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综合报道
万 钢:“十三五”科技创新聚焦六大重点任务
◎ 本刊综合报道
“十三五”科技创新有哪些硬指标和重点任务?10月19日,在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题研讨班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进行了权威解读。
万钢指出,“十三五”是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各项任务,积极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科技创新的十二项主要指标具有继承性、延续性、衔接性、阶段性。其中尤为重要的两项指标是: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要从2015年的55.3%提升至60%;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5年的2.1%提升至2.5%。
万钢表示,我国重点从六个方面加强“十三五”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和谋划: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
构筑国家先发优势方面,实施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实施重大专项,启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重要战略方向率先突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速引领产业变革; 完善支撑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技术体系,突破资源环境、健康、公共安全等瓶颈制约,形成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战略高技术部署。
围绕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对好奇心驱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科学家将学术兴趣与国家目标相结合,做出更多原创发现。切实加大对非共识、变革性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
培育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加强国家各类科研基地和平台统筹布局。
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方面,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筑全球开放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若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创新中心;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领头雁”作用,引领带动区域创新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用好全球创新资源。
为推动“双创”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要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专业化众创空间,支持众创众包众筹众扶,打造“互帮互助”“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业生态系统;要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向企业开放专利信息、科技资源和科研基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面向创新全链条的服务能力。要鼓励拥有丰富经验和创业资源的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鼓励高校开发创新创业交流课程;设立新兴产业基金、中小企业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流转退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创新创业。
为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构建高效研发组织体系,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科研院所;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工作重心转到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制定、评价评估、体制改革、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好营造环境、引导方向、提供服务等基础性、公共性工作;要建立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机制。
加强科学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