。环保部下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明确了企业在应急工作中主体责任。从事前风险控制、事发应对、事中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4个环节,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环境应急管理是常态管控与非常态补防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应对突发事件时,企业需要采取非常态的紧急程序和措施加以补救,防止事态扩大。为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很重要的前提是做好对环境风险源日常的管理和监控,这是企业应该加强和认真去做的常态管理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者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某石化企业环境预案编写或修订前,首先成立了编修组,成员包括环保、生产、安全、消防、卫生、保卫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识别出企业风险环节和风险物质,确定环境风险源和风险发生类别,判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和监控措施是否到位,欠缺之处。预案编写内容要明确“三个”做,(1)做什么,即任务和工作;(2)谁来做,即岗位职责;(3)怎么做,即实施方案。
2.1预案体系
根据石化企业生产特点和事故类型,某石化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定为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整个体系中一个子系统。环境应急预案是综合预案,包含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对具体的环境事件,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如水体污染环境应急预案、油气管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放射性事件应急预案等。各二级单位也相应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基层岗位编制现场处置程序。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程序之间相互协调,并与火灾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相互衔接,构成了企业环境应急体系。
2.2事件分级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事件分级标准,事故分级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级。一般级以上统称为公司界外级。将一般级别以下定为企业级(包括公司级、二级单位级、基层单位级)。当发生污染物排出或可能排出企业厂界,企业已无法及时有效处置,需依靠地方政府救援力量的事件,定为公司界外级事件。
2.3环境风险评估
某石化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从环境风险识别、事件后果分析、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完善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分突发环境事件等级等5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范围包括装置区、罐区、栈台、长输管线、厂际管线及油品运输等部位,最终形成企业整体和作业部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定结果。如,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为重大(Q3M 2E1),下属某作业部环境风险等级为重大(Q3M 2E1)。
通过环境风险评估,对企业发生火灾爆炸、泄露、环境风险设施失灵等突发环境事件各类情景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为预案编制明确了需重点关注的部位。
2.4应急能力建设
2.4.1应急组织机构
明确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专家组以及应急工作组(技术处置组、应急资源协调组、消防组、抢险抢修组、医疗救护组、环保防控组、现场警戒组、公共关系与后勤组、通讯保障组)等应急工作机构,细化机构职责,责任到人。明确遇总指挥、及各应急工作组领导不在岗位时代理人选,保证现场指挥有序。
2.4.2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
建立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是水体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首要考虑。某企业“三级防控”体系为:第一级防控为装置围堰或罐区防火堤;第二级防控为应急事故水池(罐);第三级防控为雨水边沟、截污沟等现有雨污管网。“三级”防控体系呈现逐级投用,但必须保证各级防控措施中对事故水收集、转输、封堵等设施配套齐全,可以是临时措施,一定得能用好用。
2.4.3有毒气体扩散应急
由于气体扩散难以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泄露事件的应急处置相比水体事件,不易达到理想效果。华娟等[3]在石化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体系分析中提出石化企业应在厂内配置相应减缓、消除、降低风险的物资和设备。
有毒气体扩散应急预案先考虑切断或封堵泄漏点,采用关闭阀门、修补管道和容器等控制手段。对已泄漏的毒气及时将洗消液或消毒剂喷洒在泄漏部位及周边区域进行洗消操作,降低扩散范围。同时做好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明确污染边界。根据环境风险评估中确定的环境敏感受体和影响距离,预案中要明确现场操作人员、事发点附近装置人员和现场救援人员等三类人员的撤离条件、方向和距离,以及向地方政府报告程序和企业周边人员的疏散原则。
2.4.4应急物资配置与调用
应急物资配置应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事件的特点,在注重消防、抢险和个人防护应急物资的配置同时,应配备适用适量的环境应急物资的配置。某石化企业环保类应急物资不仅配置了围油栏、吸油毡、转输泵等污染清理物资,还配备了发电机组、移动式排烟机和防水挡板等特殊物资。并与120急救中心、企业附近某建筑安装公司、某石化公司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助协议。
2.4.5应急监测
根据企业自身监测能力,对应突发事件产生污染物种类、事件类别和气象条件,制定应急监测方案。重点放在事件控制过程中监测,明确具体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选取不仅针对事件污染物特性,还应考虑采用快速分析手段。污水监测点位确定应监控事故水的走向,为实施事故污水的导流和封堵提供及时判断。废气监测点位确定应起到设置警戒区,确定扩散趋势的作用,为明确疏散范围、调集应急救援力量提供现场决策依据。若企业自身监测能力不足以满足应急要求,应明确外委单位和监测项目,并有委托协议,保证随叫随到。
2.5现场处置
现场处置是应急预案的核心部分,处置措施要以防止人员受到伤害,将事故污水控制在企业厂界范围内为目的,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条件、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分级响应、指挥与协调、信息发布、应急终止等程序和措施。重点是生产环节所采取的应急操作程序;污染物消除和收集程序,包括泄露物料封堵收集方案、事故水暂存方案、有毒有害气体降解方案;防止污染物向外扩散措施的启动程序,包括雨污切换方案、事故污水封堵调储方案以及医疗救助、人员疏散撤离、应急监测等工作方案。
3.1风险评估应作为预案编制的前提
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之前,应先开展环境风险评估。没有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只是照抄环评文件,不能确保应急预案切合实际、有效有用。应按照环保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识别危险物质、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途径,核实企业现有应急措施是否满足要求,如事故废水收集能力、事故水扩散到雨水系统情况下的封堵、回调措施以及环保应急物资配备和到位时间等。确认不满足要求的,应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措施建议。
3.2组织机构职责划分应准确
预案编制中要将每个应急措施落实到岗位,甚至个人,因此组织机构职责划分要清晰具体,每个成员单位职责不应过多。基层岗位可采用“卡片式”的应急职责公告,便于部门和个人熟悉,保证在突发状态下各司其责,忙而不乱。
3.3应急措施应全面有效
应急预案的重点是现场处置方案,尤其要强调第一时间处置措施的细化和有的放矢。预案要覆盖所有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不仅包括应急处置,还应有预防预警。预案尽可能简明扼要,准确规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要领,让每名员工都能看得懂、记得住、用得准。
3.4做好与其他预案的无缝衔接
环保应急预案不能孤立存在,强调与安全生产事故预案的协调联动,做到二级单位级预案与公司级预案、安全预案与环保预案的无缝衔接,以及企业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周边单位预案的联系和联动条件的合理确定和有效配合。
4.1培训演练的监督
应急演练是检验、提高和评价应急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做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响应、有序操作,最大限度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落实应急演练培训是关键。环境应急演练按照组织形式,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按照目的和作用,可分为示范性演练、研究性演练和检验性演练[4]。桌面演练是常见的演练方式,但员工参与度和真实性相对较差,“虚实结合”模拟现实仿真演练目前较流行。无论是开展安全、消防和环保的综合演练,还是环保专项演练,企业生产部门和环保部门均要监督环保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和应急监测等方面及时到位,尽可能营造现场真实感和人员紧迫感,强调深度参与和应急操作贯通。若预案中有外部救援、外委监测和人员疏散的需求,应同时参加演练,保证战时及时到位,配合得当。
4.2预案的修订更新
预案编制完成并通过政府环保部门备案审核后,不能一劳永逸地使用下去。按照《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企业至少每三年对预案进行回顾性评估。如果面临的环境风险、组织指挥体系职责、环境应急措施等发生变化或演练发现问题,应及时修订。特别是实际发生应急处置后,应认真进行预案适应性总结和评估,对暴露出的问题,应进行预案的修改完善。
企业是防范环境风险、落实环境安全责任的主体,是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编制切实有效的环境应急预案,常抓不懈地开展培训演练,才能从容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处置措施要适度进行,投入过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很有可能引起公众恐慌,产生负面影响。
[1]张玲玲.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5):127-128.
[2]林创发,杨伯杰,伍琼,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4(18):116-118.
[3]华娟,张以飞.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能力建设体系初探[J].化工管理,2016(6):102-104.
[4]李巍,范娟.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发挥应急预案核心作用[J].环境保护,2011(22):23-24.
王刚(1969—),男,天津市,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从事环境保护技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