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英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天津300161)
绿色建筑在节能评估中的应用
李胜英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天津30016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而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重已逼近40%,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实施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绿色建筑正在引起各级政府、地产开发商、投资基金、建筑设计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主动优化;精细设计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我看来,“绿色建筑”,代表一种概念,是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应该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绿色建筑是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根据其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改善居住舒适性和健康性、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等即简称“四节一环保”。然而许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绿色”的旗号增加卖点。这表明了人们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同时,也将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引入误区。然而,建一点园林、造几处水景,这样的建筑远未达到“绿色”标准。绿色建筑不是绿色多、绿化面积大就是绿色住宅,达到绿色建筑的住宅,不仅小区要实现绿地率不低于30%,公共绿地面积也要不低于人均1平方米,同时其内部还要达到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公共建筑不会对周边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的日照要求,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其场地的交通、出入口的设置要合理安全。绿色建筑应因地制宜,建筑构件和材料的使用要考虑可再生性、本土化、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环境和风俗传统等,选择最佳的隔热与遮阳组合,才是真正抓住建绿色建筑的“要害”。
就暖通专业而言,以前一栋楼是从楼上到楼下一条管道供热,不可以分户计量,根本谈不上节能。现在的规范要求一户一环,分户计量。这样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可以严格计量并调控。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这样减少了小家的供暖流量,节约了供热开支。人们为了减少开支,会有意识的去节约供热,中国的城镇居民数量很多,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节约的煤是相当可观的。中央空调系统,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采用新回风热交换,充分利用回风的冷、热量,减少能源浪费,对新风进行能量交换,也是节能的好办法。像太阳能供暖、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地热井供暖梯级利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节能的措施。
而现在节能评估的大部分项目却缺少了这一点,只是单纯意义上从建筑、暖通、给排水、电气和天然气等专业对项目设计是否国家和地方设计标准要求进行评估,而绿色建筑则是强调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精细化设计的理念,通过建筑模拟、风模拟以及能耗模拟等一系列手段对项目进行最大程度的系统优化。
例如:对于建筑能耗,住宅建筑一般采用冬季耗热量指标计算,公共建筑根据冷热负荷考虑一定的折减系数计算,这种计算方法仅能判断项目能耗是否符合现行规定限值,无法进一步提出优化方案。绿色建筑对建筑能耗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对于建筑围护结构,通过改变建筑朝向,窗墙面积比、保温性能可以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如不同建筑朝向在计算能耗时有不同的朝向修正系数,如果朝向不利,要达到相同的耗热量就必须要增加保温厚度,带来造价的提升。窗墙面积比的确定,一方面要平衡能耗与自然采光需求,另一方面与冬季白天太阳辐射得热与夜间失热有关,这些因素通过简单的定性分析是无法得到结果的,必须要借助于精细化的模拟分析才可以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对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大多仅凭有无判断是否节能。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往往简单的在一层到顶层住宅外墙上外挂太阳能集热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由于建筑的遮挡,底层用户太阳日照时间太短,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未认真进行冷热平衡分析,结果造成冬季地源侧出水温度过低,机组频繁停机,最后只好添加乙二醇防冻液,取消机组保护强行运行,但机组的效率大大降低,毫无节能性可言。对于太阳能光伏,不是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而是为了贴上节能标签,造成发电效率低、经济回收期过长、发电比例小,而从光伏板生产制造能耗回收期上更是得不偿失。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最高的循环利用率,给人类带来最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是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对于促进建筑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节能评估作为一项前期评价工作,可多借鉴绿色建筑相关评价方法,进行系统优化方案,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后期的运行能耗,并在项目后期运营中对项目进行检查,落实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中提出的合理化节能建议,真正意义上做到节能降耗。
[1]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
[2]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天津市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津政办发〔2014〕57号,2014,6,5.
李胜英(1980—)男,天津市,硕士学位,副总,研究方向:建筑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